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镇周对这个答复还算是满意,事实上现在的西梁,其实也是一片混乱,大家都看不到有未来,萧铣早去除帝号改称王,向大秦称臣,可谁都知道,早晚有一天,等大秦腾出手来,就是削藩之日。
但不管是萧瑀还是林士弘又或沈法兴,三藩都没有勇气跟秦军打。
打又打不过,入长安归附又不太甘心,于是便就埋起脑袋来,当一天藩王是一天了。
这一次,若是雷长颍和周法明真要率地归附秦国,其实萧铣也未必敢坑声的,但大秦皇帝下了密诏,说不干涉梁国内务,让他们自己清理门户,萧铣这才敢出兵平乱。
张镇周觉得,早晚有一天萧铣估计就会跟萧琮一样,会被大秦征召入朝,这个小朝廷也就国除而亡了。
作为一员后来归附西梁的隋将,张镇周对萧铣自然谈不上什么忠心,不过是身在曹营没办法,但如果秦军真的进攻江陵小朝廷,张镇周肯定不会抵抗投降的。
当然,江陵小朝廷里,肯定也还会有人抵抗,或许正因此,大秦才一直还没有对江陵动手,不过是还没做好准备而已。
“张将军此次东来平叛,暂时就留在汉阳不会离开了吧?”翟摩侯问,他是翟让的侄子,在大秦天子还没发迹的时候,便跟着叔父一起与罗成有了很好的交情。凭着这份关系,翟摩侯虽说也没什么大功,但如今也官至安陆郡丞,掌一郡之兵。
“嗯,陛下已经授任我为沔阳郡太守。”
原先萧铣江陵称帝后,是在江汉恢复了州县制的,但称臣大秦后,江陵小朝廷之地被划为湖南道,长江以北也就只剩下了半个南郡和半个沔阳郡,剩下的地盘大多在长江和洞庭湖南。
萧铣尊洛阳之令,改为郡县制,掌握着剩下的十一郡之地。
“江夏太守周法明不会调动吧?”
“嗯,暂时不会。”
江夏与沔阳郡,一个江南一个江北,又都处在汉江口,同时又是与淮南和江西临近,可以说这是很重要的战略地带。
萧铣此时应当是知道些周法明并不可靠的,但他却并不动周法明便可知,这个萧铣如今已经是没有半点雄心,真正是在苛存了。
“这样好,以后咱们汉口汉阳江夏三城,可就能做个好邻居了。”
三城都在长江附近,相距极近。
“嗯,以后还要多亲近亲近。”张镇周也立即道。
两人呵呵一笑,却是都心照不明了。
能手握着一郡之地,统领着这些士兵、人口,等将来大秦要削藩之时,这可是张镇周他们的本钱,当然这不是对抗大秦朝廷的本钱,只是他们入秦为官的本钱。
“以后有什么事,尽管打招呼。”张镇周很客气的对安陆郡丞翟摩侯道。虽然他当初升官三品金紫光禄大夫的时候,这个翟摩侯还只是个关东地方豪强少年,他的叔父也不过是个东郡法曹的六品小官而已,但今时不同往日了,以后的安陆、沔阳、江夏三郡,必然会是以安陆郡为中心的。
第1012章 汉家计拙是和亲
羽林宫校场。
一群羽林骑正在驰马射箭,因为皇帝就在廊庑之下观看,因此大家表现的格外的卖力。
羽林骑已经不仅仅是在训练骑射之术,而是在炫技了。
“驰马飞奔,居然能百步穿杨,这箭术确实了得,当赏。”
皇帝招手,于是立即有内侍上前领了皇帝的旨意,来到场上,高声宣布对刚刚那位骑马百步穿杨的神箭手给予赏赐。
“赏锦袍一件,授神箭手铜章一枚,赐御弓一把,大箭三十。”
那名年轻的羽林骑听闻赏赐,滚鞍落马,欣喜领旨。
“你叫何名?”
“左羽林骑上士刘仁轨,颍川郡尉氏县人,今年二十一。”年轻的神射手高声报名。
“声音还真是大。”那内侍嘻嘻笑着点头,然后返回廊庑下向皇帝禀报。
“朕已经听到他的报名了,刘仁轨?”
罗成听着这个名字似乎有些耳熟,想了许久,终于想起来,这个不就是史上号称中日第一战中那位大唐的指挥将军刘仁轨吗?白江口之战,刘仁轨指挥唐军大败援百济的东瀛水师,打的此后倭人把唐人当爸爸的那位。
“召刘仁轨上前来。”
罗成仔细打量着这个年轻人,发现长的高大威武,脸有些黑,但是很健壮,仔细的询问了一番,得知他少年时家境贫困,但爱好学习,只是家中无钱财供他读书,于是便经常跑到庄上大地主家的宗学去偷听,每当放牛砍柴之余,就伸出手指在空中或地上写写划划,来练习写字,巩固偷听来的知识。
到后来,那个大地主家的宗学里的一群地主子弟和族人,倒没几个学出名堂的,偏偏这个偷听的却反而学的不成,让那位宗学里的先生惊叹不已,视他为一个好苗子,于是收他做了弟子,倾力相教。
后来隋末大乱,到处兵荒马乱,刘仁轨的父亲被征召为兵,辗转于数支势力之间,先后投过李密、王世充等,再后来又归附秦军,只不过运气不太好,归附秦军没多久就战死了。刘仁轨也因此得以补录进义儿营中学习,因其能识会写通熟典经,于是受到义儿营中教头的欣赏,让他做了义儿队头。
再后来他被分到了颍川郡丞李如珪帐下为侍从扈卫,有次李如珪按朝廷的要求,向朝廷起草奏疏汇报地方的情况,并提出自己的一些建议。刘仁轨看到那份草稿后,便替他修改了。奏疏呈到朝堂上,连政事堂的宰相们,也对这份奏疏十分惊叹满意,不但条理清晰,简明扼要的说明了颍川地方现状,而且提出的数条建议,也十分中肯。
结果上面给予李如珪嘉奖,李如珪十分意外,弄了半天原来是刘仁轨帮他修改过奏章,本来他只是让刘仁轨帮他抄誊,谁知他还改了内容。不过能得嘉奖是好事,于是李如珪便干脆向朝廷再上奏申明情况,并荐举刘仁轨之才。
政事堂的宰相们也十分意外,想不到义儿营出来的一个年轻侍从扈卫,居然还有此才学,授他官吧,还太年轻,于是最后干脆将他荐举入羽林骑。
“朕倒想不到,朕的羽林骑居然有如此之才,区区一羽林骑上士屈才了。”罗成已经能确认,这个刘仁轨应当不是重合,而就是那位历史上大放光彩的名将了,历史上的刘仁轨好像后来还当上了宰相,出将入相的典范,还是个寒门为相的传奇,能跟马周相比并论了。
“朕授你为正九品上飞骑尉武官阶,再提拔你为羽林郎,好好努力,将来定能成为国之栋梁之才。”
“臣……臣……”
刘仁轨被这突然而来的幸福给刺激的都不知道如何回复了,飞骑尉,从九品上阶,八尉中第五级。虽然仅是正九品,但他此前不过是个上士而已,只有兵衔,连官阶都还没有。
而现在一下子就跨越了兵官门槛,还连升四级,直接是正九品上了,更别说还直接进了羽林郎序列。
虽然他现在也是羽林宫中,但只是羽林骑。羽林军有三千多名羽林骑,但只有三百多羽林郎。每一个羽林郎,都起码是尉阶,最低也是从九品下的羽骑尉,甚至不少云骑尉、旅骑尉、飞骑尉,连游骑、骁骑、屯骑、武骑尉衔的都有。
哪一个不是千里挑一的精英呢。
正常的情况下,就算入了羽林宫成了羽林骑,三年满后,下放到军中,能授个羽骑尉,但也得努力个好几年,然后表现极好的,才有可能再次入羽林宫授为羽林郎。
无数双眼睛都唰唰的望过来,一个个目光里全是羡慕啊。
就连那些羽林郎们,都为这个半路加入的羽林郎而惊叹,真是好机遇也是好本事。
三百余羽林郎,才能算是真正的天子门生,而羽林骑,顶多算是天子侍卫。
“无须激动,好好努力,朕期待你将来边塞扬威的时候。”
“臣愿为陛下效死!”脑子很乱,刘仁轨半天也才只憋出这么一句话来。
一名内侍走过来。
“陛下,银台进呈,政事堂奏报说吐蕃使团已到长安,请求面圣和谈。”
罗成呵呵一笑。
皇帝双手搭在紫檀手杖上,“和谈什么?”
一道奏章呈上,是关于吐蕃使团来长安请求和亲并休兵的,上面有吐蕃人提出的详细请求,同时也有政事堂宰相们的贴黄处置意见,而翰林院的学士们也已经做了初步的批示。
“黄金五千两,牦牛一万头?吐蕃人倒还是挺大方的嘛,他们那鸟不拉屎的荒凉高原之上,要凑起这份礼物也不容易吧?”
“不强求皇帝之女,只要有公主封号就行?看来吐蕃人这次很有诚意啊。”
罗成翻看政事堂的贴黄意见,轮执政事笔的平章事、门下侍郎陈叔达认为既然吐蕃人这么有诚意了,只是要一个有公主封号的女子和亲,得许之后就愿意休兵罢战,那不如答应吐蕃。
他认为如果一个女人就能换得吐蕃撤兵,这是很划算的。
而翰林院的代批是由西阁大学士王珪当值代批的,他也是一样的意见,认为可先答应吐蕃和亲请求,先解除大非岭之围再说。
“朝廷可先安抚吐蕃,和亲下嫁,然后先剪除西突厥,再徐徐图之。”
皇帝看完,直接把这奏折甩到了地上。
“荒唐,府院的宰执们,就是这态度?这究竟是陈叔达和王珪个人的意见,还是政事堂和翰林院都达成一致的态度?”
内侍们看到皇帝发火,都有些惊慌。
“天皇请息怒,切勿激动气坏了身子。”
“立即召集府院宰执,到甘露殿来议事,立即!”
第1013章 皇帝赋诗决战心
甘露殿中。
在长安的两府院宰执们都闻诏赶到。
皇帝刚换了一袭明黄衮龙袍,手里的手杖则换成了一把天子玉具剑。
一众宰执看到皇帝的脸色很不好看,都不由的咯噔一下。
“诸位爱卿,朕今日新作了首诗,想请诸位爱卿品评一下,看看如何。”
宰辅们面面相觑,也不知道皇帝这是又唱的哪出戏。
“你们且听朕念来。”
“汉家青史上,计拙是和亲。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妇人。
岂能将玉貌,便拟静胡尘。地下千年骨,谁为辅佐臣?”
皇帝的诗念完,殿中安静无比。
殿中除了平章事·兵部尚书卫文升坐镇河西武威,其它政事堂平章事和翰林院的殿阁大学士们都在。
十八个宰相学士,来了十七个,另外太傅、枢密使张须陀,太子少保、御史大夫杜淹,京兆府尹长孙无忌三人也奉旨前来参会。
殿中二十人,基本上都是听的懂这首诗的。
尤其是翰林院的一众大学士们,哪个不是当今天下赫赫有名的大学士?而政事堂的诸宰相,如房玄龄杜如晦魏征等那也是文章过人,御史大夫杜淹还是大儒王通的亲传弟子。
含元殿大学士温彦博甚至觉得这首诗已经做的非常好了,虽没有魏晋南北朝以来的那种宫体诗的华丽词藻,但诗骨挺立,诗意更是鞭辟入里。
皇帝的这首诗,直接就抨击说汉朝的和亲政策是最为拙劣的政策,说江山社稷靠的应当是英明的皇帝,而不是依靠妇人。企图通过美人美色,来化解与胡人的干戈,是一种徒劳的行为,也是自欺欺人之举。
汉朝那些主张和亲的大臣,早已经成了白骨,他们中没有一个能够可为后人称赞的辅国之臣。
大家都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