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隋唐大猛士-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原本光北衙就有二十八万多人马,现在则是北衙和内衙合起来二十八万多,加上皇帝那支天子门生的羽林军,加起来总共也就保留三十万。
  “陛下,天下未定,四边未靖,为何就急着裁军罢兵呢?”徐世绩惊讶。
  “大秦不还有南衙十二卫的在编府兵嘛。”
  府兵也是这次计划削减范围之内,原本大秦在各地设立军府,大府一千二,中府一千,下府八百,原本府兵总数能达到八十余万。
  但这次朝廷计划要削减部份军府,将军府数量削减到五十万左右,最基本的府,也将改成营。
  五百人一营,全国编设一千个营,分辖于十二个卫。府改营,也是因为现在秦军军制本来就是以营团厢军的战斗编制为主,没有什么驻兵编制,故此,府兵基础单位为营,也利于打仗。
  虽然营以上也还有团厢军的编制,但平时团厢军各单位只保留基本的一些军官,并不统辖下面的各营,只有到打仗的时候,按需求才充实起需要数量的团厢军,组编成军,出兵做战。
  三衙,北衙近十五万,内衙近十五万,南衙五十万,加起来八十万军队,确实也不算少了。
  不过如今大秦的边疆极广,且边疆并不稳定,作战需要大,如果仅有八十万军队,其中有大半要部署在边疆,另外大半还要部署于六京这样的重城,剩下的就没多少人了。
  这不免就有点守外虚内。
  “陛下,如果是军费原因,何不减少北衙和内衙之兵,多点府兵?”徐世绩道,府兵自备装备,不需粮饷,闲时为民,战时为兵,军费开支确实少。
  “府兵打仗虽是自备装备,但府兵打仗立功得授田,如果朝廷都是府兵,多打几场仗下来,就无地可授了,就算暂时还没问题,可几十年后,这必然会成为一个大问题,到时无田可授,无官可得的府兵,谁还愿意当呢?那时大秦又要如何维持?”
  眼下朝廷的北衙和内衙以募兵为主,看似每年都要花费大量的军费,但募兵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只要钱,不需要赏田地。
  而田地是不可再生资源,哪怕朝廷不断对外扩张,可扩张也是有限的,达到一定极限之后,想扩也难。
  历史上唐朝的府兵为何崩溃,关键还是因为用兵频繁,战事不断,府兵得常年在外征战,耽误了家中生产,可打仗立的功,该授的田地、官职,朝廷却无法再兑现,于是府兵破产,再没有人愿意当府兵了。
  “高句丽人已经再无一座城池,接下来安东道就要从战时状态转为正常状态,乐浪和带方的两军,要转为卫府驻军,兵部计划给你们二十四个营的编制。”
  徐世绩不由苦笑,本来想请朝廷发兵十万,结果到最后安东道的两个军近五万人,朝廷只给留一万二。
  “陛下,高句丽人虽无一座城池,可其藏于深山老林之中,又得百济、新罗暗中支持,依然时时威胁着安东道啊。”
  “朕知道,但若是灭掉他们,那就必然牵涉到新罗和百济,而现在朝廷没有这个钱财,再在遥远的朝鲜半岛打一场大战,同时对百济和新罗用兵,可能还得面临着东瀛的插手。朝廷当然不惧三个海东小国,但是在朝鲜半岛这块地方,我大秦也不可能举国出兵去战,给你一万二府兵编制,择其精锐者,其余府兵撤回中原,或者直接解除府兵兵籍还为民户,你先忍一忍,等安东道户口再多些,产出的钱粮再多些,等朝廷的财政好转,等其它边地形势转好,朝廷到时再发兵往东,在那之前,你替朝廷守好安东。”
  “宋帅老了,这次回京朝集后,朕就让他留在京城担任枢密副使,安东那边,就交由你来主持大局,你为左都督指挥使。”
  徐世绩只能摇头苦笑。
  “百济和新罗两国,朕会与他们的使臣好好敲打敲打的,你也莫再轻启边衅。”


第1065章 螳螂捕蝉雀在后
  贾润蒲随内侍来到亿岁殿外时,正碰到从里面出来的徐世绩。
  “瞧着脸色不太好,怎么着,被训了?”老贾呵呵笑道。徐世绩伸手在他胸上锤了一拳,“那倒没有,只是本想请求对百济用兵,结果没被批准,反而倒是削掉了安东三万多兵,一时有些郁闷了。”
  “有啥可郁闷的,让你们安稳段日子不也挺好嘛。你就先等等,等这段时间过去了,朝廷早晚还是会调转目光到你安东的,到时要用兵,不还得由你挂帅嘛。朝鲜半岛的百济和新罗小动作不断,皇帝也早就不满了,不过暂时先让他们得瑟一时而已。”
  “晚上要不一起喝两杯?”徐世绩问。
  老贾呵呵笑了两声算是回答,徐世绩立时明白,如今的老贾是锦衣卫都督,而锦衣卫是做什么的?那是个很敏感的位置,他徐世绩也在老贾的锦衣卫监视之下呢,他们两个喝酒,确实不太方便。
  本来想着这趟从安东回来,好多老朋友都没怎么聚过,现在看来,如今不比从前了,身份限制。
  “茂公,我先进去了。”
  “嗯,好的,你们锦衣卫以后可得多关照下我们安东,情报这块多倾斜点,如今我们可是只剩下一万二府兵了,得靠你们关照。”
  “这个没问题,军事情报也是我们锦衣卫的职责之一嘛。”
  两人笑着别过。
  老贾进入亿岁殿,皇帝却已经在抽空看奏章。
  “臣贾……”
  “好了,不用来这一套,浪费时间。”罗成招手,老贾便上前。
  “喝茶,这是刚让人泡的武夷山大红袍,据说这茶树长在悬崖峭壁之上,有数千年之久,武夷山中这样的茶树也没多少棵,这茶还是采自那茶树王的,一年没几斤,听说你现在不喝酒改茶喝了?养生?”
  老贾笑着捧起茶,“好香,这味道一闻就不一样啊。”
  “陛下,喝酒伤身嘛,还是喝茶养生的好,酒喝多了还容易糊涂,臣可不想如张亮一般。”
  “这话说的好。”
  “你先前上奏章说,象雄人要在洛阳搞事情?”
  老贾于是立即把他们掌握到的情报告诉皇帝,“最近有许多象雄人混入洛阳城,不少象雄人都是借用其它身份混进来的,很明显是要搞事情,而且他们的人多方打听吐蕃使团临时下榻之处的情况,甚至多次悄悄靠近观察,臣估摸着他们要对吐蕃使团下手。”
  “抢人还是杀人?”罗成直接问。
  “时间短,掌握的情报还不多,但锦衣卫判断,他们杀人的可能性更高。我们的人已经查到,象雄人入城后,在四下秘密购进武器。”
  朝廷对于武器的监管很严格,尤其是在洛阳这样的京城,虽说寻常百姓可以佩剑持刀,但也仅限于普通的刀剑,大刀大剑这样的战斗武器,还是不允许的,更别说强弩硬弓铠甲长矛这些。
  可作为数十万人口的都城,依然是很复杂的。当然,锦衣卫盯上了,就没那么容易了。
  象雄人秘密购买武器的动作,还是被发现。
  “李迷夏倒是好大的胆子,那边向朕称臣进贡,这边却又派人来杀吐蕃公主,哼。”
  罗成有些瞧不起李迷夏,既然不满吐蕃悔婚,那当初就应当直接找吐蕃人抗议,不让吐蕃把他未婚妻送到中原来。
  或者干脆半路上,把吐蕃公主抢回去也就完了。
  可这李迷夏行事,一边是不敢得罪大秦,一边又怕得罪吐蕃,可又心里不满未婚妻成为秦国天子的女人,于是悄悄派人来洛阳,要在吐蕃公主入宫前把她杀了。
  “朕看,李迷夏不仅仅是为泄愤出气,还有可能是想嫁祸我大秦。”
  吐蕃公主在洛阳城被杀,无论如何,大秦都脱不了干系。若是吐蕃就此和大秦决裂,李迷夏不仅能出口气,说不定还能得个盟友对抗秦国,防止秦人打到象雄去,或者干脆祸水东引。
  “先不要打草惊蛇,你们只管盯着,等象雄人杀进吐蕃使馆的时候,你们再出手,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你们得出现的恰到好处,要人脏并获,让吐蕃人亲眼看到象雄人的诡计,朕倒想知道,囊日论赞若知道他最心爱的赛玛噶公主,被李迷夏派人刺杀后的反应。”
  “陛下高明,如此一来,吐蕃和象雄两国,便将从过去的盟友决裂,甚至可能兵戎相见。”
  “让吐蕃跟象雄打去,真要开打,我大秦可以坐山观虎斗,待到适当的时机再出面调停。象雄虽曾经强极一时,但如今绝不是吐蕃对手,等他抵抗不住吐蕃的时候,我大秦再出手,那时象雄就只得投向我大秦,我大秦正好借此派兵进入象雄,名为保护,实为进驻象雄,把象雄置于我大秦的保护之下,让其成为真正的藩属国。”
  挑事的人是象雄,但象雄不顾自己的实力,这个时候还想搞这样的事情,那就真是不自量力,若是他聪明,那他就不能记恨吐蕃把他未婚妻嫁掉,他应当继续与吐蕃结盟,然后一起对抗深入到高原上来的大秦。
  可现在象雄王却想搞事情,想挑起吐蕃和大秦的恶斗,只能说这位年轻的象雄王真是太年轻啊。
  “老贾,锦衣卫那边理顺了没有,掌握了几分?”
  老贾于是笑着道,“虽然我是个独臂,但当初也是跟着陛下一路东征西讨过来的,临时受命接掌锦衣卫,虽然仓促了些,但俺老贾办事,还是不含糊的,请陛下放心,锦衣卫上下,已经被理顺了,也没有人敢炸刺。”
  “可别小瞧了锦衣卫,从当初的暗影再到后来的侍卫亲军府再到锦衣卫,张亮、王君廓、李君羡,三任首领,已经折了两任进去了,都是谋反,这说明锦衣卫这个差事不好当啊。过去他们只监视别人,而没人监视他们,这才连续出事,如今朕让皇城司盯着锦衣卫,那边还有一个御史台也帮忙盯着,希望以后再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老贾连忙道,“请陛下放心,俺老贾跟着陛下一路打过来的,不会犯这种错。”
  “我自是相信你,这才调你到锦衣卫的,你替朕好好管带锦衣卫,这是把锋利的刀,但朕不想把自己的手也给割了。象雄这个事,我会让皇城司也一起盯着,你们互相通气,合力办案。”
  老贾点头,不过他心里知道,锦衣卫跟皇城司的关系,绝不可能和气的合力办案的,不管怎么说,皇城司都是逼死了锦衣卫的都督,他这个新都督,不能向皇城司低头,落了锦衣卫的面子,否则,以后他在锦衣卫也不好做事了。
  “办稳点,不要到时出了漏子,朕还等着上元节后迎赛玛噶公主入宫呢。”
  “请陛下放心,一定不出疏漏。”


第1066章 五百童男又童女
  洛阳。
  城南,百济使馆。
  “封主事驾临,有失远迎,恕罪。”
  百济使团见大秦鸿胪寺官员突然到访,连忙上下一起出来迎接。
  “不必如此客气,就是奉了上峰的命令,过来看看,顺便有几句话带到。”
  身穿着青色官袍的八品封主事,拈着胡须呵呵笑道,百济大使扶余安连忙从袖里递过去一个银铤,起码五两重。
  封主事不动声色的收下,鸿胪寺清水衙门,每年也就是指望这些蕃使能进贡一两个了,反正一点点小钱,也没什么厉害干系,收便收了。
  “扶余大使啊,你们对这处宅院可还满意否?”
  “挺不错的,地方大,也挺安静。”
  “满意就好,当初为了给你们寻这处宅子,我也是费了不小的力气的,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