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数名突厥骑士出城驰来,说大利城小,且刚经历一场攻城大战,城中残破,无法容下全部唐军,所以请柴绍把大军在城外驻扎,只率军官们入城休息。
说话间,大利城中还出来一支车队,满装着一车车的粮食,甚至还有一些酒肉。
柴绍等人对此倒也没有意见,反而十分满意。
当下便让诸将各自安营,分取粮食。
他则带将校们入城去感谢突厥人。
粮车入营。
一群唐军便围了过来。
有人等不急便抢上前,一把掀开上面的罩布,看到那一袋袋的粮食,便忍不住大笑,“哈哈哈,粮食,粮食,你们快来看啊,全是粟谷,闻着真香啊,一定是今夏刚收的新粮。”
那边又有人喊道,“粟谷算什么,我这里有羊肉,刚宰杀不久的新鲜羊肉,你看这肉多鲜红。”
“我这有酒,哇,好香的酒,口水都忍不住流出来了。”
有军官过来,扒开这些兴奋的唐军士兵,“都不要乱抢,全都退到一边去,各营的军官过来分领粮食酒肉,该砍柴的去砍柴,该打水的去打水,该饮马的去饮马,还有记得每两队共挖一个茅厕,一定得挖在下风口。”
这军官有条不紊的发布号令,看着那些乱糟糟的士兵,不由的摇头。
曾经甲耀天下的关陇府兵,早已经在隋末的乱战中损耗的差不多了,这次北上的十万大军,多是从陇右地区征来的,绝大多数是原来的西秦军。而西秦军又绝大多数是陇右的羌人部落民,以及许多隋末时造反的陇右贼匪流民。
这些人虽然穿上了军袍,拿起了武器,可既无军纪,更无什么战力可言。
一路从陇右来到这塞外定襄,路上行军几个月,中间甚至都逃亡了许多人,不得已只得一路上又强拉壮丁补充了许多。
若不是柴绍、史大奈等也算是有些本事,这支大军根本远征到不了这里。
八万唐军围着大利城扎下了十里连营。
唐军很放松,安营很随便,乱糟糟的搭着帐篷,既无营栅,也无壕沟,甚至连望楼都没有立起来。
营地热闹喧嚣,都在引颈盼着发粮发酒肉,哪有什么心思去整顿。
反正在他们的脑子里,既然颉利已经灭了定襄秦军,屠了大利和土城,那这数百里内都不会有一个敌军了。
如此,自然也没有理由再过多警戒提防。
所有人都在等着饱餐一顿,他们只是在看着能分到多少粮食,能分到多少酒肉。
八万人马,最后每队分到的是一石粟谷,又分到了十斤肉,然后是酒一斗。
数量不算多,可对于已经半饥半饱饿了许多天的唐军来说,这已经足够诱人了。一领到粮,各队就立马忙碌起来。
有一些人负责舂粟谷壳,这些粟都是带壳的,一石粟谷舂壳后能剩下七斗左右,平均一人也就是一升多点粟米,但是够饱餐一顿了。
“才十斤肉。”
“这肉也不好太啊,还搭了骨头和内脏。”
“有的吃就好了,还抱怨呢。他娘的,十斤肉也是肉啊,挑水来,来个一锅乱炖,等骨肉肠子都炖烂了,也就全在汤里了,大家一样能够美味。”队头大声道。
于是大家便去打柴捡草的打柴捡草,挑水的挑水,挖灶台的挖灶台,舂米的舂米,倒是好不热闹。
夕阳西下。
大利城下一片喜悦景象,倒好像在野炊露营一般。
嗣业站在城头上,观看着城外那十里连营,“柴绍入城了吗?”
“柴绍带着几百号军官和亲卫已经入城,按晋王吩咐,我已经将他们安排在原来的县衙后院中,给他们备足了酒肉,现在他们已经迫不急待的开始自己动手烤肉了。”
“很好。”
“晋王,柴绍再三催促,说要当面感谢你呢。”
嗣业冷冷笑道,“他想要感谢的是突厥人。”
一切已经准备好了,就待天黑。
第868章 羊入虎口
大利城中,原县衙后院。
日落西山,晚风吹过,渐渐把白天太原留下的暑热一点点带走。
脱下了铁盔铁甲,换上了绢甲礼服的柴绍等人坐在这县衙后院树下,吹着晚风,吃着烤肉,还有冰凉的酒水,那份惬意啊,确实是这几个月以来艰难行军中最舒服的时候了。
“想不到这突厥人还不错,居然能这般大方招待我等。”
孙华道,“我大唐与突厥现在是盟友,这次咱们率兵十万北上,那是一荣俱荣的关系,当然得好好招待一下了。”
“来,喝酒,这酒真不错,他娘的,自出了九原,我都快一个月都不曾喝过一滴酒了,这酒一入喉,感觉整个人都又活过来了。”
“哈哈哈!”
“好肉好酒,可惜却没有歌妓舞姬,否则就更爽快了。”
柴绍倒没跟着他们那般放浪,他很端正的保持着贵族形像,手拿着刀子动作轻柔的割着烤羊,那烤的正好的羊肉外表金黄,散发着一股无比迷人的香味。
细切一片薄片下来,放入嘴中,那种感觉,真让人忍不住想长叹一声。
比起那些一有酒肉就想着女人的家伙,柴绍此时一边享受着烤肉一边则在思考着下一步行动。
既然颉利已经击败了定襄的秦军并挥军入关,那么下一步就是破云中,然后再下太原了。连罗嗣业和思摩都守不住定襄,刘弘基更守不住云中。
说不定他还没到达云中,刘弘基就已经城破军没了。
河东,太原。
若是太原再下,只怕罗成也再无法阻挡联军的步伐了,不过若夺取太原和范阳之后,唐军一定得坚持把河东拿到手。
“你家将军怎么还没来?”
柴绍向着后衙门前的一个突厥士兵招手,然后问道。
可那突厥兵却只是摇了摇头。
史大奈用突厥话问他,这回那突厥兵倒是回答了,但只说将军还在忙着安排给唐军准备粮草补给之事,说等忙完了,就会过来的。
又饮了一轮酒。
天边的最后一点光明终于渐渐消失,夜幕降临。
不论是城里的柴绍等军官们,还是城外唐军十里连营里的那些唐军,基本上都是吃饱喝足,甚至带着几分醉意了。
月亮悄然升上来了。
本来一直打开的大利城门悄然的关上了。
城门楼上,悬挂起了几盏大灯笼,红色的灯笼高高挂着,十分显眼。
大利城南五里处山顶上,一队秦军士兵一直紧盯着大利方向,见到那两串醒目的大红灯笼高高挂起,立马也挂起了两串红灯笼。
红色的灯笼在这山坡上一盏接一盏的点起,灯光传递下山。
山脚下的山谷。
殷开山和侯君集两员大将此时统领着步骑三万人在此,早已经养精蓄锐多时。
“红灯笼挂起来了!”
殷开山激动的道,“进攻的时候到了!”
侯君集跳上战马,挥起马槊,“出击!”
三万步骑尽皆上马。
在夜色的掩护下,他们向着北边几里外的唐军大营杀去。
兵马出山谷之后,立即兵分三路。
侯君集亲率一万八千步兵骑着马冲在中路,而左右两翼各六千骑兵。
当侯君集的一万八千步兵骑着马冲到了唐营外几百步时,唐军的值守士兵才发现他们,大声的警报起来。
这个时候,侯君集却丝毫不慌乱。
他跨坐马上,开始指挥步兵停了下来。
士兵们没有骑马冲营,而是勒停坐骑,下马。
他们把战马交给看马的士兵,然后迅速的集结成阵。
一个又一个的军阵在迅速的集结。
夜色里,他们有条不紊。
对面几百步外,唐军大营却慌乱喊叫,嘈杂一片。
“进!”
刘弘基大喝。
一名名队头,各正站在本队最前面,他们的身后站着队旗手,高举着队旗紧随其后。
队头引领着队伍向前,整齐迈进。
并没有人仗着勇武乱冲,秦军强调的是整体的力量,而不是个人勇武,胡乱冲锋,是会被斩首的。
披着铁甲的秦军宣武军步卒们骑马而来,体力充足,前排是盾战士,后面紧随着长矛兵,再后面则是弓弩手,两侧是跳荡刀盾兵。
面对着既无营栅,也无营壕的唐军连营。
宣武军步兵们眼神冷漠。
当他们接近唐营,营中才勉强有唐军集结起三三两两的队伍。
“杀!”
秦军士卒高喊着,然后对唐军先来了一轮齐射。
刚集结起来的三三两两队伍,立马就倒下了许多人,一下子稀疏起来。
秦军继续向前,两支队伍终于靠近,秦军一支支长矛刺出,间杂着后面的弓矢。
“刺!”
“收!”
“刺!”
“收!”
队头只是反复的命令着,随着他的命令,宣武步兵不断的刺出长矛,收回,且随着刺击不断的稳步前进。
他们虽前进缓慢,可却没有人能阻挡的了他们的步伐。
许多唐军此时还有些醉晕晕的,有些人甚至已经睡下。
匆忙间,连甲都不及披,更别说本来柴绍军披甲率就不足三成。
连军阵都没有,他们又如何抵挡这样一支宣武步卒劲旅。
侯君集一万八千人的步兵,留下几千人在后面牵马,其余一万五千战士,列阵进击,无人可挡。
两翼,殷开山率六千骑兵冲击唐营左翼,而段志玄率六千骑兵冲击唐营右翼。
他们一左一右,两翼包夹,骑兵突袭,更是杀了唐军一个猝不及防。
大利城中。
城门早已紧闭。
当城外的喊杀声四起之时,柴绍等也正面临着被关门打狗的窘迫。
后衙门不知什么时候被关闭,县衙四面墙上冒出许多秦军弓弩手。
箭如雨下,喝的正酣的唐将孙华被一箭直接射破了脑袋,而王长楷刚站起来,手还握在刀柄上,便被一箭射中胸口。
两员大将直接毙命。
柴绍反应的快些,他喝的酒少,所以反应很快,听到风雨便迅速的掀翻了面前桌案,躲在桌后,才堪堪避过了数支致使的箭支。
“突厥人为何要杀我们?”有人慌乱的在喊叫。
柴绍躲在桌案后,看着那到处乱飞的箭支,他从旁边捡过一支,抓在手里细看。
“他娘的,这不是突厥人,是秦军,这箭上面有宣武军的印记,我们着了罗嗣业的当了。”
一听这话,院中的一众唐军军官,无人面如死灰,这是羊入虎口,自己送上门来了,命休矣!
第869章 义成复辟
天亮。
此时柴绍已经当了一夜的俘虏了,不过他还算幸运,起码宣武军没有如此前攻破大利的颉利军一样屠杀俘虏。
早上的天气很好,明光明媚,天碧净碧净。
空气中还弥漫着一些没有被晨雾洗去的血腥味,柴绍此时很狼狈。依然身着昨天入城来赴宴的那些绢甲,这是贵族们的习惯,出席宴会之时,不会真的穿着不方便不舒适的铁甲,他们都有让人制作的极精美的绢甲。
绢甲轻便透气,而且制出来的样式十分鲜艳,比真正的铠甲还威风。
不过这种绢甲也就是好看,并不具备真正的防御功能。
此时柴绍的那件精美的绢甲上便沾满了灰尘和血迹,屁股那位置甚至还有几个大脚印子。
他的头发也散乱了,那支精美的玉钗子,估计被哪个宣武军士兵收走作为战利品上缴了,连同他随身带来的马槊和横刀也都被搜走了。
此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