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丧心病狂!”诸将无不大怒。
嗣业捧起年幼的孩子,尸体一路用冰镇着,还保存很好,他就如睡着了一般,但永远不会再醒来了。
嗣业抱着他,良久,将他放回箱中。
“取更多冰块,将他镇好。待我攻破长安,斩李渊之首来祭他,到时我再将他葬在李渊祖坟之中。”
嗣业一字一句,语气极为冰冷。
“传令兵!”
“马上去河西武威城,请河西行营总管李轨集结河西所有兵马前来!”
“马上去陇右,传令陇右诸郡各城,令各郡丞、都尉召集兵马,立即前来集结。”
“马上传令河套诸郡,调集诸军前来。”
“马上传令,河西、河套、陇右三道,征召地方土团乡兵运输粮草前来萧关集结!”
“传令陇右诸羌、氐部落头领酋长们,我罗嗣业召他们前来,让他们率领本部部族人马,前来萧关听令!”
“马上传令……”
罗嗣业咬着牙,不断的对着传令兵们,发出一道又一道的命令。
“殿下,征召三道,动员全部,如此大的调动,是否先请求皇帝陛下?”
“此距皇帝相距数千里,等不及了,在这里,我说了算,若是追责,我一人扛,传令兵,去吧!”
“是!”
一个个传令兵领令,转身骑上战马,奔驰远去。
此刻,这位大秦的晋王殿下,早已经是怒火熊熊,他心中的怒火要燃尽整个关中,谁也阻止不了他的复仇!
第906章 号令四十万
河西,武威郡。
河西行营总管、河西道左都督指挥使、武威太守、凉国公李轨见完罗嗣业的传令兵,拿着那封调令,有些惊讶。
一名河西将军叹道,“李渊还真是疯了,这种时候不想着如何谈判拖延,却反而把罗嗣业的儿子杀了,这不是逼罗嗣业攻城吗?”
另一将则道,“说不定李渊就是想激怒罗嗣业,然后让他失去理智攻打萧关。毕竟萧关为关中四塞之一,坚险无比,若是嗣业强攻萧关,只怕会伤亡惨重,罗嗣业的兵马,可是以骑兵为主。”
李轨晃了晃手里的调令。
“刚奉了秦皇和晋王之令,出兵扫平了陇右,刚回来,这又来调令,召我河西军前去萧关,还直接说明要调集全部兵力过去。你们说,奉不奉令?”
有将军道,“罗嗣业明显是被李渊激怒了,现在盛怒之下要集结兵马攻打萧关,这很不明智,兵法云不以怒兴兵。况且,很明显他现在并没有得到皇帝的出兵旨意,之前皇帝也只是说陈兵萧关散关诸关,给唐军压力,牵制其兵马,迫其不得出关,不给中原战场捣乱,咱们现在已经做到了,完全可以不理会罗嗣业。”
“这样只怕不行,罗嗣业毕竟是皇帝的胞兄,更何况,他现在还是皇帝所授的关陇行营都统,对整个关中陇右河朔之地都有统领指挥权,若是节下不奉令,只怕会很麻烦。”
“就是,不如就奉令,出兵走一趟。说不定等罗嗣业冷静下来,到时做个样子,我们就又可以回来了。”
“可这样也太折腾了。”
“这也是没办法嘛。”
李轨听着部下诸将们的议论,最后也只得听信大家的意见,决定出兵。
“传我将令,调集河西诸郡的兵马,另外向河西那些胡人也通传一声,让他们出点人马,壮一下声威。”
武威郡帅府的传令骑兵四出,把军令一路传递下去。
数日后,罗嗣业得到李轨的回信。
他已经调集了河西十万之兵,其中新整编后一个军两万四,另外还有土团乡兵约六万,以及羌人、吐谷浑人、突厥人、粟特人部落兵约一万余人。
“很好,看来李轨很给我罗嗣业面子,你代我去转告凉国公,这个人情我罗嗣业记下了,盼他早日率军抵达。”
萧关下。
嗣业对于李轨的配合非常满意。
“陇右呢?”
“大帅,陇右各郡刚攻下,估计来不了多少兵马,现在正等诸郡的回复。”
陇右原是唐军击败薛举的西秦后占据,嗣业夺取河套南下后,联合归附的李轨横扫陇右,击败驻守唐军。
然后嗣业调派了不少麾下将领屯驻陇右诸郡,也对那些归附的陇右官吏和地方豪强们给予官职安抚。
几天后。
陇右各郡的回复到了。
“天水郡太守侯君集派人回复,已经率军三万正日夜兼程赶来。”
“陇西郡太守殷开山派人回复,正率军三万赶来。”
此外临洮、抱罕、浇河、西海、西平诸郡的太守们,也都回复或率军万余人,或率军两万在赶来的路上。
罗嗣业的参军把陇右诸郡这些太守将军们的兵一加,吓了一跳。
“大帅,仅陇右诸郡报上来的兵,已经足足十二万了。”
嗣业也很惊讶。
“怎么可能这么多?”之前他与李轨联军攻取陇右后,李轨率河西军撤回河西,陇右之地由嗣业派麾下将领率兵一万分驻留守。
可现在,这一万兵居然变成了十二万?
哪怕是加上陇右原来的降兵、地方豪强、羌邸等蕃人之兵,也不应当有这么多啊。
可很快,更让嗣业惊讶的消息到了。
陇右的数十个羌人、氐人部落也响应奉令出兵,他们或两三千,或七八百,居然也凑出来五万多人。
“陇右原先诸郡十二万兵居然没包括部落兵?”
“没有?”
等距离最近的陇西郡殷开山率前锋赶到,嗣业问他,“你真带了三万兵来?哪来这么多兵?”
“收编、招降啊。”
殷开山在平定陇右后,被嗣业授为陇西太守,他留守时嗣业给了他三千兵,结果现在变成了三万。
用他的话说,其实也没有什么稀奇的,他留守陇西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整编原陇西唐军降兵,然后又带兵围剿招降郡内各股贼匪乱兵,剿抚并用,效果不错,许多贼匪乱兵都接受招安了。
“我还只是留下了部份,否则七八万兵都凑的出来。”
“你搞这么多兵,如何供养?”嗣业问。
“屯田啊。”殷开山笑着答道,本来他开始招降那些人后,也是打算都遣散的,后来觉得这些人都桀骜不驯,有些人也是做惯了贼,若是一下子全放回,只怕也容易出乱。
于是后来干脆把这些人中的刺头都留下来,他仿此前罗成平山东等地后的办法,择其最精锐者编授为府兵,然后其它的编为屯田兵,这么一来,陇右郡的府兵总共只编了两厢八千人,但是屯兵却编了两万二。
“这么说,你这三万兵,还没算土团乡勇?”
“当然没算了,土团乡勇我也召集了不少,另外还有许多豪强大族也踊跃派子弟随征,他们是自愿兵。”殷开山告诉嗣业,陇右郡除来了三万府兵屯田兵外,还有约两万土团,此外还有约五千子弟自愿兵。
嗣业感叹,这殷开山,差不多是把陇右郡的男丁都拉出来了啊。
“也没有吧,大概就是三丁抽一的样子。”殷开山笑道。
一支又一支的兵马不断汇集。
九月下旬。
萧关下的河谷平原上,已经整整聚集了四十多万人马,其中由嗣业原来那三万人扩编出来的河套、陇右两郡的府兵就有八万,另外屯田兵又有十万,而河西的府兵有两万四。
此外,三郡的土团乡兵也有十余万,另那些蕃兵也有不下十万,好多部落都是直接赶着牛羊,整个部落男女老少前来的,都说要奉秦皇之令打到长安城去,好抢钱粮抢女子。
无数的人马汇集成洪流,如一只迁徙的大军。
萧关城上,李道宗看着一日超过一日的庞大人群,心忧如焚。
“陛下犯了一个错误,一个天大的错误,他在一个不应该的时候,惹怒了一个不应该惹怒的人。”
“罗嗣业这是把关外所有的人都拉过来了吧?”守将们无不惊惶。
关下。
罗嗣业正与李轨、殷开山、段志玄等诸将们齐聚。
“我罗嗣业在此先感谢诸位的帮忙,谢谢你们给我这个面子,让我罗嗣业有机会指挥这四十多万人马,我为我妻子,为我屈死的儿子,先谢过你们了。”
“奉命讨逆平乱,这是应该的。”李轨笑着道,但心里也是一直暗暗心惊,想不到罗嗣业居然能搞出这么大的阵仗来。
“好,感谢的话我也不多放在嘴上,咱们四十多万人马汇集于此,便打破萧关,杀入长安城,生擒李渊老儿!”
“打破萧关,攻入长安,生擒李渊!”
第907章 霸王硬上弓
萧关城下。
清水河谷,此河又名蔚如水,当地百姓俗称葫芦河。此河东南上游便联接泾河的西北上游,而往西北则汇入黄河,直抵灵武。
清水河谷西南,则是高高的陇山。
河套、陇右、河西三道兵马,追集萧关城下,汇聚于清水河谷平原中。
近五十万的府兵、郡兵、乡兵、民夫、部落兵齐集于此,连营百里。尤其是那些羌人等部落,许多虽然一部落才出兵三千,可他们却带着上万的部落家眷,妇人老人孩子们赶着牛羊,推着车跟在后面,对于这些藩兵们来说,他们向来如此,一旦出动,那就是举族上下一起出动,青壮男人在前面打仗,少年和健壮妇人们守营,老人孩子们也跟着同行,同时他们把牛羊带着边走边牧,这牛羊便也是军粮。
对他们来说,没有什么后勤粮草运输这一说,基本上就是放牧。
联军的大营中军。
大帐前高高树立着关陇行营都统的大旗。
都统大帐里,各道郡的都督指挥使、太守、郡丞、都尉等,还有诸部落的酋长们,把一个帐篷挤的满满的。
许多藩人首领们披着各式各样的兽皮,身上充满着膻腥味,操着听不懂的部落语。
这场面,确实能称的上是多年未有了。
李轨一身锃亮铠甲,坐在嗣业的下首。
“晋王,近五十万大军集结于萧关之下,这仗怎么打?”
嗣业心腹,陇西郡太守殷开山向嗣业建议,“应当兵分多路,萧关下有十万兵马足够,其余的兵马,分成数路,攻掠唐之原、陇、庆诸州,还可以联络散关下的黄君汉将军,请他出兵攻散关,右是能联络上蓝田关外的单雄信将军,请他出兵配合攻打蓝田关,则更好。”
嗣业坐在帅位上,摇头。
“散关和蓝田关的单黄两位大将军虽是友军,但我指挥不了他们,如果他们肯配合帮忙,那是最好,但如果他们不肯,也没什么关系。咱们这次有四五十万人马,老子从没有打过这么富裕的仗,自打我统兵征战以来,指挥最多的人马,也不过是三五万,这样的仗,随便怎么打,都能赢。”
嗣业一挥手,“也不要搞什么兵分多路,更不需要友军配合,咱们就自己打自己的,甚至也不要什么主攻什么助攻,先一起拿下萧关,然后直趋泾河河谷,顺河而下,直逼长安。”
“大王,四五十万人马只攻一路,太过富裕,有些浪费兵力,并不能充分使用。”
“老子没有那么多时间分兵多路,也没有时间左右联络,就一个字,打。”
那群羌氐部落酋长们听身边的翻译译完嗣业的话,都大为赞赏,直接大呼小叫的拍着桌子,在他们看来,仗就这样打,什么多路出击,哪那么麻烦,直接碾压过去就好。
段志玄提醒罗嗣业,说是四五十万人马,其实真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