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太子已经十六岁了。
监国摄政五年,没有出半点差错,虽然就如皇帝当初所判定的一样,太子不是那种天资过人的才俊,但也确实很稳。
不惊艳,也无过错,难得的是能听的进大臣们的劝谏,自己才能一般,于是便对宰辅们比较放权信任,并不会去不懂装懂,更不会胡乱干涉。
“嘉文,你摄政五年,如今也大了,对于朝政有什么想说的吗?”罗成问。
太子有些兴奋起来。
“回圣人,儿臣认为大秦开国已十二年,如今三皇同盟,四海威服,百藩归附,民富而国强,天下大兴。唯一不足之处,便是江东还未削平。这几年,儿臣不敢擅自作主,对于江东也是只做布局准备,而未敢擅兴兵马,如今万事俱备就欠东方,圣人回京,天子正位,已可削藩。”
江东藩的存在,始终是让朝廷上下都记着的一件事情。
若不是皇帝一直按着,其实早在十年前就会平定江东了,但皇帝说不急,等一等。
这一等就等到皇帝封禅,然后皇帝出巡,又五年了。
现在大秦立国都十二年了,江东却还割据地方。
湖南、江西两藩都已经削藩归建六年了。
“江东啊,这个果子确实已经熟透了。”
罗成端着茶碗轻抿一口,笑呵呵地说道。
要削平江东,确实不难,只不过当初新立国之时,百废待兴,同时又还有突厥、铁勒、吐谷浑、吐蕃、百济等外藩蠢蠢欲动,故此皇帝没急着对内开战。
这些年,大秦东征西讨,征服诸藩,同时对内全面发展,到现在确实是大变了样。
当年沈法兴割据江东,以其沈家数百年的地方威望,还有个人的一些能力,确实也把江东这个地方割据的还算可以,十年前,江东藩和朝廷地方上相差不大。
但是十年后,江东藩和朝廷地方已经比不了了。
就算是六年前才归附的江西道,如今也远超江东,更别提以前偏远的岭南两广等地,现在也依借着朝廷的海贸兴起,以及岭南移民大开发,飞速发展起来,远远的把江东甩在了后面。
仅一个流球郡的人口税赋等,现在都已经能够把对岸的建安甩的看不见尾了。
一个淮南道,更是远超江东藩。
这些年,朝廷没对江东主动用过一兵一卒,可朝廷对江东的战略围堵也从没有停止过。
现如今,江东沿海,除了大陆,海上诸岛基本上已经全都落入到了大秦的手里,通过各种各样的手段,都兵不血刃的拿到了手。
围绕着江东藩,海陆江河,朝廷部署了数重围困。
只要皇帝一声令下,可保证三个月内就完全收复江东。
现在枢密院不仅有三个月收复江东的信心,而且民部等各部门也有把握,一旦开战和战后,完全有能力善后,接管所有的江东各郡县百姓,就算出现难民也不怕。
哪怕是把整个江东打空了打废了,朝廷也有足够的实力立马再重建一个江东道。
一切都已经准备好了,就待皇帝的命令了。
“嘉文,朕打算让你挂帅,负责指挥征讨江东,你可愿往?”
罗成望着已经跟自己几乎一样高的嫡长子道。
太子倒是有些意外。
“儿臣,儿臣从未统过兵,也未打过仗。”
“朕知道,但你这些年也一直有在羽林宫随羽林郎受训,也学习了弓马刀枪,学习了排兵布阵、战术战略。”皇帝起身,拍了拍太子,“去吧,纸上谈兵终究不够,有机会也要实战练习的。”
“儿臣领命!”太子兴奋的允命。
第1473章 尘埃落定
皇帝回京后的第一次宣政殿御前会议。
宰辅齐聚一堂。
五年,皇帝沧桑了也更成熟了,而不少五年没见的宰辅们也有不少老迈了。房谋杜断的房玄龄老了许多,添了不少白头发,而杜如晦更是咳嗽不断,已经病的很严重了。
他已经病休了差不多一年多,这次御前会议,挣扎着要求来参加。对他来说,自知时日已经无多,只是想再参加一次御前会议,跟皇帝好好交待一下这几年的任务。
张须陀已经彻底的引退,以太傅的荣衔告老还乡,接任的枢密使宋老生也在一年多前退休了,接替宋老生的是徐世绩。副枢密使周德威已经转任了兵部尚书拜相,原兵部尚书秦琼,因为任满,所以改任门下右侍郎,加太子少保,兼任洛阳讲武堂校长。
宰相、吏部尚书屈突通老迈致仕,门下左侍郎侯莫陈也因在相位上呆了多年,如今主动请去出镇地方,现在是西京留守、关内道布政使、京兆尹。
宰辅们也开始任期正常化,一任三年,最多连续两任,任满一般就要调他职。年纪到了的直接致仕,不到年纪的则多是会改为其余五京的镇守大员。
“尚书左仆射、敕封抚远国国公杜如晦到!”
一声唱喝。
由八名羽林一起抬着一座小辇直入宣政殿台阶。
皇帝起身,出殿相迎。
杜如晦形容枯槁,双目已经浑浊。
这位名相此时还不到五十岁,看到皇帝出迎,他挣扎着想要下辇。
罗成快步迎上前,扶住了他。
“杜相。”
“陛下!”杜如晦紧紧抓着皇帝的手,“陛下终于回京了,老臣一直盼着陛下能够早日回京,陛下一日不在京,则帝国一天不稳。”
罗成早就不止一次的问询药王关于杜如晦的病,就算是药王对杜的病也是回天无力,这是不治之症,偏他又不肯放下工作休养,使的病势越发难以延缓。
如今已经是油尽灯枯了。
就算是天下之主,能让罗马皇帝和波斯皇帝低头的大秦皇帝,可罗成也一样没有办法让杜如晦的病疾去除。
“圣人,如今四海归附,是时候削平江东藩了。”杜如晦一边说着,还一边拿出了一道奏表,是他对于朝廷削平江东藩的建议,洋洋数万言,里面有详细的方略。
“朕扶你入殿!”
宣政殿会议,少了一些面孔,也多了几张面孔。
“朕此次出巡天下,走过许多地方,也看到了许多情况,大秦的江山富丽,汉家的百姓勤劳,总的来说,如今是一片欣欣向荣的,但也还只是刚起步。许多地方的百姓还没有温饱,尤其是边疆的百姓,特别是那些新归附入籍的原蛮夷之民,他们还很愚昧,没有开化,朝廷有责任让他们归化、温饱。当然,总的来说,如今天下安定,百姓的日子比过去好了十万八千倍,大家都有个光明的前景,生活日子都很有奔头,在我们的西面,波斯和罗马两大帝国,还在进行着数百年来的恩怨大战,杀的难解难分,他们的百姓日子苦不堪言,水深火热,甚至因为战争流离失所,许多百姓背负着沉重的苛税,朝不饱夕,未来一片黯淡,相比之下,朕对我们的日子还是比较欣慰的。”
“当然,也一直有许多人上言,说在我华夏腹心,在江东,还有许多百姓现在生活越过越差,他们也是我汉家子民,也是我炎黄子孙,朕有责任。”
“朕已经决定,新年过后,由太子挂帅,统兵征讨江东藩,削除割据,让江东的百姓也过上好日子。”
不住咳嗽的杜如晦带头拿玉笏拍击掌心。
“太子仁厚又稳重,若由太子挂帅平江东,则是江东百姓之福也。”
徐世绩、秦琼、程咬金一干大将也都赞成太子挂帅,这几年太子监国摄政的表现,是他们看在眼里的。
“诏,拜太子嘉文为兵马大元帅,以徐世绩为行军长史、李靖为行军司马,秦琼为行军副帅,程咬金为行军先锋,阚棱、王雄诞、西门君仪为行军总管。”
一众宰辅们对此诏令,十分欣喜,没有一个反对的,其实这些年,大家一直都在为平江东做准备。
准备了这些年,早就已经准备妥了。
若不是皇帝出巡五年,只怕早就已经平了江东。
至于挂帅的人是太子,他们更是赞成。
太子的仁厚稳重,是深得宰辅们喜欢的,这五年来,皇帝不在京,太子监国摄政,在京辅政的一众宰辅们感觉是从未有过的轻松,这位皇太子对他们十分信任,从不胡乱干涉插手。
这样的监国摄政在位,他们这些宰辅执政真的是轻松顺畅,比皇帝在时还要顺畅。
现在让太子去摘个熟透了的桃子,积累点威望名声,这是好事,大家举双手双脚赞成。
本来早几年,有一些流言,说是李贵妃所出的吴王和长孙贤妃所出的晋王聪慧,类似皇帝,深得皇帝宠爱,有易储的可能等等,但这几年,太子的表现,已经使的他的储位十分稳固,并没有人再去胡思乱想什么储君之争了。
谁也争不过太子嘉文,除非太子突然死了,可太子高大威武,骑射刀枪皆都不错,才十六岁的太子殿下怎么可能会突然死了?
他既不肥胖,也没有什么旧疾顽症。
会议结束,皇帝派羽林郎将杜如晦抬回家,并让太子随后带御医和药品慰问。
只是当天晚上,杜家便派人往洛阳府送信,杜如晦在家中含笑而逝。
第二天一早,皇帝下诏,为杜如晦辍朝三日,追赠司空,谥号为成。长子杜构袭国公爵位,并分封其次子杜荷,以及两个庶子分别降一大等和降两大等推恩分封,杜荷赐封侯爵,其余二庶子赐封伯爵,皆在杜如晦之实封地推恩划分封地。
皇帝还特选公主赐婚给杜构,以其为驸马都尉,保证杜如晦死后家族也依然不衰。
不久,皇帝诏令长孙无忌拜尚书左仆射,加平章事衔,入政事堂为相。同日,皇帝下诏封长孙贤妃所生之晋王为黑龙王,在关外东北黑龙江口,封地八百里,敕建黑龙王国。
稍晚,皇帝又赐封李贵妃所出之吴王恪为瑞丽国王,封地在云南高黎共山以西,那加山以东,墨脱大雪山以南,骠国汤彭山以北的广阔地区,同样封地八百里。
两位原本极受皇帝宠爱,传言能改立为储的皇子突然被分封到极北的黑龙河口,以及极西南的瑞丽江畔,这无疑是向天下人都宣告了皇帝对太子嘉文储君之位的稳固之心。
太子挂帅南征,两位亲王却被一南一北远封,一切尘埃落定,再无余地。
第1474章 金陵
江东,金陵。
沈法兴面色铁青。
世子沈纶则面色灰败的立在他面前。
一道道的败讯如雪片一样呈来。
掌控江东已有十年的沈法兴,本以为江东朝廷虽不能北上争夺中原,可割据江东一隅还是能够稳固的。
可谁知,秦皇罗成巡边五年,一回到洛阳,就在开元十三年的正旦大朝会上颁下平江东之诏,历数江东藩的不臣罪证,然后诏太子挂帅,点名将出征。
朝廷还将沈法兴送入洛阳的世子沈伦送回了江东,令其劝告沈法兴投降。皇帝这个时候敢把沈伦送回来,自然已经是吃定了江东。
秦军的攻势非常之迅速。
太子嘉文挂帅南征,迅速抵达江陵对岸的广陵建立了大元帅行营。
紧接着,秦军大将、太子的义兄阚棱便率先渡过长江攻打沈军,凭着强悍的宝船和凶猛的神机炮,先锋阚棱当天便夺下了江东重镇京口。
沈法兴的长史蒋元超兵败,一战败于京口,再战又败于庱亭,这一次他没能再逃走,其部被围住,蒋元超突围之时,被阚棱一箭射死,其部尽降。
京口一失,对于沈法兴来说,长江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