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赔嫁可真够丰厚的啊。”校尉惊叹着道。
刘仁轨笑笑,“什么陪嫁啊,这是吐蕃赞普对先前进入吐谷浑,围攻大非岭,冒犯我大秦的赔礼道歉,连那公主都是,可不是什么陪嫁。”
“全是赔礼?”
“也不全是,后面还带了上千驼的货物,都是这些吐蕃使者夹带的商货,要带到洛阳来私售交易的,那个他们有清单,自会交与你们登记的。”刘仁轨笑笑。
校尉呵呵一笑,“想不到这些高原上的蛮子使臣也挺聪明的嘛,过来送嫁公主,还知道顺便做点生意,咱们洛阳城啊,那是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南市里更是国际大交易市场,天下各地,各式商品无所不用,吐蕃人算是想对了。”
“我这里对他们夹带什么的管不着,但就有一点,入城得把所带之武器全都暂留在我处,登记后交由我们代为保管,等他们出城之时,再交还。”
洛阳城虽说上元节金吾不禁,但这些藩人使团和胡商商队,还是得提防着一二的。
朝廷欢迎他们过来,愿意与他们交易,但身为守城门的监门卫府校尉,他得尽好自己的职守。
“这个是自然的,我去跟他们说下。”刘仁轨笑着扭头,回到队伍前,跟吐蕃使团的首领噶尔·东赞细说了一通,噶尔东赞只是点头,很快,他下令解下武器,交到城门那的校尉处。
“我吐蕃使团护送公主到来,为何不见秦家天子派人来迎?”
噶尔东赞一直没有见到有秦朝官员来城门迎接,眉头不由的微皱起来。
刘仁轨呵呵一笑,“如今是正月,八方万国的藩使前来朝贺拜天子,更有一些藩国国王亲来呢,陛下和朝廷哪能一一都派人迎接,要是都迎接,这一天什么事也不用做,大臣们就光站在城门口相迎了。”
噶尔东赞脸色有些难看,可又不好发作,只得不吭声。
“走吧,登记后好,我送你们到鸿胪寺去,他们会为你们准备好休息之处。你们今年是头年来,所有也没有个使馆,你们这次来,有空可以在长安城南寻一处宅院,作为你们吐蕃使馆,现在城南那片,已经有了上百个藩国使馆了,他们还多有派人常驻洛阳,以方便与我大秦联系呢。”
听到这里,噶尔东赞又是暗暗惊叹又是羡慕秦国的强大,居然有上百藩国已经在洛阳城建立了使馆,并派人常驻了,看来他们吐蕃这次也得买一座宅院做使馆并安排人常驻才好。
吐蕃使团在城门口检查登记过后,开始入城,吐蕃带来的万头牦牛和五万头羊,其实大多都直接在青海和陇右由地方接收安置了,他们这次只带了黄金白银和公主来,当然,也有贵族们夹带的私货。
武器交给了城门守卫保管后入城,远处,城门处的街铺,立即有武侯向上传递消息:吐蕃使团已入京。
洛阳城每个街、坊拐角之处,都设有街铺,驻有武侯,大的街铺驻武侯三百,小的十人,整个洛阳城有数百座街铺,有数千武侯负责街面的治安,他们是洛阳城中的一双双眼睛,有一点风吹草动都逃不过他们。
而在这些街铺武侯之外,洛阳城中还有大小望楼百余座,用以监视全城,一有点风吹草动,他们就能立即发现,并迅速以旗令鼓声传向洛阳府衙和金吾卫等衙门。
除了城门的监门卫,街铺的武侯,和望楼里的士卒,巡街的金吾卫外,洛阳城里还有许许多多不起眼的不良人捕役或暗桩,他们是当地游侠儿地痞等出身的底层人物,被朝廷衙门收编后,成为最底层的协警,这些入不得台面的不良人,却往往能够熟练的掌握各个街坊的详细情报,为官府办案提供充足线索。
吐蕃使团进入洛阳开始,已经有十几个衙门的人,开始盯着他们。
第1060章 八方朝贡开贸易
宣政殿。
“陛下,吐蕃使团午间已抵达洛阳,一行被鸿胪寺安排在西城。”
皇帝罗成听了却头也没抬,依然看着面前的一份拂林国与波斯国商团的货物单。
“这些吐蕃人,这一路上倒是真能走,一走就是几个月时间,早不到晚不到,偏偏赶在正月初二这天就到了洛阳城,你说,他们这难道不是故意卡着点?”
提督皇城司李宪道,“按正常行程,他们早在年前就该到洛阳了,可却在长安等地耽误许久,确实是故意延误正旦大朝会。”
正旦大朝会,是大秦朝的大礼仪典礼,这一天各地朝集使拜驾天子,同时四方使节,各地诸侯也要一起朝贺。
但偏偏吐蕃的使者错过了正旦大朝会,你说错过了,可他们初二就到了洛阳,偏偏就错过了那一天时间。
那边给大秦皇帝写降表,自称藩属,愿称臣大秦,可另一边又故意卡着点不参加正旦大朝会,吐蕃人这种行为,让罗成都不知道要如何评价了。
“到底吐蕃人还是不太服气的,他们没有真正败在我秦军之手,故此虽然撤回高原,和亲公主,但依然认为上次并不是输在我们手里。”皇帝捋着短须道。
“圣人,可是吐蕃这次却真的送来了一万头牦牛五万只羊以及黄金五千两白银一万两啊,更别说那位赛玛噶公主,那确实是吐蕃赞普所生,还是嫡长女。”
五千两黄金一万两白银,这已经是很大一笔钱了,更别说还是一万头牦牛和五万只羊,这些加起来,总得值二十多万贯了。
对于个人来说,这确实是很大笔钱,但对于皇帝罗成来说,对于大秦朝廷来说,这却又不值一提了。
大秦的北衙禁军,一个士兵一年的供养开支起码五十贯,五千士兵一年的供养开支就超过吐蕃人送来的这笔钱财牲畜之和了。
“陛下,吐蕃可不能和咱们大秦相比,大秦如今户口八百余万户,人口超过五千万,但吐蕃人口不过百万,兵员也只六万啊。二十万贯的钱财,摊到百万人口上,一人也得摊个二百钱呢。这不比大秦五千万人口一摊,才四个钱。”
“哈哈,这么一说,倒也是。”
罗成略一思索,“内侍省派人过去,准备一下迎接吐蕃公主入宫之事吧,他们那边有什么要求们,也可以尽量满足。”
皇帝对于吐蕃使团夹带的那些货物反而比较在意,“派人跟吐蕃使团好好聊聊,他们带来的货物我们可以全部吃下。”
不论是西域来的商团,还是吐蕃来的使团,又或者是新罗百济东瀛几国来的使团,还是草原上诸部的使团。
一般诸部使团都会携带不少商货过来,打着朝贡名义,把这些土产进贡给朝廷。当然,华夏传统,不可能占这些臣属邦国的便宜,因此便会回赐。
其实这就是一种变相的贸易,但是不直说贸易,而是说朝贡回赐,总的来说,华夏的回赐总会比藩属带来的东西价值更高一些。
但并不意味着中原就吃亏了,因为藩邦带来的东西大多算是特产,这些商品被朝廷垄断,然后再放到市场上出售交易,其实有个价格差,转手就能再赚一笔。
因此这个朝贡贸易体系,是藩属国喜欢,朝廷也喜欢,是朝廷垄断的一种国际货物的贸易。
当然,各藩国除了国家带来的货物外,还会有使团大臣们,夹带一批货物过来,这些货物就是属于藩国官员或商人们私有的,跟着使团一路过来,能够在手续上方便许多,甚至有的时候能够省掉通关之税等。
对于这些货物,朝廷一般也会吃下大部份,然后特意留一些到市场上,也给国内商人们漏点,让他们也沾点利益。
不管是朝贡也好,还是夹带也好,总之这都算是国际贸易,再加上诸商队商团的前来,使得现在大秦在隋乱以来,终于又开始有了国际贸易。
对于这国际贸易罗成很看重,这个时代,越是长距离的贸易,便越能交易一些中原没有的货物,这也意味着这些货物的稀有和值钱。
就比如西域商人带来的香料,还有吐蕃人这次带来的霜糖,这些都是现在大秦国内还没有的东西。
香料甚至是价比黄金,而天竺产的霜糖也是极贵,这种东西的交易,带来的利润很大。
若是朝廷掌握这些商货的交易,那就能直接赚一笔,不垄断这些商货交易,从中抽税,也一样能收到不少税。
唐朝时,有一位宰相元载就囤积了几百石的香料,当时可是广为传播。
说白了,国际贸易不仅仅能刺激国内的瓷器、丝绸等商品出口赚取金银换取香料、霜糖,也能为朝廷增加税收。而出口行业的增长,必然也会带动国内从事这些行来的发展,这正是所谓的无农不稳无商不活。
皇帝现在指定洛阳三市中的西市,作为国际贸易的专门市场,不管是海东的新罗百济还是东瀛,又或者是草原的奚契室韦铁勒,还是西域的诸国,甚至是泰西的波斯、拂林,又或者是林邑、吐蕃等南蛮,各国的商货都统一到西市交易。
“广州、交趾等东南港口的海上丝路航线,还没有成熟,待海上丝路成熟,到时直接联通天竺、波斯,那个时候,就能带来更大的贸易量。”
贸易最直接的好处还是钱,能够为朝廷增加收入,既有贸易的收入,也有市舶的收入,甚至还有外贸易行业发展后带来的工商税收入。
办什么事情都需要钱,朝廷现在就是缺钱,若是贸易这块的收入能大大提升上来,那么罗成就能够在现在极高的盐税上削降一点下来,让百姓不再对盐价那么不满。
吐蕃人这次带来的货物中,最多的就是天竺产的霜糖,这玩意其实就是甘蔗产的白糖。此时的中原还没有白糖提炼脱色技术,产出的糖颜色较黑较黄。其实天竺人产的霜糖也不够白,而是带黄颜色的砂糖,但依然受到中原贵族官员富人们的追逐。
罗成记得甘蔗提炼红糖、再脱色提炼白糖好像也不是很难,他隐约记得可以用黄土水还是什么的进行过滤脱色好像,罗成觉得自己有空可以好好琢磨一下,然后把这个思路交给内侍省的人研究一下,若是研究出来了方子,到时皇家完全可以建立霜糖工坊,那时就可以自产霜糖抢夺本土市场,甚至反过来销到天竺和波斯去。
“传旨太府寺贸易司,这次诸藩国商团到来,他们一定要做好接待工作,告诉他们,贸易是长远买卖,别只顾着赚钱做成了一锤子买卖,要细水长流,吸引更多的胡商前来贸易。”
第1061章 烧尾宴席惊吐蕃
吐蕃使团下榻之处。
宅门关起,与繁华的洛阳街坊便隔绝开来。
前厅内,赛玛噶公主坐到榻上,她摘下了自己的毡帽,露出乌黑的发辫,辫上缠着各种宝石数十颗,五彩缤纷,犹如天上的星星。
噶尔东赞等吐蕃使团们也各自在前厅坐下,吐蕃武士则把守宅门,巡守宅墙。
他们三三两两的交谈着,都在称赞洛阳的繁华和美丽,相比起来,他们的都城匹播城跟这一比,连一个坊市的热闹都比不上。
赛玛噶公主坐在那里,自有随行的吐蕃女婢为她献上酥油茶和糌粑。
“不要酥油茶和青稞糌粑,这里是中土洛阳,以后我要使用汉人的礼仪,适应他们的生活习惯,东赞,洛阳人平时吃什么?”
噶尔东赞虽然已经是第二次来中原,可上次来中原结果着实不好,在长安出使,最后却被扔到终南山烧薪烧炭当了一段时间的烧炭奴,当奴隶的那段日子吃的可没有讲究,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