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隋唐大猛士-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天后。
  东明郡古龙城中,东明太守刘仁轨接到了这封来自金城的密信。
  他手下的参谋把密信翻译后,送到他面前。
  “新罗贵族们疯了,他们要造反!”
  刘仁轨瞧了瞧,冷笑一声。
  “老子早就在等这一天了,终于等到了。”
  “太守,这有什么值得高兴的啊?”
  “当然值得高兴,金白净一天不死,我们就没有理由吞并新罗国,现在金白净死了,那些贵族们也果然很愚蠢的在做蠢事,这不正是给我们发出了邀请贴吗?”
  朝廷吞并高句丽,已经有十五年,吞并百济也有七年了。
  经过这么些年,辽东和朝鲜半岛上,朝廷已经建立了稳固的统治。
  仅百济道一地,朝廷七年间,已经移民一百多万过来,现在百济道,百济人只剩下百万左右,汉移民一百多万,然后是高句丽人、突厥人、铁勒人等其它胡夷约百万,汉人数量上已经占优了。
  百济道有两万多的府兵,民兵更是有不下十万。
  刘仁轨在东明郡,既抓移民屯垦,更抓练兵备战,他早就料定,早晚有一天,朝廷还是会对新罗用兵的。
  如今,他终于还是等到机会了。
  扬了扬手里的那封密信。
  刘仁轨这位曾经的羽林郎大笑着道,“这就是新罗贵族们给我们的邀请贴,等了这么久,终于等到这一天了。”
  在羽林宫时,皇帝不止一次的告诉过他们,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的。
  “诸位,新罗贵族们谋反做乱,我等身为圣人派驻帝国边疆者,眼下正是为帝国、为圣人效忠出力的时候了。立即传令下去,以平叛堪乱之由,实行紧急动员法令,召集本郡内所有府兵、乡兵集结。”
  “太守,是否先上报朝廷,然后等上面命令?”
  “等命令?等到黄花菜都凉了吗?直接紧急动员,先杀过去再说,趁新罗人还没有做好准备,咱们杀他们个措手不及,若是运气好,说不定就凭咱们郡,就能攻入金城,平定叛乱,立他一个泼天之功,诸位,难道你们不想要这功劳?”
  这话一说,再无人反对。


第1485章 晨曦
  天微微亮,阿螺就已经起床了,她先去井边挑水。
  清晨,屯子中间的水井边上有不少和她一样早起挑水的女人们,大家随意的打着招呼,然后拿桶在井里提水,一边提水一边还会顺便交流点闲话。
  将两个大木桶都装满水后,阿螺挑起水往家走,足有百多斤的一担水挑在肩上,她却并不怎么吃力。
  一口气往家里挑了四担水,厨房水缸里挑了两担,然后往牲口棚里挑了一担,又往院门口的水缸里倒了一担,连续从井里提了二十多桶水,又挑了四担,身上也不由的有些微微出汗。
  顾不得休息,她放下空桶,便赶紧给棚里的那头牛的水槽里倒了一桶水,这是家里的耕牛,已经怀上小牛犊,用不了多久就会生产,为家庭新增加一头小牛,等养上一年多,这小牛也就能值不少钱了。
  阿螺还伸手帮这头母牛挠了会痒,把牛身上几只吸了一夜血正肚皮饱胀的牛蜱子给扯下来,扯去头扔在地上拿鞋底擦扁,弄的地上增加了道暗红。
  “好好吃草。”阿螺的话音里有些结巴,她是个百济女子,丈夫则是个中原来的汉人移民,丈夫来时带着三个年幼的儿女,因为妻子早几年病死,所以到了这边后,官府做媒,马上给他安排了一个百济女子婚配。
  成亲之前,阿螺都没有见过丈夫的面,完全就是听从官媒的安排,丈夫给她家送了一对大雁,然后几匹布一些米面,就算正式迎娶她入门了。
  好在阿螺的丈夫虽带了三个孩子,但人还年轻,也壮实,干活很卖力很勤恳。衙门给他们家分了许多地,连新嫁进来的阿螺也分到了十亩永业田,一家子有二百亩地。这在中原老家,是丈夫不敢相信的。
  虽然地有山地林地,不全是熟耕地,可那二百亩地里,足有五十亩是永业田。更别提,官府刚开始还免费租借牛和农具、种子等,又让大家相互帮忙,一起建立了屯庄,修了水渠、打井修墙。
  数年过去,阿螺跟丈夫也生了三个儿女,家里的日子也越过越红火了。如今家里有了一头自己的耕牛,另外还有两匹马。一匹是耕地拉车的,耕种旱地马比牛好使,而且马还能拉车。另一匹马则是丈夫的坐骑,丈夫因为年轻力壮,因此加入了民兵,是一名长枪手,每年农闲集训的时候,丈夫都会骑上那马出门。
  丈夫很喜欢那马,就算平时不用,也要求阿螺不停豆饼精料,每天夜里甚至还要喂一把夜草。
  给马喂水的时候,发现夜里给的那把草已经吃完了,马儿站在那打盹。
  从圈里出来,阿螺便开始烧水。
  今天不是旬休的日子,因此家里的孩子们一早要吃了饭去上学。
  家里六个孩子,丈夫带来二儿一女,她又跟丈夫生了二儿一女,这使的这个家里有了六个孩子,尤其是有四个把带的,这让丈夫总是很自豪得意,出门都觉得腰杆直些。
  最大的孩子已经十二岁了,他读完了初小,因成绩好,又上了高小,今年是高小最后一年,他的成绩不错,先生很看重他,说要保送他去县里官学进学。能入县学读书,就有很大机会参加科举县试考中生员。如果能中生员,起码以后也可以在县乡里做个小吏了。
  锅里添水,灶膛烧火。
  鸡窝打开,把养的一窝鸡赶出去寻食,伸手从窝里摸出了五个鸡蛋,最近鸡产蛋期,基本上每天都有四五个蛋捡。
  大郎正在长身体的时候,又是高小最后一年,读书用功比较耗费精力,丈夫交待每天给大郎煮两个鸡蛋。
  新捡的鸡蛋放好,阿螺挑出存放最久的蛋,她拿了六个出来。
  家里有五个男人,她希望给他们补补。
  大儿子吃两个,丈夫和其它三个儿子一人一个。
  至于她和两个女儿,不管是自己生的还是前妻生的,都没有。
  女儿们没有鸡蛋吃,也没有书读。
  丈夫虽然疼爱女儿,但总说女儿将来总是要出嫁的,会成为别人家的人,连姓氏前都要加上夫姓。
  屯子里的男人们,其实多是这样的想法,甚至就算同样是女人的妇人们,也其实都一样。
  两个女儿很羡慕哥哥弟弟们能读书,但也只能在兄弟们闲时把学校里学到的东西教她们一点,她们很聪明,一教就会,学会了自己的名字读写,也会做简单的加减算术,可就算如此,她们依然是没有机会进学堂的。
  鸡蛋煮好时,一家人的早饭菜粥也煮好了。
  白米煮成的粥里,加入了青菜,再放了一点点的盐和猪油,于是这菜粥便散发着一股极好闻的味道。
  家家户户厨房顶上的烟囱飘起袅袅炊烟,这时天也终于大亮。
  宁静一夜的小屯子也开始喧闹起来。
  丈夫扛着锄头走进院子,他也很早就起来了,起来后便扛着锄头下地转了一圈,去给家里刚栽种不久的稻田放水,查缺补漏。
  “我捉了一些螃蟹,还有几尾鱼。”
  丈夫递给他一个柳枝,柳枝上串着一串大小不同种类各异的鱼,另外还用稻草扎了七八只螃蟹串起来。
  “田梗上又有螃蟹了吗?”阿螺连忙上前接过。
  丈夫点头,走到水缸前拿起葫芦瓢舀起一瓢水,开始揉搓脸。
  “这些该死的螃蟹抓都抓不完,到处打洞,弄的田埂几天不去就有好多洞,稻田里的水都漏光了。”丈夫抱怨。他们家的二百亩地,有些种桑有些种麻,还有些要种棉,剩下的则种粮,旱粟水稻,地差的田则会轮作点麦子。
  “我把这螃蟹蒸一下,再把这几条鱼杀了煎一下,再给你打点酒。”阿螺对丈夫道。
  “鱼还是炖汤吧,鱼不多,炖了汤大家也都能吃一点。”丈夫说完,擦干脸,倒掉水,走向屋里,“几个小兔崽子还没起床,也不知道帮忙做点家务。”
  “还早呢,让他们多睡会,尤其是大郎,晚上还用功到那么晚呢,孩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阿螺道。虽然大郎不是她生的,但这孩子对她虽不亲,可还算比较有礼貌,对她生的三个儿女也挺好,阿螺很满意。
  说话间,村长背着手进了院子。
  “阿远,收拾一下,吃过饭后到村头集合,县里的张县尉已经派人来传话,说让民兵明早之前,全都赶到县里集结报道。”
  男人愣了一下。
  “王叔,这稻子还刚栽下没多久呢,还是农忙季节,怎么这个时候县里要集结民兵呢?”
  头发花白的村长老王瞅着那些鱼虾螃蟹,笑道,“听说好像是要出兵新罗了,总之是有任务,阿远啊,又捉这么多鱼虾螃蟹呢,瞧着挺新鲜,正好下酒。”
  “叔,我让我女人把螃蟹蒸了,把这鱼虾煎了,咱们喝一杯。”
  “好,我去其它家通知了,回头提酒过来喝两杯。”老王头笑呵呵的应下。


第1486章 骑士
  等村长老王头提着一葫芦自酿的米酒过来的时候,阿螺家的六个孩子都已经起来了。手脚麻利的百济女人阿螺,还已经把那些螃蟹蒸的红通通,把那一柳条串着的鱼虾也全用香麻油煎好了。
  一壶米酒,再来上点腌萝卜干,配上这蒸蟹煎鱼,还真是香。
  大郎长的有些瘦高,嘴上有了一圈细须,他捧着个木碗稀忽忽的喝粥飞快。
  阿远给儿子夹了一条煎的香脆的鱼放到儿子碗里,“大郎,马上就要毕业了,有没有把握拿到学校的保送县学名额?”
  大郎埋头喝粥,对周边的事情好像隔绝了一般,父亲问了他两遍,他才嘟囔了一句,“张校长说我只要愿去县学读书,没有问题。但他觉得我的成绩,应当到更好的郡学去读书,说我们县还是太落后了些,但如果我能进郡学读书,那么将来参加科举,通过县试取得生员资格就容易的多。”
  高大的阿远一听这话,兴奋的一拍大腿。
  “你个小兔崽子,这是好事啊,郡县当然比咱们县学好,咱们毕竟是边疆,比不得中原呢。郡学的先生们都是有学问的,听说咱们郡学的校长苏教谕,还是个进士呢。儿子,好好读,争取进郡学。”
  大郎点了点头,夹起那条煎鱼放进嘴里,一口就咬下一半。
  吃完鱼,他看了眼父亲和村长面前的那几盘菜,“张校长说过些天想带我去趟郡城,带我去郡学给苏教谕他们瞧瞧,还说我若是能通过他们的考试,不但能够进郡学读书,而且在郡学读书不用学费,郡学食宿全包,而且还有每月六斗米、二百钱的廪膳。”
  王老头听了也不由惊叹,“那可是郡学的廪膳生啊,这可了不得。大郎,想不到你读书这么有出息,好好读,你要真是能进郡学,那么我做主,村里以后每月给你二斗米一百钱,若是你真能成为郡学廪膳生,直接给你每月六斗米二百钱。”
  “谢谢村长。”大郎道。
  阿远高兴不已,直接从面前的盘里一把夹起了四五条煎鱼给儿子。
  “儿啊,好好读书,咱们家祖上七八代都没出过一个读书人,更别说当官的,光宗耀祖就全指望你了。”
  “爹,我也想吃鱼。”
  六岁的二儿子眼馋的道。
  “你吃个球,念书念书你天天念到狗肚子里去了,就你那球样还想吃鱼?你要是再没长进,读完今年你就别读了,滚回来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