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隋唐大猛士-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左史忍不住道,“圣人,上一次大蝗灾距今已有九年,难道说这一切真是天道定数?”
  罗成摇摇头。
  “蝗灾的发生,是自然现象,不是什么天道定数。蝗灾往往是在水旱灾害之后产生,为何?因为水旱灾后给了蝗虫极好的生长环境。就比如这黄河滩吧,去秋,黄河大水,虽没造成决堤等大灾情,可水位大涨,后来水退下去,这些河滩地便成了蝗虫产卵的好地方。”
  蝗虫产卵也是挑地方的,他们喜欢挑那种土壤含水份较高,但又土地密实甚至带点碱性的土壤产卵,这种土壤有利于蝗虫卵的存活和孵化。
  而河滩边上又往往会有许多芦苇等杂草,这些也正是蝗虫最喜欢的食物,同时在这些地方边上产卵,还利于虫卵孵化出来的跳蝻进食成长。
  “若是正常年景,冬天下雪会冻死许多,春天之时,黄河水位会上涨,这些河滩大多数又会被水淹,因此多数蝗虫卵会被淹死,剩下一些,数量不多,也就难以成灾成患。可水涝干旱之后,蝗虫卵往往就能大量孵化成活。”
  秋雨涝冬无雪春无雨,这种极端的气候条件,使的今年将面临极危险的蝗灾可能。
  太子站起来,看着脚下河滩上遍地的那些孔窍,头一次感到了头皮发麻。
  “一个孔窍有百粒蝗卵,这片河滩得有多少卵?”
  罗成也很忧虑的对太子道,“之前朕让皇城司和锦衣卫各挑了一块地方查看,皇城司挑了一块黄河滩地,锦衣卫挑了一块湖滩地,经过他们的仔细调查统计,得出了让朕忧虑的数字。”
  锦衣卫和皇城司挑的都是明显有大量蝗虫卵的地方,他们量出一亩地来,仔细挖掘蝗卵,然后统计,为了数据准确,他们甚至一共量了十块一亩的地方挖掘统计。
  结果是惊人的。
  每亩地中,能高达蝗虫卵块两百万到三百万的卵块,而每个卵块就是一只蝗虫产的卵块,里面往往有五六十到一百粒卵。
  这么算起来,每平方米就能高达三十四万粒卵。
  一亩地六百六十六平方,就算唐代的亩小点,一亩也有五百八十多平方。
  仅皇帝眼前这块河滩地,就有三千亩之多。
  一亩地就可能有两亿粒卵,三千亩地,那是六千亿卵啊。
  只要想像一下,如果这些卵都成功的孵化出来,到时侯将是一种多么可怕的景象,铺天盖地都是蝗虫,所过之处,一扫而光啊。
  而且这么多的蝗虫,还能再产一季卵在秋天孵化。
  哪怕就算不是所有卵都能孵化,就算现在查看的都是最密集的产卵地,但因为干旱,多少河滩多少湖泊水塘有这种适合产卵的地方啊。
  谁知道那下面,究竟还埋了多少虫卵。
  太子的数字是由李淳风亲自教导的,九九乘法表还是很精通的,可是他把皇帝给他的数字,左算右算后,还是不敢相信,三千亩河滩上的蝗虫卵太多太多了,多到过亿,他总认为是自己算错了。
  “你没有算错,这河滩上确实有这么多的蝗虫卵。”
  太子嘉文头皮发麻,似乎正有无数的蝗虫从河滩地里钻出来,然后跳到他的身上,将他淹没。
  “父皇,有没有办法灭掉这些蝗虫卵,不让他们孵化出来?”


第1317章 东林党
  宣政殿。
  御前圆桌会议上,每位参会的大臣面前都摆着一份报告。
  罗成面色有些憔悴。
  “诸卿,今天召你们来宣政殿议事,主要是关于蝗灾之事,你们面前的这份报告,是由锦衣卫和皇城司还有军医院一起通力协作,花费了很大精力赶出来的,你们可以先仔细看一看,看完后我们再议事。”
  房玄龄看着面前这本报告,知道事情肯定不简单,能让皇帝都如此忧虑,绝对很棘手。打开细读,越读越惊讶,这份报告太祥实了。
  一开始就讲的是蝗虫的生活习性,然后又讲他们成灾的一些原因和可怕的后果,甚至还直接把蝗虫卵、五龄跳蝻、飞蝗等各阶段的样子都绘出。最后是关于锦衣卫对各地蝗虫卵的调查取样结果,还有对蝗灾的预警。
  最后报告结论,今年将有大蝗灾,从河西陇右到关中朔方,从河南到山东,从河北到山西,从巴汉到湖北,再到淮南,整个黄河流域,长江北部,淮河流域,都可能要爆发大蝗灾,涉及半壁江山,数十郡几百县。
  这次的蝗灾,其灾情之严重,可能会是五十年一遇甚至是百年一遇的,比起八九年一次的蝗灾,将严重的多。
  如果处置不当,后果也将不堪设想。
  看完后,殿中一片沉寂。
  “这报告是否夸大?”新上任的御史中丞长孙无忌问。
  “这里还有一份报告,是太子嘉文自己做的。”皇帝招手,冯力士便又给众大臣送上一份报告,这份报告要简单的多,由太子亲自书写,里面的内容就是他随皇帝到洛阳北的黄河滩上的亲自挖蝗卵的经历,里面还附上了不少数据,比如太子挖了一厘地,就从中挖出了两万多个蝗卵块,而每个蝗卵块里,都有五十到百粒的蝗卵。
  这下长孙无忌无法吭声了,太子亲自挖掘,还是皇帝陪同,这是作不了假的。
  一众大臣们都暗暗心惊,对于蝗灾,他们在史书上看过许多,甚至也亲身经历了不少,但对于蝗灾的成因啊,蝗虫的习性啊等等,其实并不了解。
  现在看到这一个个的数据,越发感到震惊。
  李纲有些意外,他是太子詹事,不仅是太子的老师,也算是东宫的主官,詹事府本就是仿朝廷的尚书省所设,可太子做这事情既没叫上他,甚至也没告诉他,这让他觉得太子与他生份了。
  “陛下,蝗卵并不代表就会有蝗灾,蝗灾其实是与皇帝德行有关,只要修德善政便能消除蝗灾。”
  他这一套,完全就跟汉代大儒们推崇的天人感应有关,什么地震啊大灾啊甚至天上有流星啊,这些都能归之为上天示警,说是德政不修等等。
  其实作为当时精英的那些汉代大儒们,又有几个是不知道这些东西与皇帝或宰相们的施政无关呢?
  可是他们就是要揣着明白装糊涂,故意弄出了这么一套天人感应之说,就是为了以此来约束一下皇帝,毕竟皇帝是天子,臣子们谁也管不了天之子,于是他们便只能假借上天示警,天现异象,以此来约束皇帝。
  这其实就好比后来太平天国,天王洪秀全称自己是上帝次子,称耶酥为天兄。结果后杨秀清却自称天父上帝附身,于是反而还要让洪秀全来拜他听旨。而萧朝贵则称自己能得天兄耶稣附身传言。
  这都是一回事。
  罗成笑看着李纲。
  果然不出他所料,李纲接着就开始大谈皇帝的一些朝政的不当,说皇帝不肯偃武修文,不肯与民休息,对外征讨用兵不断,又大搞皇家产业,与民争利不休,还说皇帝大肆分封诸侯实是为将来埋下祸患。
  又还提起说禁军和内军的职业兵制不好,每年要耗费几千万贯军费,是为冗兵。还说到吏员打破了升官界限,这是使的清浊不分云云。
  罗成干脆架起二郎腿,听着这位老头在那里一通乱喷。
  看他从这条政策喷到那条政策,口水横飞的样子,罗也干脆就让他一喷到底。
  “若按东阁大学士所言,朕是不是当下罪已诏?”罗成等他喷完了,缓缓问道。
  李纲愣了下。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只要陛下能够迷途知返,便是大善。”
  “朕就问李东阁,若是朕罪已,若是朕如你所说,更改这些国策,按你说的改变,那么今年的这场蝗灾能够避免吗?那些蝗虫卵就不会孵化吗?”
  李纲被堵在那里了,他当然清楚,蝗灾这个东西,最主要还是与自然相关,虽与人也有关,但相关的也不是这些。
  若是他敢跟皇帝这样说,只怕也说不过去。
  可是眼下话到这份上,也是无法后退了。
  他总不能自食其言。
  “陛下,老臣请陛下施行仁政,修德善政,自然能平息蝗灾。”
  “荒唐!”
  皇帝一巴掌拍在桌子上,罗成明白李纲的想法,想借这蝗灾来劝谏皇帝,可现在还这般说,那就真是胡言乱语了,这已经是不顾原则不守底线的行为,这样的开端可是坏榜样,若是人人都跟李纲这样,那他岂不就成了明末东林党?
  “罔顾事实,颠倒黑白!朕真是看错你了,朕本以为你品良德佳,所以特让你为太子詹事,又拜你为东阁大学士入翰林院为辅臣,可是结果你太让朕失望了。蝗灾当前,朝廷需要的不是空谈什么修德善政,现在要谈的是如何预防,要谈的是即将出现灾情的地方,要积极的调度储备粮食,要如何捕蝗挖卵,把灾情降到最低,就算是灾情发生,哪怕庄稼被吃光,也不能让百姓发生饥荒,无饭可吃,更不能让人相食,可你却跟朕大谈什么偃武修文,谈什么其它,你这是揣着明白装糊涂,你这是做恶!”
  李纲怔怔的站在那里,想不到皇帝对他如此无情痛批。
  “臣……臣受陛下如此指责,无脸继续留在翰林院,无脸继续留在东宫,请辞官致仕归乡养老!”


第1318章 蝗神
  “李纲,你让朕太失望了!”
  皇帝冷冷说道。
  李纲站在那里请辞,不肯认错低头。
  这时其它宰辅大臣们见气氛紧张,也都来劝说。
  “一言不和,就要挑摞子走人?”罗成冷笑,过去罗成还是挺尊重李纲的,觉得这位品德很好,可堪为太子师。毕竟太子是未来皇帝,太子需要良好的品德,才能方面差点都没关系,可只要品德还好,那便能接好班。
  可现在看来,李纲也不行,也一样有很多私心,他最大的私心就是有皇帝改造欲,跟汉代以来的那些儒士一样,可偏偏他自己的才能又不行,却还总以为自己的才是对的。
  皇帝不接受他的改造,他就要摞挑子走人。
  他真是觉得自己有些看透李纲这人了。
  “你要辞职,朕不许。”
  李纲却还道,“臣不能为陛下劝谏,请辞。”
  “好,好,好。”皇帝连说了三个好字,但依然还没接受他的辞职,“朕不准你辞职,朕认为你确实不够资格担任大学士和太子詹事,朕现在罢你的职。”
  辞职和罢职,这不是有很大区别的。
  李纲辞职若是皇帝准许,那他就算致仕,依然还能享受辞职前的宰辅待遇,可罢职就不同了。
  “朕贬你为偃师县丞,八品。”
  李纲面色苍白,这真是不给留一点点的情面了,本来作为东阁大学士,这是二品衔,还是尊贵的太子詹事储君之师。可现在一贬就贬到八品青袍,连绿袍都穿不上了。
  至于爵位,当然也被夺去。
  “你到偃师去,协助县令负责挖掘蝗卵,备灾备荒,不要跟朕唱什么高调扯什么空谈,大灾当前,都干点实事。”
  “老臣李纲,领旨谢恩。”
  李纲倒也是脾气执拗,本来宰辅的拜撤,那也要经府院宰辅们签字的,若是他认个错,宰辅们再帮忙说点好话,说不定事情就转过去了。
  可现在他直接就领旨谢恩,还当殿就把自己头上的三梁进贤冠取下,又把腰间的十三銙金玉带解下,然后把紫袍也脱了下来,最后将自己的玉笏放在桌上,连金鹤符和金鹤袋也都取下来放在桌上。
  他就身着一件白色中衣,光着脑袋向皇帝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