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知道既然这个衙役敢当堂这样做,那么肯定是得到县令的同意的,虽说这样一来他们损失很大,但人家拿出官价这个正当理由,他们也没话可说。
二十贯变八贯就变八贯吧,总好歹还有八贯啊。
堂上的张县令看到罗锋的动作,很是欣赏,他哪不知道如今市面上匹绢只值百钱呢,可是县衙府库也没多少钱,一下子要拿出二百七十贯赏钱来那也是相当不容易的。
况且各地衙门都是这种做法,他也不可能单为罗锋几个破例的,那是坏了规矩,他也不能向上面交待。
罗锋没有闹,很懂事,很好。
就怕碰到不懂事的乡民胡闹,到时弄的很难堪。
他一挥手,于是又有差役抬来几箱钱。
“刚才那是官府的悬赏赏金,而这是本县和县中商贾大户对你们额外的嘉奖,每人五千钱。”
这五贯是真金白银,全是一串串的铜钱,而没有半点绢布。
八加五,等于到手十三贯,虽然还是等于少了七贯赏金,可罗锋已经很满意了,毕竟十三贯也是一大笔钱了,特别是对他和长白山下的老罗家来说。
“谢县令!”罗锋带头拜谢!
“谢县令!”罗三叔他们也跟着拜谢,不过听的出来,他们心里其实还是多少有点不太高兴的,毕竟赏金平白的就少了一半。
倒是罗锋却挺知足的,十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拿到手的才是自己的。
第11章 县令授职
张须陀看向衙下很平静的罗锋,对县令张仪臣道,“此子遇劫匪而不慌乱,有勇且有谋,今日得钱帛赏赐而不得意忘形,偏偏又如此年轻,真是十分难得。”他笑笑又道,“若非此子还年少,某倒是有意想带他回郡中了。”
他身为郡丞,统管郡兵,负责剿匪捕贼维持治安,在一郡之中那是二把手,算是位高权重,能够让他另眼相看的年轻人,确实不一般。
张仪臣点了点头,若有所思。
这两年来朝廷大兴土木,百姓课役繁重,地方治安问题也便越来越严重,蓝面十八鬼并不是特例。
章丘县虽不大,但也有二十余个乡,近万户人口。可县中流内的品官也就他和县丞、主簿三人而已,流外的录事、佐史十来个吏员,剩下的衙役虽有三十来个,可又要分为三班,真正维持治安的其实就快班的十个捕快。
这十个捕快每人手下有一批帮闲、壮丁,可就如之前那个赵捕快一样都是些混子,不堪大用。
“此子确实是个可造之才,年轻有冲劲有勇气,听说还曾读过书识得字,十分难得,本县有意让他入衙门做个捕快,也冲一冲如今这衙役们的懒散风气。”
“某觉得可行。”张须陀抚须道。
张仪臣其实心里更中意秦琼,若是秦琼愿意留在县中,他甚至想请秦琼做个捕头。不过秦琼是卫府军人,虽无官职品阶,但听说是大将军来护儿看重的帐下亲兵,更兼他又是历城秦家嫡子,人家也不会看的上个捕快之职,除非是让秦琼来当县尉,但县尉那是九品之职,他这个县令又是没权力私任的。
“罗五!”
张仪臣开口问道,“本县见你有勇有谋,且能读会写,这次又擒贼有功,便有意提拔一下你,县衙三班中快班的赵三已被开革,有个空缺之位,便想让你补缺,你可愿意接受?”
堂上的罗锋沉默片刻。
赵三原是快班十个正式捕快之一,算是县里正式的差役,这种差役虽然不是官也不是吏,可在县城里也是很吃香的位置,那算是公家人,比起轮流到县里当值做差的百姓来说,这是个正式公务员,好处那是看的见的。
做捕快好处有,坏处也有,那就是捕快只能归类于胥役之中,在那些贵族官僚眼里是上不得台面的。
但是话又说回来,罗五现在是什么身份?
一个乡下穷人,家里穷的都快叮铛响了,而且因为劳役,他家五个成丁都已经被征召服役去了,家里就几个老弱妇孺的,他刚十六都已经去服了一次役挖了两月河了。
谁也不能确定哪天又要被征召去做役,而若是做了捕快,实际上是相当于不用再担心被征召去做其它役的,甚至,捕快还有很不错的收入,养家糊口都不成问题。
地位卑下不卑下罗锋这时也顾及不到了,先站稳脚跟才是最重要的。
能当个捕快倒也不错,毕竟这是个正式工,不是那种临时工协警联防队什么的。
“多谢县令厚爱,小的也愿意为朝廷效力。”罗锋很识抬举的道。
见年轻人如此识时务,张仪臣很满意,让一个十六岁的年轻人当捕快,这都是他的破例提拔了,若是对方不识相,那就未免让他没面子。
“很好,那本县就正式任你为本县之捕快,许你十天假期回家,十天之后回县衙报到做事。”
罗锋拱手拜谢,“多谢县君提拔!”
下面一片羡慕的议论之声,在那些贵族官员眼里,一个捕快当然轻微之极,可在普通百姓眼里,这身着皂衣的捕快那可是官差是公人,是吃皇粮的。不但威风,而且还是个铁饭碗呢。
罗锋如此年轻,居然就已经得县令亲自授为捕快,这可是足够让人惊叹羡慕的了。
不过有擒蓝面贼之功,众人羡慕之余倒也服气,人家虽然年轻,可人家有本事啊。
甚至大家还对这少年捕快有了些期望,希望以后县中的治安能够好些,能够杀一杀那些贼匪的嚣张,还县里几分安宁。
……
从县衙出来的时候,罗锋和三叔他们一人背了个袋子,里面都是刚获赏的钱帛。
“回家吗?”肩膀上沉甸甸的,可小七却很高兴,目光还十分警醒的左看右望,生怕别人把他的赏钱偷了是的。
罗锋看了看自己肩上的钱袋子,问秦琼,“表哥是先回历城吗?”
“也不急于这一时半会了,我打算今天先跟你回家,去看望下姑母。”
“多谢表哥,母亲要是见到表哥肯定会很高兴的。”
罗锋想了想,“我打算先去买些粮食然后再回家,如何?”
“好啊。”秦琼没有意见。
罗三叔他们也赶紧道,“我也要去买些粮食。”
“我也去。”其它几个同乡也道。
路上大家一直傻笑着,虽然赏金最后打了折扣,可他们一人最后也得了八贯的赏金了。
这可是一大笔钱。
“这么多钱帛,要是全换成粮食,够我们一家吃上一两年了。”三叔感叹着道。
县城不大,几家商铺全都集中在城东的市场里,那是一个封闭的坊市,一条十字街将坊市一分为四,沿街开着各式各样的商铺,麻雀虽小,可五脏俱全,各式各样的店铺倒也齐全。
秦琼先去了一家金银铺子,这家店铺是打造金银首饰器物出售的,同时也做诸如金银兑换,兼放贷抵押这样的业务。
他们进来,立即有掌柜的过来招呼。
“掌柜的,帮我把这些绢和布都换成铜钱。”
出门在外,秦琼嫌绢和布携带麻烦,便要求兑换成铜钱。
在本朝,绢和布其实都是和钱一样作为货币流通的,而金与银倒反而并不是货币。说来钱帛兼行的主要原因,还是在于中原王朝历来铜开采少,铸币成本高,导致铜钱总量太少,钱不够用,于是只能钱帛兼行。
“好的,我先看下成色。”掌柜的很客气。
秦琼的一百一十贯赏金,实际上只拿到十贯的铜钱,以及价值百贯的绢和布,但绢布是以官价给的,而市价实际才只有五分之一。
绢和布一匹匹摆出来,成色倒是不错,县里的人没有糊弄他们。
“成色不错,若是全换成肉好,可换二十贯,若换白钱,可换三十贯,不知道军爷换哪种?”掌柜问。
第12章 满载而归
掌柜说的肉好其实是指隋朝立国后铸造发行的隋五铢钱,也称为开皇五铢。钱文五铢二字篆书,笔画精整,边缘较宽,钱背肉好均有廓。
肉好本意是指圆形玉器和钱币的边和孔,因为隋五铢铸币精良,因此百姓多称为肉好。
早年间,朝廷是只许开皇五铢流通的,各关卡市坊都放了样钱,若查验比对钱币与样钱不符,便要毁坏为铜。
不过近年来钱荒越来越严重,大业天子便在扬州增加了许多铸钱炉铸造钱币,因为用料减少,又多掺了锡铅于是钱币发白。
过去的开皇五铢一枚铜钱重量确实是五铢,而且含铜高,但现在的一枚铜钱实际上只有三铢多重,且含铜少。以前千钱重四斤三两,而现在千钱只重三斤还不到。
在民间,百姓商人们当然更愿意用开皇五铢,可大业年铸的钱也不得拒收,百姓商人无奈之下,最终市场上便出现了两种价格。
肉好与白钱的兑换比便是二比三。
“都换成肉好。”秦琼拿过掌柜递过来的两枚铜钱看了几眼,然后道,“都要肉好,别给用我白钱掺杂。”
“爷请放心,小店百年信誉,说一是一。”
罗锋接过两枚铜钱观察了片刻,两枚钱币样式上都是一样的,比如都是外圆内方,都写了五铢二字,但细看又还是有不少差别的。
肉好的轮廓边缘更宽,钱币也更厚,铜钱的颜色呈红色,因为主要材料是紫铜,钱币含铜量达七成,夹铅两成,一枚重五铢。
而大业天子扬州铸的钱币虽然也叫开皇五铢,可实际上一钱才重三铢多,且颜色发白,含铜量大大减少。
一贯肉好一千枚,四斤三两,比白钱重的多。
据说秦朝统一天下后,统一货币,钱币是用半两钱,一枚重半两。后来到了汉朝,钱币越铸越轻,最后铸五铢钱。南北朝时,货币混乱,隋统一天下后,便铸开皇五铢,同时严禁私铸和其它旧币使用。
“掌柜的,现在黄金和铜钱是怎么换的?”
罗锋手里有县令千金送的一些金叶子,这些金叶子虽然值钱,可用起来却不方便,所以他打算干脆就在这里兑换成铜钱。
“换肉好还是白钱?”掌柜照例问。
肉好的信用高,在民间市场极受欢迎,不过白钱也是官方货币,商家不得拒收。罗锋想了想,“换成白钱吧,不过得是扬州铸的大业白钱,掌柜的可不能糊弄我,拿其它的私铸白钱或旧白钱给我。”
白钱也有几种,真正允许流通的是朝廷铸的扬州五铢,而市面上还有不少各朝的旧钱以及不法商人私铸的五铢钱流通,不过这种钱成色更差,往往更不值钱,许多奸商就把这些成色差的白钱混杂交易给百姓,让百姓吃亏。
“怎么可能呢。”
金叶子掌柜的看过后,表示成色很不错,愿意以十二贯扬州五铢钱换一两的价格兑换。
“兑肉好是一两兑八千的,没占你便宜的。”
称量后金叶子大约是三两,于是便可换三十六贯扬州五铢。
三万六千枚扬州五铢,重量超过百斤。
“幸好你是换白钱,要是都换肉好,我这里一时都拿不出这么多肉好来换的。”掌柜的一边安排伙计搬钱过来清点,一面说道。
官府早有规定,民间商民用钱,十贯以下的交易任百姓自由,但超过十贯以上的交易,就得用绢布,主要还是因为铜钱太少了。
三叔还叫小九他们过来一起帮忙点钱,罗锋一看那么大一堆的铜钱,一枚枚点到什么时候去?
“点一串就好,点好后称量,然后每串称一下,只要重量一样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