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隋唐大猛士-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手里拄着一支拐杖,不过这是一支特制的拐,拐杖里暗藏了一支剑。
  拔出可当剑,不拔也可当棍杖,在手里沉甸甸的很有份量。
  “奉郡里命令,前来再核查一下情况。”
  “亭长有事直接派个人过来交待下就行,我们自当办好。”富老头说着,一挥手,他儿子马上就奉上了礼物。
  一小锭银子,约摸着有二三两的样子,另外还有几匹布帛等。
  “小小心意,不成敬意,请笑纳。”
  礼村之名中有个礼字,皆因富氏家族在此多年,富家还是诗礼之家,他们家世代习儒,因此自然是精通汉文化汉话的。
  老赵看到送到面前的东西,呵呵一笑。
  这是把他们当成下来打秋风的了?
  富老头见老赵不接话也不接东西,还以为他嫌少,心里厌恶,表面继续笑着,对儿子做了个眼神,于是他儿子回到宅中,一会出来,又送上两坛酒和两只鸡。
  这下老赵真的很不高兴了。
  “富家这是何意?”
  “亭长辛苦,一点心意。”
  黑狗皮袄百济民兵副队长一看,知道亭长是真生气了。
  当下便上前,“富老,外面这么冷,要不请亭长等先到屋里厅堂里,坐着烤会火,喝会茶,再慢聊?”
  老赵却打断他道,“没这必要,让人弄点柴火来,就在这里烧几堆火,再抬几张桌子来,咱们就来个现场办公。”
  富老头却也不请老赵入自己屋,只是问,“不知道要办什么公呢?”
  “一会你就知道了!”
  村里沙家的家主是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瞧见气氛不太好,便上来打圆场,“要不去我家坐会吧,亭长不管要办什么公,只管吩咐,我们一定全力配合!”
  老赵从怀里掏出一道公文出来。
  笑呵呵的道。
  “这是由百济道宣帅长孙公签发下来的公文命令,让全道各郡县乡等地方官员全面核查治下户籍、土地等情况,要求我等地方官员积极执行土地改革的工作!”
  “看看吧!”
  富老头听到土到改革四个字,心里莫名一慌。
  “黑皮,这是何意?”
  黑皮就是那个身着黑狗皮的乡民兵副队长,这人名字就叫黑皮,和许多普通百济人一样,连个姓都没有。不过这家伙在大秦征讨百济时,曾被征召去当民夫,后来凭着把力气和卖力表现,被编入了地方民兵中,最后甚至当上了乡民兵副队长。
  可在富老头这些人眼里,黑皮那就是不上台眼的狗腿子。
  “富老,土地改革嘛,就是要均田授地,让大家都有田可耕。”
  富老头一听更加不妙了。
  礼村的田地七成都是他富家的,剩下三成差不多都是沙家和高家的,其它人都是他们的佃户奴仆,根本没有田地,现在却说要均田授地,这田地从哪来?
  “赵亭长,差要办,可也不急于这一时,大家从乡亭过来,走这半天,肯定是又冷又饿,还是赶紧先到我屋里去暖和一下。老三,你赶紧让厨房生火煮茶做饭。老五,你赶紧带人到圈里宰只羊,再杀几只鸡。老六,你马上去县里买几坛好酒来!”
  老赵呵呵一笑,伸手制止。
  “办差要紧。”
  “老六,还愣着做什么,赶紧去县里买酒再买点糕点!”
  老赵眼一瞪,“没有我的命令,谁也不许跨出村门一步。黑皮!”
  “到!”
  “你马上带人封锁村门,谁敢擅自出村,直接拿下,若敢反抗,杀!”
  黑皮大声应令,点了两火人,各守一门。
  村场上,气氛一下子紧张起来。
  就如这清晨的霜风一般。


第1444章 金光破晓
  富老头脸色阴沉,有些难看。
  晒场空地上,很快就抱来了柴火,生起了几大堆火,乡上来人和村民们围着火堆站着。
  还有人搬来了几张桌椅。
  老赵坐在桌前,沙家还特意让人给老赵端来了一盆炭火,这炭火没烟直接放在脚下烤的还暖和,他甚至还特意让人把他自己平时烤火的暖手炉也送到老赵桌上。
  高家则差人赶紧烧了一壶好茶,又下了一大盆的面条端上来。
  老赵脚下有炭盆,手里有暖炉,又吃了碗热面条,倒是身上很快暖和过来了。
  “乡亲们也都饿着吧?”老赵笑呵呵的对着那些看着他们吃面而咽口水的百济村民道。
  那些村民们却只是暗里流口水。
  “富翁、高郎、沙郎,你看咱们倒是吃饱了暖和了,可大家都冻着饿着呢,要不给大家也下碗面条如何?”
  三个土豪地主,心里哪管这些人的死活。
  可刚才见到老赵发飙的样子,心里畏惧,这个时候摸不清楚这些人到底要干什么,也不敢怎么做对,只好招来人让他们去煮面条。
  富老头叫过儿子到面前,“煮十斤面,多放水。”
  全村一百多户人,五六百口子人呢,结果老头却只让儿子煮十斤面,可他儿子还嫌煮的多了,十斤面也不少呢。
  “放两斤就行了,煮面还要浪费水浪费柴火呢!”
  “别废话,煮十斤吧。”
  老赵手里捧着个暖炉,打量着面前的村民。
  很明显的分为了两拔人,一边是富沙高三家土豪地主们,三个地主穿着貂,身上暖和着,衣着光鲜,个个面色红润,还有不少胖子。而另一边的那几百号村民,则个个面有菜色,衣服单薄还尽是补丁,甚至有大冬天还光着脚的,站在寒风里,弓着背缩着腰。
  有些人表情麻木,目光呆滞。
  作为从府兵中退下来的亭长,老赵对眼前的这一幕并没多少什么同情之类的感情。
  他此趟大冷天的下来,也仅仅是上面的要求。
  现如今,百济道的各营府兵基本上已经部署到位,而且百济国原上层的贵族官员们,也基本上被控制了。
  朝廷也移了几批移民过来。
  正是在这种大背景下,现在朝廷要求百济道开始深入下面,全面推行土地改革政策。
  土地改革,当然就是要均田授地,实际本质则是打击百济国原来地方的豪强地主大户势力,要把这些人的土地收归到朝廷官府公有,然后再将其中部份分授给原来无地贫穷的百济底层人民。
  当然,更多的土地,其实还是要留给汉移民们。
  说到底,他们这些乡亭长们就是处于土改的第一线。
  上面的态度很明确,对于地方上的豪强地主们,没有什么可说的,一刀切,通通打倒。
  而对于底层的贫苦百济民,则是要先争取拉拢团结。
  前段时间,老赵还被郡里点名前去郡城参加了一个土改工作培训班,学习如何做好这一新政。
  现在,老赵脑子里装着很多新学到的政策和办法。
  礼村是乡里的大村,也是老赵挑选的土改第一站,必须得打响。
  老赵坐在那里慢慢喝着茶,茶只能说是一般。
  他没急着马上开始做什么。
  清晨的寒风中,一缕金色的阳光洒下,太阳出来了。
  面条终于煮好了。
  三家都派奴仆挑着几大桶的面条出来,老赵起身,亲自给村民们分面条。
  一勺下去,结果只看到汤汤水水,面条没见几根,更别说油花了。
  老赵摇摇头,却也没说什么,只是让百姓回家拿来碗盛面。
  村民们的脸上有了笑容,高兴的跑回家,他们拿来木碗、陶碗,有的甚至直接拿来了陶锅木盆。
  有的家里五六口人,却拿不出一人一碗。
  面条汤水倒进一个个碗里,这些人赶紧喝了起来,连烫也顾不得了。
  老赵带着乡亭的吏员、民兵们,给几百号村民都打了面条。
  “富翁,你不吃吗?”
  富老头当然瞧不上这种面汤,笑着说不饿。
  场上喝面汤的声音很大。
  虽然三家的面汤里,加起来都没二十斤面条,可好歹这不是白水,每人碗里总是有几根面条的,这汤也是有面条味。
  吃了大碗面汤,总算也没那么冷了。
  看他们这个样子,老赵心里也清楚这些村民的日子以前过的不怎么样。老赵是河北清河人,这是出了名的地狭人多的地方,他家以前一大家子人就一点点田地,平原上还总容易有个旱涝灾害,一遇灾便是青黄不接。
  到现在老赵童年时的记忆里,还尽是饥饿。
  直到后来迫不得已,举家成了流民,再被裹挟着成了流贼,再然后被官军招安,成了府兵,再然后受伤退役,在这安东当了一个亭长。
  如今的日子还是不错的,他移驻安东为府兵时,已经把家小都带来了,他自己分了百亩军田,另外他是旗手,享受队副级待遇,又给他分了五十亩田,然后家里每人分了二十亩永业田,一家子人总共分了三百多亩地。
  虽说新家还很简陋,可却让人充满希望。
  “大家先申报一些产业吧,富翁先来?”老赵笑着对富老头道。
  富老头心想该来的终究要来了,有些不安的过来。
  “坐。”老赵指着桌前的那把长凳。
  “富翁家有几口人,奴隶多少,部曲多少?家中宅子几间,田地几亩,牲畜多少?”
  一名书吏开始提笔书写。
  富老头眉头都拧成了一个川字。
  “富翁,这都是朝廷的要求,咱们百济道要来一次大普查,清量田地,登记宅产,田地和宅院、商铺、奴隶以及大的牲畜、车船,都要登记造册存档,并颁给契证,以后就以这契证为准,无契证就不能证明这些属于你,无契证的可就要列为无主之物,要被朝廷收为公有的。”
  富老头进退不得。
  报了,又怕里面会有问题,不报吧,这赵亭长早就打好了埋伏,一旦被发现隐瞒不报,到时就会被当做无主之物收走。
  沉默。
  老赵也不催,坐在那里悠闲的喝着茶。
  这次的土改不是请客吃饭,对土豪大户们是不会留情的,但在郡里培训的时候,上面也讲过这差事得讲究方式方法,不能直接硬来。
  得一步步的来。
  而这核查清量登记就是第一步。
  其实老赵来前,已经对全乡各个里村的豪强地主大户们摸过底了,乡亭早就对各村情况做了摸底,对治下百姓划分了类别。有豪绅、地主、富户,也有小自耕农和佃户贫民,以及奴仆、部曲。
  不过这些情况,多是通过黑皮等这些归顺朝廷的百济人提供的,现在老赵还要亲自下来做个核查,以免被黑皮等这些百济人糊弄。
  上面早说过,要治理百济,得打击一批人,利用一批人,团结一批人。这打击的那批人自然就是原来的王室贵族官员们和地方上的豪强地主富商们,要利用的就是那些对朝廷恭顺的一些原小吏、自耕农、小产业者等,吸引这些人到百济衙门里充当吏员,充做土团协从军,以及地方治安队等。而要团结的,则是原来那些无产的底层贫民,甚至是奴仆部曲们。
  老赵也清楚朝廷的大政策肯定是移民换种,这是朝廷对多个征服之地的基本策略,但这只是大方向,不可能一蹴而就,得一步步来,毕竟百济有几百万人口。
  富老头开始汇报情况,那边书吏一笔笔记录。
  “还有吗?不要有遗漏。”老赵不时的提醒一声,然后富老头皱着眉,停顿一会,又汇报了一些。


第1445章 敬酒不吃吃罚酒
  “按上级衙门的指示,我们安东道要健全乡村组织,要实行保甲联防,防匪防盗防反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