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隋唐大猛士-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罗士信这几年搞皮毛药材贸易赚了不少钱,因此虽然分封在蛮荒的北地,但凭借着领地靠海沿江依湖的优势,他还是很快建立起了三座城堡,有海边的海参崴城,有绥芬河边的双城子城,还有北琴海边的北琴城。
  其中海参崴因是一座不冻港,使的如今往北贸易的船许多都在那补给和过冬,因此发展极快,现在城中都常年有几千人口了,士信还从靺鞨诸部招揽吸附了几千靺鞨人到附近城傍。
  双城子和北琴城也各有千余人口,可以说是大秦在北地最大的几个据点。
  因为海参崴快速的发展,朝廷在此设立了东宁郡,还将此作为了东宁郡的郡治所在,北海舰队成立后,也以海参崴港作为了母港。
  朝廷已经开始向海参崴加大投入,罗成已经拟计划向海参崴增派一个团两千人的府兵进驻,以保卫这座军港,守护开拓的大本营。
  皇家内侍省也拟在此新修造船厂,船材加工厂等,等这些一到位,到时仅新增的两千府兵,再加上他们的家眷,就能增加一万多人,而造船厂和船材厂建立后,到时必然还会有伐木厂以及其它配套的船帆船缆船钉船锚厂等,工人们再加上其家眷,无疑海参崴会立即再跃升一大步。
  罗成对东北的开拓策略很明显,就是先海上,再沿海,然后是沿诸大河深入,以一个个的据点连成锁链,最后完成对整个东北地区的控制。对于这里的土著,先是羁麼册封,然后贸易,最后等汉移民数量增多,堡垒增多后,军队也能渐渐增派进驻,最终便能吞并整个地区,实现改土归流。
  如今海参崴的能力,供养两千府兵确实勉强,但有海上的支援,却也还是可以维持的。只要现在坚持住了,那么局面就能打开来了。


第1402章 野猪皮
  “那些靺鞨人还算老实吧?”
  罗士信笑笑。
  “越往北走,靺鞨部落就越野蛮落后,穿野猪皮、穿鱼皮,他们以渔猎为主,耕种十分简单,也有些山里部落以养鹿养猪为生,他们十分分散,因此往往皆号为同一部落,但并不互为统属。我们都是带着货物过去交易,铁器、食盐、茶酒以及各种布匹等过去,十分受这些人的欢迎,他们非常愿意把他们的鹿皮鹿葺鹿筋以及各种皮毛、草药等拿来与我们交易。不但我们在大河边建立的贸易点得到认可,就是那些深入各地的商人,也被他们奉为贵客呢。朝廷又给诸部首领们授封爵位官职,给他们赏赐,于是这些首领们也早就放下了话,禁止侵袭我们!”
  许多靺鞨人现在根本意识不到秦人的到来意味着什么,有一些野蛮一些的部落,秦人很聪明的避开他们,或者行贿送礼,又或者干脆出钱或拿货物来租他们的地或买下他们的一块地来作为贸易点。
  而秦人往来这些据点,主要是利用船,秦船大而快,部落人的那些独木舟根本威胁不到秦人。
  据点守卫森严,固若金汤,靺鞨人更攻不进去。
  到现在这个阶段,秦人与靺鞨人的关系都还维持的不错,双方各得所需,互赢共利。
  “早晚还是会起冲突的。”罗成告诉士信,“不要轻敌大意,要时刻提防,也许哪一天,一些靺鞨人发现跟我们交易不如直接抢来的快捷方便后,他们就会起歪主意了。又或者,他们终究会认识到,我们秦商在他们地盘上扩张太快,影响到他们的地位时,他们也会抢劫杀人的。”
  士信背着双手,很自信的道,“我们现在乐于跟靺鞨人做买卖,是因为这是双赢的事情,可若是真有靺鞨人不识相,其实我们也不怕,早防着一手。要不然,我们为何要把贸易点修成城堡要塞呢?”
  罗成对于士信的话很高兴,当初他让士信去跟靺鞨人做生意,还告诉他们要留一手,最好是沿江河而进,在险要处修建要塞城堡,如今士信做的很好。这个当初有些呆傻的兄弟,如今终于开窍成才了。
  “东北多丛林,靺鞨诸部或渔或猎,都是彪悍的战士,他们箭术很好。你们也莫小瞧了这些人,野蛮落后没错,可蛮子们莽起来也很可怕,这些人也并不是不会联合起来,所以你们在那边还要多用一些策略,扶持一些亲朝廷的部落,对一些抗拒朝廷的部落,则可以驱虎吞狼。”
  东北的丛林里后来可是出过许多勇猛的家伙,比如唐朝时的渤海国,可是强盛一时。再比如后来的女真人,也是建立起了金朝。更别提在明朝时,建州女真人也是十分彪悍,最后更是打入关中,在中原建立了清朝。
  “小六,我教你一个法子,可以把这些靺鞨人控制的服服贴贴。”
  “请五哥赐教。”
  罗成的好法子其实也不是什么新鲜事,他毕竟是个穿越者,历朝历代对于东北的控制那是经过了各种各样的策略实验的,其中当然也有好的策略得到了验证。
  “办法嘛,首先就是朝廷如今已经把海东设立了六个郡,六个郡每郡朝廷又设立了六个县,因此总共是三十六个县。海东人口稀少,朝廷为何设立这么多郡这么多县呢?其实也是大有深意的。”
  一郡六县,每县五乡,故此一郡其实是有三十个乡,六个郡,便是一百八十个乡。
  朝廷这样设置不是有强迫症,要整齐平均。
  而是冲着靺鞨诸部去的。
  罗成在海东设立六郡三十六县一百八十个乡,对海东六个大部落,将他们的首领授封为郡公爵,同时授封他们太守之职。但实际上呢,太守们并没有实权,郡实权由朝廷派去的郡丞、郡尉、主簿们掌握。
  同时,六大部落,朝廷还将他们分为六部,每部划一县,将其中的首领授为县侯兼县令。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把一个大的部落,拆分开来。大部落的酋长,并不能直接干涉下面的六部,六部各划定好边界,不许相互越界侵犯。
  表面上这是为了避免各部纠纷,省的抢夺山林猎场等,实际上就是要把他们分而治之。大酋长明为诸部之首,但他实际上作为郡公,也只是直接管理着自己的那一部,与其它五部并没什么区别。
  而朝廷设立的乡,还可以进一步把各部分割,一县五乡,一个县的部落,再折分成五个乡部,各据一乡之地。
  “朝廷对诸酋长们可以说这是推恩分封,就如朝廷对大秦诸侯们的分封推恩,是推恩其子孙,但实际上,一郡六县三十乡,等于是把一个大部落,拆分成了三十个小部落,各有界线,互不统属。其中还间杂着朝廷的流官以及分封的诸侯势力。”
  如果两个部落之间是父子关系,可能还比较亲密,但如果到了兄弟辈,可能就会有各自的利益得失,如果再疏离一点,那么在利益之下,可能就会反目成仇。
  历史上,明朝开始对于女真人的管理就比较成功,将他们折分为建州三卫,甚至后来还挑拔他们互相攻击。
  “仅此就行吗?”
  “仅仅如此当然还不足以控制诸部。”
  把海东六大靺鞨部落,拆分成一百八十个乡部,各划定边界,授封爵位官职,然后自然是要授给这一百八十个乡部与朝廷的互市之权。
  “我们掌握着贸易的主动权,现在与诸部的贸易,靺鞨人更需要,所以这方面可以做文章。比如说,你可以设立一个关税等级,关系好的就给他低的关税,关系差的,就给高关税。甚至这个关税等级,是可调整的。”
  今年跟大秦关系好,那你的关税等级就高,关税就低,你要是表现的不友好,那你的关税等级就低,到贸易点交易,关税就高。
  甚至若是这些人反叛等,还可以将他们加入贸易黑名单,对他们暂时实行禁售等经济制裁。
  “现在这些靺鞨人已经习惯了跟我们的贸易,习惯了我们的商货物品,特别是一些酋长头人们,他们更是喜欢享受我们中原的好东西,丝绸茶酒刀剑铠甲等等,刚享受到滋味,如果一下子切断他们的供给,他们会很难受,若是禁售,他们就要回到过去的苦日子,就更难受了。”
  “我们评定这些靺鞨部落的贸易等级,只以乡部为单位评定,切记。”
  罗士信会心的哈哈大笑,五哥一如继往的总是能想到这些直击人心的点子,本就散乱的靺鞨诸部,这么一来,只怕以后真的就是以乡部为自我,互不相通了。


第1403章 蛮子凶狠
  有部落想要对大秦不满,估计其它部落也得好好惦量下其中的利弊得失了。
  “五哥你这么一说,我才想起来,这不是当初咱们对契丹和奚部的策略吗?只不过契丹和奚向来与我们交好,十分忠诚,这些年倒也没发生过什么不愉快的事情。”
  罗成点头,“奚契两部,现在所设之两郡虽还不是朝廷正郡,但两郡下各设八县,这些年奚王契丹王虽看似比过去更呼风唤雨了,但实际上下面诸部更听从朝廷的命令。如今奚契两境,已经出现了大量的城堡、要塞、村寨,许多部落首领如今当着领主贵族,手底下有着许多田庄牧场,而不少原部落民则也成了自耕农民或自由牧民了,当然,也有不少人直接沦为了首领们的奴仆。”
  奚契两部所设的饶乐郡和松漠郡,现在城堡遍地,到处都是商贸点,而且沿河沿路开辟了大片大片的农田。许多汉移民随着汉流官进入,商人们更是络绎不绝。
  现在的奚契贵族们已经慢慢的都开始汉化了,当着大秦的官,拿着大秦的俸禄,穿着大秦的官袍,甚至开始蓄起大秦的发式,起了汉名,学说汉话。他们开始定居生活,不再是逐水草而居,不再游牧生活了。
  虽然草原上依然还有不少牧场,但对于那些贵族们来说,这只是自己的产业而已了。
  短短不到十年,罗成对奚契的同化策略实行的很好。
  如今士信一听,对付靺鞨人的策略,不就是当初对奚契策略的改进版嘛。
  皇帝感叹了一声。
  “其实啊,不论是北蛮子还是那南蛮子,不过都只是想要过份安稳的日子,若是这安稳的日子能再多有些油盐,便更加滋味了。”
  以往为何边疆容易成为战场,为何四边蛮夷喜欢入寇?
  说到底,就是太穷,日子过的太苦,而中原汉家日子过的太好,在他们眼里,那是能羡慕的人流口水的。
  一个边疆蛮夷首领的日子,可能过的还不如一个中原自耕农。
  可偏偏中原又经常不跟这些蛮子们互市,有好东西也不分享给他们,卖都不卖。若是平时,蛮子们也就忍了,毕竟打不过中原汉家。
  但有时蛮子们也会遇上灾荒之类的,蛮子们比汉人承受灾荒的能力更低,尤其是北方草原上的部族,一旦遇上瘟疫或是大雪灾,年羊一冻死,就要撑不下去了。于是乎,要么抢其它部落的,要么就只能去南边抢。
  大灾之年,其它的部落也都是一样的,于是只能往南抢了。
  虽说往南抢,多数情况下,都是开始时能过他瘾抢不少好东西,可随之总会遭遇中原严厉的报复,除非是在中原内乱的情况下。
  “说到底,只要蛮子们日子过的有保障,他们其实也一样不是那种亡命之人。”
  “有句话说的好,有恒产者方有恒心。光脚的,便不怕穿鞋的,真要是玉,谁愿意与瓦片相撞呢?”
  “五哥说话总是道理一串一串的。”士信道。
  “这不是五哥的道理,而是咱们中原自古先贤们总结出来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