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隋唐大猛士-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现在不同了,入了大隋,成了汉家王朝的子民,所有人一律都得纳税,而且这辽东关外的税与以前中原隋朝的税还不同,中原是按丁征,田多田少都一样,可现在只按田亩征。
  征一遍田租,这是正赋,再征一遍义仓和社仓,说是为百姓而备荒救济的,可实际上这也是一笔正赋之外的地税,全都是按亩征。
  而这个田租和义社仓粮,则是一年每亩征六升租,义仓和社仓各二升,实际上就是一亩地一年得征一斗粟,这差不多是按十一税率来征的。
  长孙顺德宣传新税法,说这新税法简单,同时比过去更轻。
  但高句丽贵族豪强们可不会相信长孙顺德这个死鬼,他们的地又不是隋朝给他们分的,那是他们自己的祖产。
  结果还要相当于交十一税。
  连一点减免额度都没有,甚至渊太祚这个都督,他名下的田地,也一亩都少不得,全都纳税。
  甚至连朝廷赐给他的玄菟郡公的那一千亩爵位永业田,也是一样的亩税一斗。
  “咱们高句丽人在这辽东立国七百年,我家族那是当初立国的元勋家族,到现在也是七百年了,还从没有交过这样的税。”
  “长孙顺德的人天天在清量田地,让人去认领土地,认领了就要交契税,以后还要按此田亩数年年纳租粮。可不认领,他就将视为无主之地,收为官有,给百姓均田分地,甚至是设为官屯。你说,这他娘的算什么事!”
  “就是。”
  亩税一斗,像好多贵族豪强,哪个家里不是几千上万亩地,这意味着他们现在得交价值几百亩甚至是上千亩地的契税,以后年年还得交几百上千石的租粮。
  “听说隋人在中原的税法根本不是这样的,他们按丁收租调,一丁一年不过两石粟而已,可我们现在呢,一年去得交几百上千石,这欺人太甚!”
  享受惯了特权的贵族豪强,一下子成为了普通人,一点特权没有了,这种落差一时间是很难以接受的。
  “你们别忘了,那长孙顺德还要收工商之税呢,现在这盐铁茶酒等,哪个不是要加征十一专税?”
  许多高句丽贵族豪强们,不仅仅是大地主,他们同时也垄断了工商业,工坊商铺商队,这些人既有地又有钱,可现在长孙顺德要在玄菟郡推行的政策,却处处在割他们的肉。
  “那个长孙扒皮,现在连我们的房子都要收钱,车和船,要另收车船税,牛马要收牛马税,你说这不是过份了吗?”
  按长孙顺德的新令。
  就是所有玄菟的百姓,都可以享有额定的免税房宅基地,比如一个普通家庭,能有一亩地的宅园地,你盖房子只要不超过这一亩之数,那么是不受影响的。
  但如果你房子超过一亩,那超出的面积就要征税,这个房产税就房屋间架税。
  普通的小民,当然没谁家房子会超过一亩,毕竟就算额外盖个把柴屋牛棚的,不是正屋也不会算入那计税面积的。
  可那些地主豪强特别是贵族们,哪个家会只一亩地?
  甚至哪个只有一套房子的?
  所以,现在超额的就要征税。
  间,是一间两间的意思,指房屋数量。
  架,是前后两根柱子,两架即一间。
  所以这个新的间架税,其实是按数量来征的,凡屋两架为一间,具体的又以房屋的好坏分为三等。
  当然,如果你有官职、爵位、勋位这些,是能够适当的增加你的拥有房屋间架数的,但如果没有,那不管你多有钱,你如果是一家人,那就只有一亩宅园地。
  你说我家人多,那也不行,因为长孙顺德颁下的新令中还规定了,大功已下,兼令析籍,各为户头,以防容隐。就是说堂兄弟一辈的如果成家了,就必须得分家,另立户头登记,不允许再继续同居生活。
  这样做,自然也是为了打击大宗族,同时增加对人口的控制力。
  这意味着,一个家庭最多祖孙三代同堂,不可能出现四世同堂,因为孙儿辈一成年,就得分出去另过了,堂兄弟们并不会继续生活在一起,只有亲兄弟才允许生活一起。
  “我听说那个长孙扒皮,好像等这户籍人口都清查完后,就还要加征一个户税,把户口按贫富定为九等,然后按户每年征收一笔户税钱。”
  “这长孙扒皮根本就不想让我们好过啊!”有人怒道。
  “长孙扒皮算什么,这根本就是那罗阎王的意思啊,要不是他授意,长孙扒皮敢?”
  “那怎么办,咱们就这样任他们宰割?今天砍一刀,明天割一刀?这样下去,接下来指不定还会有什么更狠的手段呢!”
  曾经,他们是高高在上的高句丽贵族豪强大地主们,就算后来渊太祚篡夺王位,另立朝鲜,可本质上他们的地位并没有受到什么影响。
  但现在,却完全不同了。
  “他娘的,长孙顺德还说要禁民间私有铠甲,禁长矛硬弩强弓,还要禁私兵,我看他下一步,估计就要把我们这些人都迁去辽东甚至是洛阳、长安了!”有人愤愤不平地喊道。
  暗中串连的众高句丽旧贵族们沉默。
  良久。
  有人站了出来。
  “我等原以为归降汉家之后,生活还会照旧,依然是从前的日子。可是现在看来,我等被那汉家视为牛羊,任意屠宰,若是我等不奋起反抗,只怕不出三代,便俱亡矣!”
  一语惊醒梦中人,也彻底点燃了这些人心中的怒火。
  “反了他娘的!”
  “反了!”


第768章 龙渊入海
  高句丽旧贵族们本以为归降之后,自己就算当不了贵族了,可依然能当个大地主、豪强,可谁能料到。
  长孙顺德根本不把他们放在眼里,丝毫不尊重他们七百年的贵族历史。
  居然把他们跟那些卑贱的贱民奴隶一样的对待,岂有此理?
  一众人愤愤不平,再加了喝了几杯酒,于是个个红着脸粗着脖子喊着要反。
  不过喊了半天反,最后却没有人愿意出来带头。
  虽然当反王很荣耀,可这当反王也很危险啊,事成了,固然风光,万一事败,这带头的就最惨。
  大家你看我我看你,都没有人肯站出来。
  这时有一人道,“要不咱们拥渊太祚起兵?”
  “别提那个老家伙,若不是他,咱们也不会沦落到如今这个地步。渊太祚已经老了,不复曾经的雄风,而他两个儿子,现在还全都在罗成的手里,几个孙儿辈,又都太年幼。”
  渊太祚的投降,其实让很多高句丽人不满,尤其是那些贵族豪强们。之前还好些,大家也怕隋军杀过来屠城灭国。可如今投降换来了和平,却又让他们被欺凌,于是便又怪起渊太祚来。
  在他们看来,渊氏是高句丽罪人。
  若不是他,说不定高句丽人早把隋军赶出了辽东。
  “那拥谁来带领大家呢?”
  “高延寿如何?他是王室贵族,官阶为位头大兄,还曾任过北部傉萨。”
  “高惠真也行,他官阶也是大兄,也是王室贵族,担任过南部傉萨。”
  又有人提起,说这两位曾经在石城大败过隋军大将来护儿周法尚,歼灭了数万隋军,若拥他们二人为首,咱们起义复国就有希望了。
  一伙人越想越觉得好。
  ……
  山东,临沂。
  李秀宁赶来迎接罗成。
  许久不见,罗成发现三娘倒没多大变化,不过此时的她身穿铠甲,更发的英武。
  “玄霸呢?”
  李秀宁一见面,便打听起弟弟来。
  “在呢,现在他是我牙兵的重骑团的指挥使。这小子你现在见了,估计都认不出来,大变样了,军中打磨许久,如今粗糙了,也结实了。”
  玄霸安置好了牙兵重骑团便赶了过来,姐弟两个见面,都互相打量着。李秀宁发现自己过去那个体弱多病的兄弟,如今居然真的快认不出来了。
  个头高大,身体粗壮。
  脸上也经了风霜,眼神里明显成熟。
  “姐,有啥吃的没,刚安置好兵马就赶来了,饭都还没来的及吃呢。”
  李秀宁抚着兄弟的脸,“想吃啥,姐给你弄。”
  “牛羊肉或者海鲜都行,我喜欢吃这些。”
  “可以,姐给你弄去。”
  罗成拉住李秀宁,“你叫人去安排就好了,不需要亲自去弄,一会聊聊天多好,你们姐弟也许久没见了。”
  李秀宁于是坐下来。
  “要是世民他们也在这里就好了。”
  她有些遗憾的对罗成道,“我也料不到父亲会那般忠于朝廷。”
  罗成半躺在椅中,很随意。
  “你爹并不是那么忠于朝廷,只是有些野心太大了而已。不过也能理解,毕竟你家八柱国家嘛,你父亲和兄弟们都在想,连我罗成一个破落户的打铁匠,都能有如今之势,他岂有不拼一拼的道理呢?”
  “你不怪他们吧?”
  “这有什么好怪不怪的,只能说有些遗憾吧。但有梦想,愿拼搏这是好事,至于结果,就看天意了。当然,若他日战场相见,我肯定也不会留余地就是了。”
  李秀宁沉默着。
  “我只求五郎他日若击败我父亲和兄弟后,能够宽恕他们。”
  “只要他们败后愿归顺,我自然会给他们这个机会的。”
  李秀宁提出要辞去左神机军使之职。
  “我可听说你统军有方,将士们都很服气呢。”
  “之前也是赶鸭子上架,不过如今既然你来了,我又何必班门弄斧呢。我终究只是一介女流,战场也不是我们应该呆的地方。”
  罗成听了点了点头。
  “你这话我倒挺喜欢听,上战场拼杀流血,这确实应当是男人的事情。”
  罗成率两个军在青岛登陆后,并没有分兵,而是一路向南。
  如今抵达临沂,又汇合了年前开始整编的山东威武左神机军。
  中午。
  午饭很丰盛。
  罗成没有去前面与诸将一起,而是只有他和李秀宁、李玄霸三人。这顿饭,最终还是李秀宁亲自做的。
  烧了羊肉,炖了牛腩。
  “三姐,你做的海鲜不会就是这海带吧?”
  李秀宁一边给玄霸盛饭,一边道,“海带不是海鲜吗?”
  “可我说的海鲜应当是生蚝、鲍鱼、大虾这些。”
  “你就将就着吃吧,这里可不是海边,而且这里是军中,哪弄那些新鲜的海货去。”
  玄霸嘴上说着,可吃起来却是狼吞虎咽。
  李秀宁虽然武能统兵上阵,可吃起饭来却很注意仪态。
  “哲威在辽东还好吗?”三娘问。
  罗成笑道,“我就等着你问呢,还以为你能再憋会。放心吧,二郎现在虽然由彬彬带着,可她这人,就是刀子嘴豆腐心,虽然平时你们两个也不亲近,但她现在带着大郎二郎,那都是一视同仁的,嘉文和哲威这两孩子亲近的很,跟双生子一样,那小子长的也很壮,我这次来时,正学骑小马呢。”
  三娘惊道,“才几岁的孩子,你怎么就让他学骑马,万一摔着怎么办。”
  “放心吧,是那种很小的小马,长不大的,跟一只大狗一样很温驯,再说了,有人看着,哪会出事。小孩子嘛,也得多摔摔打打,不能太金贵,否则长不大。你不知道,阿耶和阿娘给大郎取名狗儿,给二郎取名二猪,说是这样的贱名可以帮孩子好长大。”
  狗儿,二猪。
  李三娘听到这两小名,都一脸无语。
  堂堂秦王殿下的世子和次子,一个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