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隋唐大猛士-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甚至新出台了规定,女子超过十八岁未婚者,就要罚款。并纳入官方统一登记,由官媒配给,若是五次都没有相中官媒介绍的对象,就要强制配对成婚。
  另一方面,是朝廷规定,严禁溺婴弃婴等行为,生育了必须得养,若是溺婴为重罪。
  而对于无力抚养的,官府要给以救济帮扶。对于孤儿弃婴,由朝廷的孤儿院收养。
  皇帝给存孝六百里封地不心疼,毕竟那里现在都还不是朝廷的地方,若存孝能够控制那里,建立稳固的统治于朝廷百害无一弊。这六百里封地,以后也会推恩分封给存孝的子孙们,会变成越来越多的小封地,难以对朝廷形成什么威胁,相反,作为宗室的封地,反而还天然能够屏藩皇室。
  三千户封户,得一两万人口,罗成舍不得给,只能给个封额,由存孝自己去想办法了。
  “小六封哪呢?”老四问。
  罗成摇了摇头。
  到现在为止,朝廷也才正式实封了两位宗室王,其它的宗室和异姓功臣都还没封呢。
  这个,需要慢慢来。
  反正,承诺的不会变,到时按封侯们的爵位,划封相应的封地,然后再按地名改个封号而已。
  “小六,你想去哪?”罗成笑问。
  小六倒是很淡然,“不知道,皇兄分封在哪我就去哪。”
  “哈哈哈,这话超脱,那你喜欢南方还是北方。”
  “还是习惯北方多点吧。”士信道,毕竟打小长在山东,然后这十年来,基本上都是在关外打仗,早适应了北方的天气了。
  “好,回头我给你在关外靺鞨人那边给你找块好地,划封给你。”罗成笑着应下。
  士信对于封在哪里,确实不太在意。
  他倒是比较关心嗣业。
  “三哥在青海那边打仗,还好吧?听说西突厥和吐蕃都出兵了?要不要派兵增援,我愿意前往。”
  西突厥的出兵,确实出乎了朝廷的意料。
  本来,现在朝廷是不愿意与西突厥有什么冲突的,虽然在罗成的未来规划里,待平定中原之后,肯定是要进军西域,打通这条丝绸之路的。
  但是现在嘛,还是得休养生息为主。
  可偏偏吐谷浑不肯臣服,唐俭又是个立功心切之人,于是有了一出大秦班定远的戏码,可不管怎么样,事情出了,朝廷只能善后。
  不可能任由吐谷浑反了去。
  罗成只给嗣业两万余人马,也是想把战争限定在一个小范围内,打一场有限的区域战争。可谁能料到,西突厥来了,吐蕃也来了。
  现在朝廷里只盯着西突厥,还没人把吐蕃当回事,但罗成却很重视首次向中原出兵挑衅的吐蕃。
  他很清楚,随着西突厥和吐蕃的出兵,这场战争升级了。


第961章 胡烽不断接长安
  枢密院。
  老帅张须陀白发苍苍,这几年这位老帅坐镇中枢,总掌兵符,不再外出征战统兵,可衰老的却反而十分快。
  几年时间,满头须发皆白。
  早些年河南剿匪平乱,就如救火队员一样,这边刚扑灭那边又起,四处奔波扑救,几乎是无月不战,剿灭的贼匪数百上千股,可身上也留下了无数的旧伤。
  刀伤箭伤枪伤,人一停下来,这些伤似乎就完全压不住了。
  咳嗽几声,勉强压制住。
  张须陀抬起头来,“必须给嗣业将军增兵了。”
  枢密院的军事会议上,不但有副枢密使,还有五院的枢密知院尽皆出席。另外,在京的北衙十二军上将军、南衙十二卫大将军、内衙十六府中郎将,今天,也都列席会议。
  作为主掌军令的中枢机构,枢密使权责极大。
  “嗣业将军不是刚刚打了一场大胜仗,斩首千余,俘虏近两万?”一名大将军问。
  大秦虽兵分三衙,但实际上也还是几乎与周隋一样是军将分离制度。
  平时统兵的都是中低级军官,高级军官几乎都是在京城,只有接到兵符调令,才奉旨出京统兵打仗。
  略有些不同的是,如今大秦在各道设立了都督指挥使司,每道驻派了两位左右都督指挥使,一旦地方有战事军情,朝廷颁下旨意,发给兵符调令,他们就能最快统领兵马。
  不过朝廷也规矩,各道都督指挥使,不得兼任三衙的职务。
  因此这三衙的这票大将军、上将军、中郎将们,平日里也就是在各自衙门里喝喝茶,然后轮流到羽林宫给羽林军讲讲课,闲的很。
  但非战争之时,高级大将留在朝中,这也是最稳妥的做法。
  就算是派驻各道的都督指挥使们,平时也是没有兵权的。
  “其实,嗣业那一战击败的只是吐谷浑天柱王的五千前锋而已,破了一个营寨,然后俘虏了一万多运辎重的牧民罢了。并未伤及敌军根本,何况,现在我们面对的已经不仅仅是吐谷浑的叛军了。”
  张须陀让人取来一副沙盘,这是枢密院下五院之一的军情院收集山川地理信息,然后制作出来的吐谷浑沙盘。
  一众大将们,整天闲的没事干,一看到沙盘,个个就来了精神。
  “嗣业击破大川岭上的五千天柱军后,留下程名振率三万人守大非岭,负责接纳从陇右河西、青海各地转运来的粮草辎重,并负责给分兵进击天柱王所在乌海城的兵马辎重。”
  面对着沙盘,讲解起来可说清楚多了。
  诸将们都是沙场大将,对于地形这块很懂,他们看着沙盘,马上就知道行军路线怎么走最合适,哪里可以驻军防守,哪里可以囤粮转运。
  “从大非川到乌海倒是不远,沿着这条温泉道进军,还算方便。有大非岭上囤粮转运,确实安排的很好,无懈可击。”
  “废话,你也不看看统兵的是谁,那可是大将军王嗣业。”
  宗室三王的勇猛,那是无人否认的,而这宗室三王里,又以罗嗣业最猛,他又有多次独挡一面指挥作战的经验,可心说是深得全军佩服的,尤其是上一次,硬生生的以一人之力,把整个河朔关陇地区拿下了,生生的攻灭了李唐,比朝廷计划中起码早了两年。
  “嗣业大将军手底下万余秦军将士,又有慕容顺的三万吐谷浑军,攻击乌海天柱王的三万兵马,应当不成问题。”
  乌海虽是一座城,可吐谷浑的城池不比中原城池的坚固高大,这种城池也就是个土围子,防御上并没有什么可多说的。
  因此,诸将都判定,嗣业这一战,还应当是场野战。
  两军数量相当,甚至嗣业还占优势,因此怎么看都是嗣业能赢。
  “原本局势确实如此,但现在又有了新变化。”
  张须陀拿来一些小旗子。
  “吐蕃军一万人本来是要到大非岭补给的,可现在大非岭被嗣业攻占,由程名振驻守后,那一万吐蕃军已经在南面停止不前,而据我们的军情,吐蕃再次从苏毗和卫藏征召兵马,据悉,吐蕃赞普南日论赞已增兵一万,并紧急动员,从后方抽调更多兵马。”
  “同时,西南的党项与白兰诸羌,如今也是很不安稳,正被吐谷浑和吐蕃说动,蠢蠢欲动,意图出兵劫掠。”
  南日论赞一面调兵,一面还派使者过来,请求大秦赐公主成婚。并宣称,公主不至,我且深入。
  十分猖狂。
  不过枢密院分析,就算此时朝廷真赐公主给吐蕃,吐蕃也绝不会收兵罢战。根据他们收集的情报显示,如今吐蕃扩张极速,正处于一个张狂的时期,若是不把他打痛,他绝不会这么轻易收兵的。
  这是大秦与吐蕃的第一次交手,因此绝不会等闲视之,必须打,而且必须打痛,根本没的谈。
  “据我们的预计,吐蕃最终将可能出兵五万左右,而党项、白兰等诸羌,也可能出兵五万左右,因此,从南而来的吐蕃军,将达到十万之众。”
  “而西突厥射匮可汗年老狂妄,我大秦未征讨他,他却主动来犯,因此这一战也是不可避免。”
  吐蕃一个西南小藩,都能拉出十万联军。
  而西突厥称雄西域,这些年安稳发展,实力更是强劲。
  “第一批西突厥军约三万人,但我们推演战局,嗣业将军在乌海击败天柱王后,慕容恪的联军,可能会向西突厥继续请兵。”
  “射匮能派多少兵来?”
  “若战争升级,西面慕容恪与西突厥的联军,能达到十五万到二十万之众。”
  一面面代表敌人的旗子插上沙盘,每面旗帜代表一千人,很快在大非岭和乌海这附近,已经是插的密密麻麻了。
  看着这些旗帜,诸将也一下子明白了嗣业的处境了。
  嗣业与慕容顺的联军,加上程名振的大非岭守军,府兵、郡兵、部落兵还有吐谷浑军,全加起来也不到八万人。
  而敌人,却将有起码二十五万到三十万之众。
  尤其是这里还是深入高原,前后无援,真要被合围,只怕相当难打了。
  “要不,先撤回来?”
  “撤个鸟,增兵,跟他们打,就他们有兵吗?我大秦甲兵百万,怕他个鸟!”脾气火暴的来整拍了桌子。


第962章 但使龙城飞将在
  九洲池上,皇帝与张须陀在画舫上钓鱼赏景。
  此时的中原洛阳,已经进入了初夏,但是在遥远的西部边陲,却还是大雪纷飞。
  “嗣业军中奏报,大雪纷飞,造成不少将士冻伤,军资转运更是极为不便。好在他主动出击,打下了大非岭囤粮,稍稍缓解。”
  罗成却有些无奈地叹道,“本来只给嗣业一军人马,便是希望他能审时度势,加以克制,把战争控制在一定规模之内。如今百废待兴,朝廷需要先休养生息,可唐俭先是胆大的直接帮慕容顺兵变夺位,搞的吐谷浑这个烂堤突然崩溃。”
  皇帝对于此时在吐谷浑打一场全面战争,是没什么兴趣的,也没有什么余力。
  西北的子午直道、灵武运河,河陇路都还没有全面疏通,关中也还没有什么积余,百姓都没恢复过来,朝廷的兵马也同样是还没有布置到位。
  更别说,朝中刚刚经历了一场巨大的谋反案,内部正是不稳之时,西线再起大战,这不符合皇帝的计划。
  事实上,政事堂中的十一位宰相中,也有一半多都是认为过火了。
  如杜淹更是直言应当立即把罗嗣业撤回。
  “若是嗣业不主动出击,那么围绕着伏俟城打,我们的情况要好的多。”皇帝直言不讳的对老帅道,虽然在众臣面前,皇帝还是很支持罗嗣业,称赞他主动出击,打出了大秦的威风。
  可实际上,皇帝心里还是觉得嗣业在一个错误的时候,做出了一个错误的决定,然后使得他的兵马,还有朝廷的处境,都陷入了被动。
  乌海城和大非岭距离大秦的边境太远了。
  而且那边的地形和气候,都对秦军十分不利。
  “陛下莫非也想调嗣业回来?”
  张须陀虽也承认皇帝的话,嗣业于战略上确实落了下乘,可关键现在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此时撤军,想撤也不容易。
  更何况,吐蕃和西突厥来势汹汹,嗣业就这么撤,岂不是显得怕了他们。最关键的是,以张须陀对嗣业的了解,他是绝不会在这个时候撤退的。
  到时朝廷让嗣业撤军,不发兵增援,而嗣业来个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那岂不是要糟糕。
  “陛下,朝中的将军们,都摩拳擦掌,准备大打一场。”
  “将军们自然是想要大打一场,不打仗,他们就无用武之地,整天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