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隋唐大猛士-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嗯。”太子舔了舔嘴唇,刚刚说这几个菜,他都已经嘴里流口水了。
  “交给你一个任务,给你二十粒蚕卵,把它们孵化出来,然后采桑喂养,一直到他们结成茧。”
  太子点头,对于父亲交待的任务,他虽不太明白,可他倒也还算努力去做。
  就如父亲叫他养马养狗一样,他也亲力亲为,虽有马夫狗奴指导帮助,但他还是会亲手去做的。
  “对了,你养的那马儿和狗如何了?”
  “挺好的,马儿很乖巧温驯,就是那狗子太顽皮了,经常在我殿里撒尿,还拉狗屎,一点都没那马儿乖。”
  “那是你没有教好他,你的狗仆没有告诉你要如何给狗立规矩吗?”
  “教了,可是不听。”
  “那是你没教好,你得对狗有赏有罚,先教它怎么做,做对了,就赏它吃的,做错了,就要打,这样它才能长记性,以后就懂规矩了。”
  “狗子好可爱,还那么小,打它饿它都不好。”
  罗成摇头,“太子啊,规矩得早立,无规矩不成方圆。你现在不好好给这狗立规矩,那这狗长大后就是条没规矩的狗,这条狗他就没资格留在你身边了,到时他就会被拉出去,被宰掉。你看,你现在这样做,不是对这狗真的好,只是在害它而已,明白吗?”
  “父皇,宫里能养柞蚕吗?”
  “养当然也能养,但得先栽柞树,这样就划不来了。父皇让人去汉川研究柞蚕,是因为不仅汉川,从关中到汉川,再到中原河南山东,再到河北河东,乃至关外辽东,柞树很多,有些地方漫山都是,因此放养柞蚕有很好的条件,能减少蚕茧的成本,放养柞蚕便有利可图。”
  “父皇,老师说君子不言利。”
  “哪个老师说的?”
  “大学士李詹事说的。”
  罗成呵呵笑了两声,李纲那人,太子詹事再进翰林院大学士,都是拜相之人了,但说到底还是有点书呆子气。
  “君子不言利不是这样解释的,你可知道这句话出自哪里?”
  “是先贤孟子说的,出自《孟子》的《梁惠王章句上》,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所以李詹事教儿臣,以义治国,何必言利。”
  罗成于是教诲儿子,“君子不言利并不是完全不想利,只不过是不唯利是图而已,孟子之所以说的那么坚决,是因为当时的人惟利是图不知世上有仁义二字,所以拔本塞源而救其弊,此圣贤之心也。我等后人,当明白圣人之言当时的情况,不能望文断意。”
  “可是李詹事还说,孔子也说过,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还说旬子也说过,盛世重义,乱世重利。”
  罗成无语,“你这小兔崽子,掉书袋都是可以,出口就是圣人言,但朕要教你,身为太子,既为储君,那么就当义利齐飞,君子不要羞于言利。只不过你要把握好义和利,不能重利轻义,也不能仅重义轻利,得义利双全,掌握平衡,明白吗?”
  太子挠头,父亲说的这些,跟老师李纲说的完全就是两个意思了。
  “李纲的教导,有些要听,有些也不能全听,你也得听听你爹的,明白吗?你要记住,尽信书不如无书,还有句话叫做,偏听则暗,兼听则明。”
  “太子啊,光谈仁义是不够的,身为君,你还得为子民谋求温饱,得安居乐业,仓廪足而方知礼仪,连子民的温饱若都解决不了,那整天满口仁义道德,也不过是伪君子而已,切记!”


第1233章 胆大妄为
  七月初七。
  皇帝下诏,于江都郡迁隋明帝杨广之坟,归于长安安葬,以帝王之礼下葬,并以杨义臣、来护儿、樊子盖、独孤篡四臣陪葬,名为定陵。
  皇帝率百官亲至定陵祭拜明帝之陵。
  八月初三,卫尉少卿徐世弼自新罗出使而还,护卫新罗大公主金德曼入朝。同行有新罗使团三千人,规模庞大。
  “这个徐世弼,还真是胆大妄为啊。”
  皇帝摇头道。
  皇城司提督李宪在一边笑道,“徐少卿本是奉旨去安东传诏给徐总管,同时押运一批装备去补给的,可却居然跑到新罗办了这么大一件事。不过这明显并不是个一人大胆,当是其兄徐世绩之意也。”
  “朕又岂会不知,其实锦衣卫早就密奏了,那边徐世绩也早有奏折送到,只是天高路远,朕也鞭长莫及了。”
  李宪深知徐世绩现在深得皇帝倚重,可谓是专镇朝鲜半岛,他既是皇帝曾经的结义兄弟,又是六王爷罗士信王妃的兄长,圣眷正隆,他当然也不会说他什么坏话栽什么刺。
  “圣人,徐总管兄弟虽说胆子大了点,可也是一心为圣人办差嘛,如今效果也很好啊。徐少卿一人,就使得新罗不再摇摆,如今不但送上新罗公主和亲,还已经发兵五万,准备出兵百济协助平乱呢。”
  “结果虽不错,终究还是胆子太大了点,徐世弼未经朝廷同意,就私下跑到新罗去,结果还强杀了人家国王的准女婿,还是王族国仙,真是胆子太大了。”
  “非徐少卿胆大,实是有我大秦做后盾也,汉朝时傅介之斩楼兰王,班超杀匈奴使者,不也都是有强大的汉朝朝廷和汉军为后盾嘛。”
  “徐少卿是有功的。”
  “有功?若以后人人都跟他这样胆大妄为,那还有没有国法纲纪了?”罗成倒也没有真的生气,毕竟结果还是很好的,若是现在他处置徐世弼,那未免让将士功臣心寒,但不处置,就是开个极不好的头。
  以后是不是使臣出使,都可以这样乱来?
  “这样吧,徐世弼晋爵为开国县公,加在这一批的实封名单里,实封授地,然后授徐世弼正三品冠军大将军散阶,免去他卫尉少卿之职,令其就藩之国。”
  加官晋爵,但免去职事,去封地就封,这也算是给予一个高级点的闭门思过处罚,关下禁闭,也让其它人都知道皇帝的态度,过了这阵,再重新起用。
  “圣人,新罗公主已经在高密郡青岛港登陆,请问该以什么礼节迎接?”
  “徐世弼都把人给弄来了,朕若是此时说此非朕意,那岂不是要伤了新罗之心,更加显得我大秦污辱藩属?罢了,既然新罗把公主送来了,那就按那徐大胆跟新罗王说的那样,派官员前去册封新罗公主为正二品九嫔之昭媛,将她一路迎来洛阳。至于新罗那三千使团,你也知道其实多是跟着来我大秦贸易的新罗贵族家的商队而已,让市舶使代为招待,若要来洛阳的,也可以让他们前来。”
  青岛如今是北方大商港之一,原本隶属于东莱郡,但朝廷为了照顾高密郡的发展,于是把个青岛湾和整个青岛港都划入了高密郡。
  毕竟,东莱郡还有个更加繁华的蓬莱港,以及近年才发展起来的烟台港。
  不过青岛港因为是不冻港,倒也有自己的巨大优势,因此近年十分繁华,发展迅速。
  尤其是大量的新罗商人,都频繁进出青岛港,来此贸易。
  “圣人,新罗德曼公主入宫为嫔,那么按新罗国传统,陛下可是也拥有了新罗王位的继承权啊。若是他日新罗王崩,那么陛下是否可兼任这新罗王呢?或者,圣人与金昭媛生下皇子,将来可去继承新罗王位?”
  罗成呵呵一笑。
  “你啊,就是瞎算计。朕是大秦天子,却去继承一个藩属国的国王之位,这像什么话?就算是朕与新罗公主的儿子,也不合适,毕竟公主是嫁入大秦,又不是我入赘他新罗,没理由的,也不符合他们的传统。”
  再说了,现在百济和倭国做乱叛秦,朝廷还得联合新罗收拾这两做乱藩属,而以朝廷现在的情况,并没有多余精力大举出兵,因此真要击败百济和倭国,还不知道得多久。
  所以说,现在也根本不是考虑那么遥远事情的时候。
  稍后。
  枢密院中,皇帝驾临。
  与老师张须陀在沙盘前聊了许久。
  “百济联倭叛乱,虽来势汹汹,但安东倒也反应迅速,尤其是安东虽孤悬海外,但制度仿的是陛下当年在辽东亲手制订的那一套。军堡有府兵,屯庄有民兵,大家一心守卫家园,都很奋勇。先期越过车岭山脉入寇的一万叛军,并没有造成什么大的破坏,只是攻破了几个稍小的屯子,带方郡损失了千余屯民,但一万叛军四下攻掠之时,却也屡屡碰上硬钉子。”
  “比如亭长宇文士及、营长史王君廓、都将王伯当、司马柴绍、屯民宇文承都等等,都屡屡重挫叛军,前后击败数支叛军,斩杀数百,俘虏过千。”
  张须陀在说到亭长宇文士及、营长史王君廓等名字时特意加重了点音调。
  其实如宇文士及等差不多身份的安东百姓有很多很多,他们都曾是中原人,甚至许多人曾是前朝贵族或是官员,又或曾是隋末造反的豪强、贼匪,又或是流民等等,但现在安东,都只是一个共同的身份,安东长流人,也称为屯民。
  “他们也只是在守卫自己的新家园而已。”罗成淡淡的道,“给他们正常记功,给予该有的正常奖赏!”
  “圣人,这些人可都是……”
  “不管他们以前是什么人,现在也都只是大秦的安东屯民,他们既然为了守卫家园奋战,那么就应当得到应有的尊重的奖赏!”
  张须陀点了点头,“徐世绩已经在汉城集结起了八千兵马,即将南下。不过百济的五万叛军也已经集结起来,正要越过边境。另外,还有消息,倭国摄政皇太子已经派同母弟来目皇子为大将军,在筑紫集结各地豪强军队两万五千人,准备渡海北上。”
  皇帝看着沙盘,轻笑一声。
  “来吧来吧,该来的还是会来的,不狠狠的打一仗,百济、新罗、倭国,都不会真正的承认我大秦对高句丽的攻灭占有的,让他们也真正见识一下,什么才叫做煌煌大秦!”
  “不增派兵马吗?”
  “徐世绩有一万二千府兵,另外安东的民兵可是不一般的强悍,再加上新罗不是已经征集五万兵马了吗,朕看,足够了。”


第1234章 另立太子
  从枢密院回来之后,罗成思虑了许久,最终还是派人往东莱传口谕,调皇家渤海商船队执行秘密任务。
  以运输商货前往新罗贸易为名,集结三十余艘宝船以及其它船只数十条,共计百余条海船前往新罗。
  不过实际上,这支商船队中,将会有以护卫为名的四千名皇家商船护卫随行。这是整整两个团的兵力,全是此前禁军整团整团裁撤下来的。
  没有调朝廷的北海水师,却调皇家渤海商船队,皇帝也有自己的考量。一来其实朝廷的北海水师,虽说也有一定的实力,但主要承担的是保护北方渤海、黄海等沿海城池村庄、贸易航线等,他们有巡逻任务,并不能轻易远调。
  但商船队不一样,他们名为皇家渤海商船队,便是主要跑北方渤海入朝鲜航线,长江口以北,直到安东汉城的大秦这一圈海岸线,都是他们的航线范围,甚至还向更远的百济、新罗、倭国,以及更东面的诸靺鞨部落交易。
  渤海商船队,船多,护卫也多,对于百济新罗倭国这边的沿海也更熟悉。
  甚至派他们出去,都不算是朝廷正式的调兵,手续更简单方便,在新罗补给停靠也更方便,不比派正式军队在新罗登陆那般引起忌惮。
  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