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是强者也驾驭不住他们这些人。
不过罗成很有自信,而他晾了封德彝这么久,也是要让他明白,他罗成并不是非要用他不可。
主动权,是握在他罗成手里。
“你想要什么职务?”
罗成笑着问封德彝。
封德彝听到这话,心中大喜,可看着罗成那似笑非笑的表情,又心下警醒,知道这并不是论功行赏的时候,他只不过是个犯错复用的旧敌。
当下心中急转。
“封某但听殿下安排。”
“随我安排吗?”罗成笑问。
“任殿下安排。”
“怎么安排都行,那我授你内史省通事舍人你也愿意?”
通事舍人只是个六品官,虽也叫舍人,但与内史舍人却是天壤之别,这个官职掌朝见引纳,殿廷通奏,凡近臣入侍,文武就列,通事舍人则导其进退,而赞其拜起、出入诸礼节。四方蛮夷纳贡,也由通事舍人接受呈进。军士出征,则受命劳遣,并每月慰问将士家属。
说白了,就是没有什么实权。
而内史舍人呢,这个官职本名叫中书舍人,却是中书省的骨干官员,掌侍进奏,参议表章,草拟诏旨制敕及玺书册命。
他们还可以就省内所讨论的军国大政及报上的奏状,发表自己的初步处理意见,并签上自己的名字,谓之五花判事。
一个完整的中书舍人班子,应当是配齐六人,一个舍人刚好对应六部中的一部。
中书省内的意见,经中书令、侍郎汇集后,都是交付给中书舍人,然后根据皇帝的意旨草成制敕。
到了唐朝时,舍人中还有专门负责执笔草诏的称为知制诰,六个舍人中资格最老的还称为阁老。
六舍人分押尚书六部,辅佐宰相判案。
在唐朝时,要当宰相,基本上都必须经过中书舍人这个职位,因此这个位置也称为储相。
以前封德彝就是内史舍人,后来出来做安东道观察使,本来他跟虞世基商量好的是他来安东道做一任,然后回朝能拜相。
“封伦谢过殿下提携赏识。”
封德彝面色不变的接下六品通事舍人之职。
罗成起身,拍了拍他的肩膀,“既然接下了这官职任命,就好好干,我会关注你的表现的。”
出门。
魏征道,“通事舍人,有点大才小用了,封德彝既然愿意归附,何不授以合适的职务?我们如今确实缺少这样的干吏。”
“封德彝可用,但得先磨磨他的性子,否则这种人还指不定会如何奸滑。”
罗成心里早计划好了,只要封德彝能够老实识趣,那么接下来他会授他为内史舍人之职,再授房玄龄为内史侍郎。
杜如晦则授尚书左仆射。
至于魏征,则授御史大夫之职。
第756章 忠臣和贵族
罗成三言两语把封德彝收服之后,便又去见了李百药。
李百药也是官宦之后,他父亲曾是隋初名相内史令李德林。李家早年曾是山东士族名门,李德林还曾做过北齐的中书侍郎,李百药幼小时体弱多病,便取名百药。长大后,倒是成了个风流才子。
家学了得,学识过人,还十分风流。
曾经在杨素府中做客,就把杨素的一个妾侍给勾搭到手带着私奔,好在杨素大方,知晓后把人追上,却又将那妾侍送给他,倒也成就一桩美谈。
李百药先后做过太子舍人等中央官职,又在地方上做过郡丞、太守等。
如今他也是五十多岁年纪,之前因卷入反罗案被关了很长时间,罗成过来,见面之时,他没有如封伦那般谄媚奉承,但也有点如履薄冰。
罗成跟他也没有太多客套。
“愿意出来做事吗?”
李百药倒也没扭捏,“愿意。”
“很好,你一身才干,莫要浪费了。我便授你为给事郎,在黄门侍郎侯莫陈乂下面做事。”
给事郎,本为给事中,隋避杨忠讳改为给事郎,正五品上官职。这是门下省的重职,在门下省地位相当于内史省的内史舍人。
门下省主掌封驳审议,因此给事郎设有四人,分判本省日常事务,具体负责审议封驳诏敕奏章,有异议还可直接改驳还诏敕,百司奏章,得驳正其违失,事权极重。
可以说,门下省和中书省这两个省,才是大隋真正的决策机关,特别是从开皇到大业,中枢的权力正不断从尚书省转移到中书和门下两省。
而门下和中书两省又长期空位长官,于是两省的侍郎实际上是主持两省,而两省的六个内史舍人、四个给事郎,便其实在充当着过去两省次官侍郎的差事。
现如今,罗成一人兼了三省的高官之职,于是他以杜如晦这尚书省左仆射,以侯莫陈乂为门下省黄门侍郎,以房玄龄为内史省的内史侍郎,分别代主持三省日常事务。
而三省的具体事务,则还是得依靠内史舍人、给事郎、左右丞、六部尚书侍郎等。
至于散骑常侍、谏议大夫这些三四品的高官,其事权并不重。
现如今罗成不缺猛将,也不缺精兵。
却很缺有经验的中枢官员。
对李百药和封德彝,罗成还是有区别的。对封德彝,罗成虽认其才,却先只给了个通事舍人的闲职,要压压他性子。但对李百药,却是直接授给了给事郎的要职。
李百药也不推辞,直接应下。
罗成问了他一些关于朝政上的事情,李百药回复让他很满意。
李百药父亲当年也是齐国的中书侍郎,后来还不是入隋并做到了内史令的宰相之职。而李百药初为太子杨勇的太子舍人,后来杨广要挖他去晋王府,李百药称病推辞不肯去。但杨广继位称帝之后,李百药不也一样的也再次出仕为官。
倒是屈突通,罗成亲自前去拜访。
可他却不肯理睬,他无法阻止罗成进他的院子,也便采取非暴力不合作的态度,自顾自的看书喝茶,就是不理睬罗成。
对于罗成的好意,更不接受。
罗成说授他太仆寺的太仆卿之职,负责朝廷的马政,但屈突通根本不接。
这位库莫奚族出身的老将,很拗。
“老将军,有个好消息告诉你,令弟正带着老将军你的妻妾儿女们赶来辽东。”
屈突通的弟弟名屈突盖,曾经当过长安令,作为京城县令,这是个很难做的位置,毕竟在京城,权贵遍地走,纨绔多如狗,一不小心就招惹到哪个势家权臣。
可屈突通当年任长安令的时候,却以方正严肃为名,正直严厉,不畏权贵,也不徇私情,权贵恶徒为之忌惮敛迹。
那句宁食三斗艾,不见屈突盖。
宁食三斗葱,不逢屈突通的话,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传出来的。
后来屈突盖又在多地任过太守等职,如今也是六十多岁,本来已经在家养病。
但罗成却让张亮想办法把屈突盖请了出来,还把他一大家子都送来这辽东。
“朝廷已正式授屈突盖为东京府少尹,他不日到达后便会上任。”
屈突通扭头看着罗成,“是朝廷授,还是你授与?”
“朝廷发出的授令,三省通过的,当然,也是我的意思。”
屈突通便气的扭过头去。
罗成笑笑,“我还授老将军长子寿为太子千牛,授老将军少子诠为亲卫。”
屈突通面对罗成这种做法,也只得无奈叹气。
“老将军,时势如此,你也没有辜负大业天子,只是现在何必逆势而为呢。”
屈突通叹着气道,“我未能尽到人臣的忠节,愧对朝廷国家。”
“你是隋朝的忠臣,可如今时代变了啊,还请老将军顺应时势。你已经为大业天子尽过力,现在是时候为这天下苍生百姓出份力的时候了,这天下早日一统,也早日结束动荡混乱,你总不希望天下如晋末崩溃一般,从此天下三百年不宁吧?”
屈突通沉默不语。
“若老将军嫌弃太仆卿职位太低,我可以另拟授他职。”
“罢。”
“为这天下百姓尽份力吧。”
屈突通终于接受了大隋要灭亡的事实,也接受了罗成的授职。
他成为太仆卿,罗成还特封他为蒋国公之爵。
“只是可惜了君素。”
屈突通长叹几声。
至德二年,春。
杜淹、杜楚客、韦挺、王珪、屈突盖、李客师等许多官员士人前来辽东奉正朔投天子。
对于这些人,罗成很客气。
一一亲自面见,然后视才拟官授职。
他授杜淹御史中丞,授王珪尚书左丞,授韦挺兵部侍郎。
授杜楚客新城太守,授屈突盖东京府少尹,授李客师旅顺郡丞。
张须陀被罗成拜为检校尚书右仆射兼兵部尚书。
一时间,辽东朝廷倒也是越发的红红火火。
很快,罗成又让妾侍崔氏请郑州崔氏族人前来,然后又联系荥阳崔氏等,大量原隋朝官吏、贵族还有地方士族豪强来投,大大缓解了朝廷武盛文缺的情况。
第757章 郑观音
连郑观音最后也忍不住来找罗成,说可以帮罗成去信荥阳郑氏,让如今散落各地的荥阳郑氏族人前来辽东相助。
看着郑观音那终于坐不住的样子,罗成不由的笑笑。
这个女人这两年被他带到辽东,他一直冷着她,结果她也拗,导致的结果就是两人奇怪的关系,她入罗府几年了,结果无名无份。
罗成既不放她走,却也没占有他,更不曾虐待折磨她,平时两人见面也不说话,可郑也始终没提过要走。
到如今,郑也已经成了一个大龄老姑娘了,人是出落的越发的成熟。
“你是怕郑家在这新朝廷抢不到位置吧?”罗成打量着她,发现她脸色依然冰冷,可那宫裙之下却掩饰不住那越发成熟的身体。“你自己肯定不会来找我说这些,我估计定是你们郑家有人让你来说这些话的,而且估计劝动你,费了不少功夫吧?”
“你猜的很准,可又如何,依然改变不了你是个人渣的事实。”郑观音咬着银牙道。自从跟罗成杠上后,她坚决不肯服输,却从来没有赢过,有时她都在想,这样做值得吗?
“我从来都没说过我是个好人,我更不是圣人,我就是我,一个凡胎肉体的俗人罢了。”
郑观音惊讶的看着罗成,似乎他的这番话让她伤害巨大。
原来自己杠了几年的这个人,居然只是一个俗人吗?那她这几年,岂不是白白耗费了?
突然间,她眼泪止不住的流了下来。
这段时间,郑家不断的来信来人,都是在劝她要好好把握眼下的机会,利用在罗成身边的这个机会,为郑家,为荥阳郑氏出一份力。
他们只是指责她没用,几年了,也没能让罗成给她名份,让郑家也跟着难堪,却没有人想过她的感受。
她一个女人,名声尽坏,然后跟着罗成又没名没份的几年,一人在这里孤独无比,眼看着大好的青春年华就这样虚渡,她岂又好过?
“你为什么这样对我?”郑观音突然就扑上来,对着罗成又撕又咬,泪流满面。
罗成还以为这女人疯掉了,可听着那一声声质问那一声声痛哭,他也不觉得有些心里不舒服,觉得对这个女人的惩罚似乎过了些。
郑观音扑着咬着,似要发泄这几年心里堆积的苦和痛。
“够了。”
罗成被她咬了几口,也不由的吃痛,一把抓住她的手腕。
可郑却跟疯了一样不肯停。
“你这个疯婆娘!”
“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