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旗下,一员唐将缓缓出关。
独孤怀恩眼尖,一下子就认出来了,“节下,是岐州总管李仲文,李密的叔父。”
第911章 火焚太极宫
十一月的渭水北岸,渭水涛涛。
罗嗣业的帅旗抵达,高高竖起。
连破四郡之后,东征军直抵长安北,此时距离长安城不过三十余里了,远远的,都已经能隔着渭河看到平原上那座巨大的城池。
这是一座周长七十二里的国际巨都。
但在嗣业的眼里,那只是他复仇的目标,这一段日子以来,他无时无刻不在想着如何攻到这座城下,如何攻入这座城池,如今手刃仇人,解救妻儿。
“节下,长安已经无坚可守,只要我们进攻,随时可以拿下。”
长安城太大了,这座到现在不过建了三十年的京城,外郭城足有七十多里,但直到大业崩溃前,长安城的外郭城墙才勉强完成,以前的那二十多年里,一直都只是有门而无墙。
可哪怕此时长安城有了外郭城墙,但这么巨大的一座城池,可城中却仅两万人防守,却是根本不够。
城池越大,需要防守的兵力越多,这是基本的常识。
而长安城又是建立在平原之上,无险可守,当关中外围门户被突破,内线的防御层又被撕开后,长安城便只是一座巨大又无险可守的大城而已。
在隋朝最强盛时,仅城内就有超过五十万的人口,包括宿卫的府兵、禁军,宫廷里的皇帝嫔妃以及宫人内侍,还有城中的百官以及家眷,还有大量的百姓、工匠、僧侣等等。
不过经历隋乱以来,此时的长安城中人口大减,但城中依然有超过二十万的口,长安城外周边二十余县,加起来依然有数十万人口。
“再等等。”
嗣业望着长安城道。
他还在等,等李渊的答复。
他早就派了使者去长安城见李渊,给李渊一个机会,让他送还被扣押的妻儿,然后等李渊投降,这样能免去一场战争。
哪怕罗嗣业有充足的信心,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夺下长安城。
只是李渊一直没有回复。
嗣业的耐心正在一点一点的消散。
长安城中。
李渊长吁短叹。
面对着罗嗣业的最后通牒,他很犹豫。
他不甘心,千辛万苦才走到了这一步。
“大郎,你说我们现在怎么办?”
“父皇,儿臣已经派人去调潼关的孝恭率军回援,还有蓝田的兵马。”
李渊摇头,苦笑。
就算调他们回来,又能如何呢。
罗嗣业一路攻到长安城下,长安已经无险可依了,罗嗣业却兵强马壮。
“父皇,当年王世充被李密围攻几年,不也守住了洛阳,我觉得我们不必怕罗嗣业。”齐王李元吉道。
李渊心想,当年王世充守洛阳,怎么能跟现在比呢。一来当初王世充能守住洛阳,关键还是王世充早先一直掌握了洛阳和周边防御,哪怕后期李密兵临城下,但也有周边的其它势力一直在牵制着李密。
更何况李密的兵马并不强,根本不能跟罗嗣业的东征大军相比。
“父皇,我们杀了罗嗣业的儿子,就算投降他也不会放过我们的,不如拼了。”建成道。
李渊无奈苦笑,“好,长安防御,就交由太子负责,齐王协佐。”
十一月初三。
李渊下令斩杀罗嗣业使者,将使者头颅当着秦军的面,扔进了渭水之中,以此坚定抗秦之心。
罗嗣业大怒。
下令兵马渡过渭水。
十一月初五,秦东征军分多路在多处搭浮桥渡过渭河,包围长安城。
围城之后,罗嗣业颁布军令,严禁各军将士不得擅自离营,不得入附近村落掳掠抢劫。
此时长安城下,东征军三大集群,已有二十万军至城下,还有约一半多人马,则还在攻下的四郡。
罗嗣业用了十天时间打造攻城器械,并向长安城中军民劝降。
十一月十五,全军开始展开攻城,采取的是四面同时围攻的方法,二十万大军一起攻城,李渊的两万禁军四面防守,捉襟见肘,虽强征百姓青壮上城,可依然难以抵挡秦军之攻势。
进攻第三天,河西军群大将侯君集亲冒矢石,第一个登上了长安城头并站住了脚。
不断的秦军跃上城头。
战至午后,夺下一段城墙的侯君信集率军杀入城中,攻夺一座外城门,打开引秦军入城。唐军退守宫城,但也只多坚守了半天而已。
天将黑时,李渊在宫中点燃了宫室,把自己和太极宫一把火烧了。
秦军扑救大火,太极宫烧毁了小半,李渊却烧成了灰烬,他死前,还把嗣业妻子、女儿也都拉着陪葬。
看着化为灰烬的妻儿,嗣业怒火燃烧。
他下令搜寻李唐余孽建成、元吉等人,尽杀之。
李渊还在襁褓中的儿子,也没有被放过。
一夜的捕杀。
天明,太阳升起,嗣业的亲兵上待传令,士兵们终于收起刀兵收营。
长安城被攻下的第三天,黄君汉、独孤怀恩、李仲文率领三万军自岐州赶到。
而此时奉命勤王的潼关李孝恭和蓝田关李神符的兵马,却始终被隔离在京外,无法靠近长安城。
长安城破,嗣业派使者来到灞桥大营。
“皇帝陛下呢?”
“自己把自己一把火点了,烧成了灰。”使者道。
“那太子殿下呢?”
“城破后藏在一家青楼里,被搜捕发现时反抗,被就地斩杀。”
“齐王殿下呢?”
“逃出城,被追捕,拒不投降,被乱箭射杀。”
……
李孝恭面色灰败,“你们现在想要我们怎么办?”
“就地投降,放弃抵抗。”
“罗嗣业打算如何处置我们,还有我们的将士?”
“你们会和李神通、李道宗一起,先关押起来,然后听侯皇帝旨意发落。至于你们的兵马,只要他们肯投降归附,那么便可既不追究,遣散还乡。”
李神符问,“我兄长可还好?长安城可还好?”
“李神通只是受了点小伤,李道宗伤的较重,但也死不了,至于长安城,你们放心,既没有屠城也没有滥杀无辜,如今已经安定下来了。”
李孝恭长叹一声,“我愿降。”
“愿降!”李神符也无奈道。
两人麾下数万兵马,就此弃械归附。
第912章 斩草除根
洛阳。
从河北回到洛阳城的皇帝看完急报,叹了一声气。
“去请李贵妃来,再去传召唐国公前来,还有,把李世民和柴绍也召来。”
内侍听到这旨意有些意外,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何事,皇帝居然要把这一家子聚集起来。
贵妃李秀宁最先来到,她还牵着一儿一女,挺着日渐隆起的肚子,第三个孩子已经又六个多月了。
吴王罗哲威六岁,虎头虎脑,看到父亲,笑着张开双手扑过来。
罗成笑着抱起他,在空中举起,孩子咯咯的笑着。
“陛下,莫要吓到吴王。”李秀宁牵着三岁的女儿长平公主道。
罗成抛举的越高,吴王笑的越高兴,倒是玩的不亦乐乎,根本没有半点害怕的样子。
“好了,带妹妹到一边玩去,父皇跟你母妃有话要说。”
罗成给哲威和长平公主淑宁一人拿了块糕点,让他们到一边玩去。
李秀宁见罗成这样子,有些意外。
“陛下,什么事还要让两孩子到一边去?”
罗成牵起她的手,“是有一件大事要告诉你,本来打算先瞒着你,但是想想还是告诉你吧,一个坏消息,希望你有个心理准备。”
“是长安那边的事情吗?关于我父皇的?”
“嗯。”
李秀宁脸上的笑容渐渐消失,之前父亲杀了嗣业的儿子,这事传到洛阳时,她也万分震惊。
而皇帝本来在河北围窦建德,听闻李渊杀了嗣业儿子,而嗣业也愤怒之下召集河陇大军东征后,也赶紧从河北回到洛阳。
“陛下请说,我做好准备了。”
罗成叹惜一声。
他也没有料到,关中的局势会有这样的变化,变化之大甚至超出他的预料。毕竟,在最初的战略上,是先北后南先东后西的。
先代北击败颉利,然后再东进灭河北窦建德,然后才是入关平李渊。
只是谁也想不到,李渊的作死行为,会让他提前这么久败亡。
他都想不到,嗣业没有等他的同意,也没有需要朝廷半点配合支援,硬生生的一个人,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就从萧关打到了长安,并且一举攻占长安城,并迫降了李孝恭等人,全境攻占关中。
“还是等你兄弟他们到了再说吧。”
李玄霸和李世民等先后奉诏入宫。
他们本还以为是怀孕的姐姐李秀宁出了什么事,可看到李秀宁好好的坐在那里时,疑惑了。
“陛下,二郎四郎他们都到了,请宣布吧。”
罗成拍了拍玄霸肩膀,“刚从长安传过来的消息,嗣业已经攻破了长安城,你们父亲李渊拒不投降,在太极宫自火而死,你们兄弟建成元吉在战乱中战死。李智云李元景李元昌等几个,也死于乱军之中。”
沉默。
寂静。
良久。
李秀宁终于忍住轻声哭泣。
李玄霸呆呆的站在那里,不知道该如何反应。
李世民则对着罗成怒目圆睁,“你夺了长安还不够吗,为何连我父亲兄弟等都不放过,智云元昌他们才几岁的孩童,你们都不放过,你们是人吗?”
罗成冷眼瞧着李世民。
“拿开你的手指,首先,我数次劝李渊归附,也给过他优待承诺,可李渊就是要负隅顽抗。他还曾将嗣业之妻送给你为妾,侮辱了嗣业也侮辱了朕。更别说,他还把嗣业的长子杀了,这更是欺人太甚。”
“朕本来已经决定把你和李叔良等人送回关中,以换回嗣业的妻女,可谁想到李渊如此丧尽天良,做出这等恶行。他就算临城破,都还要把嗣业妻女拉着一起烧死,这等恶行,嗣业破城之后,杀掉他的儿子复仇,朕也不觉得哪里有错。错的是李渊,不是嗣业。”
李世民怒道,“一派谎言,我父亲怎么可能自杀,一定是罗嗣业破城之后烧死了我父亲,然后杀尽了我的兄弟!”
“你想怎么认为就怎么认为吧,我叫你们来,也是告诉你们这个消息。你们可以为李渊守丧带孝,但鉴于李渊的丧心病狂,朕不会给他什么死后哀荣。”
李秀宁起身,躬身一礼,“臣妾先行告退。”
罗成道,“不要想太多,好好休息。”
李世民依然瞪着罗成,“还不动手吗,你们兄弟不是要对我们李家斩尽杀绝吗,来啊!”
罗成厌恶的挥了挥手,“你可以退下了。”
李世民还不肯走,依然在那咆哮皇帝,几名侍卫进来,将依然喋喋不休的他拖了出去。
李叔良几人也面色黯然的退下,在这之前,他们虽是俘虏,但还存有一丝幻想,希望关中大唐能够现罗秦抗衡,希望仍有回去的一天。
可是现在,一切破灭了。
皇帝死了,大唐覆灭了。
唯有玄霸还站在殿中,呆然木立。
罗成拍了拍他的肩膀,“节哀!”
玄霸苦笑。
“陛下,臣告退。”
罗成点了点头。
稍后,皇帝召诸位宰相至紫宸殿议事。
魏征先至,得知了关中巨变后,对皇帝悄声道,“臣观李世民桀骜不驯,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