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错,可你却只说了表层,税收不仅仅是朝廷的财政来源,他更是治国之工具,他是财富分配,是天下安稳的根源,税收的本质就是公平公正,但这个公平绝不是公摊。”
一个朝廷得不得民心,能不能强盛,其实根源就在于其税制。
如隋朝一样,搞人丁税,这就是最落后的税制,看似公平,其实是最大的不公平,这必然导致国家根基的不稳。
税收本质是什么?是对社会财富的再分配,这意味着穷人少纳税富人要多纳税,谁占据的社会资源越多,谁得到的财富越多,谁就得交更多的税。
隋朝反其道而行,两世而亡也就不稀奇了。
就根王莽篡位改制一样,他的亡也是亡于税制,王莽的税制更加是空中楼阁,所以他亡的更快。
“税即国家!”罗成直接说出了四个字。
无税,就没有国家,一个国家要维持,必然要国民缴税。国家的体现,就是税收。就如明末时一样,朝廷只能对普通老百姓征税,官员、读书人都不需要纳税,甚至投附到他们名下的人,也一样免税免役,于是,大明实际上早就不是一个正常的国家了。
他只能一再的对普通穷百姓加饷,最终结果就是农民起义,国家灭亡。
为何大秦立国后更改税制,其中重要一条就是官绅一体纳粮。贵族官员可折钱代役,但绝不能免税。
皇帝可以给他们俸禄高些,甚至是门荫等特权,却绝不给他们免税之特权。
大秦税法的核心,便是财产税,而不是人丁税。哪怕你是一个奴隶,一个伎女,甚至是一个胡人,只要你在大秦的土地上,拥有财产,那么你就必然得要纳税,不过是纳多纳少而已。
“李学士,你其实可以多上上街,去询问一下这些民间百姓,问问他们,大秦与隋朝相比,哪个时候他们更幸福。”
论幸福感,罗成自信,立国仅六年的秦国,绝对比隋时更让百姓有幸福感。
第1312章 虚位以待
罗成比其它皇帝都爱钱,那是他知道钱是国家运行的根本,没有钱,国将不国。而朝廷的钱,自然主要来自于税收,贸易仅是补充。
李纲被皇帝问的哑口无言,他不能红口白牙的说假话,说前朝的百姓过的比如今还好,哪怕是号称盛世的开皇年间,其实普通百姓的负担也是十分重的。
罗成不再理会李纲。
特意招李靖到身边跟他聊了起来。
今年正旦大朝会,岭南的李靖、安东的徐世绩、西山的苏定方、安西的程咬金都回来了,这几位也是如今大秦依然还在用兵的边疆主帅。
“年前枢密院新增了两个副使的位置,一个给了在安西胆大包天的程咬金,另一个本来打算给你,只是你说如今岭南还未安定,便把这位置先给你留着。”
李靖叉手谢恩。
“岭南的情况还是比较复杂的,如今表面上算是暂时维持了安稳,可只是表象。”李靖对于岭南的局势,也有很大的担忧。平灭了宁长真等的叛乱后,表面上,朝廷在岭南是大扬国威,顺势把原来那些豪帅们的位置给夺了。
但实际上,也仅仅是由朝廷取代了过去宁长真等这些地方豪帅的位置而已,对更底层,依然还是没多大进展。
俚僚溪垌表面上倒是有不少归附还入了籍,可不过也是图朝廷的一些优惠政策,比如入籍后老人孩子每月能免费领到一些盐,再比如俚僚人入籍后孩子可到官学里读书,每月还给予钱粮补贴。
再比如入籍后的俚僚人可以均田授地,划给山林,发给地契等。
但就算是做了这些之后,李靖也面临着一个难以突破的困境,那就是这些人哪怕是入籍之后,也一样不肯纳税。
不纳税赋,那么一切都是白扯,岭南官府也就无法真正的实际统治这些人。
就如刚才皇帝说的那句,税即国家。岭南官府连税都收不到,那还谈什么官府衙门。可现在问题是,若是李靖强行开始征税,必然要导致这些土人的叛乱。
之前他就是把入籍跟纳税分开,才好不容易诱土人入籍。过去宁长真等人在岭南,虽几代经营,可一旦要土人入籍,一样引发峒民叛乱。
现在这成了一个死循环。
“请陛下赐给良策,以化解僵局。”年近六十的李靖,也算是大器晚成,为朝廷坐镇岭南,那是功高勋著,可是现在对岭南土著,又不能直接用强。
罗成笑笑,亲自给李靖倒了杯酒。
“岭南情况确实比较特殊,汉人太少,俚僚蛮人太多,尤其是那些汉人还多是些蛮化了的,许多在中原适合的政策,在岭南就不行了。尤其是现在朝廷与岭南之间,还隔着江南三藩,朝廷行事还得有所顾忌。否则,实在不行,直接用兵一路征讨过去,以刀和火犁扫,强制他们入籍,让他们缴税服役。”
李靖点头,正是有三藩的存在,加上现在岭南的汉人太少,而朝廷如今国策也不愿意再搞大规模战事,故此这用强一策就难以实行。
“其实岭南的那点两税,征不征倒没多少钱粮,可是税赋是国家的象征,若是征不了税,岭南就永远不算真正的国家疆域,不算正郡。”
喝了口酒。
“现在的局面,唯有两手抓,一手抓军权。岭南的七十二营府兵,一定要加强训练,不能懈怠,营堡军城、驿站烽墩,得齐备。各军城兵营,得屯备粮食,充足器械。只要兵强马壮,械利粮足,方能立于不败之地。”
“另外就是加强移民屯田,搞活经济,把卫府营兵的家眷们都鼓励他们迁去随军,在卫营边,建立军属屯庄,并迁去更多的汉民屯田。”
只要汉人移民数量上来了,那就能迅速改变整个岭南的局势,这是釜底抽薪之策。
当然,搞活经济很重要,市场搞活了,能吸引来更多的移民和商人,有钱了也可以修更多路、建更多屯庄、修坚固的军寨堡垒。甚至也能通过经济,把更多的俚僚人吸引下山,慢慢的让他们融入进来。
“现在不要主动的挑起与峒民的争端,要跳出来,站到裁判的角度来,要利用好溪峒之间的矛盾,充当裁判,给予调停,利于这机会,或拉拢或打压,彼消此长,官府的威信力便能不断增加!”
“谢陛下指点。”李靖赞同的点头。
“说起来简单,实际操作并不容易,这些就看你们在地方的表现了。我相信你的能力,南海、宁越、交趾三港,得多投入一些,这些地方是汉人的地盘,借助如今海贸之利,让三城先发展起来,然后带动周边。”
“岭南还需要陛下多选拔一些人才来。”
“马上就是科举考试了,这洛阳城有两千多名举子,到时会有二百多名新科进士,这些人都是天下读书人中的尖子,个个都年轻锐气,可堪大用。”
皇帝一手制订的科举考试制度,与其它各朝科举都不大同,更注重的是干才。虽然被有些人评论朝廷的科举更注重术而不是道,但罗成以为,光说道不说术,那便只会出一群书呆子,就算其中优秀者,也就是如太子詹事李纲那样的。
当官,当然得理政有术,若是啥都懂,只是道德标兵,那更加误国。许多文官认为,国家选士,得先品行好,然后才有干才。但罗成偏相反,他认为二者就算不可能兼优,但也得先选有才干者,然后再从这些有才干中者,再挑品德好的。
“新科进士,只怕没经验,无法适应岭南那边复杂的形势。”李靖道。
“放心,科举过后,朕会让部份新科进士进入中央朝廷各省部寺监,也会让一些到地方道郡县任职,先从一些副职任起,慢慢锻炼。这些人下去后,朕再从中央和地方抽调一批精练能干的老吏,将他们分调四方。其中,自然也会给我岭南一批。这些优先出来的老吏干才,到边地之后升迁使用,若是表现好,将来还会再有重用。”
“当然,若有愿意去边地的进士,朕也会挑几个好的苗子过去历练历练,到时人到了岭南,你可得给朕好好爱护。”
“臣一定。”李靖听了皇帝的保证,欣喜不已。“给臣五年时间,定让岭南大变样。”
罗成哈哈一笑,“你在岭南也呆了好几年了,朕最多再给你三年时间,到时你就在岭南任满八年两任,按朝廷制度,你就得调任他职了。三年后,朕调你入枢密院来任枢密副使。等我老师致仕,便由你来接任枢密使之职。”
五凤楼里,不少人见皇帝跟李靖聊的正兴,甚至哈哈大笑起来,都不由的向李靖投去羡慕的眼神。
第1313章 朕很高兴,当赏
上元夜。
紫微宫,五凤楼。
这一夜,火树银花不夜天,花灯如海人如潮。
整个洛阳城里,涌入了百万军民一起观灯庆贺,各条街道上,遍是花灯,遍要夜市,一边看灯一边购物,一边吃着夜市小吃,一边猜着灯谜。
对着一辆辆巡游的花车品评称赞。
五凤楼上。
君臣蕃使夜宴完毕,在楼上观看灯景。不少官员注意到,这一晚上,皇上一边观灯,一边不时召臣子到身边说话。李靖、徐世绩、苏定方、程咬金,后来又换成了张须陀、秦琼、单雄信,然后又是罗嗣业、罗艺、艺存孝、罗士信。
还有唐俭、刘文静、裴寂等。
不是镇边大将军,便是朝中枢密院大帅,要么就是宗室名王,又或是驻藩使臣。
敏感者便猜测到,皇帝估计接下来又会有什么大的动作了,且必然是四边之地。
而有人以安西帅程咬金去年连灭两国屠数十万人得以升入枢密为帅,推测出估计今年边地还会有大动作,可能是百济也可能是党项又或是吐蕃,总之有程咬金的例子摆在那,估计各地边帅会被刺激的更加积极。
而朝廷去年的财收还不错,对军队的预算做了极大倾斜。
“不管是人屠还是魔王,对于皇帝来说,能打胜仗灭敌国扩疆土的将军,终究就是好将军,杀人再多,也照样是有大功。”
“是啊,如今天子醉心于武功,朝中大帅、边疆大将们也因此极为激进,各地战事不断,此非好事,国虽大,好战必亡。”
“陛下口口声声说要休养生息,可我朝却无一日没有战事,东南西北四边之地,到处都是战事,哎!”
几名大学士今天无疑是被冷落的,先是李纲被皇帝一通驳斥,然后是皇帝召了一个又一个大臣到身边陪同观灯谈话,可却没有叫一个大学士过去。
虞世南觉得如今皇帝的所作所为,其实与前朝杨广都差不多,一样好大喜功,一样刚愎自用,可是偏偏结果又完全不同。
杨广在位几年,便天下大乱,将杨坚几下年积攒下的底子折腾光。但如今天子,却是马上打下了的天下,才数年时间,便结束天下动荡,让中原恢复安宁,甚至许多地方比过去更加繁华了。
可偏偏这天下似乎越来越安稳,皇帝对各地用兵不断,征收工商税,又将盐茶酒马糖矿等征收专卖之税,又是和买又是贸易的,论说应当会使的天下怨愤,可偏偏现在却稳的很。虞世南也是经常到下面去走访,没有人能蒙骗的了他,但结果偏是如此。
这让他有时很迷茫不解,为何当今天子行事与杨广那般相同,可却又有完全不同的结果呢?
“早晚,会有大隐患的。”另一位大学士褚亮说道。
渤海舰队副使程名振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