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隋唐大猛士-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怎么感觉巴城是建在山上?”存孝问。
  巴郡其实和蜀郡一样,都是盆地,但是巴郡盆地不如蜀郡盆地那么大,而巴县这又是两大江交汇之地,所以秦时就筑城的巴城是扼守于战略要点,选在了地形并不是特别好的这处。
  “巴蜀多山,不过云南山更多。”
  存孝想起自己的封地在那神外龙雪山下,估计比这还山。
  “进城吧,看能不能在这里招募一批人随我去丽江。”存孝看了看身后的船队,从洛阳一路过来,存孝便一路招募百姓工匠,还四处招揽士人,可以说是一路走一路招。
  不过效果并不算很理想,尤其是在洛阳河南一带,中原安定,贫民也大多已经迁移四边了,剩下的人都是条件还行的,没多少人愿意去那么远的丽江国。
  倒是进入巴汉后,还多招了点人,这边情况更差些,倒是有些人听了他的条件很心动。
  存孝打算入巴城再招点人,顺便从这里再采购一批需要的物资商品。若是能够与当地的商行谈成点合作,拉他们到自己封地去发展,就更好了。
  船只靠岸,码头一片繁忙。
  存孝刚从船上跳下,结果码头上就有人过来。
  却是一位绿袍官员带着一队红袍士兵。
  “下官拜见丽江王。”
  存孝有些意外,“有事?”
  “下官李成,是江津驿站的驿丞,有一份朝廷命令要转交给大王。”
  验过身份,接过公文。
  存孝看过之后,眉头皱起。
  命令来自长安,却是政事堂签发的,要求他加快行程,尽快抵达丽江封地就藩之国,不得在路上迁延耽误。
  这语气,让他疑惑。
  “最近朝堂上有什么大事发生吗?”存孝问。
  李驿丞摇头。
  “驿站应当有最新的报纸吧?把最近一个月的报纸,都拿来给我看。”存孝不客气的道。
  那驿站似有些为难,但又不敢抗拒,最后只得应下。
  存孝直接随驿丞去了驿站,他把最近一个月来发行的报纸都看了遍,主要是东方新闻、洛阳日报等,这些大报发行广,巴城虽是西南边地了,但每期也都沿着驿站发过来,一期不少。
  仔细的看完后,存孝眉头皱的更紧了。
  刘洎是存孝在南阳招募的一个幕僚,他原本是萧铣的吏部侍郎,后见萧梁偏安一隅还内斗不止,于是干脆便挂冠回了南阳老家。存孝路过时,特意过拜访他,希望能够为自己幕僚。恰巧刘洎也因为在乡郁郁不得志,于是便答应随他去云南瞧瞧。
  “大王何事忧虑?”
  “朝廷出事了,确切的说是皇帝出事了。”
  存孝通过翻阅最近一月的诸份报纸,敏感的察觉出了许多东西。
  皇帝居然很久没有露过面了,以往一般皇帝若是出席什么重要的仪式活动,又或是讲了什么重要的旨意,报纸上都会刊登,甚至皇帝去哪游猎、打马球,都会有报道。可是这段时间皇帝根本没有半点消息。
  再结合最近皇太子居然从洛阳前往长安,并摄政监国,就更奇怪了。
  对此,报纸上只有一句话,皇帝身有小恙,宫中静养,让太子监国摄政,众宰相辅佐。
  再加上他刚到巴城就接到的那封旨意,然后还有太子到长安摄政监国后发出的一连串的太子教。
  大赦天下,赏赐百官,又是一气将宗室诸王尽皆分封,并让他们立即就藩,这一切都透露着许多异常。
  刘洎沉思良久,然后一语惊人,“莫非陛下已经驾崩?你看太子摄政之后的教,极似新皇登基之后的旨意啊。”
  存孝怔住。
  “皇帝驾崩?怎么可能,皇帝还这般年轻,就算皇帝真万一驾崩,也必定第一时间诏告天下啊?”
  “大王,有一个词叫秘不发丧啊!”


第988章 主少国疑身不免
  嘉陵江边。
  存孝还处于极度震惊之中。
  “不可能,皇帝如此年轻怎么可能驾崩?不可能,为何会有秘不发丧?”
  在他看来,这事情透着古怪,但不可能是皇帝驾崩。就算皇帝真驾崩,为何要秘不发丧,更为何要下令让他马上就藩之地,难道不应当是马上召他入京吗?
  其余的诸王,也一并被太子教分封就藩。
  刘洎却越想越有这种可能,种种线索,都把他引往那个方向想。
  “大王,某是说万一,若万一陛下此时真的驾崩了,你说朝廷应当怎么做才最稳妥?”
  存孝心乱发麻。
  “大王不如听我替你分析分析,如果万一,皇帝真在此时突然暴毙而亡,我是说万一,这不是没可能的,皇帝虽春秋鼎盛,身强体壮,可早年也曾冲锋隐阵,身上旧伤无数,谁也不知道是不是留下了什么隐疾。多少英雄帝王,早早暴毙驾崩啊。”
  “若万一陛下真的突然暴毙,又是在长安城,那么若我是随驾的政事堂宰相,则当务之急是什么?当然是先要稳住局势,太子还远在洛阳,偏偏河陇还在发生大战,这种时候,要稳定军心、稳定朝堂、稳定天下,当然最好是先秘不发丧,赶紧派人接太子回长安城。”
  “然后先诏令太子摄政监国,然后呢?自然是把能威胁到年幼太子的诸位宗室封王,尽皆分封就藩,免得祸起萧墙之内。待到内外掌控之后,再行宣布皇帝驾崩之消息,然后太子灵前即位,便一切妥当了。”
  按刘洎这样的倒推,存孝觉得还真的很像。
  “难道?不可能,不可能,绝不可能。”
  存孝紧捏着两个拳头,他无法想像不仅前才分别的五弟,居然会已经暴毙了。
  “我要去长安。”
  罗存孝突然道。
  刘洎急劝,“大王,万万不可。若是没有那道政事堂命令,大王都没有理由去长安。现在有了这道命令下来,大王还要回长安,那就更不行了。你若是回长安,只怕性命不保。”
  如果真如他猜测的一样,皇帝暴毙了,那这道诏令下来,就是对他有了猜忌防备之心。此时存孝还赶回去,这不是授人以柄,自寻死路吗?
  朝廷会怎么想?肯定会以为他是来争皇位的。
  存孝怒道,“老子不想这么稀里糊涂的去云南,我要去长安城瞧瞧究竟发生了什么。”
  “大王,冷静。你要考虑清楚,如果皇帝真已经驾崩,你打算怎么办呢?”
  “什么怎么办,当然是为皇帝哀悼。”
  “然后呢?”
  “什么然后?”
  “大王难道就对皇位没有半点想法?”刘洎问。
  存孝犹豫了一刹那。
  “就算万一皇帝真的驾崩了,那皇帝也还有太子,太子虽年幼,却是皇帝嫡子,早就立为储君,他自当继位。”
  “大王真这样想?大秦立国才四年,太子还不到十岁。天下都还未一统,江南有三藩,朝中虽刚清洗了旧贵族门阀士族,然依然还有很强的势力在,更别说,如今西突厥吐谷浑吐蕃三藩来攻,关陇危急,这种时候,幼帝继位,难免不会导致朝堂不稳,天下不安。”
  “大王你就没有想过半点其它的什么?”刘洎盯着罗存孝。
  罗存孝眼皮一翻,一双眼睛瞪的如牛眼一样大。
  “刘洎,本王之所以请你出来,那是听闻你的名声才干。可你现在,是要劝本王谋反篡位,要让本王做个乱臣贼子吗?”
  说着,存孝的手已经按到了刀柄之上。
  只要刘洎敢再胡说一个字,他就会拔刀出鞘,一刀将此人斩杀于面前。
  刘洎却只是哈哈一笑。
  “某身为大王幕僚,自然当为大王谋算,若大王欲做一个忠臣贤王,某便为大王提供良言好谏,若大王欲要争位,某也可以为大王出谋划策,某是幕僚是谋主,这是某的职责本份所在。”
  存孝冷冷的哼了一声。
  “那你便只能算是忠犬,而非良臣。”
  “我接受大王之聘请,只是大王的私人幕府,却并非朝廷官员,食人之禄,当忠人之事,我自然应当为大王考虑,而不是为朝廷考虑。”
  听到这么直白的一番话,存孝都不知道该气还是该笑。
  “好了,废话不多说,我不知道天下人是如何看待我罗存孝的,但我罗存孝却不是那种利益蒙眼猪油浸心之人。这江山,虽了是我辅佐陛下打下来的,但君是君臣是臣。哪怕就算陛下真的暴毙而崩,我也不可能出手抢夺我亲侄儿的江山,我知道很多人说天家无情,但我罗存孝还没冷血到那地步,我想回长安,只是想去瞧个究竟,再帮忙。我罗存孝是忠臣,但不能保证所有人都是忠臣,若有人想趁乱谋逆,我罗存孝就要拿长挝第一个刺死他。”
  刘洎摇头。
  “既然大王也表明心迹,那我也不需要左右猜测了。大王,你既然没有二心,那么眼下最好的选择,最恰当的做法,就是依令而行,明天一早就启程南下,加紧时间赶路,早日到达丽江封地,如此便算是向朝廷表明忠心,也算是帮了朝廷个大忙,免的他们担忧猜忌。”
  “不去长安我怎么能放心?”
  “大王,你要是去长安,只怕所有人都将吃不下睡不好,还是别添乱了。不管长安城到底是什么情况,相信要不了多久,就会有消息的,哪怕真是秘不发丧,也不可能一直隐秘下去,一待宰相们帮着太子安稳住了朝堂,便会公布情况了。”
  “当然,也许皇帝真的只是小染病恙,然后在静心休养,也趁机锻炼下太子学习政务的能力也未可知呢。”
  刘洎还有句话没说,那就是,或许皇帝也有可能是在试探诸宗室王和异姓诸侯们的反应和忠心呢?
  “老子什么都不做,这就是你给老子的建言?”存孝气呼呼的道。
  一身白袍的刘洎却微微点头,“对,什么也不做,就是做到了最好,静侯消息吧,但愿天子无事,否则,只怕这刚恢复安稳的天下,又将陷入多事之秋了。”


第989章 单皇后垂帘听政
  长江之中,一条江船缓缓驶过。
  舱中,江津驿站李驿丞有些不安的站在那里。
  “丽江王与刘洎真是如此说的?”
  “属下不敢期瞒,也不敢有半分隐藏。属下悄悄安排人窃听,一句没漏一字未改。”
  李郡丞对面,是一个络腮卷须的汉子。
  “想不到这个刘洎倒是挺有些本事,什么话都敢说,不过丽江王也是好灵敏,居然凭一道太子教就起了疑心,翻看往日报纸后,就能感觉出皇帝出了事,真是厉害。”
  “都督,丽江王今日一早便启程南下了,原本说打算在巴城中招募些百姓和工匠,采购商货等,也都没有做,急匆匆的就走了。”
  “李成,你表现的很好,不愧是我张仲坚亲自训练出来的学生,这次的事情,我会为你请功,不过此事你也要严守口风,不可再泄露给第二人知道。”
  “学生知道规矩。”李成见张仲坚主动提起师生关系,当下也便亲热起来。“老师,若是丽江王不肯奉教南下,那要怎办呢?”
  虬髯客张仲坚叹一声,“若是他不肯奉太子教南下,这事就会比较麻烦。”
  他南下赶来此处,其实是奉有都尉李君羡的密令。
  眼下关键之时,太子虽已抵长安摄政,但毕竟才几岁而已,因此还得依靠宰相们。此时的长安城中,太子罗嘉文摄政监国,而皇后单氏垂帘听政,国舅单雄信掌握了长安京畿大营。
  羽林军和侍卫亲军府都是担负保卫太子和皇帝之责。
  政事堂的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