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隋唐大猛士-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丛叮复院螅菀壮鱿峙崖一蚋罹莸惹榭觯坏貌惶崆霸し馈
  当然,现在百济道不算大,但罗成还留了余地,将来说不定还会把新罗也吞并进来,到时,百济与新罗合为一道,则朝鲜半岛一分为二,百济道就不小了。
  “陛下,臣以为,百济虽降,可对于叛乱份子,必须严惩不贷。”侯莫陈乂主张。
  他认为,对于百济境内之前的那些高句丽余孽,必须追捕,一经捕捉,便全都贬为奴隶发卖到中原来。而对那些主导到参与百济叛乱的百济贵族豪强、士兵等,也要严惩,首要者处死,其余的全都贬为奴隶,而且还要追究九族,尽运到中原发卖为奴。
  这样做既清除了百济境内的那些反秦者,同时又削弱百济势力,减少其人口,朝廷还可以顺势把这些人的财产土地充公,然后再迁往中原汉人移民过去,授给他们田地。
  以往的经验表明,要想在一个刚占领的地区站稳脚跟,甚至要长期统治,那么关键的关键还是得有足够数量的汉人才行。
  否则,早晚还是会不安定,甚至再起叛乱的。
  之前朝廷为了能够把高句丽转为大秦疆土,正是靠着这种狠辣铁血手腕,才使的如今的安东成为移民乐土的。
  侯莫陈认为,最好是能够把三百多万的百济高句丽人,能够清理掉一半,将这些人运往中原为奴,既解决掉百济不安定因素,还能使的朝廷通过卖奴大赚一笔。这些卖奴的收益,也正好可以用做移民百济的开销费用。
  不过也有温彦博等大学士提醒皇帝。
  若是如侯莫陈所说的去做,必然会导致百济再起叛乱。
  毕竟谁也不想当奴隶。
  “叛乱也不怕,谁叛乱就连根拔起,扶余隆和阶伯等不是叛乱了吗?如今还不是降了?所以朝廷根本不用担心说他们叛乱。臣以为要治理安东,最关键的就是我们汉人的数量一定得压过那些百济人的数量,否则,早晚会出乱子。故此,他们现在要叛乱,其实还是好事,我们正好有理由,可以把他们连根拔起了,这样一劳永逸。”
  扶余隆等已经降了,阶伯等大将也都降了,甚至百济如今那二百多城也都尽降,徐世绩已经派兵全面接管了各城。
  这个时候若是百济掀起一波大叛乱,朝廷确实没有什么可太过担忧的。毕竟,叛乱也是得有实力的。
  现在百济遭授重挫,谁来带领叛军?
  有,肯定是会有人冒出来的,比如历史上百济被唐和新罗联合攻灭后,黑齿常之等人就掀起复国起义,但他们一直也没有真正成功过。后来唐迫于西北与吐蕃还有北方与铁勒人的军事压力,从半岛撤军,最终也只是让新罗人得了便宜,抢占了半岛的百济和高句丽之地而已。
  现在朝廷在其它方面根本没有什么军事压力,甚至完全可以再增兵半岛,所以这个时候逼反他们,还真不用什么担心。
  从眼前看,过于强硬的政策确实不利于安稳,但从长远来看,这脓包早挑破还是更好些的。
  “圣人,还有一事,徐世绩奏报说,新罗此前出兵五万协助攻打百济叛军,结果他们现在占据了百济十余城池,却不肯交出。”


第1368章 秘密任务
  “新罗王金白净又犯糊涂了?”罗成问。
  新罗一直很纠结,早前被高句丽压迫,还时常被百济攻打,甚至还得面临倭人的勒索敲诈,好不容易换中原大腿,认了老大撑腰。
  可是高句丽一灭,新罗便又觉得这老大的牙齿太锋利,恕
  想着是不是唇亡齿寒,结果大秦的使臣直接在新罗都城杀人,吓的新罗又畏惧万分。这次新罗出兵百济,秦军是势如破竹,短短几个月就攻破百济国都。
  可新罗的五万大军呢,结果却是打一座五千人守的小城,还五战五败,损失了万余人,最终还是秦军攻灭了百济国都,百济王传令各地投降,这才让新罗捡便宜的入城抢先受降。
  新罗一连抢先受降了十三座百济城池。
  然后当秦军到来后,他们就不肯交出了。
  徐世绩发现这个情况后,也没马上跟新罗人冲突,而是先让秦军把其它的城池给接收控制了。
  现在徐世绩上奏,说新罗人不老实,他准备教训下新罗人,请求皇帝同意。
  明白了前因后果之后,罗成道,“朕马上就将前往泰山封禅,希望到时新罗王能够和扶余隆一起赶来观礼。”
  百济。
  泗沘城,接到朝廷诏令后,泗沘城隶属百济道五郡之一的熊津郡,也是百济道的首府。朝廷虽在百济故地设立一道三郡十五县,但是各级官员却还没有任命,暂时让安东道代管。
  徐世绩便以朝鲜道行军大总管、安东道左都督,代管百济道。
  “圣人看来也很不满意新罗人啊,这些人就是欠揍,而且是吃打不吃记,每次挨了揍过后,很快就忘记了。”
  “咱们要怎么办呢?”
  徐世绩想了想,“去叫席君买过来。”
  席君马闻讯赶到。
  徐世绩笑呵呵的拍着他的肩膀道,“小席啊,你和你天安营这次战事中表现十分抢眼啊,我已经把你们的功绩都报上去了,不过还要等朝廷论功。”
  “多谢徐帅。”
  “朝廷已经决定在百济故地设立百济道,下辖三郡十五县,暂时由安东道代管,等朝廷选派官员来上任,我打算任命你为东明郡检校太守。”
  席君买有些懵。
  “徐帅,我……不合适吧?”
  “有什么不合适的?”
  “我只是天安营指挥而已。”
  “指挥使又怎么了,你难道没听说上次安西大捷后,程咬金让指挥使许和尚任姑墨太守,让都指挥使黑夫任龟兹太守,还让队正萧劲任鹰娑太守呢。虽说最后陛下改授萧劲任鹰娑都尉,可是不也是破格使用嘛,你一指挥使,又新立大功,只是暂时检校代理一下东明太守一郡,绰绰有余,不要妄自菲薄嘛。”
  这天上掉下来的大馅饼让席君买有些不知所措。
  “小席啊,你是圣人的亲卫出身,圣人对你也是知根知底的,你就不要有什么顾虑,大胆放手去干,干好了,回头圣人就直接正授你太守了,哪怕到时改授你为郡都尉,也是了不得嘛。这个机会给了你,你可是抓紧哦。”
  席君买激动的满脸通红。
  “当然,我也知道你年轻,尤其是久在军中,对于政务这块怕没什么经验,故此呢,我也给你选几个帮手。就你天安营那几个,让王君廓做东明郡丞、柴绍做东明郡尉,王伯当做你的郡主簿,还有宇文承都为你兵曹参军。你看,有这些人协助你,应当足够了。”
  席君买听说要调这些老部下给他搭档,却没那么高兴。
  跟这些人相处了许久,他对这些人也是清楚的,个个都是有本事的人,但也都是有问题的人,与他们处久了,他担心出问题。
  “不要有顾虑,他们虽有些问题,可都是过去,如今也是都立有战功,你去东明郡,总还得有几个帮手嘛,用生不如用熟。”
  席君买看着徐世绩,“徐帅是不是有什么任务要交给我,请直说。”
  徐世绩这下倒有点意外了,他还是小看了席君买。
  “是这样的,新罗此前出兵助我讨伐百济,他们趁我攻灭百济后,抢占了十三座靠近新罗的边境之城,一直不肯交给我们。而我呢,又顾忌说他之前协助出兵帮过我们,虽说他们也没帮上忙,五万人被五千人挡住,打了几个月,最后自己折损一万多都没攻下,可终究曾是盟友嘛。但是呢,也不能因此就把这十三座城给他们,但我们又不能直接去强要,否则会弄的不好看。”
  席君买若有所思,“那徐帅要我怎么做?”
  “你靠过来,就这样这样做,明白吗?”
  “哦,确实是个好办法。”
  “能办到吗?”
  “请徐帅放心,一定完成。”
  席君买从帅府出来,便所王君廓、柴绍、王伯当以及宇文承都几个招来,然后向他们宣读了徐世绩的任命。
  几人都很意外,不过等席君买说完后面的话后,几个倒是都点了头。
  “倒是一点小事情,就是这不会是个坑吧?”柴绍望向席君买,又看了看自己几人,除了席君买根正苗红的皇帝侍卫出身,他们几个,可全是长流人。
  “真要挖坑,也不可能把我自己挖进去。”席君买道。
  王君廓这个时候发话了,平时常沉默寡言的他道,“就算这是徐帅给我们挖的坑,可如果能为朝廷办点事情,就算背个锅踩个坑也没什么,就当是赎罪了,这事我接了。”
  王伯当也点头,“我也接了。”
  柴绍呵呵笑了两声,“也是,坑不坑的也没什么分别,反正来了这安东也没打算回去了,行吧,该怎么行动,席太守你安排吧。”
  “徐帅给我们拔了些人马,除了我们营,还另给了三营人马,此外,又拔了四千民兵,咱们就有了一团战兵,两团辅兵,有六千人马,实力完全足够了,现在先前往东明郡城吧,等到那了,再开始第二步。”
  当天,席君买带着六千人马往东明郡而去,东明郡,便是原百济靠近新罗的那部份地区,如今划为东明郡,下设五县。而新罗占据的那十三城,正是隶属在东明郡下。
  数日后,席君买一行率六千兵马到达东明郡城。
  一到东明郡城,席君买便开始搜捕高句丽余孽,对于逃入百济的高句丽人到处搜捕,一经发现立即捕为奴。一时间,东明郡境内的高句丽人纷纷而逃,此时有一个传言在高句丽人中流传,说新罗愿意接纳高句丽亡国之人,还特指出了新罗会在边境十三城接收安置他们。
  闻得此讯,走投无路的高句丽人于是纷纷向边境十三城涌去。


第1369章 黑齿义隆
  百济,泗沘。
  泗沘又称所夫里城,城中有万家,按百济制度,百济在隋朝时开始学习中原改革,把担鲁制改为方郡制,同时在畿内实行部巷制。泗沘城设有上中下前后五部,每部两千五百家,四家出一兵,每部平时维持五百士兵,由一位将军统领。
  每部下辖五巷,每巷五百家,类似于中原的坊。
  约百年前,即南梁武帝大同四年,扶余自熊津迁都至泗沘,还曾改国号为南扶余。
  作为立国时间不比高句丽、新罗短的百济国,其在半岛上的历史很久,依山阻海,境内有平泽平原、内浦平源、湖南平原、全南平原等,山海形势险固,气候条件也不错,固此地方不大,其人口却曾一度多达数百万。
  百济曾把国内划分为五方,方下再辖诸郡,形成方郡制,五方有五个中心,也便是百济的五都,中方古沙城,东方得安城,南方久知下城,西方刀先城,北方熊津城。
  后都城由熊津迁往泗沘。
  五方各有方领,以达率为之,方佐为副。方下各郡,有郡将三人,以德率担任。
  从熊津迁都到泗沘之后,熊津一直都还很受重视,甚至形成了近乎东西二都的格局。
  熊津方这样的大方,下辖十个郡,熊津方由百济官阶第二位的达率担任方领,其下的十郡,每郡有三名郡将,由百济官阶第四位的德率担任。
  而方佐,是由百济官阶第三阶的恩率担任。
  方领、方佐、郡将,皆统兵马管事政事,所以说百济的制度,其实还是停留在比较传统落后的制度阶段,各方都有一支几千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