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这事终究是没做成,谁也不知道会不会暴露。
现在皇帝突然召见,他惊惧不已。
“若不去,则天子更加怀疑。”
泥孰无奈入宫。
一见面,结果皇帝却笑着告诉他,“朕之前把真珠可汗的意思已经转告给夷男了,可惜这小子这些年在中原已经习惯了,如今还爱上了朕的外甥女长沙郡主,不可归返漠北也,甚至连可汗都不想当。”
泥孰听了暗喜,表面上却道,“这可如何能行,我父亲真珠大汗已经临危,急等他回去见面。”
“朕也是这样说的,可他说怕是已经赶不到了,洛阳到漠北汗庭,一路得几个月,根本来不及了,他也不想当可汗,所以不想回去。”
泥孰意外惊喜。
罗成打量着他,越发确定他就是刺杀夷男之人。
“朕也不能强迫夷男回去,不过真珠可汗的临终请求我也不好拒绝,思来想去,朕倒是有一个两全之法。”
“不知圣人何法?”
“朕先册封夷男为薛延陀大汗。”
泥孰脸上露出失望之色。
“当然,夷男既然一心不肯回去,所以呢,朕打算另授一位小可汗,代夷男主持薛延陀汗国的军政大事。朕觉得,泥孰你也不错。”
泥孰意外惊喜。
“夷男一心留在中原,想娶长沙郡主,朕倒也乐见,待他们成婚之后,到时再让夷男把汗位传给你,这样也算是圆了真珠可汗的一番遗愿了,你看如何?”
泥孰恨不得皇帝立即下诏,不过也还是假装扭捏了一番。
“如果你觉得可以,那就请立即返回漠北,宣布朕的决定,当然,按我们中原的传统呢,娶妻总得要下娉送礼的,你作为夷男的伯父,回去后就代夷男置办娉礼送来,待夷男大婚过后,便正式把这汗位传给你。”
“不知娉礼要多少?”泥孰恨不得马上就能筹备齐娉礼,让夷男把婚完成了。
“夷男如今即位大汗,那么朕也会将长沙郡主赐封为长沙公主,既然是公主,这娉礼自然得多点才合适,对吧?”罗成笑呵呵道。“薛延陀为漠北草原汗国,朕也就不要你们以金银器物为娉,便以一万匹马,五万头牛,十万只羊这些草原牲畜为娉礼吧,可否?”
一万匹马、五万头牛、十万只羊,这个彩礼可是要求够高的,就算是对薛延陀汗来说,也不是个小数字。
尤其这些作为彩礼,肯定还得送到大秦来才行啊。
泥孰犹豫。
罗成呵呵,“办不到吗?”
泥孰想了想,只要等夷男娶了公主完了婚,那到时汗位就要传给他,怎么算也不亏,于是一咬牙,拍着胸脯道,“办的到,一定办到!”
“哈哈哈,朕等你们消息,娉礼准备好后就送到河套灵武郡吧!”
罗成没让他们送到漠南,而是要求送到灵武,那可是距离阴山都还有上千里远呢。
可既然都已经拍了胸脯说可以了,没理由这个时候又生枝节,泥孰只能咬咬牙,全都应承下来了。
第1245章 人约黄昏后
夜凉如水。
殿中依然灯火明亮。
皇帝披衣坐于案前,手执朱笔,批复奏折。
如今每日呈到宫内奏事处的奏折,得有上千本,有奏事折,请安折、谢恩折、贺折等诸类。这些直接呈到宫中,不通过通政司,不经宰辅们折子,皇帝如果全都亲启,肯定一天得占用大半时间。
因此皇帝也让内三省主官秘书监、殿中监、内侍监协助筛选,比如三品及以上封疆大吏的奏折,都由他亲启亲回。
李靖上奏折请安,罗成提笔在奏折后面朱笔回复,“朕躬甚安,入秋以来更觉好,卿好么?朕实时常想念,可保养身体,若岭南局势安稳,来京朝集,君臣相会矣。”
又拿起一封,却是分封于关外的东宁王罗士信的奏折。
士信奏请圣上允两个满六岁的孩子入京读书。
罗成回复,“朕派人前来迎接,小六你也可以一起入京朝集,早点来,多呆些时间,陪陪太上皇和皇太后他们,正月后再回去。”
日南郡太守裴成栋上改名折,请皇帝赐准。
因为其名字中有个成字,需避皇帝名讳。
罗成回复,“朕此前已经下诏宣布,除与朕同名同姓,否则无须避讳改名,你的名字成栋挺好,朕很喜欢,不用改。”
避讳这在古代是很寻常的事情,古人要避祖先父亲的讳,也得避皇帝的讳,因此名字不能犯讳,甚至地名也得避讳。
就比如前朝之时,因为要避皇帝杨广的讳,于是广陵改成了江都,广安改成了延安,广饶县改东海,广都县改双流,广化县改河池,广州改为番州等。
而为避杨坚父亲杨忠的忠字讳,甚至中书省改成了内史省,侍中改成了纳言,中书令改成了内史令等等。
还有,历史上李绩原名徐世绩,后来赐姓李为李世绩。李世民当了皇帝后,于是避讳改为李绩,就连朝廷六部之一的民部,也因此改成了户部。
罗成对于这种避讳改名,并不太支持,今天避这个讳改人名改地名,下次避那个讳又改一遍,改来改去,实无必要,还容易引起混乱。
于是罗成在即位之初就下达了关于避讳的诏令,除非与皇帝同名同姓方需改,其它的带有成字的并不须改,写到这个字的时候,也无须用通假字代替。
至于地名,更无更改的必要,甚至他还要求把隋朝时改名的那些再改回来,比如内史省改回中书省,纳言改回侍中。
江都改回广陵等等。
当然,如果在日常书写之时,要避父讳这些,还是听其自愿,但正式公文等中,不允许避讳改字,以免造成歧义。
为君者读,为尊者讳,为贤者讳,虽表示尊敬,不直呼其名,不直书其字,但地名等也如此避就过了,尤其是不但姓名避,如果连名字中的一个字也要避,那哪里避的尽呢。
将一众三品以上的奏折都看完并批复,也用了一个多时辰。
不少奏折因没有要事奏报,因此罗成统一在后面回复知道了三个字而已,至于三品以下的折子,有亲信的内侍太监和殿中太监以及秘书监等负责为皇帝先筛选,有重要内容的皇帝才会亲自处理,一般的请安啊谢恩啊进贺等就交给他们代为回复。
“陛下,天色不早了,通政司那边府院宰辅们处理的章疏奏表还要看吗?”殿中太监小声问。
“几时了?”
“刚过了一更,现在约是戌初二刻左右。”
一昼夜十二时辰,分为初和正,因此秦制又划二十四个小时辰,九十六刻。一个时辰八刻,一小时四刻,一晚上四十刻,每十刻一段,连同首尾共五个节点,称为五更。
晚上戌初一刻作为一更,亥初二刻作为二更,子时整作为三更,丑正二刻为四更,寅正四刻为五更。
戌时是晚上七到九点,戌初便是七点,戌初二刻就是七点半左右。
这个时候,其实还不算晚,古人把戌时称为黄昏,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暗,万物朦胧,故称黄昏。
不过过了秋分之后,白天渐短,晚上渐长,此时已经黑的早。
虽是戌初二刻,可外面早就已经是漆黑一片了。
罗成因为估计自己有三高,于是晚上也不敢多吃,他晚上不吃主食,以清淡为主,早就吃过了。
“那时间还算早。”
太监便道,“圣人是否要召嫔妃进御侍奉?”
罗成想了想,“也罢,今日就不再看奏章了,摆驾,去新罗公主那边。”
这位新罗公主不久前到洛阳来,皇帝授她二品昭媛,但却还一直未曾临幸过。今晚倒不是说突然有了兴致,只是这位公主自登青岛港,罗成就一直派人在暗暗观察她。
这段时间,公主表现的非常好,不急不燥,不骄不傲,十分难得。
眼下的朝鲜半岛,烽烟再起,百济的叛军已经调到边境上,而徐世绩也集结了安东精锐陈兵边境,此时倭人已经开始在百济登陆,而新罗军也正向边境集结。
大战一触即发。
新罗的军队,对于大秦,尤其是对于安东军来说,是不可或缺的。
新罗出兵五万,如果肯交指挥权交给徐世绩,那么这相当于朝廷从中原调派二十万军队过去的效果。
大秦需要新罗人的全力支持,但上次徐世弼杀金瘐信,做的太强势,就怕新罗人未必甘心,如今看这位德曼公主,行事大度,做事稳重,罗成相信如果能跟她好好谈谈,那么比直接强压新罗王金白净效果会好的多。
前往德曼公主的宫中,罗成特意让太监准备了一些精美的金银首饰,琉璃瓶、大铜镜等,还让准备了一些吃食。
来到公主宫里,公主出来迎驾,太监向她宣读皇帝的赏赐,公主听了却也没有什么欣喜之色,只是不失礼貌的谢恩。
“陛下今晚怎么有空驾临?”
“这段时间一直很忙,也没顾的上过来看你,今晚便偷点空,过来坐坐。怎么样,这里的布置,都是按新罗样式,还习惯吗?”
“谢谢陛下想的周到,臣妾很喜欢。”
罗成笑着上前,伸手牵起她手往殿中走,公主脸上不太自然,身体有些僵硬,但却没有推辞,甚至走了几步后,主动的把手也扶到了皇帝腰上。
罗成笑容更加灿烂了。
第1246章 东屠
“喝酒吗?”
殿中,罗成笑着问,他带来了一瓶上好的高昌葡萄酒。
琉璃瓶装的红葡萄酒,看着就十分漂亮,诱人欲望。德曼公主微微一笑,“臣妾不会饮酒,不过可以陪陛下喝点。”
“这性子洒脱,朕喜欢,那就喝点。”
“我为陛下弄点下酒菜吧。”
“你还会做菜?”
德曼公主不仅会做菜,而且做的还不错。
要说来,其实新罗与中原的饮食其实也很接近,毕竟他们也是农耕文明,此时也普遍种植粟谷、高粱、大豆、大麦和稻子等。
粮食结构决定了人们的主食结构,而新罗人也普遍饲养牛马猪狗鸡鸭等。不过总的来说,不同的地区,还是会慢慢的形成自己一些独特的饮食生活习惯的。
比如新罗人喜欢用大豆榨油,做大酱,甚至喜欢把鱼和肉做成干或酱长期保存。
公主给罗成弄来一份密麻花。
“密麻花?”
可罗成印象里面,最有名的麻花应当是天津大麻花嘛,那是油炸的面食。可是公主弄来的这份密麻花,据她介绍,却是将牛肉、鸡肉、猪肉等经煮、晒加工而成,这应当算是一种肉干了。
吃了一点,发现居然很意外,味道不错。
“听说你们新罗人很喜欢弄泡菜。”
“圣人也知道新罗泡菜?在我们新罗,确实家家户户的百姓都会制作泡菜。”
公主似乎很意外皇帝知道新罗泡菜,也很欣喜,当下便真的却取来一坛泡菜,这都是她去新罗带来的家乡之物,平时吃一点这些,总会感觉好些。
白玉盘中装上一盘盘的泡菜,有泡白菜,也有泡萝卜等,不过与后世寻常见的韩式泡菜的色泽鲜红艳丽不同,这些泡菜大多只是本色,也没有那股子扑鼻的辣味。
想想也对,这个时候并没有辣椒,只有一些茱萸或是一些野山椒,跟辣椒还是完全不同的。
尝一口,还不错,倒有四川泡菜的感觉。
“臣妾还从新罗带了些年糕、油密果、花茶、柿饼汁、酱鱼等,陛下要尝尝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