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更往东北去,部落也就越部落越野蛮,比如黑水部,便是占据着黑龙江流域的靺鞨人,他们穿野猪皮、鱼皮,住地穴、树屋,以捕鱼打猎为生,茹毛饮血。
这次突地稽带着粟末部中的使来部、窟突始部、悦稽蒙部、越羽部、步护赖部、破奚部、步括利部、厥稽部等八部,出靺鞨战士五千人,自扶余川向东北进军。
罗成以靺鞨人制靺鞨人,效果居然出奇意料的好。
在扶余川以东的那茫茫的原野和山河间,现在还是忠武军无法深入的地方,可这些靺鞨人以前本就是生活在那一带,那条长长的西流松花江,此时叫粟末水,正是他们以往祖祖辈辈生活的故乡。
这次打回去,那是熟门熟路。
而他们这次回去,不比以往,装备是大变样,罗成给了他们不少隋军制式装备,鸟枪换炮,又安排了不少军官随从。
突地稽被他任命为都指挥使,下面八部酋长也被罗成各授指挥使之职。罗成曾经告诉过突地稽,若能联合说服粟末水诸部,那么罗成就将在那里设置粟末郡,授突地稽为太守、都督,并赐封他郡公之爵。
其余八部的指挥使,也将各授县令、开国县侯的爵位。
于是这次这些靺鞨人十分卖命。
这边扶余川战事都还没完全结束,他们那边倒是已经基本上把千余里长的这条大河的上中游给边拉边打过来了。
“拉拢降服百余部,共三万余户,人口有二十余万。”
上千里的西流松花江上中游流域,居然才三万来户,确实是地广人稀。
“我说到做到,派人去信告诉突地稽,朝廷在粟末水设立粟末郡,便以他为粟末都督兼太守,赐封他为粟末郡开国公,下置八县。再告诉他,若是他能把下游的伯咄部也拉过来,那么那里也是粟末郡的地盘。”
“真授他为都督兼太守?会不会尾大难掉?”
“不怕,他们的家眷都还在辽东呢,再说了,我们现在也无力向东北深入,暂时便由他来代管,就以突地稽所部设立忠武军第六军,给他两万四千人的兵额。同时,朝廷这边向那边选派些郡县官员和军中将校过去盯着他们。”
罗成其它的先不管,但要求突地稽把通往辽东的道路和驿站先建起来,同时要求他对粟末诸部登记普查人口,编立户籍人丁,绘制山河地图,划立郡县边界,然后一起送到辽东城来。
“要不再让突地稽从粟末诸部中,抽选诸部酋长的子弟以及族中勇武强壮者,将他们送来辽东?既可补充为忠武军兵力,又可为质。”魏征建议。
“这个建议不错。”罗成同意。
在结束扶余川之战后,罗成已经达到了敲打渊太祚,削弱其实力,让他无法在他出兵中原后捣乱的目的,所以接下来他也不会再继续进攻国内城等渊氏朝鲜的城池。
更别说,还远在千里之外的松花江和嫩江流域了。
先任用突地稽这个归附者,以靺鞨人制靺鞨人,就算将来突地稽可能会有其它想法,但起码现在他可以为辽东屏藩北境,并且可以牵制下渊氏。
“不如给突地稽赐姓?”
“可以仿奚契霫三部旧例,便赐突地稽名为罗崇信,其八部酋长,各赐汉姓名,八部也各跟着酋长赐汉姓。至于其它归附的粟末诸部,也皆赐汉姓。一部赐一姓!”
“大帅,渊太祚使者带着许多钱帛礼物来求和,见吗?”
罗成冷笑几声,“不见,让他回去告诉渊太祚,若是他真心忠心于朝廷,那么就自去王号,朝廷可以授他一个朝鲜郡公之爵位,若是再敢妄称国王图谋割据,那么后果自负!”
第744章 李渊李密
中原。
梁郡,运河通济渠东,虞城。
西归的江都骁果军拥着李渊和萧太皇太后出彭城后,一路来到了这里。
再往北,便是罗成父亲罗贵的山东兵,而过运河往西,则是李密的兵马。
接下来究竟是该往北还是往西,李渊也一时犹豫不绝。
“父亲,儿臣以为当率军向北,先渡黄河入河北,然后经河内河东去关中。”说话的是李世民,他认为如今洛阳王世充既然已经拥立了越王杨侗为帝,那他就绝不会轻易让他们借道入关中。
毕竟现在两边可是各拥一帝,那是要争正统的。
李建成则认为应当往西,他理由是罗贵的山东兵不少,而且罗存孝也已经率兵来援,忠武军能征善战,实力远不是如今这支骁果能比的,更不说过了黄河也还有窦建德呢。
两个儿子争执不下。
李渊也犹豫不绝。
最后,李渊还是决定先暂时在虞城驻扎,一面向附近筹集粮草,一面让两个儿子各自从骁果军中选出一支关中子弟为主的兵马来操练。
军权还是握在自己手里放心的。
况且现在这支骁果,充斥着各种流民、强盗、投降的叛军等,极其混乱,虽也有不少强悍的战士,可混在一起,完全发挥不出作用来。
他计划是挑出几万人马来,这样三个儿子一人统领一军万把人,然后他自己再领一支亲军,这样便能牢牢的抓住军权,同时也能提升骁果军的战斗力。
跟儿子交待完后,李渊开始写信。
他先给在洛阳、大兴、河东等各地的族人们去信,告诉他已经拥太皇太后西归关中,拥立代王帝天子,让他们做好准备,最好是一起到大兴来。
写完后。
李渊想了想,又开始给李密去信。
王世充拥越王为帝,这是完全出乎他预料的一件事情,他没想到,这个王世充胆子居然这么大,而洛阳那些官将们居然也跟着乱来。
王世充虽有些才干,可是被他看不起的,之前他为江南安抚使时,王世充还是他部下呢。这人做事,不择手段,不讲信用,更不提仁义,但手段权谋又确实不差。他与李渊相比,差的是出身。
毕竟一个胡人出身,虽也是官二代,但比他关陇八柱国家这样的身份天差地远。因此李渊也认为,王世充无根基,跟罗成一样,是无法得到贵族官员士族们拥立的,最终是要失败的。
洛阳的李密如今声势正盛,可李密现在落在下乘的是他的叛军身份。
他本是八柱国家之后,可却偏偏沉迷于造反不可自拔,先从杨玄感,兵败后卷土重来,依附孟让,如今又弑主降隋。
不过李渊知道李密不过是假降,但他还是认为,李密现在就算兵多地广,可一个叛将身份,手底下又尽是些流民贼匪,也一样不可能成事。
因此他想了半天后,给李密去了封信。
他在信里试探着想要招附李密,说李密只要肯上表效忠大兴天子和萧太皇太后,那么他将为他谋一个辅政大臣的位置,甚至将来为他谋一个王爵。
写完这封信,李渊派人送过运河,心里十分期盼。
若是李密真能诚心归附,那他手里有几十万人马,又有十几郡之地,则与骁果军联合起来,立马可败王世充,收复洛阳,废掉洛阳伪帝。
这样,大兴朝廷便能重振声威,就算是罗成,也未必可惧。
到时罗成一个边将,有何可惧?
信一路送到了洛阳城北的金镛城中。
李密打开信一看,不由的哈哈大笑。
然后不屑的对手下说,李渊凭什么以为能够招纳我们?
“他来归附我还差不多。”
说完,李密还真的开始就给李渊回信。
“我与兄长虽然家支派系不同,但毕竟同为李姓,根源相同。我自认势单力薄,却有幸被天下推为盟主。”
“希望我们能够互相扶持,同心协力,完成在咸阳抓住子婴、牧野灭掉商辛这样的大业,岂不是很宏伟?”
信尾,李密还邀请李渊来洛阳城下会盟,一起成就大业。
信原路送返梁郡。
期待了许久的李渊打开信,看完后不由的极其失望。
还希望李密能够归附朝廷呢,想不到这人真是造反造傻了,还真以为手下有一群流民乱贼,占着几郡土地,就能够改朝换代?
“父亲,李密说什么,可愿归附?”建成问。
“李密妄自尊大,不是书信能召来的,他倒反来信召我去洛阳会盟,想要招纳我去归附。”
“呸,他也配。”李元吉怒道。“父亲,既然不降,那咱们也不客气了,我带兵过河去夺了宋城、梁郡城,正好军中无粮呢。”
“休得胡来,我们如今有洛阳王世充为敌,又有山东罗贵非友,若是再得罪李密,那便是又竖一敌。现在还没返回关中,若处处树敌,且不危矣?”
李渊想想,“待我回信于他,就假意吹捧奉承他几句,便以他为尊,看能不能和他暂时结为盟友,这样也可以一起对抗王世充和罗成。”
“大郎,你来替为父写这封信。”李渊有意考考儿子。
李建成便提笔代父写信,很快,信成,李渊仔细的读过,发现写的很合自己的心意,建成以李渊的口吻跟李密说,一笔写不出两个李字来,既然兄弟有雄心伟志,那我当尊奉兄一起共建大业。
还说愿协助李密,先灭掉洛阳王世充、山东罗贵,再灭河北窦建德,扫平中原。
李世民在一边道,“在信后面跟李密借梁谯二郡暂时落脚,再跟他借点粮,看看李密什么态度。”
“有必要写这个吗,写了也不会借地借粮。”
“这可未必,我们就说借了地盘和粮食,便可为他抵挡济阴鲁郡方面之敌,为他屏藩,还说待他进攻东郡罗贵之时,我们可以出兵相助。”李世民道。
李渊想想,倒也有道理,这样一来,开口借地借粮,越发显得有归附之诚意了。
“好,就按二郎说的,大郎你加上这些。”
第745章 祸水东引
“李渊要跟我借梁谯二郡,还要跟我借一万石粮?”
金镛城里,自视为天下总盟主的李密,听完李渊使者的请求,不由的哈哈大笑,连殿中其余的魏军将校们都不由的笑了。
虽说如今李密也打着大隋太尉、尚书令、东南道大行台尚书令的旗号行事,可实际上谁不知道李密又不是真归附了朝廷。
再说了,李密之前归附的是杨广,可杨广已经死了。
现在江都的李渊等人立大兴的杨侑为帝,洛阳的王世充立越王杨侗为帝,都自称正统,都要来拉拢他,可李密却没再向哪个天子称臣。
杨广死了,李密认为这天下再也没有人可以压制的了他了,尤其是他前不久用计杀了孟让,吞并了他的人马地盘后,李密现在可不比之前。
“魏公,我以为不如干脆放李渊来洛阳,让他跟王世充二虎相争,咱们也好坐山观虎斗,不管谁赢谁输,咱们都少一个大敌,说不定还有乘机一举除掉两边。”
不过也有人反对。
“李渊又不傻,我们放他到洛阳城下来,他肯定不会来的。”
李密也是这样认为,李渊要真肯来洛阳,那就真傻。洛阳的王世充不会让他进城,也不会让他去关中,放他入关中,那洛阳的正统性就更存疑。
而他李密又在洛阳城下,所以李渊来了就算能击败王世充,最后也难逃自己这一关。
因此,他绝不会来洛阳的,正如李渊现在想要做的,便是想过黄河,去河北,然后绕道河东去关中。
但他面前有罗贵挡着。
“那就先灭了李渊?”又有人道。
王伯当反对,理由是李渊现在带着近十万骁果军迎着杨广的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