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红海北岸阿拉伯半岛,可他一样能够牵住他,不用担心会飞走了。
第1483章 太子远征
开元十四年。
春,二月。
京师洛阳依然热闹无比,上元灯节刚过,可紧接着就是春闱大比。大秦科举在经过初期一年一试后,改为了三年一试。这也是如今大秦的疆域越来越广阔,参与科举的士人越来越多,为了给考生们更多时间准备,故此如今是三年一科。第一年夏天举行的是郡级秀才考试,次年秋在道城举行举人考试,第三年春则在京师举行进士考试。
今年作为新科举制的头一科,准备了三年之久的无数士子们早就摩拳擦掌了,洛阳城赶考、观摩的士人也创下新高。
来自五湖四海,天南地北的考生们,都欲争夺进士头衔,千军万马争过独木桥。
根据朝廷最新的诏令,如今吏制全面革新,科举入仕已经成为主流。就算是吏职,也不比从前了。吏职流外九等,最低的八九等吏职也起码要求是考过县试的童生才有资格参与吏员考试。
六七等吏职,则要求起码有秀才的身份。四五等以上的吏职,更要求得有举人以上功名,或是流外六等吏或六等勋以上军人方有资格参与考试。
像过去一样,直接地方主官征辟,或是代代世袭的情况,已经不可能出现了。吏不再是没有上升通道的底层之职,做的好也一样能步步上升,流外九等升满,有足够的资历和政绩一样能够升入清流,授给官阶,成为官员。
故此如今的科举考试,已经不仅仅再只是争夺进士名额,童生、秀才、举人、进士,每一级只要通过了,都是有实打实的好处。
都能取得相应的进身之阶。
皇帝今年特意诏令去年南征平定江东藩的皇太子嘉文成为了新科进士考试的主考官,担任了总裁一职。
今年的进士考试规模也额外的大,皇帝恩旨,特意多增加了许多举人参与进士考试的名额,原本一科也就只有两三千举人能有资格可以参加进士试,但今年,皇帝特旨,格外开恩,给出了一万两千个举人参加进士试的资格名额,相当于一个军团的数量。
而今年的进士试,也依然会是维持十比一的录取率,这意味着今年将录取一千二百名进士,破天荒,将是往年的几倍之多。
上千的新科进士,虽然说这是头一次三年一科的新制,也等于是停考了两年后,但数量依然惊人。
朝廷里已经有人在说这样放水,使的进士不值钱了。
但皇帝依然坚持,科举之前一年一科,已经连开了数科,录取了一千多人,如今开始三年一科,今年恩科特例,直接一千多,但以后三年一科,一年几百,进士也会越来越多的。
罗成始终认为,这是好事。
进士多了,不可能直接就能授给县令县丞等,没关系,可以再授低些。
比如之前新科进士,最低也是从县丞、主簿等做起,而现在,完全可以再降低一个档次,从县衙的诸曹参军做起。
县诸曹参军,那也是相当于县局长的,也是很重要的官职。
事实上,罗成也有意让进士新任之官降低些,毕竟进士们靠的是考进来的,哪怕如今考的比较综合,不但要精通诸子百家,经史子集,还要考身言书判,连官话都得掌握的很好。
但说到底,他们还是欠缺经验,就算中进士后,会在京城集中先学习半年,然后再到京师的三省六部九寺五监诸部门实习半年,可依然还是经验较低的。
若是直接放他们到下面去任县令啊县丞这些地方主官,无疑效果不会太好。
若是从县曹参军之类的做起,既能负责一些具体事务,又不至于直接就成了地方主官,上面还会有县令县丞等带一带。
当然,不管怎么说,就算起步降到县诸曹参军,可进士们依然是前途无量的,比起千辛万苦从流外吏职爬上来的,他们的上升渠道更通畅。
为了给这些进士们做职前培训,皇帝今年又还特旨新办了太学。
国子监本来也算是大秦的太学了,但现在皇帝又开一个太学,其目的就是让这所新太学,专职给官吏们做培训的,不仅新科进士们要做职前培训,就是以后那些官员们升迁等,也会安排些进修,甚至一些专业性较强的官职,也会做专门进修。
皇帝并不希望自己的官员只是一群会坐而论道,只重道而不重术的人,那些只会清淡,具体事务都只知道交给幕僚胥吏的官,要来何用?
太子主持今年的新科进士试,无疑是皇帝又为提升太子的威望。
好在一切顺利。
涌入京的几万名士子,没闹出什么乱子来。
而一万二千名赶科的举人,在经过了紧张的九天三场封闭式考试后,也顺利的都交出了自己的答卷。
笔试、面试。
一千二百名贡士被选出。
他们在太子的带领下,进入皇宫,登上金殿参与由皇帝亲自主持的金殿考试。
集贤殿上,一千二百名贡士接受了皇帝的问询做了答辩,一众宰相和大学士们参与点评。
最终,定出了三甲名次,选出了一甲的状元、榜眼和探花。
河北饶阳李义府被钦点为状元郎,南阳韩瑗为榜眼,清河崔守业为探花。
金榜放出,天津桥唱名。
无数的贵族、勋戚、官员们争相派出家仆榜下捉婿抢人,好不热闹。
而就在殿试后的第三天,皇太子嘉文奉皇帝旨意,带领旅贲军一万二千太子亲军,离开洛阳,前往西域。
此次太子出京,是将前往西域,抵达高加索郡国,代表大秦天子,与罗马、波斯两国皇帝会盟。
皇太子将代表皇帝和大秦,调停罗马与波斯的战争,并将签约一份三家友好盟约。
此去西域数万里之遥,对于皇帝来说,这次给太子的任务,其实就是想让他更多的看看帝国的疆域,尤其是那遥远的西域之地,上次太子南征,在帝国的东边走了一趟,但还是不够。
这对于将来要接班继承的太子来说,多走走多看看有好处,何况这份三皇盟约,皇帝也很看重。
在当今世界,虽然强国很多,但真正能称为帝国的也就是大秦、波斯和罗马了,三国的关系,构筑的也是当今世界的格局,皇帝希望太子这一趟,能够眼界更开阔些。
一万二千旅贲军护卫,到了西域,还有当地的驻军以及诸侯率部护卫随同,皇帝倒不用太过担心。
当然,这次盟约,也意味着皇帝要拿下麦加等红海、波斯湾要地,是皇帝扼杀异教计划的关键一步。
第1484章 驾崩
夜空中,突然划过一道闪电,随之就是一声惊雷炸响。
雨哗啦啦的倾盆而下。
新罗都城,金城。
雨幕笼罩着王宫。
也掩盖了王宫里的哭声。
“大王驾崩了!”
宫人有些慌张的在通报着这个消息。
“立即去通知和白会议的诸大等们,还有,派人去秦大使馆,上报消息。”
在新罗王位上坐了几十年的国王金白净终究还是死了,他这几年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可总是还有口气吊着,本来前些天看着气色已经有所好转,大家还以为大王又好转了。
谁知道,突然就没了。
这让王宫里众人有些慌了手脚。
因为眼下,王世子金春秋还在大秦京师洛阳城中。
之前他们也曾几次上奏天子,请求世子回国,但一直没有得到同意。
现在大王突然没了,世子却还在中原,国将无君。
雨幕中。
宫里早有人偷偷的把消息传递了出去。
和白会议的一众真骨贵族们很快就知道了这个重大消息,几大家族的族长迅速的聚在一起,他们很快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议,就是派人封锁王宫,拦截给秦使馆的报信。
“金春秋只是真骨,不是圣骨,他根本没有资格做大王。”
“我新罗国王位传承几十世,还从没有过真骨为王的先例,此例决不可开。”
“金春秋不是我们新罗立的王世子,他只是秦人选中的。”
一个又一个的声音汇集起来,都代表着他们对金春秋这个王世子的不满。
眼下大王突然病逝,趁着王世子不在国中,这些贵族们决定另立新君。
雨夜里,他们迅速的行动起来。
国王无子,有贤名的公主又早入中原为天子妃,就连皇帝的侄女,那样样极似德曼公主的胜曼公主,也一样被送去了中原为天子妃。
金春秋只是真骨,而且年纪太小,确实无人肯拥他继位。
尤其是新罗贵族们还有一个深层的担忧,就是认为金春秋在中原多年,早就成了秦人培养的一个忠秦人,若是让他做国王,他只会成为秦人的傀儡国王,会出卖他们新罗的利益。
新罗面对着秦人在半岛上的日渐势大,也是忧心忡忡,又无可奈何,如今是无论如何也不甘愿国王是秦人选的一个真骨。
大秦驻新罗大使馆。
馆内,地下密室。
驻新罗校尉正在与手下们在密室里紧急商议,驻新罗校尉还有一个暗中隐密的身份,那就是锦衣卫指挥使阶的驻新罗情报官。
密室里的蜡烛很亮,校尉刘仁义拿起手里的一张纸条在烛前仔细的看着,不用看密码本,他就能直接译出这纸条上的密文意思。
“和白会议的贵族们造反了!”
“造反?”
“他们封锁了金白净的死讯,还拦截了宫里送来我们这的消息,并且已经调兵前往封锁王宫,接着就要封锁全城了。”
“他们想干什么?”
“干什么?还不很明显吗,他们这是想要另立新君,不想迎世子金春秋回国继位了。”刘仁义冷笑几声,要说这些新罗人还真是胆大。
金春秋的新罗国王世子地位,那可不仅是国王册立的,还是奏报大秦,由大秦天子正式下诏册封的。
新罗国贵族们居然要另立新君,这就是谋反。
“赶紧安排人,把这消息传递出去,一面上奏朝廷,一面送去百济。”
百济道距离新罗是最近的,若新罗人真要造反,百济的驻军,也是能够最快反应的。
“离我们最近的是校尉你的本家刘仁轨将军,他现在是百济道东明郡太守。”
校尉刘仁义跟刘仁轨名字就差一字,不过两人不是兄弟,仅是名字相似而已。当然,刘仁轨确实是距离他们最近,也手里有兵的大秦将军。
“刘仁轨将军会出兵吗?朝廷又会如何处置新罗?”几名锦衣卫道。
刘仁义撇撇嘴,“我们的职责是盯着新罗的一举一动,金城这边有半点风吹草动我们就要第一时间上报,至于如何处置,那不是我们的事。都上街去,联系各自的暗桩线人,接下来,我要随时掌握金城的动静,一举一动!”
“是!”
贵族们还在忙着封锁王宫,拦截消息,却不知道大使馆这边早有自己的消息渠道,早在第一时间就掌握了情报,甚至连贵族们要另立新君的情报也是第一时间就知道了。
当他们还以为封锁住了消息时,却不知道,一封密信,正通过各种隐秘的渠道层层的传递,很快就传出了金城。
三天后。
东明郡古龙城中,东明太守刘仁轨接到了这封来自金城的密信。
他手下的参谋把密信翻译后,送到他面前。
“新罗贵族们疯了,他们要造反!”
刘仁轨瞧了瞧,冷笑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