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连边地的那些蛮夷都要改土归流,想办法让他们归化入籍,让他们变为诸夏,怎么还可能让汉人血脉最后变成蛮夷呢。
在这种情况下,不要说多,二三十年后人口过亿几乎不是问题。而对于这个时代的生产力来说,其实也就只能养个把亿人口了,再多,就很危险。
若是把边疆新征服的这些地方开发出来了,那么或许还能再养活个几千万个把亿人口的,但短时间内不可能完全开发。
所以说,得让人口走出去。
除了朝廷主导的开拓,也得让民间参与进来。
罗成的这些安排,其实就是隐含着对朝廷主导的未来开拓不太放心,他不是不相信自己,而是担心自己哪天走后,太子嘉文接手后接不住。
历史上唐朝安史之乱,真正要说来最大的根源其实就是大唐对外开拓的速度太快,而朝廷后续的管理根不上,脱节了。
李隆基时代,对外开拓,胜多败少,边军十分强大,但是朝廷对外开拓虽然武功赫赫,可后续跟不上,或者说战争的回报与付出不成正比,这加剧了内部的矛盾,最终才有了安史之乱。
太子嘉文的能力一般,罗成担心若是自己死了,太子掌握大秦,难以维持眼下这种不断开拓下依然极难的平衡。所以他才希望,将来这种对外开拓的任务,由朝廷之手转到民间去。
以民间力量为主,朝廷在后押阵兜底就好。
“说实话,朕不担心那些豪强对外殖民,将来尾大不掉,就算他们将来真的在域外尾大不掉,自成一国了,其实也没什么,再怎么说,他们也与我们同根同源不是吗?大秦也许两百年,或许三五百年,但终究会被其它王朝取代的,朕只是希望将来推翻大秦取而代之的,依然是我们汉家人,而不是什么戎狄或蛮夷!”
“这样,起码大秦就算亡了,但汉天下没亡,华夏文明依然可以薪火相传,你说不是吗?”
魏征愣住,他还从没有想过,哪个开国皇帝会想着王朝二三百年后灭亡的事情,这想的也未免太远了一些。
“陛下就没想过,让大秦千秋万代?”
“千秋万代?真要是能千秋万代当然好,秦始皇称帝后,也想着千秋万代,因此他称始皇帝,儿子是二世,孙子将来就是三世,可实际上呢,秦二世而亡。周朝倒是有八百年天下,但实际上周天子真正控制天下又有多少年?”
“汉朝说是四百年,但中间不也还有一个新朝吗?朕是不相信什么千秋万代的,能够二三百年就不错了,朕只希望大秦在这二三百年里,能够让华夏走的更远,不要再仅局限于中原这个小圈子。”
不仅仅是殖民开拓,罗成也更鼓励中原的豪强们到新开拓的安东啊安西、云南等地去,那些地方新征服下来,严重缺少汉民。
仅仅是徐世绩刚攻灭的百济,那里现在有三百多万百济、高句丽人,朝廷计划要清除三分之一的原住民,然后迁去一百万以上的汉人。这样才有可能真正让汉人在那边站稳脚,可是现在想从中原凑一百万人可不容易。
而且不仅是安东需要移民,云南、广南、流球、西山等许多地方,都极需移民填充。
朝廷组织移民过去了,但许多地方都还是一穷二白,光靠朝廷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这方面还是得借助民间的力量,尤其是这些豪强地主富商们的力量。
“为了鼓励吸引这些人去边地置业投资,朕以为,可以对这些豪强们许诺一些有吸引力的好处,比如说对于那些在边地置业投资甚至是安家的豪强们,可以破例择其子弟授以流外吏职,让他们在边地官府效力任事。若办事得力,考核结果优秀,可以升迁入流。”
“圣人,这样一来,只怕贵族士族豪强们的势力就会进一步坐大啊。”
“只要保证中原核心基本盘,倒是不怕。”
第1399章 倭国银山
天气晴朗。
这一路过来,没有经历一场雨。没雨的冬季行路,倒也是不错的,虽然寒风呼呼,可没有雨雪,又不急着赶路,这便让队伍行进的很轻松。
皇帝车驾沿济水行进着,河两岸的地里能看到青青的麦苗,庞大的队伍,每到一地,都能消耗掉大量的物资,好在各地早有准备。不过这支庞大的东巡队伍,还是硬生生的让沿途地方的物价飞涨了好几倍。
尤其是一些稀少的地方特产,更是被买卖一空。
每次车驾驻营,都会引来大群的商贾百姓,旁边会兴起一个临时的市集,洛阳商人们带来的各种京城货物,当地商人们准备好的各种土产,以及附近闻讯赶来的商人们的各种商货,还有不少本地百姓也赶着鸡鸭猪羊前来售卖。
队伍那庞大的消费能力,每次都把货物横扫一空,让赶来的商人和百姓们都满脸兴奋嘴都合不拢。
“当年隋明帝路过我们这一次,那时啊咱们县令让我们都去弄那野鸡毛,还得是那公野鸡上最长最漂亮的那根毛,一只公野鸡也仅一根毛呢,而我们每个都要交好几根,你说一时间哪弄那么多野鸡毛去,可为了交差,没办法啊。记得那时啊,一根野鸡翎都炒到一百多钱呢,有的人啊,没办法,自己弄不到,买又买不起,可衙门催的紧,最后无奈只好把女儿卖了。”
一个老汉坐在一颗杨柳树下,说起往事。
同样是皇帝出巡路过,如今秦皇路过,他不但没有被要求交半点什么土产方物,也没要求额外承担什么劳役,更不用交什么钱,而且之前受雇修路,还得了笔工钱。如今一家子人过来售卖家里的鸡鸭大鹅猪羊,每样的价格都比原先高了许多。
切切实实是大赚了一笔。
“早知今年圣驾东巡,我说什么也要多养点鸡鸭大鹅,多养点鸡鸭啊。”
另一个也道,“可不是,一只大鹅卖出了一只猪的钱了快。”
“我一篮子鸡蛋,都卖了半只猪钱了。”
大家都是附近村民,这一天里已经不知道往返这营地集市多少趟了,开始是来卖点鸡蛋鸭蛋啥的,谁知道这么好卖,一来东西就被抢手脱销了,赶紧回家又去弄了些来,还是立马买光。
这下一狠心,把家里下蛋的老母鸡,打鸣的公鸡也捉来卖了,都是翻了好几倍,那些洛阳来的人真是有钱,买东西不问价,只管抢。
徐老汉最后把家里那头准备过年杀的猪都给拖来了,现宰现卖,刚宰完,这肉就抢完了。
“我还以为洛阳的贵族们都不吃猪肉只吃羊肉呢。”
“贵人们是不吃猪肉,可是贵人们带了那么多随从呢,哪有那么多羊肉吃啊,总不能天天后面赶着羊群吧。”
从洛阳到鲁郡,随驾的人马已经从开始的十来万增到了现在的近三十万,太多的人赶来跟随了,都想去泰山见见大场面。
沿途内侍省虽然早调集了许多鸡鸭猪羊等,可依然是预料不及。这些随驾的人都是条件还不错的,拖家带口的随着队伍东来,手里不差钱儿。
内侍省准备的肉蔬等优先供应皇帝和百官们,自费来的当然只能自己跟当地百姓买,他们不可能自己还带着猪羊鸡鸭上路,人太多,于是地方供不应求,毕竟活物鲜菜更难运输。
于是价格一涨再涨,到后面大家根本不问价格,看到东西先抢,反正再贵,他们也吃的起。
“这趟赚了得有好几贯呢。”徐老汉呵呵笑道。
“可惜车驾也不在这多停留,明天就走了。”
旁边一人道,“这圣驾不是还得回洛阳嘛,到时说不定还从这过呢,咱们可以再准备点啊。”
大集上。
一群装束比较奇特的人在漫步着,他们对每个摊前的商货都很感兴趣的样子,都要打量询问一番,可最后却又都不买。
就算买,他们也喜欢讨价还价半天,绝没有半点贵人们的豪爽大方样。
徐老汉问,“那伙人是什么人呢?”
“听说是倭国使团的,你看他们个头极矮,而且这些倭人的腿还是罗圈腿呢。这些小矮子啊,最是小气了。买点东西喜欢左问右问的,还喜欢杀价。”
“倭人还敢来见驾?他们不是联合百济叛乱吗?”
“之前确实是这样,这些倭人不知天高地厚呢,他们居然也敢自称天皇呢?被皇帝派使者训斥后,倭人不满,于是就跟百济叛逆一拍两应,起兵叛乱了。结果啊,他们一个什么皇子带了一万人过来,结果刚到百济就被渤海舰队全部歼灭了,然后倭人的船就出不了海了,一离港就要被击沉在海上,前前后后倒是在海上又损失了上万,其中大多后来被捞起来送到咱们大秦发卖为奴了,不过听说这些倭奴不太受欢迎,个头太矮小,没啥用。”
倭国军队出不了海,那边秦军的舰队带着商船又四处袭击倭国沿海,到处捕人为奴,倭国地方的豪强们自顾不暇,根本无法抵抗,于是只得请求女天皇把先前召集的地方军队送回去,各自防守。
等到百济被灭后,倭国上下皆惊。
摄政的皇太子与执政的苏我马子也不再内斗了,最后达成一致,派使者到大秦来请罪,希望大秦能够不要再派兵袭扰攻击倭国。
“这些倭人这是真傻还是装愣啊?他们先来惹事,结果如今却又想要拍拍手就算了?”徐老汉都听不下去了。
“可不,你说这怎么可能呢,倭国挑了事,现在想结束,圣人怎么可能同意?据说啊,圣人不肯接受倭使的陪罪,并且啊已经跟诸位宰辅们议定,要派舰队带商船继续攻打倭国沿海呢,甚至都已经下诏,说凡我大秦义商义民,皆可渡海攻打倭国,若能攻占百里,则赏十里为封地,授其男爵呢。”
“啥意思?”徐老汉没听明白。
“意思就是圣人鼓励大家去打倭人,谁能打下地盘来,朝廷就划一块地出来封赏给他做封地赏他爵位呢!”
徐老汉一拍大腿,“这诏令一下,倭国不得完了吗?”
“可不,还有一个消息如今正飞速传播呢,据说啊这倭国盛产白银和铜,有一座大山啊下面全是银子,足有几千万斤呢?另一座大铜山,就更不得了,下面的铜更多。”
“不可能,几千万斤银子?”徐老汉根本不敢想像这座银山有多大。“倭人要真有这么大的银山铜山,还会这般弱?”
“守着金饭碗要饭的也有啊,倭人自己开采本事差,要是换咱们去,一年怎么也得采他上百万两银子啊。”
一群村民在那里感叹着,真要是有这样的大银山大铜山,那倭人这下真要完了。
第1400章 衍圣公
鲁郡,曲阜。
曲阜原名鲁县,有八百多年的历史,直到开皇十六年隋文帝杨坚改鲁县为曲阜,到如今。鲁城中有阜,委曲长七、八里,故名曲阜。
曲阜,是儒家圣人孔子的故里。
皇帝率百官祭祀孔子。
皇帝颁诏,封谥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这是一个很长的封谥。孔子在东周封谥尼父,孔子本字仲尼,尼父因此是一个敬称。
到西汉时,由天灾频发,社会动乱,儒者梅福认为,这是由于未能妥善安排对于孔子的祭祀,因而上天发怒。当时朝廷接受了梅福的提议,封孔子为商汤的后代,接续先王的祭祀。
汉元帝曾封孔氏二支长孙孔霸为褒成君,日后便以褒成君食邑八百户祭祀孔子,封谥褒成宣尼公。
到东汉时,朝廷正式把孔子作为国家公神,其地位与社稷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