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若有事,从那边求援也绝对好过从数万里的南海来援啊。
更别说,信度河流域,这可是一块好地方,特别是其独特的地形,与周边几个大势力分开,这让他谋夺这里的阻力小很多。
现在信度河上游在朝廷手里,东面通往大夏的山口也在朝廷手里,中下游有信度和徤陀罗等几个小国,实力都不算强。
摇了摇头。
李世民觉得自己想太远了,若是只凭他这两千人,想在数万里之外,灭掉几个国家,不太可能。
但若是只在信度河海口附近谋夺几个岛,或是在河口陆地上占一小块地,建立一个据点什么的,倒也不是不行。
若是先跟信度的土邦打好关系,然后疏通到大夏道的路线,则他再去红海,那就有了一条后路。
越想李世民越觉得这似乎可行。
再怎么说,信度国和健陀罗国这样的小国,总比现在半岛上的波斯、罗马、异教等各路势力要弱的多啊。
他那两千人没准备好半点后路,直接就跑去什么麦加,说不定被那些异教一围城,就要来个关门打狗,想跑都没地跑,只能被困死在那沙漠之中。
远洋舰队也未必能救的了。
“船长!”
李世民大叫。
戴着黑色软脚幞头的船长进来。
“经略唤我?”
“船长,你这昆仑号是远洋舰队四大分舰队之一的昆仑舰队的旗舰,我问你,可有经常跑泰西?”
“有的,每年都要跑。”
“那我再问你,你在波斯海的信度河口附近,可有去过?”
“信度河?有去过,我们昆仑舰队跟信度国有贸易往来,每年都有不少货物交易,我们昆仑舰队如今可是东西方最大的香料商。”船长很自豪地说道,过去昆仑海香料群岛上的香料,多是由天竺、狮子国的商人们掌握着,依靠贩运香料到东西方,赚的盆满钵满。
但是现在大秦的海上舰队实力强横,对于昆仑海的香料产地岛屿,以及香料航线的控制更强,已经逐渐掌握了绝大多数的香料贸易,而昆仑舰队,又是主要负责这块的。
信度国跟昆仑舰队的贸易往来,现在主要就是从舰队这里买进香料等,然后再贩运到北部的戒日国、徤陀罗等国去,当二道贩子。
“我想要在信度河口弄块地方,在那里建立一个据点,能行吗?”
“经略不是要去红海吗?”
“你就说行不行吧?”
“当然能行,咱们昆仑舰队跟信度国贸易往来密切,关系很好,其实我们舰队在信度河口有好几个贸易站和商馆,经略看中哪个,直接用就是了,哪用那么麻烦。”
“那贸易站有港口吗?靠近信度河吗?”
“有,就在波斯海边上,离信度河也近,而且是深水码头,避风良港呢。”船长道。
李世民有些无语,他算计了半天,想不到人家昆仑舰队早就取得好几个据点了。
“好,你把舰队的贸易站位置地图上标给我看下。”
“可以,除了我们昆仑舰队,远洋舰队其它三个分舰队也在信度河口建有贸易站呢,若是经略需要,我也可以把他们的也标出来。若是经略有看上的,我写信跟他们要。一个贸易据点而已,不算什么。”
李世民差点想骂娘,想不到这远洋舰队路子这么野,居然能在人家信度国建这么多贸易点。
“经略有所不知,那信度国跟咱们远洋舰队合作良好呢,尤其是他们沿海地方上的贵族官员们,早被我们喂熟了,要那么一两块渔村港口啥的建个贸易站,他们哪有不愿意的。”
“甚至他们还争着要拉我们去他们的地盘建贸易站呢,这贸易站一建起来,源源不断的商船过来,带来无数的货物,也会有无数的商人前来交易,他们坐地抽税,还能买到最便宜的好东西,这好事,谁不抢。”
李世民想想,好像还真是这么回事。
据船长说,远洋四大舰队其实各有侧重,比如昆仑舰队就主要是经营香料贸易的,船上贩的主要是香料。
但不管是什么货物,信度国都很欢迎的。
他们在信度河下游,又沿海,占据贸易有利地位,只要秦船在这里下货,他们吃下后转手再贩到内陆地区去贩卖,就能大赚一笔。
信度河口是肥沃的冲积平原,也有无数的小岛和港口,秦人想要几块荒地荒港建贸易站,他们当然是尽力满足的。
“信度国实力强吗?”
“那要看跟谁比,若是跟咱们大秦比,那就不值一提,可要是说跟周围的天竺邦国比,那也还算是比较富裕的,当然,信度国地方不算大,兵也不算多,而且他们国家,国王其实对信度国的掌控力一般,皆因他们是分封制,下面的诸侯领主们有高度自治权,国王只能说是诸侯共主而已。”
“你是说类似于周天子一样?”
“差不多吧,比那好点,毕竟信度国王论实力其实还是比诸侯们强一些的,他有自己的禁卫军队,国王的直接领地也是最大的。”
“如今天竺北面强国,戒日国虽然接连吞并了多国,其实他们也是这么个模式,下面有许多诸侯,实力都很强。”船长介绍道。
“帮我选一个靠近河口,又有深水良港的地方,最好是易守难攻之处。”李世民道。
船长想了想道,“河口西北部的卡拉奇,这里原本是一个小渔村,后来信德地方官员拉着我们在这里建立了一个贸易站,我们在那里建了码头和商馆,有一座可容纳数百人的小城堡。”
据船长所说,这里沿江靠海,交通方便,有深水良港,而且还有山,确实是交通方便,易守难攻。
李世民一听,很符合自己的心意。
“就这了,我要了。”
作为当过数年海贼,后来又经略林邑六年的老江湖,李世民一听就知道这地方正是他想要的理想据点。
第1494章 代天巡狩
太子代天巡狩。
一路西行,沿路巡抚地方,奖善罚恶,赏廉惩贪,救济孤寡,抚慰将士,巡视边防。
行进的速度并不算快,从洛阳到达西域的北庭道伊丽时,已经用了一年时间。
太子在皇伯伊丽王罗嗣业的封国王堡伊丽城中停歇。
开门见山,推窗见雪。
城堡四周开垦的大片农田,阡陌纵横,平整的地里种满了麦子,远处的山上长满了野花。
常年在中原繁华之地,陡然前来边塞,自出关中后,一路所见,便都是西北边塞的那种粗犷、风沙,尤其是西出玉门关后,要经过茫茫大漠、戈壁,沿途都是飞沙走石,有时一连数天也见不到一片绿洲,只有漫漫风吹沙。
想不到穿越了伊吾、高昌这些沙漠绿洲,越过了天山,到了天山之北,居然还有伊丽河谷这么美丽的地方。
简直就是塞外江南。
漫山遍野的野花,葱葱绿绿的麦苗,还有那骑着马儿经过的商队,放牧的羊群,好像一切与中原一样,又不一样。
“这里曾经都是满山满谷的牛羊。”
嗣业陪着皇太子站在城堡上眺望远处,伊丽河如一条碧玉带流经广阔的伊丽河谷,灌溉了两山之间河谷的草原,使的这里的土地肥沃无比。
这里的土地,这里的气候,这里的雨水,使的这里完全都不像是塞外,虽还在高昌之北,但却远比高昌那戈壁上的大火炉舒适的多。
高昌的葡萄和美酒很有名,但伊丽的农牧皆丰。
十几年来,朝廷在两千五百里长的伊丽河流域,设置了伊丽这个正郡和下面的五个县,又分封了七十二个诸侯,近年又分封了三千骑士,授给他们永业领地。
从东面的天山到西边的夷播海,这片巨大的河谷平原地带,使的朝廷在这里建立了一个牢固的据点。
罗嗣业等分封诸侯,与朝廷的郡县官员,带领移民们屯田垦荒,开垦了一片又一片的河谷平原,使之稻花飘香,麦浪滚滚。
山坡的林带则种植了许多瓜果树木,甚至是桑树棉花。
大片新开垦的粮田,不仅使的这里接纳了越来越多的内地汉移民,而且还能够粮食供给安西、北庭其它地方。
不必再自遥远的中原运来粮食,千里丝路上的烽墩、驿站、巡营、兵堡,也都有了粮食保障。
罗嗣业数年前在封地内发现了一座巨大的金矿。
堪探清楚后,罗嗣业将之献给了朝廷。
天子派内侍省的堪探局过来堪探开采,使用奴隶开采,并冶炼,年产黄金四万多两,十分惊人。
这么大的一座金矿直接送给皇帝,罗嗣业的大方豪爽让无数人惊叹。不过对这位宗室名王来说,这么大的金矿他不可能独吞,金矿送出去后,皇帝也给了他不少封赏。
甚至那座大金矿每年也还能分给他许多收益,加之朝廷调来无数矿奴过来采矿选矿冶炼等,也带动了嗣业封国的经济发展。
午餐的时候,嗣业用当地特色美食招待他。
放了许多羊肉的羊肉饺子,包着马肉然后拿火烤的烤包子,还有用牛肉做馅然后生煎的牛肉锅贴,另外葡萄、密瓜这里也都有,且十分的新鲜甘甜。
一个巨大的盘子,盛满了鸡块,里面还加了许多面条子,还添加了移民们从中原带来的芋头。
大根的柳条,串着大块的羊肉串,一块羊肉再加块羊油,然后再撒上茴香、孜然、茱萸粉,和胡椒粉,那个过瘾啊。
“你们平时都吃这个吗?”
“嗯。”嗣业笑指自己的肚腩,“常吃,所以都吃胖了。”
伊丽的移民们来自中原,天南地北的都有,因此这里种植的粮食也广泛,水稻、麦子,还有粟谷大豆等,坡地种粟、豆,河谷平原种麦稻,南方来的移民喜欢吃大米,北方移民们喜欢吃麦粟。
豆子则是用来作豆腐或是榨油和喂牛马的。
伊丽郡有很多牧场,移民们普通也有养牛马羊等,大家的日子现在来看确实很好。
移民过来,每个人都分了许多田地,其田亩数量是中原无法相比的,毕竟地广人少,先到先得。
移民们按口算,一口十亩的永业田,可世袭的,另外还有每口二十亩的口分田,这个是死后要收回的。这意味着每人起码有三十亩地,且不论男女老少,是个人就有的分,管你是刚出生还是七老八十。
而事实上,不少地方因为移民少,所以在这每口三十亩外,只要你有能力开垦,你就能够继续垦荒耕种,并且新垦荒的地前五年免税赋,后五年征半税,这地算是口分田,可以耕种到你死为止。
只要你垦荒后耕种不抛荒,那么地就能一直种。
这些条件下,使的新移民们家家都是地主,这边的牛马也多也便宜,移民们使用牛马耕地,大大增加了耕种的效率,提高了耕种的能力。
“这里的地力很肥,我们鼓励百姓们采用轮耕法,把地分为三块,耕两年休一年,每年都有一块地在轮休。”
当然,伊丽现在百姓日子过的不错,最大的原因还在于这几年西域很安稳,没有什么战事,几次战事也没有影响到伊丽百姓。
另一方面,他们移民过来,分了许多田地,虽说一切都是从头开始,但前五年免税赋的政策,加之朝廷还给移民们不少安家费,以及免息贷款,无息租售牛马种子等等的惠民政策,让移民们能够迅速在这里发根发芽,并且迅速安定下来。
“就算以后足额完税,百姓的日子也不会比中原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