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买的人十分多。
负责收钱的内侍省的那些宦官们拿笔登记的手都酸了,那边数钱的宦官也数的手软。
而在另一边,宫中午餐之时,还有一场别分生面的相亲会。
皇帝把那些年过二十五岁的宫人,尤其是一些已经因战火联系不上家人的宫人们安排相亲,身家清白,品性良好的官宦子弟、豪强士族子弟,甚至是普通良家农夫自弟,都有机会在午餐时参加这场相亲会。
这个相亲会最特别之处,不是来吃午餐相亲的人挑选这些宫人,而是由这些宫人挑选这些年轻的子弟。
宫人若挑中谁,然后安排那男子过来相见,只要男子不拒绝肯同意,这事就算同意了,会由宫里到时作为她们的娘家人,把她们嫁出去。
男家准备娉礼过来,宫中为宫人们采办嫁妆,然后下嫁。
这是由嫔妃长孙氏提出,然后皇后单氏主持,四妃协助的一场后宫活动,得到了罗成的大力支持。
开放皇宫大内,甚至还搞相亲,买御物,这些事情在不少大臣眼里很出格,认为有失体统,让普通百姓也都进大内参观,这样便失了皇家威严。
可罗成说服宰相大臣们的理由很简单,他此举并不为敛财,只是想拉近下与百姓的距离,让大家对大秦朝,对大秦皇家与百官们,更亲近。
至于售卖御物和卖门票的钱,也不会用来修建宫殿,而是要在洛阳城设立一些救济孤寡老人的养老院,救助孤儿弃婴的抚幼院,建立收葬无后之人的公墓园等。
罗成甚至已经决定,这皇宫开放不仅是搞一次,以后每年都搞一两次这样的皇宫开放日,让百姓能够进入皇宫参观,而售卖御物、宫廷午餐也可以一直搞下去,所得收入皆用来救助孤寡弃婴,收葬无后的穷人或客居洛阳的商贩士子等等。
他还要求各地官府衙门,也应当每年都搞衙门开放日,让百姓得以参观神秘的衙门,甚至每年搞几次公开办公日,让百姓能够近距离的观看到衙门是如何运作,官员如何办公的。
“之前萧侍郎提出的洛阳紫微宫全面修葺计划,说预算要约一百万贯钱。”
洛阳之南,洛水河边。
皇宫大内开放给百姓参观,皇帝却来到了行宫显仁宫。
这是隋朝修建的行宫之一,行宫不大,却保存的很好。
“一百万贯多吗,也许有人会说我们去年光盐税就收了一百多万贯,不多。但朕要说,一百万贯是一笔大数字,一个有百亩地的自耕农家,就算是丰年,天下也太平,可一年所得若再除去开销花费,都未必能积攒下十贯钱。”
“一百万贯啊,这得是多少小农一辈子积蓄?”
萧瑀道,“陛下,洛阳紫微宫是皇宫大内,如今陛下的家,不修也是不行的。”
“修可以修,但这钱不是这么花的。朕其实有一个办法,既能修葺皇宫,又能省去这一大笔钱。”
“陛下,可是向天下富户大商劝捐?”陈叔达问。
遇大开支时,向那些大户富商劝捐,这是很常规的手段了,商人大户明知这很不公平,可也没办法。
只是这次,皇帝却是摇头,“不,劝捐其实就是敲诈,这很不好,我们不能开这样的头。”
“那如何解决这一百万贯?”陈叔达不解。
皇帝便道,其实一百万贯这个预算是有些高的,如果换个办法,能大大降低费用。当然,若是直接换个方式,便能一文钱不花。
罗成的方法其实很简单,就跟他卖御物一样,本来一匹上等的好马,在边市大约能值十多匹绢,到了中原,能值二三十匹绢,但是皇宫御马厩里的马出售,便能卖到一百匹绢一匹马,还供不应求。
第852章 突厥四儿
为何?
品牌效应啊。
这马出自御马厩,就不再是普通的马了,他有品牌溢价。虽然对于普通百姓来说,难以接受这样的品牌溢价,可对于那些有钱人来说,他们缺那点钱吗?
不,不缺。
他们更看重的是御马的名头,所以同样一匹马,从商人手里买来可能只值四十贯,但从御马厩出来,再配上一份宫中出具的御马身份文书,再在马身上烙一个御马标志,便身价大涨。
同样道理,罗成打算把修皇宫这个事情用商业手段来操作。
不用宫廷官府来征召工匠民夫,采购材料,而是分成各个项目分包给商人们。
比如说,修葺宫廷所用的木料,可以公开招标,招木材供应商。朝廷需要的只是制订一个修葺的计划和要求,把材料需要标明品质等级,然后交给商人。
商人中标后自己再去招募工匠、劳力,自己采买材料,甚至是自己垫资。
他们能得到什么呢?
朝廷将颁给他们一块皇商御用木材商的牌子,甚至在他们提供的木材上,允许他们在上面铭刻自己商号的名字。
甚至如果不想负担太大,可心细分承包。
有的商人专门承包修建,有的商人专门负责担供材料。
朝廷可以细分下来,把整个紫微宫划分成若干个项目,比如一座殿就划成一个项目,再细分为承担修建、提供材料。提供材料的,又细分为提供某单样材料,修建的又可分为修屋顶的,修地面的,修屋内,修院子的等等。
“商人们自己招人,自己出钱,然后帮朝廷修皇宫,最后只得一个皇商牌子,他们会肯?”陈叔达觉得不太可能。
“有何不肯呢?能得到这块御赐牌子,他们就有了我大秦朝廷的信用担保,甚至以后他们经商时,官府也会给他们律法制度允许内的方便,朕还可以专门让少府寺负责管理这些皇商,若他们遇到不公,比如官员权贵敲诈勒索之内的事情,可以直接向少府寺上告,少府寺将专门派人调查负责,这样便可以避免商人被地方官员欺压而上告无门的情况。”
这还只是表面上的好处,而成为了皇商,对商人而言,也是一种品牌的提升,对他们的产品对他们的商号而言,能得到极大的品牌提升,这都不是一般的提升。
这其实就是一种变相的广告方式。
你可以登报纸打广告,也可以搞宣传促销,但这些都不如成为皇商,直接成为紫微宫修复合作商带来的效益高。
你能为皇帝修宫殿,那你的商品肯定是天下最好的啊,否则,怎么可能为皇帝修宫殿呢。
商人看似又出工又出力的为皇帝免费修宫殿,但皇家和朝廷的信用,却是价值巨大的。
这就好比央王的广告标王一样,几秒钟的广告,要几个亿甚至更多,可他们也愿意。或者说,如同那些大型赛事的赞助商一样,抢着掏钱送钱也要赞助,还不就是因为能带来更大的效应嘛。
宰相房玄龄一直没发言,只是很认真的听着。他与萧瑀和陈叔达他们不同,他跟罗成相处的时间更长,对皇帝了解更多。
知道皇帝不是那种胡言乱语的人,能在这场合说出这话,肯定有过细致的考量。
“陛下,臣以为,只要不是强迫商家,只要他们是自愿的,就行。”
“商家怎么可能自愿呢,就算紫微宫再细分,那也得要一百万贯的费用,哪怕招一百个商家,也得平均一万贯一家,这一万贯钱难道是小钱?谁舍得白扔出去?”萧瑀认为房玄龄这宰相有些太过于奉承皇帝,他脾气向来耿直,在杨广面前都敢直言,更别说如今罗成又是出名的纳谏。
罗成当下便笑道,“不如重修紫微宫一事,就交由房相国来执行,再交由萧相国来监督,如何?”
“可以。”
萧瑀马上接下旨意,“我会好好盯着的,若是出现强迫欺压的行为,定会向陛下如实进奏。”
房玄龄也接下旨意,“欢迎萧相监督。”
“臣萧瑀还有本启奏。”
“萧相,这又不是前朝大殿,有事直说。”
萧瑀说,我大秦立国不久,许多制度大体是沿用隋制,比如说这国库。隋时国库分三库为左藏右藏和黄藏,左纳右出,黄藏为宫廷内库。
但隋明帝继位后,其实朝廷国库和宫廷内库往往不分,现在我大秦立国,应当区分开来。
萧瑀的建议是,制度要完善,这样下面的官吏才有制可依好办事。
国库十分重要,毕竟掌握朝廷的财富。
民部司财务政令,太府寺则司钱帛金银仓储出纳,少府监则掌管手工制造,并负责铸钱。
原黄藏从太府寺中分离出来,归入内侍省内府局,负责掌中藏宝货。
实际上,萧瑀的意思就是朝廷的钱是朝廷的,皇帝的钱是皇帝的,朝廷的是公款,内库的是私钱,公私得分明。
民部成为国库的监管部门、太府寺则是国库的主管部门,而少府监为国库审计部门,黄藏内库从中分离出来归内侍省,此外再进一步把粮食从太府寺分离出来,这样一来,太府寺只管钱帛,粮食存储出纳归司农寺。
以后皇帝要私人赏赐百官、将士或者是贵族,这钱只能从皇帝自己的内库出。
国家的租赋归入司农寺,国家的工商税收归入太府寺。
这些钱只能流入国库,而不能进入皇帝的内库。
皇帝内库的钱从哪来?只能是皇家的田庄、宫市,地方进贡、外番朝贡的钱帛收入。
左纳右出,左藏存储税收钱帛,用以发放百官俸钱、军费开支等,而右藏负责发放。相当于一个是保管一个是会计。
司农寺也设两仓,一储粮,一放粮,粮食以发官禄和供军为主。
这样一来,以后皇帝就不能随便动用国库的钱,拿来修行宫啊、赏赐官员贵族等了。
罗成听完后,居然笑着道,“公私分明,很好,朕觉得这是一个良谏,纳之!”
“吾皇英明!”萧瑀有些意外,马上拍了一记马屁。
“哈哈哈!”
皇帝的笑声未停,结果一封急报奏上。
“马邑刘武周谋反叛乱,刘弘基被袭兵败逃往云中,雁门楼烦马邑三郡尽没。”
“唐将柴绍率十万兵马在灵州击败梁师都,北上围九原,云定兴降而复叛再归唐。榆林郭子和叛梁师都,率部归唐。”
“窦建德向突厥称臣,得颉利赐狼头纛,授平杨可汗。”
李渊向突厥称臣,得授定杨可汗,梁师都向突厥称臣,得授大度毗咖可汗,窦建德向突厥称臣,得授平杨可汗,刘武周向突厥称臣,得授南面可汗。
殿中气氛一下子紧张了起来。
第853章 五娘子
显仁宫。
李君羡不安的低头站在殿中。
一身黑衣的皇帝今天显得很严肃,李君羡奉诏进来已经有半个时辰了,可这半个时辰皇帝却一句话也没让他说,也一句话没问他。
皇帝低着头在看着手里的折子。
良久。
皇帝终于放下了折子,将脑袋抬起来,目光望向他。
“朕记得你乳名五娘子?”
李君羡不知道皇帝为何突然说起此事,小心答道,“臣出生时,家中已有四个姐姐,因出生时接生婆眼花错认是女孩儿,因此向我父亲报说是个女孩,父亲便呼我五娘子,后来接生婆才发现我是男孩,但这乳名却一直叫着。”
“原来是这么回事啊。”皇帝点了点头,“朕当初还是章丘郡兵校尉之时,你来投军,当时你那一批有几人最为出色,你还有张亮、郭孝恪以及王君廓,后来你们四个都做了我的亲卫,这些年来,你们也是出生入死,忠心耿耿。”
李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