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皇帝此时甚至有些恨铁不成钢来。
李密弑杀孟让,吞并他的人马地盘后,居然还得意洋洋的向江都奏捷请功,说自己为朝廷灭了伪齐帝孟让,为朝廷招安三十万兵马,收复十郡之地。
这简直就是在打他杨广的脸面啊。
“陛下,李密已经派王伯当率十万人马正式渡过了运河,进攻罗贵驻守的东郡瓦岗。”
“这难道是个好消息吗?”杨广气急败坏。
“陛下,这应当是个好消息。”
“好在哪里?”
“陛下,就在李密出兵山东的同时,罗成派其兄弟罗存孝率辽东兵一万也渡海抵达东莱登陆了。”
杨广一下子沉默了。
罗成终于出兵南下了吗。
“你之前不是说联结渊氏,可以牵制罗成吗?”
“陛下,细作从辽东发回消息,说罗成派其兄弟罗士信刚刚攻下渊氏的扶余城,几无战损,渊氏折损兵马两万余。现在渊太祚已经在向罗成求和了。”
这个消息如一记重锤敲打在皇帝的身上。
“好了,朕知道了。”
皇帝叹气道,“既然李密已经出兵山东,那么可下旨嘉奖一下他。还有,把司马德堪和宇文化及的骁果军调回来,让来护儿和陈棱退守彭城既可,让李密跟罗贵父子去斗,我们坐山观虎斗就好。”
趁这机会,皇帝认为可以派兵过江去打杜伏威。
他现在还在念念不忘夺回丹阳诸郡,好退守江南。
“之前让你给骁果军将士找江南女子为妻,此事进行的如何了?”
“臣正在加紧办理。”
“陛下,臣以为,江南如今有杜伏威、沈法兴、林士弘、左才相等,并不安稳。就算没有这些叛军在,江南也不是可守之地。现在关中还有卫文升镇守,臣以为还是当尽早回驾关中。”
杨广瞪了他一眼。
“朕岂不知关中更易守,可现在哪有路回去?大江两岸,皆是叛军,连汉江畔,都是叛军,这一路千里迢迢,如何回去?”
袁充却道,“陛下,只要陛下肯下决心,总是能够杀回去的,如今还有十万骁果军将士,多数将士家在关中,在外许久,大家都思家心切。若是陛下颁以重赏,则将士必定用心拼命,到时一路杀回关中,并不难。”
“说的容易。”皇帝却并不想回关中,“你有没有想过,就算回了关中,到时没有关东之地供给钱粮,又如何守?”
不管袁充怎么劝说,反正皇帝现在是根本没心回关中。
“李渊最近有何动静?”
“回陛下,李渊倒没什么动静,不过李渊之子建成、世民、元吉最近却很活跃,他们经常出入骁果军营,与骁果军将校往来密切,臣有些担心。”
皇帝的脸色果然变的难看。
江都城中。
李元吉跟宇文智及正在一座青楼之中喝着酒听着曲。
虽然到处都是叛军,处处皆是烽火,可是这江都城里,却依然还是歌舞升平的,虽然物价涨了,可对于这些勋贵子弟来说,并不会有什么切身感受。
“江都的粮食快吃完了。”李元吉握着酒杯,突然道。
“嗯,我也听说了。”宇文智及点头。
“如今四面皆敌,虽然也还有一些郡县忠于朝廷,可却已经没法把粮食运过来了。”李元吉又道。
“今天有几个关中骁果军逃跑,结果被皇帝下令抓了回来,然后全都处斩了。”宇文智及叹声气道。
“没用的,杀了这几个,还会有更多人逃跑,杀是杀不怕的。我听说不少骁果军将士们都在私下议论说,皇帝要派兵过江去打杜伏威,夺回丹阳后,迁都丹阳。”李元吉道。
“江都都守不住,还迁都丹阳,有屁用,别的不说,粮草都没有,如何守。更何况,现在丹阳还在杜伏威手里呢!”
两个公子哥此时也不免对未来充满迷茫。
“李密现在倒是声势很大,刚杀了孟让,如今号称拥兵百万,据地十八郡,你说他能成事吗?”宇文智及问。
“或许吧,但我听说罗成已经派其兄弟罗存孝率辽东军登陆东莱港了,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要顺势杀到江都来。”
“也是,这罗成也是个狠角色。”
“你说咱们怎么办,总不能在这里等死吧?”
“等李密或罗成打过来吧!”宇文智及摇头笑笑。
“只怕等不及这天啊,据说江都的粮食只够吃一个月了,连这个冬天都撑不过去。”
“那怎么办?总不能也跑吧,可皇帝早下了旨意,谁敢逃,杀无赦!”
李元吉于是悄声对他道,“我知道骁果军将士人人想逃,就是随驾的百官也都想离开这鬼地方。”
“确实如此,可你有什么好办法吗?皇帝可是坚决不肯走的。”
“几个人逃跑,肯定逃不掉的,但如果许多人一起逃,那皇帝就没办法了。”李元吉说道。
“你是说?”
“咱们多联络点人,然后大家一起跑,这样皇帝若敢派人来追,咱们也不怕。说不定,还能把来追的人一起带着跑。不管怎么说,关中也比这里好,兄弟伙儿的家眷亲人都还在关中呢!”
宇文智及思来想去,觉得也是这么个道理。
“好,那咱们悄悄的联络一下。”
宇文智及此时担任将作少监之职,虽然他父亲宇文述死了,可毕竟宇文家多年的权势,还是有不少朋友的。
他很担心罗成南下江都,到时跟罗成有旧怨的宇文家说不定能逃灭族之祸,所以他比李元吉还急着想逃离江都。
而李元吉呢,则是从父兄那里听到,皇帝现在对他们家很不放心,说不定什么时候就可能下手,所以也急着想逃呢。
但一个两个单独逃,又逃不掉,所以才想着要抱团一起逃。
“虎牙郎将赵行枢与我向来交好,勋侍杨士览是我的外甥,我去联络他们。”
“太子千牛柴嗣昌与我关系好,我去联络他。”
两人把杯中酒饮酒,然后快步下楼,各自离去。
第727章 不杀汝,不拔箭
“陛下,江防急报,杜伏威过江了!”
深夜,一道急报通过宫门上的小窗,紧急送入宫中,将皇帝自梦中惊醒。
不等皇帝派兵打过江南,收复丹阳迁都南下,结果杜伏威倒是先打过来了。一段时间以来,杜伏威都是陈兵京口,屯驻北固山,表现出意欲从京口攻过瓜洲渡打到江都的态度。
只是时间一长,久不见动作,于是江都方面也都认定了杜伏威不敢过江。而沈法兴、林士弘、左才相三支势力在江南崛起,也都对杜伏威三面包围,几家叛军之间互相攻伐,倒让杨广觉得杜伏威这是自顾不暇了。
谁也没料到,这个时候杜伏威杀过了江。
“瓜洲渡的淮南兵呢?”杨广揉捏着有些疼的脑袋问。
“陛下,杜逆是从采石过江的。”
古代长江下游易渡之处有二,一是采石渡,二是瓜洲渡,分处于建安城的上下游。
江北之军欲渡江攻建康,多出兵此二处。
而建康方面也加强这两座渡口的防守,因此历来在两处渡口的南岸,都置兵戍守,立为军镇,这便是京口和采石。
此二地隔江相对的,便是东面江都,西面历阳。
之前杜伏威一直以重兵屯于京口,使得江都方面都以为杜伏威就算真要攻也肯定是从京口渡江直攻江都,因此重兵是驻于东面防守。
可谁想到,杜伏威居然来了个声东击西。
之前久屯不出,这会不但跟着其它几支叛军互相攻伐,还能够突然出手,在采石北渡。
其实这段时间杜伏威并不是没有什么动作,在攻夺了丹阳、宣城、毗陵、吴郡四郡之后,杜伏威虽有派兵继续出击,可东南有沈法兴,南面有左才相,东面有林士弘,一时间无法再扩张。
听闻杨广正调兵准备南下,杜伏威便先下手为强。
之前他也一直在打造战船,暗中做着渡江准备。
表面上,杜伏威一直派兵屯京口,实际上他一直在悄悄的撤走兵马,只是每次晚上撤兵,一次只撤一点,然后还经常白天让少量兵马打着许多旗号过来,让对面误以为杜伏威又增兵京口。
如此一段时间后,其实京口已经只有不到五千人马。
京口即为今镇江,因最早孙权曾定都于此,号为京城,迁都建邺也就是南京后,便改京城为京口。
自此以后,立国于东都者,均以京口为重镇,东晋时,郗鉴经营京口以挫苏峻之乱,遂建为雄镇,号称北府,与西府历阳、南州姑孰一起拱卫京师建康。桓温专擅朝政,视京口为眼中钉。
当年隋朝灭陈,贺若弼便是自瓜洲渡率先渡过长江,攻占京口,与自采石渡江的韩擒虎合围建康城。
正因京口重要,所以大家的目光都盯着京口。
却不知,其实采石隔江与横江渡相对,其地突向江心,有极好的渡江码头,是古代长江最易渡江之处。
当年秦始皇南巡,也是由此处渡江。
连孙策攻取江东,也由此渡江。
一般来说,若由北向南渡江,则从采石比京口好渡江,因为京口那边江宽,且河湖密布,北方的骑兵不易行军。而采石以北,却隔淮西而直面中原,骑兵容易抵达施展。
不过若从南往北攻,则京口比采石要好渡。
可杜伏威偏偏反其道而行之。
他有老兄弟辅公祏相助,又得罗成的三个义子来助,于是便自军中抽选健壮勇武者,号为上募,装备和待遇皆是最好,每战必用之为前驱,战后则要检查伤势,若伤势在前,必有重赏。
若伤势在背后等处,则有重罚。
此五千上募中,有三千丹阳刀盾兵,最擅长跳荡冲锋,又有两千轻骑,这在江南之地,两千骑兵已经是很强的实力。
这支精锐秘密训练,悄悄的分批调往采石。
然后在冬季长江水浅之时,于暗夜里乘坐赶制出来的战船渡江。
一举就攻破了采石渡。
历阳和江都,被称为淮东根本。
历阳的失守,可谓是打了江都一个措手不及。
据说当时杜伏威留辅公祏镇守丹阳,亲自率阚棱三将率五千上募渡江。
在夜袭采石渡官军时,激战正酣,结果被一个官军神射手射中。
杜伏威应箭落马。
正当大家担忧之时,杜伏威结果却又带着箭上了马,挥刀直指远处那隋将,大吼道,“不杀汝,不拔箭。”
然后,这个猛人就这样拍马挥刀直冲而去,一路直冲到了那人面前,一刀将那将斩于马下,于是隋军崩溃。
“赶紧调骁果军去拦截!”
“诏李渊率兵去平乱……”说到一半,皇帝又想起李渊现在未必可信,于是改口,“诏来护儿任东南宣抚使,河南、淮南、山东三道皆受其节制,诏萧瑀为关东宣抚使,河北、河东、漠南三镇皆受其军制。”
“再诏陈棱立即南下,指挥淮南军讨伐杜逆,令司马德堪、宇文化及立即率下邳、彭城之骁果军回江都护驾!”
历阳。
乌江。
历史上楚霸王自刎之地。
杜伏威刚攻下乌江县城,此时他麾下的兵马已经多达两万余人,辅公祏又为他送来几支兵马。
在乌江城中。
杜伏威与阚棱等诸将商议接下来往哪打。
有的将领认为当往攻庐江,夺取合肥,理由是孟让被部下李密所杀,现在庐江郡人人不安,李密虽有派人来接掌庐江,但军心不安。
此时正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