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天亡我也!”
沈法兴站在运河边上,对着河中水面上自己的倒影哈哈大笑。
只是笑声有些凄凉。
他沈法兴,隋末以来最后一个反王,终究还是走到了穷途末路。
“就是死,我也不会去洛阳跪拜罗成,捧他的臭脚!”
沈法兴说完,在运河边拔剑自刎。
“主公!”
几名最后的牙兵看着沈法兴自尽而亡,尸体跌入运河之中,大叫一声。
他们互相瞧了一眼,然后也都提起手中刀自杀而死,继续追随效忠沈法兴去了。
第1476章 太子旅贲
传檄而定。
皇太子嘉文渡江,兵进金陵城,招抚檄文传至江东诸郡,各郡文武豪强纷纷归附投降。
兵不血刃。
程名振率军入建安郡,接收闽地。
阚棱渡江,接收丹阳、毗陵二郡。王雄诞兵出江西,接收东阳、遂安二郡。西门君仪兵出淮西过江,接收宣城、新安二郡。
大将军徐世绩率水师入吴郡,伏击沈法兴,将他杀的穷途末落最后大运河畔自刎落水而死。
沈法兴尸体被水师捞得献给徐世绩,徐世绩顺利进入吴郡城,紧接着是顺势而下余杭、会稽、永嘉三郡。
江东十一郡,皆定。
自太子在广陵派先锋阚棱发起渡江做战,到徐世绩的水师战舰自海上进入永嘉港,前后不过十一日。
十一日时间,朝廷便灭亡割据十年的江东藩。
秦军所到,各地皆降,无人顽抗,甚至各地的豪强们还组织百姓,牵羊担酒,迎接王师。
而秦军南征军也在太子的命令下,对各地百姓秋毫无犯,军纪严明。
大运河畔的京口、无锡、吴县、钱唐诸运河城市,还有沿海的余杭、会稽、宁波、永嘉、建安诸港城,不但没有关城闭市,甚至还更加热闹了。
原来江东藩的那些官员们,摇身一变,全都举着红旗,争相改做大秦人。
对于这些投附之人,作为南征统帅的太子嘉文,倒是表示很欢迎,对他们好言宽勉。
太子从广陵到金陵,再南下余杭,一路上对各地的官员豪强们都是好言安抚,甚至给予不少赏赐。
太子身边人放出风声说太子想要从各家选一些年轻才俊在身边,于是各家纷纷心领神会,争相将子弟送到太子身边。
每到一地,就有无数地方豪强把子弟送来。
太子择其中擅文者入东宫门下修文馆为生员,学习书法、官话、收集江东图书,校理图书、订正谬误。以勇武强健者,选入旅贲讲武堂。
旅贲讲武堂为东宫太子亲率的东宫卫队下的军官培训班,旅贲,原本是东宫十率下左右司御率的军号别称,左右司御率军号旅贲,而左右卫率军号超乘。现如今朝廷的军队分为南衙北衙和内衙,北衙十二军,南衙十二卫,而内衙也有十二府,其中内衙十二府里,有四府为东宫太子名下,便是超乘和旅贲四府,各统领一军一万二千人。
皇帝对太子是用心栽培的,如今不断给太子培养班底,甚至真正把这四府亲军交给太子来统领。
东宫修文馆、讲武堂,也都成为太子培养将来文武班底的地方,现在太子愿意从江东选拔地方豪强们的子弟入这两处,地方豪强们当然是高兴不已,至于这些子弟送到了太子身边,也就成了人质一部份,他们是不在意的,现在大家可都是争抢着送人过去呢,犹豫下可就错过机会了,毕竟也不是人人都有机会能到东宫去。
曾经东宫十率,现在为超乘、旅贲这两军四府,拥有四万八千兵额,虽说也是与其它三衙兵马府营错落分置,可毕竟这都是直接隶属于东宫的军队。
在余杭呆了没多久,太子又乘船出海南下。
在海上经过些天的航行后,抵达了闽地建安郡,并随后前往巡视了流球郡。
在流球岛上,太子亲自接见了许多归顺的平地岛夷,又派人去招安了一些在山里抵抗的高山岛夷,给他们封赏,开出了不少很优厚的条件,劝他们归附朝廷,不要继续顽抗。
在见到太子,并得到太子的亲自承诺后,倒也有不少山夷最终选择了放弃对抗,接受归附入籍,当然,太子也兑现承诺,对他们传统的领地给予了划界承认等,新编的乡里村,亭长以下,也都是由他们自己推选德高望重者担任。
大秦还组织人手修路,开放与他们的交易等,减免他们的税赋。
虽然更远的深山里,许多山夷依然顽抗,可太子的安抚效果还是不错的。
在返回到闽地,太子前去巡视了南安(泉州)龙溪(漳州)等地,又去看了东海舰队这两年建设起的厦门港和金门港,对于建安这个八山一水一分地的偏僻之地,如何火热的航海贸易,很满意。
“孤已经上奏天子,请求将江东道一分为二,流球与建安二郡分出来,建安郡析分出西北面的建安郡,东北的福清郡,中部的南平郡,还有东南的南安与厦门郡。”
此五郡与流球郡合为一道,名为福建道,福清与建安中各取一字。
而福建北面的十道,则把永嘉、余杭、会稽、东阳、遂安、吴郡、毗陵、丹阳八郡置为江东道。
而原属于江东道的宣城郡、新安郡,划归给江北的淮南道。
这么一番划分之后。
江东道算是被彻底肢解。
南面的建安划出去,这块地方虽然说比较山多水恶,可是这地方大啊,一个郡足够江东其它数郡之地,更别说再搭上一个流球郡后,实际上这个新的福建道地盘不比现在江东道小了。
更别说,划走了建安不算,又把江东道另一个大郡宣城郡给划走了,还搭走了一个新安郡。
对江东唯一的补偿,就是把之前京口、句容等金陵郡东面的江南那一大块淮南道的飞地,重新又划到了江东名下。
但西面挖去两个郡,南面又挖掉一个大郡,江东道确实实力大损。
为了弥补福建道比较弱的局面,太子又大笔一划,把江西道临川郡东面的几个县划给了福建道的建安郡,新增邵武、泰宁、郡宁三县。
淮南道、江东道、江西道、福建道,重新划定。
随后便是由太子以大元帅之令任命江东与福建两道的三使司官员,以及郡县乡各级官员。
随着的还有南征军中挑选了数万人分驻于两道诸郡,从此转为驻地军府。
原来江东藩的兵马,军官入朝参与铨选侯官,士兵解甲归田,授田分地。地方的官吏,官员们也一样入京铨选侯官,吏员则通过考核后或留用或解除。
不过不管是文官还是武将,太子都做到了一点,就是对他们的财产给予保护,就算拥有的田地超出朝廷限额,也只是让他们与朝廷置换,或是由朝廷出钱征收。
给予了很大的自由。
太子处置事务,表现很好。
虽然知情者,也深知这是有李靖、徐世绩、秦琼这些大佬们的帮助缘故,但太子统兵在外,确实很稳当,没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情,对于好的建议是从谏如流。
安抚江东豪强百姓等,也是做的很好,赢得一片称赞之声,都说是圣明贤良仁德太子。
第1477章 藩王、边帅
十一日平藩战争来的快,结束的也快。
江东的百姓们对这战争还没反应过来,就已经结束了,都不必担忧害怕,朝廷王师南下进驻各地,更是与百姓秋毫无犯。
江东沿海的航海贸易不受丝毫影响,甚至马上还更兴盛了,而江东各地百姓们种桑养蚕织布,种棉花纺纱、烧窑制瓷,各种作坊等也是更加热闹,他们接到了更多的订单。
太子主持的全面普查,百姓们也很配合。
毕竟沈法兴原来推行的税赋制度基本上是隋朝的制度,是租庸调制,对于百姓来说这种人丁税性质的税制负担更重些,而现在朝廷的两税制将在江东全面推行,他们很清楚这种两税制,对他们有很大的负担减轻。
至于说工商税,沈法兴时,一面是继承隋朝的租庸调制,一面却又把隋朝没有的工商税也都搞起来了,甚至比大秦的税要高的多,毕竟他以江东一道之地,要养军要养官可花费不少。
清量田地,清查户口,清查田庄作坊矿山等,全部造册。
有多少田亩就纳多少两税,田少税少,无田无税。朝廷鼓励田少的百姓,移民到琉球、百济等地方去。
留下来的,也都会增授田地,保证每人至少十亩地,一户不少于五十亩地。
对于那些豪强地主们来说,他们也不必怎么担忧,他们的宅第商铺作坊等都不会受到半点侵犯,就算他们的田地超额了,也不会强行没收,只是置换或征收。
对于他们开办作坊,运营商队,跑船经商等,朝廷甚至十分支持,毕竟江东许多地方也是田地少,尤其是靠近海边还多风暴,耕种不易。
在许多江东的百姓看来,江东变化很大,也没什么变化。
换了个皇帝,换了些官员,但日子依然安稳,没有战乱,没有抢劫,大家不用惊慌的背井离乡逃难,不用当流民。
甚至,他们还减轻了税赋,又能多分田地,若是愿意离开家乡,移民到其它地方去,还能分到更多的田地。
尤其是对于建安和永嘉等一些山多地方的百姓来说,以前他们就那么几亩田地过日子,靠打渔或是佃工帮衬生活,而现在只要他们愿意离开家乡,他们一家子能分到一二百亩地,直接就能当上地主,这对他们的诱惑力极大。
建安许多山区里的百姓,纷纷到官府报名,都想出去闯一闯,都想试一试当地主的感觉。
太子也派人召集各地的豪强大户们谈话,主要是动员许多地方上的大户豪强们,让他们迁移到洛阳、长安等六京大城。
迁移新征服之地的地方豪强大户,这其实是汉朝就开始的一种策略,是有效统治的一种好办法。
既能充实京城,增进繁荣,同时又便于监管这些豪强大户,并能让地方更易于朝廷管理。
愿意入京者,他们都会获得一些好处,比如散予一些散阶,或是为他们死去的父祖们追赠点官职,甚至可以给他们一些名额,让他们的子弟入国子监或是讲武堂等入学。
这些都是特权。
去了有好处,如果不去,自然肯定也会有些麻烦的,只要朝廷要追究,随便都能查出一堆的把柄问题来,到时可就没那么好说话了。
这些地方豪强们心知肚明。
他们并不愿意离开家乡,可不离开又不行。
于是最后跟太子讲价还价,提出愿意把家族大宗迁往京城,而在家乡留下一二小宗分支,以看护祖坟祖宅祖地之类的,对此太子倒也同意了。
于是他们便喜笑颜开很满意了。
半年的时间。
太子正月离京,二月发起渡江战役,十一日平定江东藩,但随后的善后事务,让他在江南呆了足足半年多。
江南无雪。
但江南的冬天却十分冻人。
十二月。
太子从江东道的首城余杭出发,乘船经南北大运河北上返京。
原本江东道的首城金陵江宁城,眼下已经正式被皇帝升格为南京金陵府,原南京广陵府被摘了南京之衔。
这次南京换地,实是因为广陵虽繁华,但广陵在长江之北。朝廷六京,皆于大江之北,为了能够增强对长江以南之地的重视,朝廷这次把南京迁到了一江之隔的江陵城,用心良苦。
广陵城的百姓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