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密派出了自己最精锐的魏武卒战兵,迅速北上,然后再次包围了白马城。
王伏宝、刘黑闼、曹宝三将,原本一万三千人马,此时还有约一万人马,被李密大军堵在城中。
李密在骠内亲军的护卫下来到白马城下,看着城头上飘扬着的黑色夏军旗帜,以马鞭指着城池,“灭掉这一万夏军精锐,河北便无人了!”
第754章 奉正朔
辽东。
渊太祚接受了罗成的授封,渊氏朝鲜存在不过数年,然后便国除。此后辽东只有大隋,渊太祚手中地盘,一分为二。鸭绿江以西之地设为玄菟郡,乐浪郡以南设为带方郡。
渊太祚接受玄菟郡开国公、玄菟郡都督府都督、太守之职,罗成另选派隋将为防御使、郡丞、郡尉、主簿等前去任职。
而带方郡都督太守,则授给了渊太祚嫡长孙渊男生。
渊氏上表称臣,献山川河流地形图,进城池户籍丁口帐簿。
“恭喜陛下,渊氏称臣,我大隋又收复汉之故土,再添玄菟、带方二郡。计新添户六十余万户,口三百余万户。”
六合宫。
大年初一,新年正旦大朝。
罗成率领在朝文武百官,向皇帝朝贺。
渊建土此前在扶余川被俘,这是他数年前在新城被罗成俘虏后,第二次被罗家兄弟俘虏。好在倒也因祸得福,父亲归附,罗成也没再关押他,反而授封他为平壤县开国伯,授了他一个朝散大夫的五品官阶,从此留在朝廷,当个吉祥物。
甚至罗成还特别给他赏赐了一座宅院,拔了些高句丽奴隶给他,日子还算不错的,在这样节庆之日,他穿上朝服,站班朝贺,也彰显朝廷的气势。
杨暕坐在上首微笑着,但笑的很僵硬。
对于他来说,不管是宋老生成功控制乐浪郡,还是罗士信又攻夺扶余川,再罗成降服渊太祚,再添玄菟和带方二郡,这些对现在的他来说,都是遥远又陌生,且毫不相关的。
他现在已经彻底的认清了一个事实,他上了罗成的大当。
原以为,罗成拥立他,哪怕跋扈点,可总会有忠臣志士的,谁知道这辽东朝廷,满朝上下,居然全是罗成的人。
他整天呆在六合宫里,连宫门都踏不出。
除了给罗成做旗当幌子,他的存在不过是个笑话。
可他还得配合罗成演出,否则估计性命不保。
“恭喜陛下,如今我大隋已尽复汉之辽东故土,关外之地,现有辽西、辽东、旅顺、扶余、新城、玄菟、乐浪、带方八郡之地,此外又有四藩归附,而设立的饶乐、松漠、寘颜、粟末四郡,此强汉也曾未有之盛也!”
基本上,现在高句丽人彻底残了,渊氏去国号王号,称臣纳贡,改置郡县,接受隋官,就算暂时还拥有兵马,可也只剩下了两郡之地,还被分割开来。
渊太祚老了,渊盖苏文在李渊那,渊建土则在辽东城,渊太祚的几个孙子,则都还年少,只等渊太祚一死,根本不可能守的住这祖宗基业。
“此皆秦王之功也!”
杨暕装作欣喜道,“朕决定,赐封秦王之父为齐王。”
罗成现在爵位为秦王,这是朝廷唯一一个异姓王,而如今罗成父亲罗贵为山东道节度使,封齐国公,父亲比儿子爵位低,也不太好。
当然,也没有谁跟杨暕提此这个问题,是他自己琢磨出来的,他现在,也没有其它的什么权力了。
先封罗成为秦王,现在又封罗贵为齐王,父子皆封王。
至于罗成的五个兄弟,之前已经封了嗣业为晋国公,存孝为魏国公,士信为赵国公,现在杨暕也大方的干脆封罗继祖为楚国公,封罗承宗为韩国公。
而罗成的叔父也晋封为燕郡王,罗寿则封为越国公。
罗家一门两国王、一郡王,六国公。
而罗成的那干老兄弟,如姐夫周德威赵贵王子明和妹夫周新,皆封侯。杜伏威更是因为在江南拥兵,而被封吴国公。
“加秦王纳言!”
这下,罗成一人身兼尚书令、内史令、纳言这三高官官之职,更兼大元帅、太师加平章军国重事。
位极人臣。
反正以后,这朝廷一应事务,都由罗成说了算,相当于摄政王。
紧接着。
金殿之上。
来自定襄道宣武军的使者,来自代北道义武军的使者,来自山东道威武军的使者,来自江南道雄武军的使者,来自安南镇海军的倒霉都代表各家的节帅,向天子进贡。
不但送来了各镇的方物土产,同时也送来许多钱帛宝物。
同时还向朝廷献上了各镇现在所拥之郡县的地图、户籍丁簿,以及兵马名册。
而除了这五镇。
此次派使者前来朝贺的还有不少,之前杨广还在江都时,天下依然是以江都为正朔。可杨广被弑,虽然李渊尊萧后为太皇太后,又立关中杨侑为帝。
可是洛阳的王世充也立了越王侗为帝。
本来那边朝廷就已经实力不济,现在还闹内讧。
这无疑让那些地方官员们都对中原朝廷失望,这个时候辽东朝廷声势巨大,自然便开始有人向这边上表,奉辽东朝廷为正朔。
虽说大家都清楚,这辽东朝廷是罗家的,可毕竟现在打的还是杨隋的旗号,他们这些杨隋的官员们,奉辽东天子为正朔,自然也是理所当然嘛。
虽然岭南的宁陈冯几家也在割据混战,可他们一边抢地盘混战,却又一边纷纷向辽东派来使者,送来许多钱财宝物,称奉正朔。
而他们想要的,自然也是朝廷给他们的授封。
都想要隋杨的旗号,想利用朝廷最后一点威信,来让自己的割据增加些正统。
当然,也有一些只是守境安民自保的地方官将,这个时候也派来使者,他们奉辽东天子为正朔,倒没什么别的野心,只不过是如今这边朝廷实力最强,同时,也是希望辽东朝廷,能够派兵援助他们。
如岭南桂林一带的始安郡丞李袭志,在这混乱时局下,太守战死,他募兵坚守,已经数次击败林士弘、曹武彻、萧铣的割据势力的进犯,力保一方安宁。
这个时候,也派人来上表奉正朔。
其实一开始,李袭志也是不鸟罗成这边的,罗艺想向李袭志借道回中原,他都不肯。
而现在,李袭志却主动派人来辽东,正是因为如今萧铣、林士弘等叛军,都想把手伸入岭南。
而自古入岭南,最重要最便捷的道路,便是自湖南凌陵郡,经湘水翻越五岭,沿着秦朝修的灵渠运河入广西桂林的始安郡,然后可沿漓江南下,入郁水,直至广州。
李袭志只一郡之地,既要防北边想入岭南的江汉萧铣、江西林士弘,还要防着岭南的那些豪酋俚帅们,各个都想吞并他,无奈之下,也只得求到罗成这边,希望在安南的罗艺能够救援他一下,毕竟相比起那些反王、酋帅,他一个关陇出身的士族官员,自然还是更愿意奉中原王朝正朔,而不论是杨侑还是杨侗,明显都不如杨暕这边。
而这次正旦大朝,跟李袭志这样的太守郡丞还有不少。
此外还有如杜如晦的叔父杜淹、李靖的兄弟李客师等不少贵族士族子弟,也纷纷赶来辽东,加入到这个新朝廷之中。
这是大势所趋,也算是民心所向。
现在许多地方都开始改用至德年号,尊奉辽东天子,表示拥戴和效忠。
第755章 降服
正旦大朝会后,罗成没有留下来跟皇帝交交心谈谈话,而是直接去见屈突通和封德彝、李百药等人。
封德彝倒是转变的很快,被软禁了一段时间,当了几个月寓公,彻底体会到了无职无权还没自由的那种透心凉感觉。
其实封德彝早就已经不介意投奔罗成了,关键是这段时间他数次提出要见罗成,可外面守卫的人根本不理他。他封德彝想依附罗成,还没人给他机会呢。说来封德彝也是一把年纪五十出头了,他跟李靖算是同辈人。
李靖跟他一样,之前都反罗成,可现在听说李靖如今依然深得罗成信任,官拜山东道节度参谋并任威武神机军副军使,还被罗成请他担任罗士信的老师。
这段时间,封德彝每天都会写一道奏章给罗成,也不管看守会不会送给罗成,反正一天一道。至于内容,除了表忠心说要奉正朔外,也还写了不少其它东西,既有理政治国的方案,也有辽东发展建议,其中不少东西还是非常有料的。
不得不说,封德彝其实也是个很有实干之人,只不过这人向来喜欢攀附权势,揣摩上意,阿谀奉承。
他出身于渤海封氏,祖父是北齐太保封隆,父亲则是隋通州刺史封子绣,年轻时就已经以才闻名,智识过人。后来杨素在江南平乱时,招募他为行军记室。因后来见封德彝很有本事,于是便将侄女许嫁给他。
当罗成来到他那间辽东城的小院时,这家伙面色激动,见到罗成驾临,也顾不得什么脸色了。
说来他好歹也曾是内史舍人,还出任过安东道观察使,这都是重职要职。内史舍人这个职务,更是被称为储相。
说来这个内史舍人,当年还是他帮杨素修仁寿宫出谋划策,才因功升了这个内史舍人。
当时杨素负责营建仁寿宫,在考虑如何建造时,就是封德彝向他建议说应当规模宏大,装饰奢华,还说皇帝向来节俭,但皇后年纪大了,肯定更喜欢奢华。后来宫殿修好,皇帝果然大怒,但皇后却非常高兴,于是不但无罪反而有功。
“封公在做何呢?”罗成笑着问。
封德彝站在罗成面前,微躬着腰,微笑着道,说自己这段时间正在研究天下形势,还说想到一些平定中原之乱的策略,说要献给罗成。
“不如你现在跟我说说。”罗成道。
封德彝于是便开始陈说起来,别说,还真是说的很有条理,也很有建设设。
难怪杨素和虞世基这两大权相,都曾经对他十分倚重信任,确实是有两把刷子的。
“还想出来做事吗?”罗成也没绕圈子,直接问他。“若是封公你无意仕途,我愿送你回河北渤海老家,赠你盘缠程仪。”
封德彝也并不客套,直言说自己才刚五十出头,如今朝廷又正是用人之际,因此他愿意再出把力。
“先前是某不识时务,妄图与秦王殿下做对,如今却也明白,现今这天下,唯有秦王殿下才能堪定混乱,重安天下。封伦不才,也愿意相助殿下。”
这番露骨的表忠心话,让罗成很满意。
他对封德彝这类人看的很透彻,其实这世上有无数封德彝这样的人,他甚至可以说是许许多多世族名门出身的公子哥的代表。
他们既不缺学识,也不缺干才,可这些人却又缺少点筋骨。
杨广还在时,封伦错判形势,所以便想扳倒罗成,可没料到局势变化这么大,所以现在眼看着罗成的声势这么大,便明智而果断的要换主。
好多士族名门也这样,谁实力最强就依附谁,他们改换门庭也丝毫不觉得扭捏害羞,他们只关心在意一点,你有没有足够的实力,你有足够实力他就投你,你没有这实力,他就弃你而去。
总之,他们就是要站在胜者一边,要依附强者。
不是强者也驾驭不住他们这些人。
不过罗成很有自信,而他晾了封德彝这么久,也是要让他明白,他罗成并不是非要用他不可。
主动权,是握在他罗成手里。
“你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