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隋唐大猛士-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琅琊郡,临沂城。
  因城在沂水旁边,因此城名临沂。
  李秀宁此时正率兵移驻临沂城中,在她的面前,摆着三封信。
  第一封是丈夫罗成给她的,信中罗成说及如今形势,还告诉李秀宁未来走势,说战争一触即发且无可避免,让她早有心理准备。
  罗成让李秀宁提防彭城太守陈棱,这是个死忠,他派人接触了几次,结果发现这个家伙对隋很忠心,于是罗成便放弃了拉拢他的打算。
  李秀宁正是得了这封信后,便找了个理由,从梁郡东部砀山的陈棱大营离开的,她以后方有贼匪作乱为由,带着两万余人的诸郡乡兵离开,沿汴河而下经彭城进入下邳,然后再逆沂水回到临沂。
  选择临沂驻守而不是下邳郡或东海郡,那也是有原因的。
  临沂的西、北、东三面环山,同时又紧邻沂水这条河流。最重要之处在于,临沂的南面是黄淮平原,一马平川。
  但其西、北、东三面大山之间,却又还扼守着几条通道,既可北上鲁郡、齐郡,又可往东北去高密、东莱,南还可顺河而下冲彭城,下淮安。
  说白了,临沂就是一座扼守着山东东部山区出口的要地。
  战国时期,齐长城在临沂境内设置的穆陵关可是当时的天下第一关。
  驻守临沂,便是进可攻退可守。
  李秀宁对丈夫的战略部署一眼看透,所以她退到临沂后,亲驻临沂城中,又分派兵马屯驻于西、北、东三面的山下,互为支援。
  她桌上第二封信,是父亲李渊送来的。
  李渊来信告诉女儿,朝廷要对罗成动手了,态度很坚决,而罗成很可能会反。但李渊认为罗成造反成功可能不大,毕竟现在天下虽乱,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最重要之处在于,李渊认为罗家根基浅,他举事,顶多就是一些边兵支持,并不会有多少门阀士族支持,而得不到他们支持,一个寒门出身的边将是很难有机会造反成功的。
  虽然历史上也有刘裕、陈霸先这样的成功先例在,但那时毕竟与如今不同。
  李渊让女儿控制好手里这支兵马,他会派建成过来,到时让秀宁把这支兵马交给李建成,如此一来,便成为李家的资本。
  “你虽为罗家妇,可本是李家女。如今罗成反叛,你不能跟着他做乱,你重回李家来,父亲再给你找一个门当户对的士阀子弟为你婚配。”
  重新拿起这封信再看了一遍,最终李秀宁却只是摇了摇头。
  她喃喃轻叹。
  “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女儿现在是罗家妇,为罗李氏,罗在前李在后。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出嫁从夫,不再从父。对不起,父亲,女儿不孝了。”
  放下这封信,她又拿起第三封,却是公公罗贵派人送来的。
  罗贵说眼下起兵在即,所以让李秀宁回东莱,那边更安全,临沂这边,他会派老二承宗来守。
  “召诸位将军校尉们前来议事,我有重要事情通知。”李秀宁叫来亲兵。
  ……
  彭城。
  光禄大夫、内史侍郎、参知政事荣国公来护儿赶到砀山,他先到的彭城,可陈棱在砀山大营,于是便又一路赶来。
  陈棱扼守的砀山,处于彭城郡、梁郡、谯郡三郡交汇之处,背靠砀山,前俯运河通济渠。
  “荣公,你来晚一步了。”
  一见面,陈棱就有些遗憾的告诉来护儿,在他接到朝廷的密旨之前,李秀宁就已经早一步以回去剿匪平乱为由,带着两万余乡兵走了。
  “现在李秀宁已经进驻临沂,她有两万乡兵,另外还有一支千人的突厥骑兵,是从辽东渡海来的。”
  来护儿听了,叹息一声。
  “朝廷此前对罗家的处置态度一直是犹豫不定,结果争来争去,倒是错失了许多时间。”
  “荣公,那现在如何处置?发兵征讨?”
  来护儿摇头,作为宰相,前来彭城,那他就是位在河南山东的安抚使节度使之上,甚至连淮南安抚使,也要受他节制。
  可以说,只要来护儿一句打,那么陈棱就要发兵。
  不过身为宰相,虽然权大,但要权衡的东西也多。
  “我来,不是要指挥打仗的,我是来消弥这场兵危,而不是来发起这场战争。”在朝中,来护儿也是调解派,不是萧瑀那样的强硬镇压派。
  “不打?可罗成已经露了反迹,处处举动,都是在调兵布将,若是我们再不抓紧时机进剿,等他调派得当,到时我们就被动了。”陈棱认为,调和是不可能成功的,罗成不可能交出兵权,到如今这地步,就算罗成真交出兵权,朝廷也不可能还留他们周全。
  所以说,最后只有打。
  晚打当然不如早打。
  可来护儿却也有自己的苦衷,打,拿什么打呢。
  他这次来,皇帝倒是给他派了一军骁果,可是一路上,来护儿越看这支兵马越是叹气。足足两万五千人的骁果右一军,但却没有几个真正能战之兵。军中充斥着大量强抓来的民丁,还有流民乞丐,甚至是许多是之前牢中关押的囚犯和招安的叛军。
  这样的一支人马,哪怕装备还不错,可又有何用。
  真开打,来护儿并没多少胜算。
  连胜算都没有,那还急着打什么?这不是自取其辱吗?
  作为一个合格的统帅,不能打无准备之战,更不能主动去挑起一场没有半点胜算的仗。
  “罗成还未起兵叛乱,所以我们现在还不能主动挑起战争,或许事情还有转机也未定。”
  来护儿还有几分期盼,朝廷已经派密使前往关外辽东,那或许是唯一的希望了。
  在结果没传回来之处,来护儿不准备先开战。
  当然,不先开战,不代表就无行动。
  他与陈棱一番商议后,决定将砀山的兵马主力撤回彭城,这里只留几千人驻守。而后,来护儿亲自坐镇彭城,让陈棱率兵北上前往鲁郡,这里古称兖州,是齐鲁山区与黄淮平原的接汇之处。
  与临沂一样,占据鲁郡,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司马德堪率领的骁果军一万人驻下邳,而宇文化及率一万人驻东海。我们四军连成一线,封锁山东。”来护儿道。
  陈棱惊讶,“宇文化及,他怎么也来了,他不是被流放到河西敦煌去了吗?”
  对此,来护儿无奈的解释,皇帝在召回宇文述的同时,就已经同时下旨召回宇文化及兄弟了。宇文述死在交趾,可宇文化及和智及还是回到了江都。因为宇文述之死,皇帝甚至还让宇文化及袭了许国公之爵,甚至还让他出任了右翊卫将军,这次还特意派他也随军前来。
  陈棱听了,只能无语摇头,一声叹息。
  对方是罗成、罗嗣业、张须陀这样的猛人,而他这边却是宇文化及、司马德堪这样的家伙,这仗怎么打?
  现在他还真有几分希望来护儿说的转机能出现了。


第698章 讨逆
  面对着铜镜。
  杨广不由的开始思考,他为什么会落到如今这个田地。
  出身于关陇贵族的杨玄感、李密反他,被他破格提拔的江南、关东士族出身的裴蕴、虞世基、裴世矩蒙骗他,那些草莽之辈张金称高士达就不提了,可如今连罗成兄弟也反他。
  一阵清凉的秋风吹过,皇帝觉得脑袋有些昏沉,他咳嗽了几声。
  夺嫡成功之前,皇帝曾经在江都镇守了九年,他最好的年华就在这里,那个时候是他一生最轻松最开心的时候,也是舒适的一段日子。他早就习惯了这里的气候,尤其是江南的秋天,没有北方的干燥,总是让他惬意。
  可是现在,他有些烦江淮的天气了。
  他想回洛阳,想巡关中,甚至想要再次前往塞北,前往辽东,前往西域。
  但是现在,他哪也去不了。
  罗成终于还是反了。
  杜伏威在江南举兵,居然打着清君侧之名举兵做乱,拿着他授封的江南安抚使印信,如今连占宣城、毗陵、吴郡等数城。杜伏威更是统领两万兵马,进驻京口,四下搜集船只,摆出了要大举渡江攻打江都的态势。
  杨广也料不到这个杜伏威究竟会不会打过来,他很后悔当初没听萧瑀的,就不该给杜伏威那该死的安抚使印信,结果不但没有把杜伏威骗到江都来,反而给了他造反作乱的便利。凭着这印信,这该死的还不知道蒙骗了多少人,现在公然的打着清君侧之名,却行造反叛乱之事。
  杜伏威是罗成的同乡,更是跟随他多年的死党,如今作乱,若说没罗成的授意,他绝不相信。
  湛蓝色的天空,没有半点云彩,显得是那么的高那么的蓝。
  可杜伏威反了并不是最坏的消息。
  刚刚快马送达的急报,说马邑鹰扬郎将刘武将杀都督王仁恭叛乱,已经自称为马邑都督,分兵占据了楼烦、马邑、雁门三郡,据有代北,威胁着太原。
  好消息一个没有,坏消息却接二连三。
  刘武周的叛乱,肯定和杜伏威叛乱是一个样。刘武周曾经也在罗成麾下任过职,虽然后来离开了辽东,但据说他很尊崇罗成。
  在皇帝的殿前,是一百多名来自各地的秀女,她们都年轻美貌,都是十四到十六岁的未婚少女,家世清白,长相美丽。
  这些人有的来自江南,有的来自淮南,有的来自河南,有的来自山南,她们已经换上了统一样式的宫装纱裙,高腰裙直接系到了胸前腋下,肩上披着披帛,头发盘起。
  是那么的年轻和美貌。
  内侍宦官正在给她们检查登记,然后将这些新入宫的秀女们分配到不同的局去。
  一名内侍过来请问皇帝,可有看上要临幸赏识的。
  可皇帝却没有什么心情,再漂亮的美人,此时也打动不了他那颗心。
  “袁充和李渊还没到吗?”皇帝问。
  “两位相国正在赶来。”
  萧瑀和来护儿两位宰相离京后,现在江都只剩下了李渊和袁充两位宰相。
  “你说朕还能信任李渊吗?他的女儿是罗成的妾侍。”皇帝似是问那内侍,又是在自言自语。
  那内侍把头低垂,不敢吭声。
  殿前的阶下,那群年轻的少女们,却不时的偷偷拿眼来望皇帝,比起皇帝的忧心忡忡,这些年轻的少女们,却还怀着对皇帝的敬畏和仰慕之心,甚至在暗暗期盼着能得到皇帝的青睐,若是能得皇帝临幸,那么就能够飞上枝头变凤凰。
  没多久,右仆射袁充和黄门侍郎李渊赶到。
  两位宰相来的匆忙,在这凉爽的秋日里,甚至还冒着汗。
  “可否已经布防好?”皇帝直接问。
  袁充于是奏报,说已经奉皇帝旨意,调骁果军驻防在江口的江阳城,并派淮南军进驻扬子江中的贵洲和扬子津两座江中岛洲上,还派兵进驻了江都左右两面的海陵和六合。
  此外,江都宫和扬子行宫,也都加派了骁果军驻防。
  但皇帝明显并没有满意,他道,“朕听说骁果军有畏战逃亡者,而且数量不少?”
  袁充于是道,确实有骁果军逃跑,但逃跑的只是极少数人,那些人都是之前新近补充的,一些人是原被俘虏抓捕的叛军和贼匪。
  皇帝嗯了一声,点了点头,然后做了一个砍的手势,“朕不管这些人过去是什么人,但既然进了骁果军,就是皇帝的卫士,战事在即,他们不思忠君效命,却想着逃跑,此例不可开,此风不可长,立即派骁果军追捕,将所有逃亡者都抓回来,然后公开处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