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世道乱,日子艰难,作为一个普通的农夫,想出人头地,除了当兵拿命拼,就没有其它的路子了。
好在罗荣拼出来了,而他们兄弟几个也拼出来了。
罗荣跟着杨忠杨坚父子,为他们打江山,最后得封了一个郡公之爵位。
而他们兄弟则是自己打江山,终于出了一位真龙天子。
如今,他将要去云南,在那里建立自己的王国。
参观过祖屋,拜祭过罗氏宗祠,正要返回城中,却有许多人围了过来。
官员介绍说,这些人是当地罗氏宗族的族人,说来其实也就是罗家的族人了。
“记得我父亲曾经告诉过我,当年我祖父去当兵,后来随杨忠离开襄阳,便没了音讯,那个时候我祖母带着我父亲孤儿寡母的十分艰辛,可村里的族人不但没有帮她们母子一把,反而趁机霸占了我祖父当兵时置下的那点田地宅院,逼的他们母子只能在外搭草屋居住。后来实在是扛不下去了,我祖母带着我父亲改嫁了,要不,我父亲早就饿死了,根本等不到后来我祖父派人回来接他去长安。”
存孝一番话,说的那几个官员十分尴尬。
而那些原本听说魏王回来了,想要跟着沾点光,讨要点官职封赏的罗家人听了,也都不由的羞愧。
虽说穷人比较善良,但有的时候,穷人也会比较势力。
不论何时,善良与势利,这些矛盾的一面都是交缠一起的。
既会有人帮扶拉扯,也会有人吃绝户。
当年的罗家,在族人眼里,便成了绝户,都认为罗荣肯定死在外面了,毕竟那年头当兵的可是很凶险的,死了都往往没个音讯的。
当年罗老爹可是吃尽了苦头,小小年纪就挨冻受饿,因此虽然后来他去了长安,可也并没有对家乡的这些族人有什么记念。
而罗荣因为知道妻儿在家中受的那些罪,更是彻底的断了与老家人的联系。就算有脸皮厚的跑去长安找他,罗荣也不怎么理会,顶多给点来回盘缠,但绝不会为他们安排什么。
罗氏族人,本以为到了如今这一代,罗成当了皇帝,罗成的兄弟魏王对他们不会有什么怨恨的,谁知道,却还是碰了一鼻子灰。
“罢了,当年的那些事情,我祖父记恨,我父亲挂怀,但对我们兄弟来说,这都是上辈人的恩怨了,如今我罗存孝也得皇帝分封为王,这次我路过襄阳,就是要去云南封国的。你们呢,不管怎么说也是罗氏族人,论辈份,有些是我大爷有些是我叔伯有些是我兄弟有些是我子侄,终究也是一家人。”
“若是你们想走出这个小山村,有愿去外面闯荡的,可以考虑一下,随我去封国。到了那边,天高皇帝远的,我能信任的也就是你们这些有血缘之亲的族人了。”
存孝先前的冷淡,让一众罗氏族人本来已经感觉没什么希望了,可此时听这话,又不由的有些心动。
虽然与预期的不一样,但若是随这位宗王去云南封地,好像也比现在强些。他们祖祖辈辈都是在这小山村里,几百年来,也就出了一个罗荣出了头。
……
罗存孝的随行队伍里,于是又增加了十几户襄阳罗氏族人,虽然不少人心动,想去存孝封国做事,可又畏惧云南路远偏僻,于是最后只有十几户人一咬牙,决定去赌一把。
他们收拾了简单的行李,然后跟着队伍起程。
老四骑在马上,看着身后的队伍,有些失落。
他在河南到处招募人马,可事实比他想象的要残酷,虽然他开出了不少优厚的条件,但依然没多少人愿意去。
好多人宁愿去嗣业的西海,也不愿意去存孝的丽江。
最后没办法,招不到人,也不能挑了,于是管他歪瓜还是裂枣,不管以前是否当过无赖过干地痞,也不管是不是从过贼当过匪,又或者从前是奴隶什么的,哪怕一把年纪或病秧秧的,只要肯去,存孝都欢迎。
“你笑什么?”
存孝一扭头,发现被皇帝发配给他的李孝恭居然嘴角带笑,不由的火起。
“只是突然觉得,我们这样一群人,跑到那彩云之南的丽江去,不知道会是个什么场面呢。也许,不没到丽江,我们就会被乌蛮给一锅端了。”
“哼,娘的还幸灾乐祸,老子跟你说,你现在是被发配我丽江国,以后老死都不得离开,你下半辈子,就都掌握在老子手里。从现在起,咱们就是一根绳上的蚂蚱,你还乐什么?”
李孝恭叹声气,他又哪乐的出来呢。
身为关陇将门子弟,打小学习兵法战阵,在隋乱之时,虽统兵时间不长,可也是打过几场硬仗的,然而他的失败并不是因为他的能力不足,只能说时也势也。
李渊兵败灭国,他们这些李家的宗室子弟也不得不背负枷锁。
曾经的宗室郡王,跟罗存孝一样的身份,可现在罗存孝依然是宗室王,甚至还得了实封开国,正前往封地就藩之国。
而他李孝恭,却只能成为罗存孝的一个流放发配的长流人,下半辈子都只能做他罗存孝丽江国的一个带罪小吏,想想,真是命运弄人啊。
第965章 白龙化鱼渊中游
五月初,皇帝御驾往关中长安而去。
一路上,车马潾潾,队伍浩荡。
皇帝罗成没有整天呆在轮宫之上,事实上有百官奏请把隋明帝洛阳宫里的轮宫拉出来,但罗成没同意。
作为一个马上征战打天下的皇帝,他三十未到,根本不需要坐在轮宫之中,皇帝大多数是骑马,偶尔坐坐马车。
他甚至经常带着羽林郎离开大队人马,到附近的村野草市里去微服走访一下,也会在沿途经过的郡县,召见地方官员,并会去当地军府检校一下府兵、郡兵们。
一路走来,皇帝发现了不少问题。
门下侍郎魏征一身道袍,又恢复了过去游方道人的装束,他骑着一头青骡,抹了把头上的汗,“这才五月初呢,就这么热了。”
“老话说的好,过了五月五,就得睡凉席,你看这河边的稻子长的这么好,天气不热起来,庄稼怎么长的起来呢。”皇帝却是黑色软脚幞头配上白色长衫,腰间一条蹀躞带,还配了一把横刀,看起来,很有几分游侠的味道。
罗成觉得此时的温度应当比后世时要稍偏高一点点,也正是这波暖流,让青藏高原上的吐蕃人趁势崛起,甚至是东北的契丹等部族,也因此走向强大。
这样的好气候,对于中原来说,当然也是更有好处,这意味着能有更多的土地适合种植,能够养活更多的人。
据说唐末和明末之时,都曾经爆发过小冰河气候,当时整个中国的年平均气温比后世低的多,夏天大旱和大涝相继出现,冬天则奇寒无比,不光是河北,甚至连岭南的广州都狂降暴雪。
小冰河期导致气温大幅度下降,粮食更是大幅度减产,天灾不断,导致饥荒四起,人口锐减,在下动荡。
“热就热点吧,总比冷好的多。”
这几年可以说老天还是比较关照的,比起隋末那几年,动不动就是大旱、黄河决堤、蝗灾等,起码是大部份地区风调雨顺的。
在主要靠天吃饭的这个时代的农业,一个好天气,不但对于种地的百姓至关重要,就算对于朝廷来说,也至关重要。
大家有收成,就能吃饱饭,人心就不会思乱,就能安定发展。
魏征笑道,“夏天确实比冬天好,起码对于普通的百姓来说,夏天热点那就避避暑,可冬天严寒,却是无处可避的,每年冬天可都要冻死不少人。”
君臣两人,带着一队羽林郎,走进一处设在河边的草市。
在这个时代,城市城市,城池与市场是联系在一起的,有城的地方必有市,市场一般都是建立在城池当中,是专门的市场,一般城市里可不会让人沿街设铺,随地摆摊。
当然,在乡村地方,也会有一些在城市之外的市场。
一般都是设在一些渡口河边,或是路口之类的地方,方便附近一些乡村的百姓过来交易,也不会有什么房屋商铺之类的,大家过来找个地方随便摆摊,自由交易。
这种市场,一般称为草市。
有的草市是三五天一集,或是隔天集,或是逢单或是逢双,百姓们也称之为赶集市。
相比起洛阳三市的繁华,这处小草市明显逊色许多,没有那么丰富的分类,齐全的行业。可是却也十分热闹,来来往往的人流,还有四处吆喝的百姓。
来赶集的都是附近的百姓,也有些城里来的商人,大多数百姓过来赶集买东西的同时,也把自家产的一些东西带来出售。
比如家里老母鸡下的鸡蛋啊,自己孵的小鸡崽啊,又或者是自家看门土狗下的狗崽啊,家里养肥的大鹅。
也有人把自己做的一些手工拿来出售,什么芦席啊柳筐啊。
还有些人会把自己捕猎下抓到的猎物,或者是积攒下的皮毛拿来出售。
五花八门,好东西也不少。
听着这些百姓讨价还价,甚至是以物易物,罗成觉得很接地气。
集市上一角,甚至有几父子在那里摆起了一个铁匠铺子,在那里烧起炭炉,叮叮当当的打起铁来,打造修理各种农具菜刀等。
罗成特意过去瞧了瞧。
“能打刀吗?”
打铁的汉子看着有五十多了,有些瘦,但却有些精肉,他满脸大胡子,凸了半个头,看到罗成的装束,认定是个大主顾,当即笑道,“郎君要打什么刀?”
罗成便把腰下的横刀解下来递给那铁匠,“这样的能打吗?”
铁匠接过,拔出瞧了瞧,摇头。
“公子这刀可不是一般凡口,估摸着得是洛阳或长安的大匠打出来的,我可没这本事。”行家就是行家,一眼就看出了这刀的不凡。
“差不多的也行。”罗成笑着道。
结果这老师傅却道,“实不相瞒,我虽然会打横刀,但是朝廷有规定,我只能替朝廷打制兵器,不得接受私人订制。公子要买刀,还是找官府买,一般都能登记购买的。”
“那可惜了。”
老师傅见生意要黄,马上又道,“横刀大刀我打不得,但是小刀却是可以的,匕首或是解手刀都可以,包你满意。”
“那就给我来一把解手刀吧。”
“好类。”
解手刀很小,比匕首不要小些,一般是随身所用,裁纸割肉都可以,因此也不会太锋利,时人一般都会在身上带把这样的小刀,就如同后世人外出旅游的时候会带把瑞士军刀一样,很是便利的小东西。
打一把这样的小刀不需要什么太大的技术,也不需要多少时间,当然,不同的匠人打出来的样式也不一样,有些精致有些粗陋。
罗成也没急着走,就蹲在边上看着老头指点儿子们接手打造,他一边跟着聊天。
主要还是问问他们的生活,这铁匠父子几个,让他觉得与曾经的自己家很像,有天然的亲近感。
老头感叹说,这两年日子还是不错的,最主要的还是摊丁入亩折役入亩之后,感觉自由了许多。
以前总要服役,尤其是他作为铁匠,更是常被征发。
现在好,朝廷分田授地,他家里八口人,父子四个男丁,分了一百多亩地,可以说根本不需要再去佃田耕种。而朝廷把役折钱,摊入亩中后,虽然也等于是交了代役钱,但那点钱比起以往年年要去做免费的役,好太多了。
第966章 近郭樵渔成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