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殿中一众魏军将校们全都傻眼了,连李密的学生王伯当都没料到,李密居然被招安了。
第714章 十二年秋
大业十二年秋,北风萧萧。
蓄势已久的忠武军,完全了动员准备。
在一场忙碌的秋收过后,罗成调集了十万兵马参与此次讨伐渊氏。
由元帅府三司通力协作,有如一部精密的军事机器。
在北及西辽河,南至旅顺湾的漫长战线上,十万兵马有条不紊的展开,他们缓慢却又有序的露出自己锐利的锋芒。
南部沿海、大梁水、小辽河、辽河,四大军团兵分四路。
收复辽东、永绝后患的战号传遍四野,从渤海湾一直燃烧到了扶余川上。
罗成亲自坐镇辽东元帅府负责全局筹划,罗士信统帅第一军,李靖为行军参谋,又有秦琼、尉迟恭、单雄信、程咬金等猛将协同。
而罗存孝、徐世绩的第四军,冯孝慈、慕容长生的第三军,赵贵、薛万彻的第二军成功的让渊氏以为这次忠武军是要四路同时大举进攻。渊太祚于是四路布防,各调重兵防守。
虽然为了应对此次进攻,他动员了渊氏所有的十万兵马,还再次动员了十万青壮协从。可是一分散各个战场却并没多久。
更不用说,乐浪太守杨万春在秋收之时病逝,忠武军大将宋老生凭借着他在平壤的原杨暕两千兵马,以及他带去的四千兵马,成功的接掌了乐浪郡。
因此现在乐浪原杨万春部下的五万高句丽军现在也由宋老生指挥,虽然宋老生接任了乐浪郡太守之后,便着手裁撤了约三万高句丽老弱之兵,但留下的和他带去的,依然组建了整整一个军。
宋老生自任第五军军使,由郭孝恪担任副军使,苏定方担任了行军参谋。
第五军据守平壤,人口百余万,兵马两万四千,直接威胁着渊氏的鸭绿江边的国都国内城。
为此,渊氏不得不在鸭绿江边留驻兵马五万。
这样一来,他还得在国内城驻军五万,以做总预备队。
如此,渊氏在西面四条战线上,总共才十万人马,一分摊,每路也就两万余人,跟罗成兵力相当。而他还要分兵驻守大小数百座山城,于是兵力更显捉襟见肘。
而渊氏还不知道,罗成此次进攻,目标只是扶余川。
在其余三路,每路都只驻万人,进驻此前修筑好的城堡里做势。
而在扶余川战场,不但第一军直接调来了两万人马,而且第二军第三军都各自抽调了万人,又有北面的部落兵和牙兵两万余人马。
若是再加上水师的内河船队几千人马。
那么在扶余川这个战场上,罗成其实是调集了总数八万之兵。
战役开始,李靖建议先派骑兵越过边界的河水,直接逼近到扶余大城下,将其包围。
然后其余各路兵马跟进,做好围城打援之准备,同时分割扶余与其它诸城的联系。
紧接着,由秦琼尉迟率领的北面两万余蕃汉军团南下,采用骑兵袭扰之策,对扶余川中四十余城的城池之外的村镇进行打击。
夺取城外的人口、粮食,既是攻敌,也是以战补战。
此前忠武军没有对扶余川的高句丽人粮食做什么动作,便是为了战时夺取为自己所用,烧掉毁了那就浪费了。
反正刚秋完收,高句丽人也不可能全运回城中。
渊建土龟缩于扶余城中,不敢出城交战。
他又舍不得放弃其余诸城,于是只是下令各军驻守本城,务必严防死守。结果却是把几万兵马,如撒豆一样的分散在扶余川四十余城之中。
李靖只是在几座关键的河谷道路上,筑起关塞,然后分兵把守,就把这几十城给分割开来,然后便可以全力的围攻扶余大城。
只要扶余城无兵可援,那么就是孤城死城一座。
全力攻下扶余,其它诸城更只是一团散沙,没有了支撑。
如果是在第一次东征之时,要攻占扶余这样的大城,是很困难的。皆因当时的隋军既不习惯于辽东的气候,而且许多战术也不适应这边的情况,尤其是皇帝还老搞遥控指挥,甚至每军派驻纳降使。
但这一次不同。
罗士信被罗成授为第一军军使,也是这次扶余川战场的主将,不管是来自第一第二还是第三第四军的,也不管还是来自于各郡的土团,又或是各县的乡兵,或是水师的兵马,只要到了这个战场,全都由罗士信节制。
罗成也并不会横加干涉战事。
而另一方面,罗成对后勤粮草军械的支持,却是充足的。铁岭镇作为前线基地,早早囤积了大量粮草,军械,前线五堡里,也都是囤满了粮草军械。
甚至还通过辽河水运了许多投石车、攻城弩过来。
数支兵马的大将汇集于扶余川下。
隋军大营的军帐里,年轻的罗士信不过十八岁,第一次担任主将这样的要职,以往他都是跟随着兄长,统领的也一直是重骑部队。虽然从十骑具装甲骑,最后到统领三千重骑,可最多也就统领三千重骑。
而这一次,他却成为八万联军的统帅。
好在他有李靖这样的参谋,有周德威这样的副帅,有秦琼、尉迟恭、单雄信、程咬金这样的猛将,还有长孙无忌李玄霸这样的勇士。
“大将军,我们已经连续攻夺了五座扶余川中的平地小城,斩首两千余,现在高句丽其余诸城的兵马,已经龟缩不敢出,丧胆了。接下来,咱们怎么打?”
尉迟恭直接发问,他是罗成的牙军副将,副都押牙指挥使,是厢级军官。
但是面对着罗士信这个年轻的大将,他还是有点点不太服气的,毕竟以往也没有足够的战绩能镇住他们。
罗士信注意到不少将领都望着他,他也清楚大家对他这个主将的不太信任。
“本来此次指挥之职,是应当由大帅来负责的,只是如今大帅身为朝廷的尚书令、元帅,日理万机,并不只是我们忠武军节帅,现在还要管着宣武军、义武军、威武军、镇海军以及江南的雄武军,因此才授我来代统此次战事,在座诸位都比我年长,诸位将军们也比我能征善战,不过既然是元帅之令,那我与诸位都当遵从。”
一番话过后,罗士信直接道,“如今中原纷乱,我忠武军不可能久居关门,但渊氏一天不打趴下,就一天是个威胁,所以必先除去此后患,方可出兵。我也没多少废话要说,大帅已经为我们做好了一切准备,所以现在需要我与在座诸位做的,就是不管一切,尽快拿下扶余川。”
“三天,三天之内,攻入扶余川,请大家与我一同用命,奋力攻城!”
诸将想不到士信能说出这么一番话来,无不齐声称道敢不用命!
第715章 攻城巨兽
“传令,攻城!”
号角响起。
命令传下,扶余城下,刚用过早饭的诸军将士,纷纷开始披甲执锐,准备上阵。
罗士信其实跟大家说的都是实话,这次作战,大的战略方向早就已经定好的,而且此时各军也都已经按既定战略到位。
围城的围城,拦截的拦截,准备打援的,准备攻城的,各就各位,因此罗士信这个大将军,其实也不需要做太多,只要按战战前定好的战略推进就行。
毕竟到现在为止,战场局势没有出现半点预料之外的情况。
甚至,比预料的还要好许多。
从辽东各地的军械坊里制造完工,由船只水运过来的各式各样的攻城装备,也都已经在军营中组装完毕。
此时攻城车、云车、冲车、云梯、攻城槌、投石车等纷纷推出大营。
有高达八丈的望楼车。
以竖木为竿,是巢车也就望车的升级版,高八丈,顶端置板层,方阔五尺,可以容纳一个旗手执旗了望敌人动静,以旗语同下面的传令兵通报敌情。
将旗卷起表示无敌人,开旗则敌人来,旗竿平伸则敌人近,旗竿垂直则敌到,敌人退却则将旗竿慢慢举起,敌人已退走将旗卷起。
对于战场上,尤其是大军团作战来说,观察敌情十分重要,人越多,指挥就越重要,也越难指挥,因此在战场上设立这种高达八丈的望楼车,能够看的更远,及时的将敌人的动静纳入眼中,以随时做出应对。
这种楼车底下有车轮可推动,竖杆上还有脚踏橛,可供哨兵上下,竖杆旁用粗绳斜拉固定,望楼本身还装有转轴,可四面旋转观察,这种车比巢车更高大,视野更开阔。
对于攻城一方来说,能够很好的弥补视野不足。
另外还有皮帘车。
这是一种前面装有木板,然后还在外面蒙上生皮子,可以让步兵躲在车后靠近城下的一种器械,能够对付守城方的弓箭石头等武器,这种武器最早只是用草木制成,一般是挂在城墙上。
而现在忠武军打造了精良进攻版,皮帘车十分巨大,后面可摭数十人,尤其是木板还大,外面的皮子还不惧火攻,而车子又有车轮,推进轻松。
甚至车子上都还有可供站人藏兵的横板,上面有一些可开关的射击孔,可以边推进边还击。
此外忠武军此次还带来了一些尖头木驴车,这种车是以前轒轀车的升级版,轒轀车是四轮无底木车,外面就跟个密闭的车厢一样,上面蒙生牛皮以防箭,人在车中推车前行,可藏十个兵左右,抵近城墙下。
而尖头木驴是宇宙大将军侯景改良的,这种尖头木驴有六个车轮,车长一丈五,高八尺,上横大木为脊,外蒙生牛皮,这种车子防箭防火性更好,而且是专门用来推进到城下,挖地道用的。
此外又有临冲和云梯。
临冲相传是姜太公发明的,又因其受封在吕地尊称吕公,而称为吕公车。
这种车是一种巨型攻城战车,车高数丈,长数十丈,车内分上下五层,每层有梯子可供上下,一车中可载几百名士兵,配有机弩毒矢,枪戟长矛等兵器,甚至还有专门破坏城墙的器械。
进攻的时候,众人将车推到城墙脚下,车顶能够与城墙齐平,然后兵士兵通过天桥冲到城上与敌人拼杀,下面用撞木等破坏城墙。
这种大型战车一般攻城时少见,盖因为需要很长的时间制作,且要求工匠技术较严,另一方面推进缓慢,受地形限制较多。
但这种庞然大物也是十分威力强劲的,在战场上,能够给敌人巨大的震慑力。
若是前期攻城军能够把壕沟填平,推倒外面的羊马墙等,给临冲战车铺一条路出来,那么其杀伤力也是极强的。
相比起来,云梯要简单点。
但云梯也并不是简单的梯子,云梯也是一种战车,底下带有轮子,可以推动行驶,因此也称为云梯车,配备有防盾、绞车、抓钩等器具。据说云梯由鲁班发明,其实就是一种带有车底盘,有轮子的一种梯车。
梯子带有车架,装有轮子,推动前进,到达城下,打开梯子,士兵登梯攻城。
忠武军的云梯又有所改良,有主梯和副梯,主梯以一定角度固定在底盘车上,在主梯外,又增设了一具活动的上城副梯,顶端装有辘轳,登城时可以沿着城墙壁面上下滑动。
这种设计,因为采用了固定式装置,简化了架梯程序,缩短了架梯时间,而活动的上城梯设计,又大大降低了云梯在接敌前的高度。
这样,攻城时只需要将主梯停靠城下,然后再在主梯上架设上城梯,便可枕城而上,从而减少敌前架梯的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