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嗯,我这就去起草国书。”
第1418章 泰山封神
“朕畏天!”
“群臣则要畏法!”
泰山脚下,罗成当着太子与宰辅们说道,自他继位以后,通过改革制度,推行了外政事堂内翰林院的宰辅群相制度,重用了一大批贤良大才为相,在君臣的努力之下,大秦迅速安定、富强,锐意改革,积极进取,做了很多人想都不敢想的大事。
许多人说皇帝是个拗人,甚至有人说皇帝是个浑人,但罗成并不是无所畏惧,他畏天。
皇帝敬畏天道,尊崇道德,他的心里也有一杆秤,也有一条线。他并不会因为自己当了皇帝,并不因为大秦如此强盛,就真的膨胀,就真的以为自己是个圣人,甚至觉得自己是神了。
人一旦没有敬畏之心,那么就可能为所欲为,践踏一切。
这是相当危险的,罗成畏天敬地,制订规则制度,自己也带头遵守。他是皇帝,法律约束不了皇帝,但皇帝自己心中有敬畏,能够自律。
而对于他以下的百官将士苍生黎民们,他则要求他们畏法,要遵守制度律法。从这方面来讲,皇帝表面崇儒,其实却是个法家皇帝。
“圣人是天子,代天表地。”宰相侯莫陈乂道。
“大秦开国已经七年,百官常称这是开元之治,但朕只能说是开元之始,诸位也不得松懈,我们还需努力。”
“圣人德加于百姓,化覃于四海!”宰相魏征也道。
“或许有些功绩,但还不够,不能居高自傲,历代许多有作为的君王,前期创业,后期却堕落,关系就是居功自傲,如杨广便是这样,这样的人还很多,如梁武帝,甚至是汉武帝。”
“圣人靖多难,尊先朝,天所启也。承大统,临万邦,天所命也。如今涉东岱、禅云亭,此报上玄之灵恩,绍先祖之洪烈,则天地之意,宗庙之心,何以克厌哉?圣人自即位以来,七载有余,创九庙,礼三郊,大舜之孝敬也。敦九族,友兄弟,文王之慈惠也。卑宫室,菲饮食,夏禹之恭俭也。道稽古,德日新,帝尧之文思也。怜黔首,惠苍生,成汤之深仁也。怀玄漠,风太和,轩皇之至理也。正以天平地成,人和岁稔,报于神明。”
新任的集贤殿大学士兼国子监祭酒、衍圣公孔颍达不愧是孔子三十一世孙,就算是拍马屁也拍的有文化,出口成章,把皇帝的功德比遍古之三皇五帝,让皇帝都听的十分高兴。
当然,罗成对自己还是很清楚的,并不会被这迷魂汤灌醉。
“朕以眇身,托王公之上,夙夜祇惧,恐不克胜,幸赖群公,使四海安从,使百蛮效职。”
封禅泰山,对于皇帝,对于朝廷来说,于舆论上意义重大,于政治上,更有意义。
一开始,皇帝不愿意把封禅仪式搞太隆重,甚至打算只带几千人来泰山。可宰辅们却认为礼不可失,封禅仪式是最隆重的大事,应当搞的隆重。
这次三十余万人至山下,连藩国王都来了一百多个,前来朝贺的藩国总共大小三百多个,真可谓古所未有之盛事。
今日大备法驾,至山下。
皇帝御马而登,侍臣从。
秘书监王珪奏曰,“昊天上帝,君位。五方时帝,臣位。帝号虽同,而君臣异位。陛下享君位于山上,君臣祀臣位于山下,诚足以垂范来叶,为变礼之大者也。礼成于三,初献、亚献、终献,合于一处!”
初献定为皇帝亲献,亚献安排太子。
至于终献,罗成本来想让皇后负责,但大臣们反对,认为就算贵为皇后可也是女子。其间也有人提议让吴王终献,有人提议晋王终献,但最终都被罗成亲自驳回了。
最终,罗成决定,终献由皇帝亲自完成,结束争议,也打消某些人的一点念想。
“祭如在,诚则灵。”罗成认为祭祀的关键还是心诚。
以往有皇帝祭祀昊天上帝在山下祭,罗成认为应当心诚,因此改到山上。
罗成带着太子与大臣们登上泰山之巅。
早有工匠建立了祭坛。
罗成带太子敬献祭品,然后取出自己亲自所写的玉牒文。
这是写给昊天上帝的信。
以胆封禅的皇帝,这封玉牒文一般都是不公开的,直接烧给昊天。
可皇帝却掏出金泥银封的玉牒文直接公开宣读。
“有秦天子臣成,敢昭告于昊天上帝:天启罗氏,运兴火德,受命立极,六合殷盛。上帝眷祐,锡臣忠武。底绥内难,受禅继位,恭承大宝,已有七年。敬若天意,四海晏然。封祀岱岳,谢成于天,子孙百禄,苍生受福。”
魏征曾说,前代帝王,所求各异,或祷年算,或思神仙。秦皇、汉武封禅泰山,除政治因素外,两人都迷信神仙的长生不老药,求长生,求成仙,也是他们封禅泰山的一个重要目的。他们封禅的玉牒文就是秘而不宣。
而东汉武武帝封禅也更加神秘,他封禅就有祈求健康和寿之念。
而罗成封禅搞的十分隆重,甚至对自己的此行目的也是十分高调,他宣称朕今此行,皆为苍生祈福,更无秘请。
没有什么自己个人的私下小要求,十分光明磊落,至于子孙百禄,这是人之常情,苍生受福,更是帝王意识形态的升华。
苍生受福,子孙百禄,这是为天下苍生与子孙谋福利,皇帝没有求昊天半点什么让自己长寿健康之类的。
玉牒文念完。
忽然有大风自东北来,这一阵风来的又急又猛,把围幔都撕裂开,将旗柱也吹折了。
有不安之声发出。
罗成突然哈哈放声大笑。
“此必东海龙王知朕到此,特来迎接也。”
他的话音落,也是奇怪,那股巨风却突然停歇了。
众臣无不惊奇,魏征更是带头山呼万岁,说定是圣人玉牒文已为昊天上帝所知,特派东海龙王前来示意。
“过几日,朕便往蓬莱巡海,将于蓬莱海中群岛上设立龙王庙。”
龙神崇拜民间早已有之,道家把古代的龙神崇拜,与佛经中的海神信仰的龙王结合起来,形成了四海龙王。
皇帝当场在泰山之巅册封四海龙王。
“钦封龙神敖广为东海广德龙王!”
“钦封龙神敖钦为南海广利龙王。”
“钦封龙神敖闰为西海广顺龙王。”
“钦封龙神敖顺为北海广泽龙王。”
“于四海各敕造龙王神殿庙宇,派人四时祭祀香火。”
中书舍人立即草拟册封诏书,然后由诸位宰相大学士们用印签名,最后皇帝朱笔署名,盖上传国玉玺,最后火焚告天。
祭祀结束,下山。
天地清晏,日气和煦。
此时已是寒冬,前几日都是朔风偃人,寒气砌骨。
可今日却山气温暖,风熄日暖。
一百多位外国国王,还有二百多个太子王子等争前迎贺。
封天,禅地。
礼成!
第1419章 播告群岳
不少藩国国王下山后,方才对天子这两个字有了些了解,天子,原来是昊天上帝之子啊,而昊天上帝又是华夏最大的神,那么说其实大秦皇帝就是上帝派在人间管理世间的神了。
“大秦皇帝能够沟通上帝,能够下诏封神,大神通也。”
尤其是来自法兰克王国的王子,他们作为蛮族建立起来的欧洲国家,虽然立国时间不短了,可却不被教会接受承认,因此他们一度被称为神遗弃的子民,后来好不容易国王带头受洗了,可这神权却也不是国王能够染指的,教会和教皇那一直就是高高在上,指手画脚的。
看人家大秦皇帝,那才是真正的皇帝,人家不仅是世俗皇帝,还是天之子,不但有世俗的一切权力,还有上帝代理权,有神权。
羡慕啊。
哪怕就是罗马这样皇帝死后封神的大国,他们的皇子和使臣们也都对罗成羡慕以及仰慕崇拜万分。
罗马皇帝们是死后封神,可人家大秦皇帝生前就是神了。
皇帝还能直接封神。
据说皇帝封的神可不少。
皇帝到现在已经封了关羽和孔子分别为文神和武神,又封了还活着的秦叔宝和尉迟敬德以及李靖为前后门神。
现在又封了四海龙神。
此外皇帝还下诏承认了一些神,比如黄河河伯,长江水神、灶神、东岳帝君等。
另外还有社神和稷神等。
就算是神,也得由皇帝册封或是下诏承认的方为正神,否则就是淫祠邪神,是不准祭祀更不准立庙的,一经发现都要严厉打击取缔拆毁的。
不少外国国王使者,尤其是那些西方来的,他们很难理解这种情况。
神权和王权居然能够合二为一,这在他们根本是不可能的啊。
浩荡的封神队伍下山,一大群工匠则开始在泰山的石壁上开始雕刻铭文,这是封禅泰山的纪泰山铭。
“维天生人,立君以理,维君受命,奉为天子。代去不留,人来无已,德凉者灭,道高期起。”
“爰革隋政,奄有万邦。罄天张宇,尽地开封,武称有截,文表时邕,德施周溥,茫茫九夷,削平一鼓。”
“礼备封禅,功齐舜禹,岩岩岱宗,佑我神主。”
“旧邦维新,天下归仁。恭己南面,氤氲化淳,告成之礼,留诸后人。”
“匪功伐高,匪德矜盛。钦若祀典,丕承永命,至诚动天,福我万姓,道在观政,名非从欲,铭心绝岩,播告群岳!”
这篇纪泰山铭为皇帝亲自做的,也亲笔书写,交由名匠题刻泰山崖石之上,作为纪念。本来罗成很想在最后再来一句,罗成到此一游,大秦开元七年,最后忍住了。
法驾入泰山城,众臣们才终于长松了一口气,这次封禅泰山总算是功成圆满,也没有发生秦始皇封禅灾风雨之事,也没发生汉武帝封禅污编录之事,一切顺顺当当,虽也有裂幕折柱之事,可皇帝一句龙王来迎,便巧妙化解,还顺势来了一波泰山封神。
真可谓是高明了得,还引的诸藩慑服。
就连罗成,回到行宫,脱下天平冠,换下衮龙袍,都觉得长松口气。
这简直是比登极大典还要隆重的一场典礼仪式。
今天这个仪式,不仅仅是诸藩国国王、王子、使臣来前来观礼,朝廷还特意把二王后,也就是前三朝的皇家后人都找来了,隋朝的杨暕,这位隋朝最后一位皇帝,将天下禅让与了罗成。
但隋以前,正统是哪个王朝?
两汉之后便是两晋。
西晋之后虽有五胡十六国,但无疑虽然当时正统的西晋虽亡,可司马氏南渡建立东晋,中原王朝正统自然是在东晋。
不过后来刘裕篡夺东晋朝廷,建立刘宋。
此时,南有刘宋,北有北魏。
虽然北方也曾有后赵和前秦统一过北方,但还没进入南北朝时代,东晋还在,正统也还在。
东晋亡,刘宋立,此时北方则是北魏天下,正式进入南北朝时代。
按说,东晋被刘宋取代,正统应当是在刘宋继承了,可偏偏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后来统一天下的隋朝,他是自北周禅位过来的,他继承的是北魏、西魏、北周这一脉。
而秦又是接受的隋禅位。
因此,先前曾有不少争论,有人认为两晋正统性自然没争议,可两晋之后,占据北方中原的北魏,应当是正统。
当然也有些人认为,正统应当是在南朝这边。
可如果这样算,大秦的正统性就不太好弄了,毕竟大秦继承隋,隋继承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