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每个人都被告之,听安排干活,可以领到救灾粮充当工钱,还可以一天吃两顿免费饭。
若是不听从安排,就要被送回江南岸去。
长江上。
船还在一趟趟的往返,一趟过来,带着千余饥民。一趟过去,则带着一船船粮食。
不过这些过江的粮食,并不给江夏百姓,周法尚带着江夏的士兵守着这些粮食,这些是供给江夏士兵的军粮。
灾民,只能乘船过江去。
“这粮怎么闻着有股腥味?”
卸粮的江夏兵疑问?
周法明笑道,“这是救灾粮,有五谷杂粮掺入了鱼虾贝壳等磨成了粉,自然会有股子腥味。”
“能吃吗?”
“当然能吃。”
江北岸,汉江西岸,沔阳郡的百姓,也在太守张镇周的安排下,开始乘船渡往汉口。
江夏和沔阳本是鱼米之乡,奈何也是三灾五难之地,荆汉常有洪灾内涝,又时不时的还会有干旱蝗灾,更别说这些年中原其它地方都已经安稳太平了,偏偏他们这里却还战乱不止,更别说各种苛捐杂税苦不堪言。
绝大多数的百姓,家里都没什么余粮,一遇灾,便无法自救自保。
一连数天。
汉口附近,船只越聚越多。
江夏、沔阳的百姓正不断的赶到渡江口渡江投秦。
过江的灾民越来越多。
江岸边,已经搭起了越来越多的棚屋,不过不是胡乱搭建,都是由安陆郡的官员指挥规划,有民兵们监督搭建的。
一排排十分规整,甚至每隔一段距离就建有公共茅厕,还有垃圾投放点,甚至有水房可以洗浴。
虽然都比较简陋,但如军营一般规整。
住进来的灾民,也全都要登记,每人都领了一块身份牌,身份牌都是一式两份,一份灾民佩带在身上,一份留档。
并且对灾民还实行了保甲连坐制,哪怕这只是临时的安置点,可也管理严格,灾民们携带的所有武器都被收走,禁止携带拥用。
汉口城内城外,更是驻扎着一营营精锐的大秦卫营兵,他们距离江棚屋区不远,一有乱,便可立即赶到。
灾民们每天都有事做,开始是建棚屋,建完棚屋又是运粮,好在大秦人说话算话,干一天活给一升粮包两顿饭,妇人七合,老人孩子也有五合粮。
口味独特的救灾粮,现在灾民们已经习惯,并且很喜欢这种带有肉味鱼味的救灾粮,虽然这种粉只能煮成糊,或是疙瘩汤,但每天能填饱肚子的感觉真好。
尤其是白天干活吃饱了,发的粮就能攒下来,看着攒的救灾粮慢慢增加,晚上睡觉的时候枕在头颈下,别提多安神助眠,甚至睡着都能笑醒。
“一江之隔,却天壤之别啊。”
一名读过书的江夏民在竹子搭起的棚屋里跟自己的儿子们感叹道,“这老天是公平的,下一样的雨,出一样的日头,可是呢,这安陆百姓就不怕,他们田里没收成,一样能吃饱饭,可咱们呢,却成了流民,得背井离乡,这还是运气好,有江北搭救咱们,否则就又成了大业末年那时一样,不知道得饿死多少人啊。”
“爹,你说为啥老天下一样公平的雨,可却有人遭灾受饿有人不遭灾受饿呢?”
“天是公平的,但我们江南江北人的天子却不一样,江北之人有个好天子,我们却有个坏天子。”中年人直言不讳的道。
第1339章 南梁水师
“这是叛乱,是欺君!”
南郡,江陵城中,萧铣破口大骂。
江夏郡与沔阳郡的易帜,简直就是一把锋利的尖刀,狠狠的插在他的心口上。一直以来最担忧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召徐舍人前来拟旨,朕要调兵讨逆!”
杜之松连忙劝谏。
“张镇周、周法明本为隋将,大业末率官军来攻因败而降。然则并不忠心王事,早年就与雷长颍、许绍、董景珍等欲归秦,当时秦因外敌环伺而故不意腹心生乱,故保留三藩。然则如今,放眼四顾,四边还有谁为秦之敌手?”
杜之松此前任萧铣的中书侍郎,执掌机密。后三藩向秦称臣,换地封王,萧铣这个南梁天子实际上已经去除帝号,秦改封其为南郡王,授湖南道节度使、南郡太守。
杜之松因此与改为湖南道节度司马。
“大王,张镇周等人易帜,这绝对是秦人授意,否则有雷长颍之鉴他们不敢如此。可既然秦人授意,那我们还如何讨伐?”
“朕朕朕……”萧铣连喊了三句朕,可却说不下去了。
杜之松提醒萧铣,“大王当称孤,自称朕,若传出去,便是叛秦谋逆也。”
自向秦称臣之后,萧铣确实已经好久不曾自称过朕了,都是自称为孤。可现在,江夏和沔阳二郡的叛乱,让萧铣已经沉不住气了。
哪怕这几年过的再艰难,可名义上他还是这荆湘之主,不到最后一步,谁会甘愿放弃这地盘地位呢。
“报,大王,按察使许智仁求见。”
“他来做什么?”萧铣皱眉。
湖南道按察使许智仁,并不是萧铣的人,他父亲许绍,先是夷陵郡通守,与李渊是同学。当初萧铣攻略江汉之时,许绍就硬是不肯归附,连结四郡顽抗,最后又上表归附于秦。
三藩向秦称臣后,皇帝授许绍为安陆郡公,授湖北道右都督指挥使,并授其子许智仁为湖南道的右提刑按察使。许智仁,实际上在江陵,就是皇帝安插的一个钉子,监视江陵的。
“不见。”
司马杜之松劝说,“许智仁是皇帝的人,不如听听他的来意。”
许智仁进殿之后,倒是开门见山的说明来意。
皇帝在洛阳听闻湖南道灭蝗防灾不利,导致如今湖南道饥民四起,而江夏、沔阳两郡饥民甚至渡江越界进入了安陆郡内。安陆郡不得不紧急拔调粮食救济灾民,给予临时安置。
皇帝对萧铣非常不满,认为他没有尽到节度使应有的责任。
“陛下圣谕!”
萧铣站在那里不动。
许智仁嘿嘿笑了两声,提高声音。
“圣人口谕,南郡王萧铣接圣人口谕!”
萧铣最终还是只得在许智仁面前跪接谕旨。
“圣人口谕,朕早就给你萧铣提醒了几次,今年会有大旱甚至会有大蝗灾,让你们早做预防,及时防备,还给了你许多灭蝗的法子,让你们加紧备粮防灾,可是你都干什么了?如今湖南饥民四起,百姓都跑到四边的郡县,你这是让朕来给你擦屁股吗?接朕口谕之后,立即赴洛阳见朕,朕让朝廷有司与你一起商议该如何救治湖南诸郡灾民之事项,即刻入京,不得迟缓,若有延误,后果自负!”
萧铣叉手。
“臣接圣谕。”
起身,萧铣面色难看。
“郡王,下官已经让人备下车马,请郡王与江陵城中的诸司官员们立即动身前往洛阳。”
萧铣冷哼一声,“这个时候孤怎能离开?”
“难道郡王自己有能力赈济灾民?若这个时候,朝廷不拔粮赈济湖南,只要一道封锁边境旨意,湖南道就将大乱,郡王那个时候又当如何?拿什么面对百万饥民?”
“许观察使可知江夏周法尚和沔阳张镇周已经叛乱?”
“叛乱?从何说起?”许智仁呵呵一笑。“为何本官接到的消息,却是两位太守一心为救治灾民,兢兢业业啊,两位得不到江陵的支援,于是只能请求相邻的安陆郡帮助,如今安陆又是借粮,又是接收灾民,郡王怎么能如此说那些办实事之人呢?”
话不投机半句多,面对着许智仁明显的谎言,萧铣也不欲再争论。
“请许观察使先回衙门,孤还有些事情要先处理下。”
“还请南郡王早点动身!”许智仁说完,便甩袖离开了。
待那背影消失在殿门口,萧铣直接砸了手里的玉如意。
“召文士弘、盖彦前来!”
杜之松还欲劝,可萧铣根本不想听。
文士弘和盖彦皆为萧铣心腹,也是这些年麾下比较可靠的将领了,正是凭着这少数几个将领,才能勉强在诸镇军头们的跋扈中生存下来。
“秦人欺人太甚,吾不能坐以待毙,二位,孤要你们尽起江陵水师,发兵江夏、沔阳,讨平张镇周、周法明二逆!”
文士弘和盖彦被萧铣授予总管之职,并许诺待讨平二逆后,到时由文士弘接任沔阳太守之职,由盖彦接任江夏太守一职。
数日后,二将集结了五牙战舰等大楼船百余艘,又各计中小船只三千余艘。其中大的楼船如黄龙、五牙、飞云、盖海、长安等,都是五层的楼船,最大的可载三千士兵,小的也能载八百人。
这支由大小战舰和商船等组成的三千多条船的巨大舰队,足足有十万人马之多。
二将率领的舰队离开江陵不过八十里,便在油江口的公安停泊靠岸不走。
萧铣派来监军的司马杜之松问二将。
“为何停下?”
文士弘和盖彦站在甲板上,指着江口那浩荡的舰队,“杜司马以为这支舰队如何?”
杜之松没吭声,这支舰队确实很大,可却是乌合,强征了许多商船,船上的士兵也有近七成并非战士。
就连那些五牙、飞云等大楼船,其实都是隋朝时打造的楼船了,这些船看着很大很威风,可他深知,在荆江之上,这些笨重的楼船,却根本不是大秦长江舰队那些软帆宝船的对手,那些船速度快,移动灵活,船上装备更好,更别提船上那精锐的战士了。
“看来杜司马心里也清楚了。”
杜之松问,“你们现在停在这里打算做何呢?”
盖彦毫不掩饰的道,“张镇周和周法明是聪明的,我们打算学他们,易帜!”
第1340章 逼宫
“大王!”
萧铣在江陵码头送走舰队后,回王宫喝了两杯便睡下了。睡的正迷糊呢,便被吵醒。
“何事?”
红着眼睛的萧铣怒问。
“大王,不好了,舰队又回来了!”
“回来了,什么又回来了?”
“就是早上刚走的舰队,又回来了。”
萧铣披散着头发,“这是怎么回事,难道还忘了什么事?”
那名禀报的内侍颤抖着道,“回来的舰队的旗帜不对。”
“……他们换上了秦旗!”
这下萧铣的困意一扫而光。
江陵码头。
早上才出发离开的舰队,中午又回来了。
去的时候,打的是梁字旗,可现在却全换成了秦字红旗。
若不是这舰队早上才刚离开,大家还有些印象,还真会让人误以为是秦军舰队到了。
可那些船还是那些船,尤其是那些五层的大楼船,什么黄龙号什么飞云号什么盖海号,都是很有特色的,根本不可能认错。
码头。
湖南道按察使许智仁一脸笑意的出现。
舰队的旗舰黄龙号上,杜之松与盖彦、文士弘三人走下。
“拜见许按察使!”
许智仁似乎一点也不奇怪这支舰队的去而复返。
“识时务者方为俊杰,看来两位将军还是想清楚了,就是不知道杜司马考虑明白没有?”
杜之松能有什么想法?
他早就已经知道了,许智仁暗中早与江陵的许多军将官员来往,盖彦和文士弘这两位萧铣的禁卫大将,也早就被他拉拢过去了。
谁都知道大秦真要开战的话,萧铣一点胜算都没有的,这种情况下,谁愿意螳臂挡车呢。
这就如同当年隋朝与西梁朝廷一样。
“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