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五郎不止一次的说,要终结这乱世。他还曾经说过,最佩服的是文皇帝,认为他终结了魏晋以来的三百年乱世,重新一统天下,还黎明百姓安民乐业,开创了开皇盛世。可如今,天下乱成这样子,难道还要继续任其下去,甚至还要帮着维持这个样子吗?”
张须陀被单彬彬问的是哑口无言。
“五郎也知道老师对大隋有感情,一时间想法转不过来,可老师只要想到,五郎和你要做的是,是重还天下太平,是造福亿万万百姓,那么就够了。五郎不是侯景,并不想以祸乱天下为目的,他只想安民。”
“还请老师能够帮他。”
“哎,好吧,你安排一下,我去辽东。”张须陀无话可说了。
单彬彬闻言大喜,“我马上就去安排,给老师准备最好的大船,保证海上不会有半点颠簸。”
蓬莱城中罗府。
崔七娘抱着女儿,不乐意的对单彬彬道,“我不想去辽东。”
单彬彬瞪了崔氏一眼,“夫君在辽东城,身边也没什么人照顾,你身为妾侍过去照顾岂有什么不对的?再说了,现在兵荒马乱的,让你带着大娘过去,那也是照顾你们母女俩,别不识好歹。”
“那东那苦寒蛮荒这地,有什么好的。”崔氏嘟起嘴。
“你若是不肯去,也行,把大娘留下,我给你一封休书,然后你就可以滚了,想去江都找你父亲也行,想去洛阳也罢,我都不会再干涉,如何?”
看到单氏发怒,崔氏有些畏惧。
以前还能仗着父亲是朝中尚书,可以不怎么把单氏放眼里,可如今江都朝廷快完蛋了,丈夫在辽东另立新帝,谁都清楚那意味着什么。
“我又没说不去,你急什么?”
“废话少说,赶紧收拾收拾,正好跟老师的船一起走。”单彬彬说完,便转身走了,留下崔氏翘起嘴,心里腹诽不已。
三天后。
蓬莱港口。
一支庞大的船队正要启航。
张须陀和罗家家眷乘坐的是一条楼船,很大。如今海上没什么风浪,又是沿海岸航行,中途有许多岛屿,因此楼船也不用畏惧风浪,这船大还舒适。
罗母带着几个儿媳还有孙子孙女们,以及几个女儿和外孙外孙女等这次也一起到辽东去。
除了他们的这条船,港口还有许多船同行。
既有各个商队的商船,满载着百姓的船只。
王平安身上背着个布包袱,挤在通往港口的队伍中,年轻的脸孔上还有些茫然。他是一名齐郡人,曾经是个家有十几口人的大家庭,家里有几十亩地,还有头牛,有个大院子,日子过的也踏实。
可这几年,不是东征就是剿匪,百姓的各种瑶役、钱粮纳起来没完没了,不时还会有贼匪杀来。
家早没了,亲人也死的死,离散的离散。
他曾经去做过夫役,也被叛军裹挟当过贼,后来被官军俘虏,于是便又回到了家乡,可家乡什么都没了。
第723章 忠武军登陆
房子成了白地,田地早荒芜一片长满了草。
甚至那长草的地也不再属于他,因为前几年就被家里卖光了。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官府派人张贴告示,招募流民去辽东。
说到了辽东就能分田授地,能够过上安稳的好日子,能够吃饱穿暖。
甚至不管他们以前是从过贼,还是当过匪,不论他们以前是官府在编的良民,又或他们是部曲逃奴,只要报名,那么过往的一切身份都不追究。
都一视同仁,只要到了辽东,就重新编立户籍,列为良民,授田给地,安居乐业。
这个告示对他太有吸引力了。
他打听了一下,他什么也不需要交纳,也不用带,只要带上自己就行了。官府会给他们安排好一切,包括路上的吃用,到了那边也不用担心没有农具种子这些。
带着最后一丝希望,他报了名。
然后跟着许多同样对中原失去了希望的流民百姓一样,经过登记之后,成为了移民队伍的一员。
流民们先在各县报名登记集合,然后再由官差带到郡里。
在那里,王平安在官差的要求下,洗了个澡,里里外外洗的干干净净,甚至连头发都给剃掉了,这让他当时很抗拒,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怎么能有所损伤呢。
但那官差告诉他,是为了防止生病。
他不明白防止生病跟剃发有什么关系,但最后官差说不剃发就不能去辽东,他最后还是剃了,剃头发的时候还留了两行泪。
但现实的困境,让他没有选择,能够活下去,其它的都无所谓了。
好在剃过了头发,洗了澡后,官差还给每人发了一套衣服,虽然也是旧衣,可却洗的很干净,穿着也还暖和。
然后每个人领到了自己的身份牌,一块写着他们名字的木牌,上面还有些相貌特征。从齐郡一路赶到东莱港,路上每天都能吃三顿饭,两顿干的一顿稀的,不但有咸菜甚至还有热汤。
这让他感觉很有希望,并不是被骗。
“看到那条船没,那船上坐的是张大帅,还有罗帅的家眷。”
前面一个同伴小声的道。
这个家伙长的很瘦,很机灵,最喜欢打听各种消息。
王平安听了后,心中一动,抬头翘颈望去,果然看到了一条特别大的船,足有好几层。
“张大帅怎么也去辽东?”他小声问。
“这你就不知道了吧,我告诉你啊,咱们张大帅升官了,如今封齐国公,授骠骑大将军,要去辽东入朝为兵部尚书呢。”竹竿有些得意的卖弄他打听来的消息。
“骠骑大将军是什么?以前没听过啊?”
“是辽东朝廷新设的官阶,据说如今官阶文武分离,各有一套,各有二十九阶呢。这骠骑大将军啊,就是武散阶中的最高一级,从一品呢!”
王平安哦了一声,他对于这什么骠骑大将军没啥兴趣,反正跟他又没什么关系,他倒更在意的是这位张帅跟罗帅的家眷都去辽东,这说明辽东或许真的不错。
“你说我们到了辽东真能分到田地吗?”王平安问竹竿。
“当然了,我跟你说啊,据说之前去辽东的那些人啊,可占便宜了。丁男每人分地一百亩呢,丁女中男分地五十亩,连那些十二岁以下的,按口分地,一口分二十亩。好家伙,不少人一家过去,分了几百亩地呢,以前在中原,有些穷的露吊啊,全靠佃地帮佣过活,现在居然成地主了。”
王平安却又打断他问,“那咱们现在过去,马上能分地吗,分了地咱们住哪,农具种子怎么办呢?”
“这你就不用操心了,我跟你说啊,罗帅都安排好了。咱们这一过去啊,是先五百人一屯,分到一起,然后他们会给我们准备好一些帐篷刀斧等工具,我们到了屯田的地方后,先伐木割草盖房子修火炕伐木砍柴。”
“粮食呢?”
“第一年的口粮是上面发的,不过也不白发,这个先记在帐上,等以后我们自己屯田种地产出了,要还的,不过不要利息,所以说啊,天大的便宜呢。”
竹竿喋喋不休,他确实消息灵通,好多东西都打听的清楚了。
比如说这头一年,移民过去是五百人一屯,集体干活,先建起屯子来,然后要一起开垦荒地,口粮农具种子耕牛这些,都是由辽东官府发给,但只是租借,先记在账上,以后再还,不过不要利息。
等一年后,再把集体开垦的地,分授给屯子里的人,这个时候,大家也算是站稳了脚跟,因此分地后自己耕种。
第一年集体垦荒屯田所得的粮食等,也全都分给大家,甚至连租都不要。
“分田之后,还可以继续租借种子农具耕牛这些呢。”
竹竿告诉王平安,“可惜我是个单身光棍,要是有婆娘儿女可就更占便宜了,人越多,到时分的地越多。机会就这一次,错过可就可惜了。哎,要是能在这同往辽东的流民中,找到个女子成亲就好了,哪怕是个寡妇也不打紧啊。”
这话王平安听在耳中放在了心上,他觉得这话竹竿倒说的很对,可是这四周都是陌生人,又不知道哪里有这样的女子可以讨来做婆娘呢。
那边。
张须陀在单彬彬等人的目光下,登上了开往辽东的楼船。
站在甲板上,张须陀向着东莱港挥了挥手。
港口外海上。
一支船队却正在驶近港口。
船只越来越近,桅杆上的旗帜也十分显眼。
“是辽东来的船。”
“不是商船,是兵船,你看那旗帜,白虎旗,罗帅的兵。”
“罗帅派兵南下山东了。”
港口,众人无不兴奋着,对于其它的军队,大家习以为常的畏惧,可对于罗家军,他们却已经开始将之视为自家的子弟兵了。
看到他们不是恐惧,而是高兴。
“罗帅终于要打到中原了吗?”王平安望着那驶近的船队。
竹竿却道,“那又如何,我还是觉得去辽东安稳点,这中原到处兵荒马乱的,哪知道打到何时休,还是去辽东安稳些。”
运兵船队终于驶入了港口,一条条船靠港。
船上,一个又一个士兵跳下船,然后在码头上迅速集结。
一面面军旗迎风招展。
军旗下,一队队雄赳赳气昂昂的忠武军挺立。
那边楼船上。
张须陀问,“是哪个将军带兵?”
很快他便得知,是罗存孝率领忠武军第四军自辽东旅顺港过来,足足两个步兵厢八千和一个骑兵厢两千,整整一万人马。
“忠武军之前不是还在攻渊氏吗?”张须陀问。
“罗士信大将军已经攻破扶余城了。”
张须陀听了有些失神,罗士信攻破了扶余,罗存孝这边已经渡海南下到了东莱,看来,罗成真要兵入中原了。
第724章 弑君
大业十二年秋。
李密在洛阳城外的金镛城接受了江都天子的诏封,由齐国的魏王摇身一变成了大隋的太傅尚书令魏国公。
由魏王到魏公,好多人都不理解。
“老师,咱们反隋多年,为何如今却要受杨家招安?洛阳城马上就能攻下了啊?”王伯当不解的问李密。
李密正在试穿江都天子赐给他的紫袍玉带。
“我反隋之心从未曾变过。”
“可?”
“伯当,这不过是权宜之变而已。”
面对着自己的得意学生,李密没隐瞒他的想法。
李密当然没想过要接受招安,更不曾想要做隋的臣子,但如今中原的局势,有些出乎李密的意外。
或者说,他在这洛阳城下许久,其实已经陷入了一种进退不得的僵局。
王世充虽打不过他,可却仪仗着洛阳城之坚固,死守不降。
他麾下虽兵马众多,可也不过是能虚张声势,实际上真正能攻坚的兵马不多,他也一直在加紧练兵,可一支强军不是短时间能练出来的。
“现在河北有窦建德、山东有罗贵,淮西有孟让,淮南有陈棱、来护儿,河北有杨义臣,洛阳有王世充,关中有卫文升,你看,我们现在四面皆敌。”
洛阳就是一个关键点,可问题是现在这个点拿不下。
于是李密便困在这了。
当初他兵围洛阳时,何等声势。
那时窦建德还在豆子岗中做盐贼。
孟让还只是想去淮西做个山大王。
可如今呢,他还是在洛阳城下,甚至把大半个山东丢了。
可窦建德却据有河北九郡之地,做了夏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