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既然不配合,那他们也就没有资格再占着河东第一士族的位置了。
太原温氏就很配合,完全可以取代王氏。
其实所谓的五姓七家,在朝廷的强权面前,也是不堪一击的。
就好比北魏时的崔浩,北魏道武、明元、太武三朝重臣,太武帝最重要的谋臣心腹,为北魏统一北方立下汗马功劳,可后来修国史,就因为写了北魏拓跋家的坏话,结果还不是坐国史之狱,最终被夷灭九族,当时他可都是七十高龄了,依然没被放过,还牵连了同是五姓的范阳卢氏,以及顶级士族的河东柳氏和太原郭氏。
崔浩又是元老重臣,又是顶级名门士族五姓崔,又与五姓联姻,这不可谓不贵了,但又如何,皇帝说杀就杀,还夷他九族,株连他的姻亲,跟杀鸡似的。
当然,也有人说修国史只是一个引子,真正被杀的原因还是因为他权力过重,引的那些北魏拓跋贵族不满和担忧,于是就把当时身为汉人士族领袖的崔浩杀了,还夷他九族,又株连他的姻亲士族。
但归根到底,五姓七家也好,关中士族也罢,其实士族力量虽强,但强的是其整体,而非个体,再强的个体也对抗不了皇权。
对于罗成来说,现在除掉太原王氏那是有正当理由的,而作为开国皇帝的他又恰是处于皇权最强的时候,他要除王氏,太原温氏、兰陵萧氏这些跟王氏一起相处了多年的人,都没法替他们说话。
只要罗成不开地图炮,不针对所有士族下手,只是干掉顽抗他的王氏,那谁都没话说。
“臣建议陛下还是只追究抗拒天威之王氏,而不论其它人。”萧瑀再三请求。
罗成哈哈一笑。
“既然萧侍郎你如此进谏,那朕也就纳谏如流,这样吧,朕也知道太原王氏有很多分支,其中主要有晋阳王氏和祁县王氏两大支,而晋阳王氏又有四房王室的分支和中山王氏。这次带头顽抗的王氏却是祁县王氏的家主王裕,他是李渊的妹夫,王裕父亲王秉也曾在隋授过三公之司徒,可就算如此,他也不当顽抗。”
太原王氏毕竟是数百年的大族,发展到如今,支系众多。比如这祁县王氏中,就有一个子弟现在也是罗成朝中的重臣,他便是此前投罗成的王珪。还有一个相当有名的人物,便是在龙门授课的大儒王通,门下弟子几千人,杜淹、房玄龄等都是他的门生。
罗成因此便顺水推舟,王珪和王通这两支王氏不论,祁县王氏其它的都要被株连,谁叫他们都跟着王裕父子死忠李渊呢,甚至晋阳王氏也要牵连。
能保全王珪和王通这两支王氏,罗成已经算是法外开恩了。
“王裕父子等明白斩首于晋阳城外,其余王氏子弟皆流放至安东道乐浪和带方二郡为屯田民。”
第837章 最后通牒
河东,西河郡。
雀鼠谷。
暴雨连连,山洪暴涨,道路淹没。
本就艰验难行的雀鼠谷更是连鸟雀老鼠都过不去了。
打着红白旗的唐军被困在此处,无法北上。
李世民还没有从霍邑遇袭中恢复过来,身上的伤势在这种鬼天气更是恢复缓慢,而屠灭霍邑后李世民其实很后悔,一时没有控制住,屠了全城五千余口,虽然解了心中之气,也为死去的亲卫将校们出了口气,但回头想想,又得到了什么呢?
别的不说,因为他屠灭霍邑,使得附近本来归附大唐的诸城,纷纷拒城而守。一些离的近的城池,甚至干脆就全城都跑光了,逃进山里躲避唐军。
本来是要示恩显仁,可谁料却让人人恐惧,视红白旗为鬼旗。
而随之而来的大麻烦则是他的兵马困在此处难以前进,而后面的粮草却也因大雨跟不上,想从附近征粮,却又遇到各城闭城。
“赵王,要我说这些不识趣的家伙,就得给他们点厉害瞧瞧,否则都是如此,请赵王给我五千兵马,我去把汾西城拿下,定能让他们乖乖的把粮草筹集送来供军。”
李世民摇头。
杀人又解决不了问题。
“再等等,这雨总会停的。”李世民拿起笔,给后方又去了封信,让他们想办法把粮草送过来,哪怕先送部份来也行。
可这雨却似停不下一样,下个没完。
“报,赵王,河东郡夏县的吕崇茂又反了,他夺了夏县,还攻占了安邑,不但如此,还抢夺了我们送来的粮草,杀死了许多运粮的民夫。”
李世民咬咬牙。
这个吕崇茂,本就是个马贼,之前受过朝廷招安,后来又降过刘武周,再后来被樊子盖击败,又投降朝廷。等樊子盖一病死,他马上又反了,然后王世充又招安了他,没多久他又降了李密。
李密兵败,他又归附了杨义臣。
谁知道现在,这家伙居然又做乱了,这次他直接起兵夺城抢粮,还自称魏王。
遇到这种狗屎一样的人物,李世民直叹后悔,早知道来的时候,就先把他收拾了。
现在他在后方做乱不要紧,却是把他的粮道断了,还抢了他的粮。
“知道罗成到哪了吗?”
这场雨打乱了李世民的计划,让他烦躁不安。
“已经三天没有接到太原的消息了,最后一条消息,还是罗成在恒山真定。”
三天没有消息,这中间可能发生了无数的事情,李世民越想越不安。
“殿下,罗成三天前还在恒山,就三天时间,也不可能接连攻下苇泽关和井陉关的,更不可能攻下太原。”
另一将也道,“罗成从年前就动作连连,说要打太原,可打到现在都三月了,也还在太行山下,我以为,再给他三个月,也未必能到的了太原城下。”
“就是,有庐江王亲自去井陉坐镇,罗成飞不过太行。”
李世民却没有这么宽心,李瑗这个堂兄的能力他是清楚的,根本没统过兵打过仗,让他去井陉,不过是因为他是李家人而已。
毫无军伍经验的李瑗坐镇井陉,面对的却是用兵如神的罗成,他总有股不踏实感,连续三天没有消息,更让他难以心安。
“殿下,连日大雨,水洪暴发,道路受阻,信息不通也是正常的。”
太原。
罗成的旨意终究还是颁下。
哪怕萧瑀和温大雅兄弟等为王氏求情,可终究还是无用。罗成只同意不牵连王珪和王通两支王氏家庭,而王裕为首的其它祁县王氏,还有晋阳王氏都被皇帝全部圈点。
诛杀在太原带头顽抗的王裕父子等三十多名王氏,然后其余数支王氏共一千余男丁女眷,全部流放去朝鲜为屯田民,除了随身衣物,他们的一切都被剥夺充公,到朝鲜为屯田民后,规定三代之内不得做官,也不得回中原,连当兵都不允许,三代为屯田佃民,三代以后方授他们自由身份,可授田分地,可点选府兵,可科举入仕,可回中原。
这是对太原王氏最狠的打击,皇帝也有意要拿这只河东士族领袖王氏的鸡,来震一震天下的士族。
“陛下,武士彟求见。”
“宣。”
“臣亲军都尉府指挥使武士彟拜见陛下!”
罗成还是头一次见到武士彟,他在亲军都尉府中的品级不算高,也才一个六品,但罗成对他有过关注,知道当初刘武周能够归附,他立功不小。而这次兵入太原,他也有功劳。
“朕知道你,很有些本事,有胆识有眼光,听说你早先曾走村窜户卖过豆腐?后来又做过木材生意,但最终却选择了加入我军,甚至还将家财拿出来为公用,朕很欣慰,很高兴。”
武士彟也没想到会被皇帝召见,当下惶恐的甚至不敢抬头。
“朕对有功之臣向来不吝赏赐,现在便特授封你为汾阳县开国子爵,授你一百户真封食邑,另赐爵田五百亩,再授你从五品散阶,换身绯袍银符。”
武士彟真没料到,还有这样天大的好事落在他头上,激动的都不知道如何是好了。
一个小商贩起家,到如今一把年纪了,本来能升到六品实职就很满意了,可谁料到皇帝一下子就授他一个实封的开国子爵位,还给他绯衣银虎的五品阶。
“武士彟,这是你应得了,朕今日再给你一个任务,你去一趟霍邑,带上王裕父子的人头,去见李世民,就跟他说,他姑母还有他堂兄李瑗现在都在朕手上呢,太原城呢也已经在朕手上了,他不可能赢的了朕的,不要跟李渊再负隅顽抗了,如今已经不是大业之时了,那个时候,水深火势,人心思乱,都想反抗改变,而如今,人心思定。朕的秦军所到之处,人皆归附,这是大势,不可违逆,他们父子何必多造杀孽呢?早日归附,朕还可保全他一家之富贵,可若负隅顽抗到底,那么王裕父子就是他李氏家族的下场。”
第838章 夜擒李世民
天还未晴。
霍邑城却来了一队使者。
“我乃大秦皇帝特使武士彟,奉吾皇之令前来见李二将军。”
原本的时空,武士彟做木材生意发达之后,改而从军入伍,打通关节当了太原卫府的一个队正,而后不久李渊前来河东任官,武士彟刻意结交,而李渊对财大气粗的武士彟印象不错,后来李渊起兵,武士彟更是把全部家财拿出来助军。
所以李渊称帝之后,武士彟得以成为太原功臣之一,后来更是得封国公爵位,最终还把杨家皇族的一位宗室王女赐婚给他,而那位杨氏给他生了三个女儿,其中一个后来就入宫做了李世民的才人,甚至后来还成为了李治的皇后,最终还当了武周的皇帝。
不过如今嘛,李渊不曾到河东去任职。他早年虽在楼烦当过太守,可那时武士彟还在洛阳贩卖木材呢,后来,武士彟当上了队正,李渊却一直没再回过河东。武士彟没再与李渊相遇,而是与为罗成奔走的王君廓相遇,从此投入了罗成的阵营。
“你自哪来?”李世民问。
“我自太原城来。”
一句话,满厅唐军将校皆变了脸色。
“太原?”
“没错,太原,我从太原来的时候,吾皇正在晋阳宫中。”
这下,李世民脸色也发白了。
“不可能,罗成能够会飞不成,井陉天险,他是飞过去的?”一将忍不住指责。
武士彠只是笑笑,然后取出一封书信递上。
“这是什么?”
“赵二将军从兄李瑗的亲笔信,将军可以看看。”
李世民接过信,看了一遍,已经确认这果然是李瑗的信,而信的内容让他不免心慌。
“这定是伪造的书信。”李世民摇头,把信扔到一边。
武士彠也不以为意,“我这里还有一份礼物,是吾皇特意让我送来给将军的。”
一个箱子奉上。
几名唐军亲兵上前小心检查,最后打开。
箱子打开,那几人都不由的发出了惊呼之声。
“是什么?”
李世民喝问。
他大步走下来,目光扫向箱内,只一眼,愣住了。
箱中摆着三个人头,以水银浸泡着,栩栩如生。
他一眼就认出了箱中人头。
中间那颗,面色苍老的不正是他的姑父王裕吗?他也是大哥建成的岳父。
不久前,王裕还带着子侄和妻女来到长安,拜见天子,李渊还特赐他为魏国公,授他并州刺史之职,想不到这再见面,居然已经遇害了。
王裕两边的,左边是王仁表,右边是王仁佑,一个是儿子一个是侄子,两个年轻俊才,被称为太原祁县王氏年轻双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