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隋唐大猛士-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也有些人认为,正统应当是在南朝这边。
  可如果这样算,大秦的正统性就不太好弄了,毕竟大秦继承隋,隋继承周。
  在秦以前,魏周齐隋,为了证明自己的正统,因此都极力推崇北朝为正统,甚至就是历史上的唐,都也一样推北朝为正统,因为他也是北朝这一脉出来的。
  到后来官修史书之时,为了解决这个争端,于是就奉南北朝共为正统。
  而在当时,北魏汉化改革之前,不论南北,大体上都是承认南方才是正统的,这不仅是因为历代相承的缘故,还因为当时代表华夏文明精华的汉魏礼制、朝仪、制服、门望、田制官制等都在南朝继承。
  不过待北魏冯太后和孝文帝改革后,便扭转了蛮夷的形像,他们积极汉化,使的北方的士大夫认为夷入华夏则夏,北魏文章典制很快齐备,后来便有了北朝之称,北南朝的称呼,就标志着双方的互相承认了。
  故此有了双正统。
  只是后来北强南弱,才渐有了北朝为正统的声调。
  南北正统之争,直到上泰山前也没争出个结果,毕竟朝中许多官员贵族皆是北方人,从东晋衣冠南渡,到后来隋一统天下,这中间相隔太久了,就算已经不再是南北互相敌视仇骂的时代了,可如果承认南方才是正统,那么这中间太长的历史,这些北方人的祖上,可就不免要落个从贼沦贼等名声。
  故此,这个争论,可是丝毫不能相让的。
  最后还是皇帝罗成拍板,就按南北朝双正统算,反正朝廷之前也是采取了这种主流观点,开始在修南史和北史了。


第1420章 正统
  这次皇帝请二王后前来泰山参加仪式,就不仅仅是隋和周这两个前朝皇族后人了,而是直接把南北两朝历朝的皇帝后人都请来了,还各封了一个侯爵。
  北魏西魏东魏北周北齐这北五朝,加上南宋南齐南梁南陈这南四朝,再加上统一南北朝的隋朝,十个前朝的皇帝后人,罗成皆挑一人授封侯爵,并让他们登上泰山观礼。
  这次也算是为国史局里那些为南北正统之争,而争论不休难以结论的官员史家们做了一个裁决了。
  “历朝对二王后,也仅仅是做个样子而已,而圣人却一次追封前十朝之后,且皆封侯,还真是前无古人。”
  “一个空头侯爵位而已,又不值钱,朕也是听他们争的太久了,这样的南北正统之争,继续争下去其实对朝廷对天下都没什么好处。不管曾经如何南北分裂,可终究现在还是重归一统,这中华大地上,皆是我中华儿女。”
  “圣人说的没错。”
  罗成让宫人帮他换上了一身轻便休闲的行头,坐下。
  “刚泡好的茶。”
  “有酒才好。”魏征笑道。
  “也行。”罗成让人取来酒,“北魏西魏东魏皇帝虽是鲜卑人,可毕竟统一北方后,积极汉化,实行的是融合政策,而不是如五胡十六国那样的野蛮政策。故此,朕从没有把这五胡十六算入中原正统。”
  五胡南下,先后建立了二十多个国家,其中有十六国较为强劲,赵燕秦等国虽强,可他们只是把自己凌驾于北方汉人之上。
  而北魏统一北方后,很快开始积极主动的汉化,接受汉文化,他们是汉化的鲜卑人,虽然皇帝和上层以鲜卑为主,但已经不排斥汉人,反而是主动融合了,这种政策其实很多见,比如后世常见的什么突厥化蒙古人等等,汉化蒙古等等。
  五胡十六国的历史,已经被皇帝罗成定性为胡虏入侵华夏,是侵略。所以这些人只能算是侵略史,而不是汉家自己的历史。
  这段时期,汉家的历史只有晋是正统。
  酒来了。
  魏征给皇帝先倒上一杯,然后给自己也倒了一杯。
  鼻子一吸溜。
  “好酒。”
  “这是新出的白羊酒,又叫羊羔酒,是用嫩羊肉、黍米和曲酿成的美酒。”
  “必得黍米吗?”
  “你又想偷学秘方吗?你魏氏家酿可是我大秦如今十大名酒之一,名满天下,还不知足啊?”
  魏征家的酒名字简单,就魏氏家酿四个字,但是这酒味道独特,早就做出了名声,如今成了口碑了得的好酒,极受欢迎。魏征家就凭着这酒,在各地开酒坊酒楼,一年都不知道要进帐多少。
  “好酒之人,见到好酒,总忍不住想问问。”
  “哈哈,其实这酒用黍米也行,用糯米也行,关键是要在腊月时取绝肥嫩羯羊肉,带上骨头,加水入锅煮,令极软烂,漉出骨,将其用丝擘碎,留着肉汗,炊蒸酒饭时用。最后把肉汁、酒饭和曲末同放瓮中酿制,数日后就成。这种酒风味独特,属于高档酒,很受达官贵人们欢迎。”
  “看样子羊肉没少放,估计成本挺高,怪不得这么贵。”魏征道。
  “这酒啊是内侍省皇家酒坊新研制的,法子其实是改良的民间方子。他们在北方沿海地区建立酒坊,从塞北、关外收购胡人的羊羔,在冬天时赶到关内海边,然后现场宰杀,得到新鲜的羊肉,搭上从海上船运过来的岭南等地产的占城糯,制成羊羔酒后再船运南下,通过黄河、长江水运内地,销往四处。”
  魏征是个精明人,一下子就明白皇帝的酒坊这样弄,能够大大降低成本。塞外和关外的羊运到河北沿海或辽西、旅顺等海港,路程短了许多,交通还便利。同样,把粮食产量高价格便宜的岭南占城糯米运到北方沿海,虽然远些,可直接在港口卸粮,依然还是能节约时间和运输费用。
  甚至酒酿造好后,还能就地直接上船出港。
  “这酒天冷的时候,热一热喝的舒服。”魏征咪了两口。
  皇家的产业,做啥啥赚钱,魏征羡慕,但也没啥可妒忌的,他们魏氏家酿,也早有了一大批忠实的顾客。
  “塞北、关外的牛羊多,但是牧民的牛羊运到关内不易,路途遥远,路上损失太大,因此关外的牛羊赶入关后价格不便宜。朕思量着,要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既要让牧民们的牛羊有出路,也要让中原百姓能够吃上更便宜的关外牛羊肉。”
  如今罗成在边疆设立了许多边市,大量收购胡人的牛羊等,甚至还深入草原牧区,直接在当地雇佣胡人建立起了屠宰场,直接把收购来的牛羊宰杀后加工。
  或加工成肉干,或加工成肉松,除了肉制品,也会收购牧人的酥油、牛羊奶等,会加工成奶片奶渣等易保存运输的货品。
  而宰杀牛羊后,其皮与毛也一样可以初加工便于运回中原。
  大量奶制品肉制品被加工成军粮,由兵部采购,也有许多运回中原投放到市场上,丰富百姓的副食需求。
  一头大牛运到洛阳,活的得五千钱。而在草原上,这样的一头牛,可能就值一千或者多点。
  现如今朝廷与关外的胡人关系好,商人们可以放心大胆的过去交易买卖,如今每年活牛活羊,或者是冬季的冻牛羊肉输入关内数量不减,而另外又新增了大量的肉干奶干等,皮毛输入数量也大大增加。
  这些东西,最后都还是到了老百姓的手里,让老百姓穿的更暖,吃的更好。
  当然,主导这些的皇帝也没少赚。
  就如岭南那边,尤其是广南那边的占城稻,一年可三熟,产量又高,就是口感不大好,兼之当地产量富余,而销到其它地方去,运输成本又挺高,因此那边的粮食便宜的要死,百姓种稻子积极性并不高。
  内侍省把占城稻运到北方与关外的羊结合制成了受欢迎的羊羔酒,不但吸引了不少关外羊和占城稻,关键还使的两样东西结合后价格大增,收益很高。
  朝廷还赚了大笔酒税。
  真是多赢的局面。
  “圣人,臣有一事要禀奏,倭女王再次上书请罪,不过这次他们主动提出愿意把伊予岛的别子铜矿献给圣人,以为赔罪。”魏征笑着说起另一事。


第1421章 征夷大将军
  罗成抿了口羊羔酒,笑呵呵的道,“晾了几天,这是急了。”
  “说来也有些意思,这倭女王居然还提了一个要求,说愿意让他们的执政大臣苏我马子留在大秦朝中侍奉圣人。”
  “就是那个女王的舅父?四个女儿都嫁做皇妃的?”
  魏征点头,他道,“那个苏我马子是倭国权臣,拥立了几个倭王,在倭国权势滔天。这倭王虽是苏我马子外甥女,可明显这是想除掉他,这才想要借我大秦的刀杀人。”
  大秦的刀哪是这么好借的?
  皇帝云淡风轻的道,“我记得这次苏我马子不是也挑了个据说是国色天香的女儿,还让倭女王册封了个公主名号,说是想要献给朕吗?”
  “嗯,让倭女王收为义女,改名笃姬,据说长的确实不错。不过,我大秦又不缺女子,再国色天香的也不缺,圣人也并不爱美色。”
  以肥嫩羊羔肉汁加上糯米蒸配出来的酒,有种独特的味道,肥而不腻,这酒也不烈,倒像是喝一种汤饮了。
  罗成拿了一块牛肉干过来,五香味的牛肉干在草原上风吹日晒,外表硬的跟铁一样,纹路紧实。用力撕扯,还能听出斯拉拉的声音。
  把撕下来的另一半扔给魏征。
  “谢圣人赐。”
  “哼,皮。”罗成跟老道的关系,那真是其它宰相比不了的,继续撕扯下一条扔进嘴,慢慢咀嚼,很有嚼劲,越嚼还越有味道。“一个别子铜矿,就想脱身,他们也太天真了。朕估计啊,这倭女王肯定也清楚,这不过是她的试探罢了。”
  魏征也嚼起牛肉干,老道的一口牙还不错,嚼的挺带劲的,“圣人对倭国到底是何计划呢,真要这样让武装商船一直劫掠?”
  对于倭国,朝中也有不少争议,有些人认为就应当直接打过去,跟灭百济一样直接灭掉倭国。也有些人认为,百济毕竟还是从辽东延伸过来的半岛,朝廷挟灭高句丽之余威,进而灭掉百济比较容易,且灭百济对于朝廷稳固征服高句丽旧地,控制新罗很有帮助。但是倭国不同,倭国很穷,全是大小岛屿,而倭人也比较头铁,估计想要如百济一样征服,并不会容易。
  现在百济都还没有摆平,哪有空打倭国,就算百济故地上建立了稳固统治了,下一个目标也当是半岛上的新罗。
  罗成嚼着牛肉干,解释道,“先前许可海商们武装劫掠倭国,也是给倭人一个教训,向他们施加压力,同时还牵制他们让他们无法再出兵干涉百济那边。现在看来,效果很好啊,倭人表面叫嚣的厉害,可现在看,他们连我们大秦的海商都打不过。”
  当然,海商们也并没有真正直接进攻倭国,采取的是袭扰劫掠的战术,四处沿海登陆,声东击西,抢了就走,让倭国十分无奈。
  “倭王真想要改变如今的局面,愿意做出妥协退让,朕倒也很高兴。不过嘛,一个别子铜山肯定是不够的,朕早晚要灭了倭国,但暂时还不可能挥师大举南下。”
  “那就是继续以海商袭扰,疲敌弱敌?”
  “不够。”
  皇帝摇头。
  罗成笑着道,既然倭人想要求和,那就先假顺他意,趁机公然敲他几笔。
  “可以先跟倭人谈一谈,先提几个要求嘛,第一,倭国将改设为我大秦之一道,为东瀛道,下设筑紫郡、伊予郡、东瀛郡和关东郡。朕可以授额田部为东瀛郡公、东瀛道节度使、征夷大将军兼东瀛太守,额田部可保留倭王称号。”
  “这其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