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和你的乡团啊。要什么你只管提,我都想办法给你满足。只有一个要求,务必守好章丘城,不能让反贼猖狂扰我章丘!”
第110章 嗣子
张须陀一身铁甲,跨坐马上,迎风望着前面的章丘县城。
县城就在前面不远,不过让他停马驻足不前的,则是县城门前这段千步长的道路两边插的人头桩。
空气中还弥漫着散不去的血腥臭味。
贾务本骑马过来,在他旁边停下。
“郡丞,章丘县一夜平定做乱内贼,又镇住八百反贼,真正好本事。光只看这千步路人头桩,就可知道章丘城之狠决了。”
“不狠能行么?”张须陀眉宇一扬,“只是不知道这人头桩是谁下令立的。”
“是县令张仪臣!”
“想不到他一介进士出身的士族子弟,年纪轻轻就有如此狠心,倒也是个了得的。”
“章丘县这次整个县衙都倾覆,唯有张仪臣保全完好,是挺难得的。”
贾润蒲挎刀策马飞驰而来,在马前滚鞍落马,单膝跪地。
“章丘都尉贾润蒲参见郡丞!”
“你还有脸来见我?”张须陀眉毛一挑,“你的郡兵营都是摆设吗?”
“卑职无能,请求郡丞降罪。”
“一将无能,累死三军。你跟随本官多年,也是有些功劳。我本来让你来章丘独当一面,是希望你能有所建树,可结果却让我太失望了。你手上有一营五百郡兵,还有五个乡团的乡勇,结果却连县城中勾结贼匪做乱之事都毫无察觉,区区一群前衙役甚至能半夜杀了你守城的郡兵,夺了城门,你却还要让罗成的乡勇来帮你夺回。”
“贼人兵临城下,你又要靠罗成的兄弟替你退敌。本官真是为你羞愧。”
贾润蒲被说的脸通红,头低垂不敢抬。
“你知道现在郡城的弟兄们都是如何传你的吗?你已经成了我齐郡郡兵的笑话了,甚至太守都跟我说,既然郡兵如此无用,那还何必费心费钱费粮的编制,你让我如何回答?”
“卑职无能,拖累郡丞。”
贾务本上前对着儿子就是一脚,“没用的废物,还不赶紧自请辞职,滚回郡丞身边老实的当个亲卫。”
“是。”贾润蒲连声称是。
张须陀摇了摇头,“罗成呢,怎么不见他来?”
“回郡丞,罗成今日回长白乡接收新征召的乡团少年去了,估计接收后就会回来。”
“王薄王勇二贼那夜离去之后,你可有派斥候跟踪追查?”张须陀又问。
“派了一伙人去,结果去了十个,只回来三个。王薄和王勇二贼早有防备,县郡兵营的人经验不足,着了他们的埋伏,差点全没了。”
贾务本气的再次大骂,“废物,你章丘郡兵营全是废物,你身为县都尉怎么不去死?你就不能亲自去跟踪吗?”
贾润蒲被骂的根本不敢抬头还嘴。
“罢了,本就没指望你们有什么作为。”张须陀叫住了贾务本。
此时。
罗成却回到了家里。
老三嗣业一刀扬威,不过还是伤了点身体,罗成便干脆让他回家将养些时间。
另外,那夜老四带人夺回东城,虽然战果大丰,可也死了好几个乡勇。这些都是长白乡的同乡少年,罗成亲自把他们的尸体送回家中。
每个阵亡少年他给了二十贯的抚恤金,又给了十贯安葬费,这笔钱本来县衙还觉得太多了。可罗成坚持要给这么多,最后张仪臣便给了面子,从抄没的贼人钱财中现拔出钱来给付。
罗成又还让人给每个阵亡的少年裁制了一身崭新的衣服,为他们洗涮干净,换上新衣,然后每人又选了一副好棺木。
他们从县城出发,由乡团少年们轮流抬着几位阵亡同袍们的棺木送回他们家中。
每到一家,迎接他们的都是哭天喊地。
十三四岁的少年,正是如花般的年纪,可却就此没了。
那些花白头发的母亲们,哭的顿天抢地,罗成也是心情悲痛。
从队伍拉起来的那天起,他就明白,这些鲜活的少年们,终有这一天。
“婶子,他们是为国捐躯,杀贼而亡。他们的死,重于泰山,救了一县百姓,救了无数家庭。”
“可我的黑娃死了,死了。”花白母亲哭的肝肠寸断,让人泪下。
“婶子,县里和乡团给了三十贯的抚恤和安葬费,还给他们换上了一套崭新的衣服鞋袜,让他们干净体面的离开。”
“还有,我给他们都写了一篇墓志铭,黑娃也有。”
对许多乡人来说,没满五十岁而死,那都算是早死短命,是连宗祠都不能进的。而连家都没成,孩子都没有的人死了,更是连立碑的资格都没。
他们就是短命鬼,随便找个地方挖个坑堆个坟包,多年之后,也无后人祭祀,慢慢的就被人遗忘,成为孤魂野鬼。
“我的黑娃啊,连人都没有成,却为你们当兵杀贼命都丢了。”
“婶子,我有一个提议,我们乡团会去找一些年幼的孤儿来抚养,他们会记名在这些阵亡弟兄们的名下,成为他们的义子。我们乡团负责抚养的花费,你们可以亲自养,也可以交给我们养,都行,将来他们长大了,便也是他们的儿子,这样他们也能后继有人,清明之时,也会有人为他们烧香祭祀,你看如何?”
这一点,是罗成想了许久之后才想出来的。
这个时代的人,比较注重传宗接代,延续香火。一般人如果无所出,也要找同族子侄继嗣。而这些十三四岁的少年,太小了,一般只能算是早夭短命。
这时代还是会有许多孤儿乞丐等的,派人去寻,或者直接找人牙子买都行。
给这些阵亡的人养一个孩子,以继承他们的香火,罗成觉得这是自己唯一能做的了。
虽然说,这可能会是一大笔开销,毕竟养个孩子不容易,而要养一群更难。尤其是现在若开了这个头,以后只怕要养的孩子会越来越多。
也有乡团的人提出这会很困难,但最后罗成还是决定要做这件事情。
不这样做,他觉得自己便对不住这些年轻的生命。
钱各家都收下了,但对于收养一个孩子,他们却没多大意愿。或许是养孩子花费不小,或许是本身家庭孩子就多,生活困难。
最后,罗成决定这些孩子还是由乡团集体抚养,让孩子们寄名于阵亡少年名下,成为他们的嗣子。
“我们会养大他们的孩子的,黑娃他们不会成为无人祭祀的孤魂野鬼,我罗成说到做到!”
第111章 再次征召
阵亡七名同袍让人哀伤。
但更多的少年们回到乡里后却是兴奋雀跃。
尤其是那夜随罗存孝一起东城夺门的那两队壮班少年们,县令已经提前给每人颁了十贯钱的重赏,这还只是第一笔赏钱。
县令说后面还会为他们请功,还会有更多的赏赐。
十三四岁的少年,虽然拼了一次命,可既然没死,那就只有高兴了。
十贯钱,对他们来说,是这辈子都不曾见过的财富。他们高兴的把一串串铜钱背在身上,把一匹匹绢帛扛在肩上,他们迫不急待的要把这胜利的喜悦和赏赐的得意告诉家人们。
受伤较重的几个少年,除了赏赐外,每人还得了十贯钱的养伤津贴,这让有些少年甚至觉得自己可惜没受伤,要不然也能再得十贯。
反正受点伤又没残疾,养养也就好了,这可是十贯钱呢。
罗成让人把这些受伤少年用车送回家,还给他们每人放了长假,直到他们伤养好,他还给他们承诺,不管他们花费多少医药费,这钱最后都由乡团来付。
这是他对这些少年们最好的承诺了,他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到这些。
从阵亡少年们家中回来,罗成把三哥嗣业送回家,匆匆与母亲小妹们吃了顿饭,便又回到了溪对岸的王氏庄园乡团营地。
招兵旗再次树起。
本以为,有这次伤亡,乡人会抗拒征召。
可出人意外的是,县里下令征召二百人,可仅半天时间,就有四五百的乡人涌来营前。
罗成站在营门内,看着外面排着长队的人群。
不仅有少年郎们,还有不少青壮,更有一些头发花白,背都陀了的老人也来了。这让他疑惑不解,当乡勇也是有可能没命的,刚刚还送了七具阵亡少年乡勇的尸体回来,怎么乡人们反而比上次更积极的来应征呢?
“死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穷困!”身后,传来了罗老爹的声音。
“他们为钱来的?”罗成惊讶。
“那你以为大家为何来的?那些少年们入你乡团不过半月多点,结果就赚了十贯赏钱回家,十贯啊,你知道对许多家庭来说,也许一辈子也积攒不下十贯现钱的。而十三四岁的小子,才半月就赚回来了,而且这还只是第一笔赏钱。”
“可是也有人连命都丢了,也有人受了重伤。”
“受点伤算什么,不还是多给了十贯津贴吗?医药费都不用自己出,这就是赚了啊。就算死了又如何,许多人忙忙碌碌一辈子,也没什么出息。尤其是如今,课役劳重,租赋提升,百姓的日子是越来越难过了,被压迫的都快抬不起头来了。”
人都活不下去了的时候,能用命换钱,他们就会觉得是值得的。
谁都知道,当府兵是百姓最好的出人头地的机会,但并不是谁都有资格当府兵。而如今,罗成的乡团,居然也能快有府兵一样的待遇了。
这对许多人来说,就是个极好的机会。
虽有伤亡,可二百人里,不也才死了七个么,谁也不相信自己偏偏那么倒霉就是那七个。万一真是那七个之一,可死了也还能有二十贯的抚恤呢,甚至还有乡团给他们修墓立碑,听说还要给他们养嗣子,真是死也值了。
“人命就这么不值钱?”
罗成发出疑问,上次他遇到一个叫二狗子的少年,说命没了可以下世再投胎,钱没了就真没,钱比命值钱时,他觉得他可笑。
而现在,居然从自己老爹嘴里也听到了差不多的话,就不由的他震惊了。
“乱世之时,人命如草芥。就算是盛世之时,你以为人命就很值钱吗?很多时候,就算你想拿命换钱,都没有机会给你换。”
罗成沉默了。
“爹,听你的话,好像你经历过很多。你的眼里满是故事,可脸上却看不出半点沧桑,为何?”
“有些事情,没必要跟你们讲,我也不想讲。”老罗淡淡道。
看来老爹是真有故事的人。
看着营外报名的人,罗成沉默了许久。
最后他对负责登记的二姐夫王子明道,“既然来的人这么多,那我们就挑选一下吧,还是挑十四到十六岁的吧,咱们这是乡团,反正招来也是要轮训,一班也就当值一到两月,青壮还是让他们照顾家里。”
“有青壮招来不更好?”王子明疑惑,上次是没办法,现在有青壮应召也不要,就奇怪了。
“少年们没什么牵挂,招些少年郎吧。”
少年们年轻没牵挂,也易培养,如一张白纸,容易打磨,还有更大的成长空间。
“力均者取丁多,最好不取独子!”
“这次平乱之后,我们乡团以后还会打仗吗?”王子明问。
“谁也说不定明天会是什么样的,但我们得做好这样的准备。”
罗成没有亲自去挑选少年郎们,他不愿意亲自去挑,也许他挑下来的人,将来会要他再送回他们的母亲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