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眼下鞭远莫及,魏征也只是推荐派人去宣抚诸蛮,只要他们肯表面上称臣归附便好,至于实际的控制,等将来天下一统后,再派军过去也不迟。
“青海的吐谷浑人复国了,陛下打算怎么办?”
“派使者前去册封吐谷浑汗为西海郡王,先安抚住他们,不令其侵边扰民。”
天下纷乱,对于这些遥远边疆,皇帝也只能一步步来。
全面开打,固然是痛快,但大秦还没有这个实力。
“待萧铣应诏,把长江以北汉水流域新设为湖北道,以秦岭以南,剑门以北,夷陵以西之地设为巴汉道。剑门以南,依然为剑南道。”
原本这片地区就一个剑南和山南道,可现在山南地区还有个萧铣,将其所在地单划为湖南,然后再划出来湖北和巴汉两道来。
“将伏牛山以南的南阳郡,和方城山以南的淮安郡也从河南道划入湖北道。”
“老道。”
魏征扭头,“陛下?”
“我打算以镇定襄阳、平关陇之功,赐封嗣业八百里封地,待平定吐谷浑后,就将他分封在青海湖边,划八百里封地给他,赐封为青海王,让嗣业与他的子孙永镇青海湖边,人以为如何?”
魏征想了想,“青海紧邻关陇,又扼守河西走廊,战略位置关键。不过一直以来,这里都是游牧民族所占据之地,秦汉以来,虽屡屡征战,可从来没能够真正纳入中原朝廷的直辖之中,若是分封晋王到此,倒也不错,就怕时间久了,会出乱子。”魏征直言不讳。
“有推恩令在,晋王的八百里封地会分割成无数个小封地,虽受封者皆为嗣业子孙,但应当不会出乱子。朕更在意的,是这些罗氏子弟,将来能够永镇边疆,为我大秦开疆拓土。”
“要封得封西边一点去,河湟之地利用农耕种植,这块地方应当归由朝廷直辖才安稳。”
魏征所说的是黄河与湟水之间长达六百里的一块三角河谷,这是一块物产丰富,风光美丽的农业带,此时主要集中在西平郡内。
罗成打算封嗣业在青海湖以西的西海郡,这里主要是放牧区,也是在青海盆地中。
“若在祁连山以南,青海湖以西,那就太荒僻了点。”魏征喝了口酒道。“陛下又打算把魏王封在哪呢?”
“封到云南之南的怒江以西如何?”这差不多是后世云南国界最南端了。
魏征想了想这个怒江在哪,“陛下,太遥远了,我看不如分封到耗牛河去。”耗牛河便是后世的金沙江,这里也就是在大理以北的丽江一带。
罗成想想,丽江可是个山好水好的好地方,“嗯,不错,那给嗣业划分六百里地,封他为丽江王吧。”
第915章 使团灭国
寒冬的一个早晨。
一支骑队高举着赤色的秦旗,行进在河湟谷地,在这条风绮丽的走廓中,队伍整齐。
队伍中间,是此次出使吐谷浑的秦使唐俭。
曾经是李唐大臣的他,在唐覆灭后归附于秦,被授鸿胪寺的六品官,从过去的紫袍玉带高官,到一个绿袍小官,这是一个巨大的转变。但对于唐俭来说,没有什么可抱怨的,毕竟比起他的上一位皇帝李渊,他还活着,家族也还保存着,只是降了职,倒也没什么了。
何况,他的上司也告诉他,只要此次出使成功,那么升职加官是肯定的。
骑着一匹陇右骏马,唐俭心中也是十分复杂,不久前他还为李唐四处奔波,可转眼间就成了一名秦使了。
不过比起此前一趟趟出使突厥,这一趟虽也是出使蕃邦,但唐俭心里却要淡定的多。
以往出使,都是李唐和他有求于人,不得不称臣进贡以换取支援。但如今,大秦强横无比,他此行是来宣威吐谷浑,为吐谷浑可汗册封的。
身边的骑士们是一支五百来骑的队伍,带着皇帝的册封诏书,还有皇帝则给汗王慕容伏允的印信冠带,以及一些御赐的美酒丝绸瓷器等。
统一着红色军袍的骑士们显得十分整齐和威严,但唐俭却清楚的知道,这五百骑,其实不久前还是来自各方势力。有的人曾经是西秦霸王薛举的部下,也有曾是河西凉王李轨的部下,更有来自关中李唐的骁果,也有来自河套的突厥骑兵,真正来自关东的秦军骑兵,其实很少。
而那些秦军骑兵里,也没有一个最早随罗成起兵的忠武骑兵。
可不管他们以前是效力于谁,此时,他们都全穿着一样的赤色军袍,胳膊上都一样佩带着铜章军衔,他们的军袍整齐,装备也统一。
红旗飘飘,士气高昂。
“报!”
三骑飞奔而至,“前方发现吐谷浑骑兵!”
唐俭勒停战马,举起手来,“无妨,继续前进!”
吐谷浑的骑兵出现在附近,三三两两,如影随行,可唐俭却并不理睬,他有自信吐谷浑人不敢来劫掠他们。
因为他们出发之时,早就送了几位曾经在长安的吐谷浑人回家,他们是吐谷浑可汗伏允前太子慕容顺留在长安的妻儿们。
当年隋帝杨广出兵击灭吐谷浑国,在其地设立西海等四郡,但对四郡基本无力控制,伏允依然带着吐谷浑人继续抗击隋军。
后来天下大乱,伏允便趁机复国,李渊占据关中后,派人送还了伏允的太子慕容顺,并册封伏允为西平郡王,与他结盟,联手攻薛举。
不过李唐灭薛举后,并没有按约定把六百里河湟河谷割让给伏允。
伏允大怒,于是此后不断派兵劫掠边境,关系交恶。当河西李轨归附秦朝后,李渊又欲与伏允结盟讨伐,奈何这次伏允却不肯理会了。在嗣业攻略陇西,平灭关中的过程中,伏允一直按兵不动,给了不少便利。
队伍不断前行。
当即将抵达青海湖边时,终于出现了吐谷浑人过来会面迎接。
亲自来迎的是吐谷浑的前太子慕容顺,这位前太子在隋击灭吐谷浑后将他俘往长安,一直被杨广带在身边,跟处罗可汗差不多成了个陪酒客。
江都之变后,他和处罗一样从江都与李渊一路回到长安。
只是等他高兴的从长安返回青海,却发现父亲此时早已经另立了他的弟弟尊王慕容恪为新太子。
重新回到青海的慕容顺极为失落,却又无可奈何。
此时他亲来迎接中原使者,看到唐俭这个熟人,反有种亲切感。
“将军可已经见到妻妾儿女了?”唐俭问。
慕容顺长的高大粗犷,虽在中原多年,但身上反而多了几分儒雅。
“多谢秦皇陛下,送还我妻妾儿女,他们一路平安到达,都很好。”
唐俭拉着他的手,“如今青海情况怎样?”
慕容顺叹气道,“实不相瞒,我父亲老迈且变的昏庸,如今国内处处都听天柱王的,我很担忧。”
他告诉唐俭,权臣国相天柱王最近劝说大汗伏允,要为太子慕容恪向大秦求娶公主,并要求大秦把河湟河谷赏赐于吐谷浑。
“这是不可能的。”唐俭摇头,“秦皇不是唐王,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和亲之事也不可能,因为秦皇早就立下训言,不和亲不割地不称臣不纳贡。”
有慕容顺一路相陪,唐俭知道了吐谷浑如今国内的形势。
在隋乱后,吐谷浑复国,但国力也是大减,尤其是后来李渊把慕容顺送回国内后,更是让吐谷浑内部复杂。当年杨广灭吐谷浑国,曾经把慕容顺立为新汗王,并把他带在身边。
因此慕容伏允早就立了次子尊王为太子,现在慕容顺回来,兄弟俩关系紧张,伏允年迈,又变的昏庸,处处让权臣天柱王把持国政,已经使的这局势更加复杂。
慕容顺回来后,处处受限,被兄弟排挤,也想借此机会跟中原拉上关系,借力夺回太子之位甚至是汗王之位。
青海湖边。
伏俟王城。
唐俭在一众吐谷浑贵族面前,向可汗慕容伏允宣读大秦皇帝的诏令。
“册封慕容伏允为西海郡王、西海郡都督、太守。”
“册封慕容顺为河源郡王、河源郡都督、太守。”
“册封慕容世安为且末郡王、且末郡都督、太守。”
“册封慕容恪为鄯善郡王、鄯善郡都督、太守。”
这册封诏书一出,本来倚在美人中的吐谷浑汗慕容伏允当即愣住,怎么还册封四个郡王,他这大汗怎么也只是一个郡王?
这不对啊。
慕容顺和慕容恪都是他的儿子,慕容世安是他的兄弟,怎么也封王?
伏允的脸色很不好看,当年他父亲死前,传位给他兄弟世伏,世伏娶隋光化公主为妻,后来世伏死,伏允继位,并妻光化公主,生慕容顺。
“我是吐谷浑大汗,统领鲜卑慕容吐谷浑诸部,统领诸羌氐部族,拥有这三千里河山,秦皇怎能如此辱我?”
慕容恪也是大怒,这秦人是要把他们吐谷浑国分家?那他父亲一死,他不是只能继承一半吐谷浑国了?
“秦人欲开战乎?”
酒宴之上,闹的不欢而散。
当晚,半夜三更之时,伏俟城突然乱起,火光冲天。
慕容顺率领部下联合唐俭的使团五百骑士,突起发难,杀向兄弟慕容伏允的汗宫,打的是清君侧杀天柱王的旗号。
天亮后,慕容顺控制了汗宫,进而接掌了伏俟城的控制。
“慕容恪跑了,慕容世安也跑了,还有不少贵族也跑了。”
“天柱王呢?”
“也跑了。”
慕容顺坐在父亲的汗宫里,听着这一道道消息,面沉如水。最关键的三个人都没样掉。
“怎么办?”慕容顺问唐俭。
唐俭看着殿中躺着的伏允,昨夜大乱,伏鸡见慕容顺一身是血的提剑闯宫,惊怒之下中风瘫掉了。
“请郡王对外发布伏允大汗的丧讯,同时派兵追捕慕容恪、慕容世安和天柱王。”
“请唐公留下助我!”慕容顺期盼的望着唐俭,昨夜的动乱,是他迎接唐俭路上,两人一起商议许久的计划。只是没料到,计划执行的并不完美,几个关键家伙全跑了。
第916章 禁嫁十万三韩女
日出东方。
安东道、带方郡。
车岭山下,南汉江边,一队神威军士兵得胜而归,耀武扬威。他们用长矛挑着击杀的高句丽人叛军首级,骑着雄骏的战马在江边驰过。
还有的士兵把夺来的叛军战旗、仪仗等也高高举着,一路高声欢笑。
他们的马后,还绑着一长串的高句丽叛军士兵。
此时他们的衣甲被剥下,手被绑着,连腰带都被抽走,还得随时提着裤子,然后奋力迈着沉重的步伐,跟紧战马的速度,否则一不小心摔倒了,就得被战马拖的皮开肉绽。
相比起其它战败的同伴,这些俘虏的命运还算好的。
他们的军官上级,人头此时都在那些秦军的长矛上插着,至于更多的同伴,此时则还散落在沟边山脚,或已经沉在南汉江底了。
到处都是战败的俘虏,遍地都是被击杀的尸体。
秦军们已经结束了战斗,此时正轻松高兴的在打扫战场,他们成队成队的游荡在战场上,拿出尖利的横刀割下战死的叛军首级,剥下他们的衣甲,牵走他们的战马,他们身上任何有用或值钱的东西都会被带走。
连死去的战马,也会有人被宰杀分割。
此战的统帅徐世绩骑着马在一队亲卫的护拥下,也来到战场。
沿途所过之处,神武军将士们无不对这位年轻的统帅致以热烈的欢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