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突起的变故,让厅中众人惊住。
而就在桑显和出手的同时,他身后的那群军士中,也有数十人纷纷把长矛刺向了身边的人,瞬间,就倒下了十几人。
桑显和上前,长剑抵在老上司的胸口。
“为什么?”屈突通问。
桑显和却沉默着。
第704章 矫诏
眼看着局面已经控制住,这时罗成才走了出来。
他卸去伪装,露出本来的真面目,站在屈突通的面前,“听说关中百姓常言宁食三斗艾,不见屈突盖,宁服三斗葱,不逢屈突通。”
“老将军也是一世英名,为何如今却勾结高句丽人,里通外蕃,颇改旧节,鲜克有终呢?”
“欲加之罪,何患无穷。”屈突通叹息一声,目光看着倒在地上死不瞑目的部将尧君素,“可叹他们这些无辜之人。”
老四一挥手。
“将这些勾结外敌的家伙都杀了。”
罗成瞪了他一眼,“屈突老将军,现在有人证有物证,证明你有勾结外敌,通敌之嫌。我身为节帅,也不得不委屈下你,但你放心,我一定会认真的调查取证,若最后证明你是清白的,到时我定亲自向你赔罪。”
屈突通却知道这事情的真相究竟如何,终究是罗成棋高一着。
他讨厌罗成的惺惺做态。
那边的封德彝却是挣扎着过来,向罗成躬身拱手,“大帅,我真的没有通敌!”
罗成却只是呵呵一笑。
“封安抚使,我知道你当初是被虞世基安插过来的,你来后我对你也不薄,从不曾亏待过你,也一次次容忍你对我的那些小动作,可你呢,却反而变本加厉。请你好好反省一下吧!”
说完,他一挥手,便有军士过来,将屈突通等人全都押了下去。
大厅里的血腥味还弥漫着未散去。
房玄龄和杜如晦等一些文官,看着罗成一干武人,心中百感交集。
虽然刚才圣旨还没有打开宣读,可房玄龄与杜如晦又哪会猜不出里面的内容,如今的形势,加上辽东的气氛,他们很清楚正在发生的事实真相是如何,但知道又如何?
他们什么也改变不了。
“诸位,让大家受惊了。”
罗成把手伸向老四,“刚才那道圣旨呢?”
老四从怀里摸出来递给罗成,“还不知道是真是假呢。”
罗成却只是接过,打开,瞄了几眼。
内容果然如他知晓的一样,其实这道诏令罗成早就知道了内容,甚至在屈突通之前。天下本就没有什么秘密可言,尤其是罗成手下还有一个专门刺探情报的暗卫。
可罗成拿着圣旨,却是笑着道,“是好消息呢,陛下下诏我忠武军,要我们南下讨贼平乱。嗯,还有一个更惊人的诏令,陛下在诏书中决定退位为太上皇,传位给齐王殿下。让我忠武军拥立新皇,奉新帝南下中原,讨平叛乱,还都洛阳。”
这种胡话张嘴就来。
房玄龄和杜如晦等一干人,听的是心里直叹气。
谁会相信这种胡话啊。
可也没有谁站出来说,把诏书给大家过目一下。
毕竟今晚上已经死了不少人,而屈突通和封德彝李百药等还被抓了,谁还会再站出来呢。
罗成既然敢杀人,就不介意再多杀点,没谁愿意却撞刀口。
“罗成奉诏。”
捧着诏书,罗成对着南边方向遥遥拱手示意,然后便把诏书收了起来。
“诸位,都回去休息吧。”
罗成让房玄龄和杜如晦留下。
“房兄,杜兄,刚才让你们见笑了。”
两人尴尬的笑笑,虽然早在章丘时就曾一起共事结交,这些年也算是有些私交,可今天这一出,还是让两人觉得后背发凉。
罗成还真是狠,明知屈突通他们谋算他,却故意不露面,等到最后了才站出来,这种手段太狠。
“如今天下大乱,百姓陷于水火之中,我辈身为军人,本就应当保家卫国,这是我辈之失职啊。现在这天下,不知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到处割据、抢掠,让人心痛啊。”
房玄龄苦笑,也不知道该如何开口。
“房兄、杜兄,我知道二位都有匡扶天下,济世安民之本事,如今我罗成便提个不情之请,希望二位以天下苍生社稷为重,一起结束这个乱世,重还天下太平,让百姓重新安居乐业,不知可否?”
“大帅想要怎么做?”
罗成也不隐瞒,“刚才那道诏令是假的,也瞒不过你们,但说的倒是我要做的。奉齐王为天子,尊当今为太上皇,然后我忠武军入关南下,讨贼平乱,还天下太平。”
杜如晦道,“齐王并非明君。”
“我知道,立齐王不过是避免点麻烦,借他名号立个旗而已。”
这下房杜二人只能苦笑了,这罗成还倒真是挺磊落的。
“咱们相交多年,所以我也不拿你们当外人。”
“真要到这一步吗?”
“这个天下乱成这样,修修补补已经无济于事了。我罗成原本也是想做事的人,可有人却有不放心我做事,前后制肘,寸步难行,甚至弄不好连性命都不保,既然如此,那不如干脆掀了桌子另起炉灶,咱们抛开所有包袱,轻装上阵,也好早日达成目标,你们说对吧。”
房玄龄问罗成,“不知大帅这次外出这么久,做何去了?”
“实不相瞒,我先去了涿郡,在那里秘会了我兄弟嗣业,与他达成了起兵安天下的共识。然后我去了奚、契丹、霫三部,与他们谈互市,谈联合,顺便纳了几个美人,也拐了两万余部落骑兵南下。”
杜如晦一听,便感叹着道,“大帅你现在要兵有兵,要人马有人马,只要大旗一举,便能一举进入洛阳,安定天下了。”
“打仗我没什么担心的,我们忠武军向来是百战百胜,个个都是过的硬的。只是这马上打天下不难,可治天下却不能马上治。所以,我很需要如两位这样的治世大才相助。”
杜如晦想了想,“若是我想回中原,不知道罗帅会不会答应?”
罗成笑笑。
“以我们的关系,本来不论你们如何选择,我都应当答应的。但你也知道,既然我迈出了这一步,就没有回头路,只许成功不许失败。所以你们若是能留下来,我必将高兴万分,盛席以待,授以重职。可你们若非要走,我只能忍痛挥泪斩了你们,因为你们之才,不管最后投谁,都必将是我心腹之患,你二人,每人可抵十万精兵,我决不能放你们离开的。”
这番话一说,气氛有些紧张。
房玄龄却突然哈哈大笑。
“成了,大帅虽年轻,可仅凭这番话,就知必成王业,我房乔愿意留下,辅佐大帅。”
杜如晦苦笑,“那我也只能留下了。”
罗成挽起二人的手,“如此甚好,真要杀了你们二人,我只怕也得心痛万分啊,只是开个玩笑而已。如今这般多好,就让我们一起匡扶天下,济世安民,开创太平盛世!”
三人手挽着手,算是达成一致!
第705章 退位
九月。
辽东的屯田里,是一片片金黄。
这又是一个丰收的季节。
辽东的天气已经晴朗了多日,秋高云淡,每日都是艳阳高照,似乎老天也在庆贺这丰收,准备好天气给大家收获。
辽东城外的屯子里,冯长贵正在磨着镰刀,快要开镰了,镰刀得磨利一点,这样才能割的更快。收获的季节,总是忙碌的,得抢时间,所以叫抢收。
半年的忙碌,眼看收获之时,若是耽误了时间,错过了好天时,那么一场秋雨下来,可能这半年的辛苦就全白忙了。
尽可能快的把粮食全都收获入仓,这才能安心踏实的享受这丰收,才能带着愉悦的心情去准备丰收后的乡饮酒礼和看社戏、赶市集。
永富捧着一叠报如往常一样的从外面走进来。
长贵抬头打了声招呼,“教头,今天又有邮递员过来送报啊?”
永富大约三十出头,走起路来一瘸一拐的,但是一双眼睛十分凶,总带着恶相,屯里的小孩子有时看到他都会哭。他身高近八尺,没瘸腿前那是个一顶一的好汉。
曾经是左五军的老兵,还是个斥候轻骑,后来一次行动时被伤了腿,瘸了。于是永富便领了一笔伤残抚恤金,拿了些赏赐,从军中退了下来。
虽说无法再留在军中,让人十分遗憾,可上面还是尽心帮他做了安排。他之前只是个无官无职的斥候骑兵,因此退下来后上面还是尽量给他安排了个教头的差事。
教头,自然是教练乡民。
在辽东,普遍实行的是屯庄制,百姓聚集而居,建立有围墙的屯子,外面则有屯田。每个屯庄里,基本上都会有些府兵。
而其它屯民,青壮的男子,也一样会编入郡中郡兵或县中土团,又或者乡中的乡兵,又或屯子里的民兵之中。
总之是越强壮者就会优先编入级别更高的队伍,而就算是五六十的老头或十几岁的少年,也会编入本屯的民兵之中。
除了每年两次的集训外,其余时间,大家都会在屯子里自己训练。
因此屯子里也会有教头。
这些教头要么是由府兵担任,要么就是由如永富这样的退伍伤残老兵担任。
其实当教头是没有薪水的,但每年会有两笔赏赐,一般也就是一两套衣裳一点粮食之类的。不过大家看中的倒不是这点东西,而是教头其实也是很威风的。
如永富虽然残了,其实日子还是过的不错的,他不过三十多岁,家里有婆娘,还有好几个孩子,另外还有个新罗妾侍,此外还有历次打仗分得的高句丽奴、突厥奴好几个,家里地也有几百亩,还有牛有马,养了鸡鸭羊。
日子是很惬意舒适的,虽说辽东的日子肯定没中原那么好,但现在的中原肯定没辽东舒适安稳啊。
这边虽然好多物资紧缺,可粮食盐布这些基本的生活用品却是不怎么缺的,而且价格还稳定便宜。
另外,屯子里还有学校,不但娃娃们都可以免费去读书,甚至大人们也经常会参加下学校里的扫盲班,学习点读写算术,起码每个人自己名字总还是能学会写的。
而如永富这样的老兵,以前在军营里时,也是有专门学过的,因此他能认识上千个字,一般的告示、报纸之类的都看的懂。
辽东有报纸,叫东方早报。
一周一刊,一刊印成一本,有几十页,上面有许多内容,各种什么朝堂大事啊,天下各地新闻啊,又或者辽东本地的消息啊,甚至还会有些诗赋故事传奇之类的。
不过这报纸也不便宜,据说是雕版印刷的,但一本也要十文钱,半斗米价呢。反正作为只是一个乡兵的长贵是舍不得买的,而且家里的婆娘肯定也不会让他买。
于是他便跟许多屯民一样,每次看到永富买了,大家便会等到傍晚吃过份后,或者是午间的时候,聚在屯子里的树下,来听永富念给大家听。
有时永富没时间,大家便去屯里的学堂,找那里的先生念。不过现在学堂里的先生大多数都是义儿营来的女先生,年轻的女娃娃,他们男人也不太好去找。
于是便更多的会去找同样是义儿营出来的屯副,每个屯子都有个屯长,一般是选的年长而又公正有威望的屯民担任,然后每个屯子还有个屯副作为他的副手,这屯副全是由义儿营派来的少年男娃,这些娃儿个个虽年轻,但跟女先生们一样,能读会写会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