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隋唐大猛士-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翟公,萧铣如今已经是众叛亲离,就算我们归秦,他也不敢吭声的,甚至只要我们先带头归秦,到时必然还会有许多郡县响应归秦,那个时候,只要圣人一道诏令,便可召萧铣入洛阳,南梁不攻自灭。”
  “这不是一城一地之得失,这关系着大秦的整盘棋,三藩虽常相互攻伐,可在面对大秦时却是攻守一体的,一旦南梁有事,其它两藩也必然牵动,到时就是全局的变动。”
  张镇周无奈道,“如果翟公还是不肯接受我等归附,那我等就只得率兵携民弃土渡江归附了。”


第1337章 江夏
  “你们这样不是为难我嘛。”
  翟摩侯有些无奈的道,他端起面前的茶壶,给两位南梁太守各倒了一杯茶,然后又指着盘中的鱼道,“这是江里现捕的鱼,鲜着呢,油一煎,那个香啊,还热着,一点腥也没,尝点。”
  张镇周叹气。
  哪还有心情吃鱼喝茶啊,上火的满嘴是泡。
  其实他们早就欲归秦了,只要大秦一句话,他们随时归秦,可关键就是,他们想归秦,秦人都不肯。
  总是说什么江南三藩一盘棋,牵一发而动全身,还不到时候。
  这左等右等的,现在眼看着治下郡内大乱,他们就想趁早归秦,然后就可以甩手了。
  “翟公,要不你帮我们再跟上面奏请一下,我们太难了!”
  周法明也道,“实在不行,翟公你先借我们点粮也好。”
  “要不,你开放边境,让我们放些灾民先过去?”
  看着这两位如今南梁朝中的大军头,翟摩侯有些哭笑不得。自来担任这安陆太守后,虽说是在前线边境,可是他的日子确实挺轻松的,两个邻居太守,整天就想着怎么投秦归附。
  “借粮,这也没有这个先例啊。”翟摩侯手捧着茶杯,天气炎热,呆在江心船中,倒是江风习习很是惬意。
  “翟公,我们也是没办法啊,那么多的灾民,又是大旱又是蝗灾,如今百姓皆成饥民,不说百姓,就是我等兵马,也是军仓无粮啊。这样下去,别说饥民成流贼,就是我等的兵马,也要成乱兵啊。到时侯,我们可就真无奈压制他们,一旦这些灾民乱兵越界,到时也会给翟公你添麻烦啊。”
  沔阳郡在汉江之南长江之北,而江夏郡在汉口之南。
  这两郡可谓是如今南梁小朝廷的战略要地,可两郡太守却整天想着投秦,这事情其实萧铣也清楚,可他也没办法,他现在是政令不出南郡江陵城,各地大小军头们,明面尊他为主,可实际上都是各自为政,各个割据一方。
  周法明也直言道,“如今的形势已经很危急了,这人饿急了,什么事情都干的出来,说不定哪天我睡梦中就让人割了脑袋去。所以,若是翟公不帮忙,那我可实在无法继续呆在江夏了,我今天回去收拾收拾,明天就去洛阳。”
  “二位可别忘了雷长颍啊!”
  翟摩侯提醒他们。
  当初雷长颍本是沔阳太守,暗里向秦投降,结果当时皇帝为了安稳三藩,先打赢西北跟西突厥、吐蕃、吐谷浑和诸羌的联合进犯,而对三藩采取安抚策略,对于归附的雷长颍反而擒拿送回给梁军,使提雷长颍被杀。
  张镇周一脸无奈。
  “实在不行,我干脆带兵杀到江陵去!”
  “对,我们联合发兵江陵,为圣人把萧铣拿了!到时举国归附!”
  “二位,有话好好说。”翟摩侯连忙道。
  “翟公,此一时彼一时也,当初雷长颍归附时,那时大秦正在西北大战,可眼下四边安宁啊。翟公,大功一件啊,不可错过。”
  翟摩侯想来想去,也有些心动了。
  “你们若是改旗易帜,会有多少部下拥护?”
  “大家早就盼着这一天了。”
  “我得奏报朝廷。”
  “只怕来不及了,如今人饿的两眼发光,再没粮,只怕就要人相食了。”
  一旦人开始吃人,那么就再无什么律法和道德可约束的了了。
  安陆郡虽说离洛阳近,可快马也得两三天,消息一来一回,最快也得五六天。
  五六天的时间,对于饿急了的饥民来说,确实太久了。
  “罢,我就担回风险吧。”
  翟摩侯当即决定,开放边境,先让江夏和沔阳两郡的灾民到边境来,他会在那里设立赈灾点,施粥放粮。
  要运粮到两郡中去,不如直接让灾民过来。
  至于两郡,依然还是由二人率兵驻守,他们所需的粮食,则由他们派人过来运取。
  “还请翟公能派一支兵马入境!”
  “对,最好是大张旗鼓,兵马多少不重要,重要的是一定要大张旗鼓!”
  周法明和张镇周一致要求。
  “好!”
  翟摩侯返回汉口后,立即召来属下官吏。
  然后亲自去拜访了城中的刘公公。
  刘公公是名宦官,是内侍省派驻湖北道安陆郡的一名宦官,负责安陆郡粮食换购蝗虫,以及加工储存蝗虫制粮的。
  “请刘公公借调救灾粮。”
  刘公公在汉口有几座大仓,里面存储的,全都是用蝗卵蝗虫粉以及小鱼小虾螺贝肉与杂粮加工制成的救灾粮。
  这种救灾粮比起各地售卖的养身粉自然要差些,生产过程更粗糙,材料也更次,可毕竟也是实打实能吃的食物。
  米糠麦麸豆粉芋粉掺杂着蝗粉鱼虾贝壳粉,闻着确实一般,吃着也不太好吃,可毕竟是能吃能消化的,比起直接吃草根树皮,可是不同。更别说那种吃下去勉强能暂时有饱腹感,可最后会不消化撑死的观音土了。
  何况,这些救灾粮里,甚至还加入了盐这种宝贵的东西。
  “翟使君的仓里不是还有许多粮食吗?”刘公公笑问。
  “实不相瞒,我打算做一件大事,只是时间紧迫。”翟摩侯把事情简单一说。
  那位才九品的刘公公一听,倒是吃了一惊,沉吟许久。
  “既然是干大事,那咱家自然得全力支持翟使君,只要翟使君写个公文过来,要多少咱家就给多少。”
  “多谢公公仗义!”
  “都是为圣人为朝廷办事嘛。”
  江夏。
  与汉口不过隔江相望。
  周法明回到城中,立即向属下文武宣布了这个好消息。
  “诸位,大秦终于同意咱们归附了!”
  众人无不大喜。
  “马上向各级传达此喜讯,改旗易帜,把大家准备好许久的秦旗打出来吧!”
  江夏城,太守府门前。
  第一个换上了秦旗。
  原来的梁旗被扯落扔到了一边,一面赤红的秦字大旗高高升起。
  看到这面旗帜,附近的人先是惊讶,然后是欣喜。
  终于,他们也成为秦人了。
  “咱也是秦人了,有救了,终于有救了!”
  “对,成了秦人就不怕旱灾不怕蝗灾,再不用担心饥荒了!”
  江夏城中,各个衙门,一面接一面的秦旗树起。
  而许多城中百姓,都急匆匆的跑回家。
  “娘子,赶紧,赶紧逢一面红旗,咱们归秦了!”
  家家户户争赶红旗。
  周法明也第一时间派人上街宣传告示,说江夏归秦。郡中百姓若是家中无粮者,可往渡口,那里会有船运送大家过江到汉口,那里会有汉口的官吏放粮施粥救济百姓。
  当天。
  无数的江夏郡百姓,开始往渡口赶去,到了地方,果然已经有江夏军准备的上百条船准备渡百姓过江。
  最先抢上渡船的江夏百姓,怀着激动的心情渡过长江登上汉口码头,那里果然有许多秦军在等候,他们指引着他们到码头附近去,远远的就闻到了一口口大锅里炖煮的粥香了。


第1338章 坏天子
  “来来来,都排好队了,排好队才有粥喝,不排队的没的喝!”
  一名健壮的民兵站在粥铺前,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他腰间左边佩带横刀,右边挂着弓插。
  手里还有一杆丈八长矛。
  有一个满脸胡子长满横肉的江夏汉子饿急了,闻着那粥香忍不住上前,“爷们都快饿死了,赶紧先来碗粥填填肚子。”
  持矛的民兵冷眼瞥了他一下。
  “退后,排队!”
  络腮胡不满的上前,打算自己盛粥。
  “退后!”民兵再次喝声。
  可是这家伙却充耳不闻,或许是太饿了,又或许他并没有重视这民兵的喝令,依然上前。
  “找死!”
  民兵大喝一声,“拿下!”
  顿时,冲出来七八个民兵,一人一杆丈八矛,倒也没有直接拿矛头刺,而是拿矛杆就砸。
  络腮胡虽彪悍,可双拳也难敌四手啊,何况这还是一火九个健壮民兵呢,没几下就被打趴在地。
  “停!”
  那民兵火长上前,“别装死狗,起来,到后面排队去!”
  络腮胡恼怒万分,又羞又气,可看着那些民兵,只能咽咽口水,从地上爬起,拍拍灰尘,退到后面去了。
  有了这个家伙的前车之鉴,接下来江夏百姓倒是很听话的开始排队。
  每个粥桶前都排一队人,禁止插队。
  甚至还有几个桶前,只排老人、孩子和有孕的妇人。
  排到粥桶前,饥民们双手捧着碗。
  饿民们在外,这碗是必带的。
  粥桶后,一个民兵舀起一大勺粥倒入他的碗里。饥民感激的躬身点头,然后从一侧离开。
  碗里的粥散发着诱人的香味,粥熬粥的时间挺长,很是浓稠。不过这粥看着并不米粥,也不是小米粥,倒像是米糊。颜色有些偏黄偏暗,但饿久了,哪还管这些。
  顾不得粥烫,碗捧到嘴边,开始一点点的吸。
  粥入嘴,很粘稠的感觉。
  嗯。
  还有点咸味。
  似乎,好像还吃到了点鸡肉味。
  不对,似乎还有鱼的味道。
  嗯,也有米的味道,似乎还有豆子味,还有什么味道?
  细想,似乎有点过年喝腊八粥的味道似的。
  好吃。
  又吸一口。
  越品似乎越有味,这个时候腥味成了河鲜味了,蝗粉成了肉味。
  后面打到粥的人也都过来了,大家蹲在地上,开始吸溜着。
  喝粥的人吸溜声越来越响,最后汇聚成一片。
  最先打到粥的那个,已经喝完了那大碗粥,看着已经空了的碗,他有些意犹未尽,虽然这个碗一碗能装起码三斤,可他觉得还不够。
  想了想,还是又捧着碗到了后面排队。
  一个民兵上来。
  “你已经喝过粥了。”
  “我还没饱,饿。”
  “饿久了的人,不能吃太多,不然会撑坏的,跟我来,到这边来。”
  “去哪?”
  “到这边来做事,搭棚,你们住的棚子,放心,不会让你白做。干一天活,给你一升救灾粮。”
  “什么是救灾粮?”
  “就是你刚才吃的那种。”
  “带鸡肉味和鱼虾味的这种?”
  “嗯。”
  “干一天就有一升?”他有些不敢相信有这样的好事。
  “当然,干一天就有一升,而且,还另管你两顿饭,这一升粮算是工钱,不用扣伙食粮。”
  捧着大饭碗的江夏人不由的半信半疑,但最后还是跟着去了。
  第一批乘船过江的江夏百姓有一千多个,很快就都喝到了粥。喝完粥后,青壮者被安排去搭建棚屋,挖排水沟挖茅厕,而妇女孩子也分到了一些轻松的活干。
  每个人都被告之,听安排干活,可以领到救灾粮充当工钱,还可以一天吃两顿免费饭。
  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