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甚至若有剩余,还能出售或储备,用做军备。
杜如晦对罗成的这个提议大为赞叹。
“罗都尉,我也有一个提议。之前你清洗两房三衙后,用你乡团乡勇为三班衙役帮闲,管理严格,做的很不错。如今衙门新选的那批人,确实良莠不齐,大不如之前你们那些乡勇。因此,我觉得,倒不如重新用你们郡兵营的人来兼职。”
杜如晦这般考虑也是出于现实,他刚提拔上来的捕役,才这么点时间,就出问题了。而罗成他们接管三衙很长一段时间,他亲自查过账,却一点问题都没有,这就是差距。
况且他考虑过,如果让郡兵营兼三班衙役还有一些其它好处。首先,郡兵营更有纪律,他们兼职捕役不会到处伸手四处索要,再一个,郡兵营本是轮番当值的,如果兼做衙役,那么章丘县的郡兵营就可以不必轮值,他们有了差事,有稳定的一份收入,那么就可以长期当执。
这样一支固定的郡兵和衙役队伍,对章丘的治安会有很大的帮助。
再一个,也免了经常征召百姓轮番当值,影响到百姓们的生活耕种,一举数得。
让郡兵营重新回来兼职三班衙役,这倒是罗成没想到的事情。
看来,杜如晦这次确实是带着和好的念头的。
这是好事。
大家都不藏着掖着,有话说话,只为一个共同的目的。
“可以让郡兵营十队人马轮换驻地当值,驻县城内一百人兼任三衙差事,再从乡团中征召抽调一百人为帮闲协助。”罗成给出建议。
“我看行。”张仪臣没反对。
然后杜如晦又主动提出关于衙门两房三班的佐、史、班头、典狱重新换人,“请张县令和罗都尉举荐合适人选。”
这么大的诚意,罗成都惊讶了。
他想了想,拒绝举荐人选,毕竟人家拿出这么多诚意了,他也不能太过份,若是把这些胥吏也安排上自己人,那就太不尊重杜如晦这个县尉了。
“还是请张县令和杜县尉亲自选拔任用吧。”
张仪臣也说,“不合适的人选,杜县尉可以再换上合适的就行。”
“那我就提几个人选,你们一起看看。我觉得县录事可由段偃城担任,此人原籍邹平,但在我县落户多年,是本县大户。他兄长在太原郡任职,他本人也颇有些名声和本事。”
杜如晦提出一个录事的人选。
县录事这是个吏职,流外杂任,没有品阶,但在衙门里很重要,是县令、县丞、主簿、县尉之下第一吏。
论职事来说,这是个相当于县办公室主任的职位,工作上协作主簿有勾检之责。
段偃师这人罗成是知道的,本县大户,家有良田千亩,颇有家资,不过这人上次想坑罗成一把,结果罗成反敲了他一笔钱粮助饷。
但现在杜如晦提出用他为录事,罗成想了想却同意了。
跟段偃师不算什么大恩怨,既然杜如晦举荐他,罗成没理由要直接反对,还是以观后效吧。
两人都同意,于是这个人选算是过了。
杜如晦又举荐法房的司法佐人选,“我举荐罗存孝、冯异为司法佐,举荐王子明、梁叔言为司户佐。”
原本衙门两房,一房是一佐二史,户房还多一个账史。
而现在杜如晦却提议每房多设一佐,他各举荐两人,都是罗成的兄弟一人,然后当地豪强大户一人。
比如说这个冯异,就是章丘县高山乡的大户豪强,同时还是高山乡的乡团校尉,这人长的很高大威猛,杜如晦提他与罗存孝一起做司法佐,倒也说的过去。
人家既然举荐罗存孝为司法佐,罗成自然也没理由反对他举荐冯异同为司法佐,于是他表示同意,张仪臣也同意。
司户佐的情况差不多,梁叔言是西山乡的一个里正,同样是地方大户,以前还曾在国子监读过书,后来因为犯过点错被革除回来。
“我支持杜县尉的人选。”
罗成依然投赞成票,接下来是几个史、令的人选,杜如晦举荐了几个人选,多是本地读书人或豪强出身,与罗成和张仪臣也没什么利害关系,更没什么恩怨,自然也都过了。
酒席上,三人算是把县衙班子重整了一遍。
录事段偃师、司法佐罗存孝、冯异,司户佐王子明、梁叔言。
皂班班头周德威、快班班头罗嗣业、壮班班头赵贵。
“来,举杯共饮!”
气氛很融洽,杜如晦也很高兴,面色红润,站起来举着酒杯喊道。
“共饮!”
罗成也笑着起身举杯,心想着今晚没有白来,不虚此行。
第163章 我罗老四又回来了
赴宴把酒言欢重归于好后回到营地,罗成睡了一晚。
虽然这玉薤酒喝起来确实不上头,可喝多了当时不觉得醉,回来后却是一觉睡到大天亮。
醒来时,发现阚棱、王雄诞、西门君仪这三个义子都一夜未睡的守在他的床前。
“义父你醒了?”
“嗯,已经天亮了?”
“都日上三竿了。”西门道。罗成一瞧,可不,太阳都晒进帐中来了。
“贪杯误事,以后可不能再这样多饮酒了。”
说着话,老三嗣业和老四存孝他们一帮老兄弟们闯了进来。
“终于醒了,跟姓杜的有什么可喝的,还喝这么多?”老四不满的嘟囊道。
“自然是有好事了,从今天开始,老四,你就是章丘县司法佐了。三哥,你是快班捕头,小六,你是长白乡乡团校尉。大姐夫,你是皂班捕头,二姐夫,你是司户佐,三姐夫,你是壮班捕头。”
罗成笑着对站在床前的众人说道。
大家面面相觑。
“老五,你酒还没醒吧,说什么醉话呢。”
“我没说醉话,昨夜杜县尉设宴邀请我和张县令,宴上我们已经握手言欢,以后大家抿弃前嫌,一起共事,把章丘县治理好,安民乐业。”
老四有些疑惑,“姓杜的突然间这么好说话了?”
“倒不是他这么好说话,而是他也不想内斗,他是来做事的,我们也是做事的,所以我们现在就达成一致了。”
“我看姓杜的这是兵败投降了,要我说咱们就别答应他,直接把他弄的站不住脚然后跑路更好。”老四道。
“愚蠢!”罗成摇头,“你以为杜如晦真有这般无能?他这次不过是被我们打了个措手不及,但他有的是后招,而且人家背景强大,只要肯动用点家族力量,咱们全加一起也根本不是他对手,现在这样的结果就已经很好了,斗来斗去也没有什么意思。”
真要斗下去,如罗四所言,罗成他们确实有一定把握将杜如晦赶走,前提是杜如晦不愿意跟他们玩了,也不愿意动用家族力量。
现在这样,见好就收便可以了。
历史上,杜如晦二十四岁第一次任职是出任滏阳县尉。
当时的杜如晦年轻气盛,结果到了地方上任后,发现地方上官吏勾结,上下坑壑一气,搞的乌烟障气的,他虽有心打破这种局面,奈何太年轻,做事不免有些不够成熟,然后就被地方官吏和当地豪强们联手坑了。
被坑惨后的杜如晦一气之下不跟他们玩了,直接弃官返回京师。杜如晦确实被坑了,但杜家人也不是那么好欺负的,杜如晦的祖父便动动手指,然后滏阳县就被查了个底掉,一锅端了。
最后没有谁是赢家,杜如晦初出茅庐固然折戟沉沙,但滏阳县上下官吏和地方豪强也为他们的愚蠢付出了代价。
罗成可不想弄成这样的局面。
现在这样就挺好了。
详细经过一说,大家倒也明白了事情前后结果了。
“这姓杜的看来倒还是个人物,能屈能伸。还以为会恼羞成怒,跟我们来个鱼死网破呢。”
“那你就小看这些世家子了,哪一个不是人精呢。”
不说杜如晦了,就是杜如晦身边那个徐伯,放到章丘来当个县尉都绰绰有余,这就是世家的底气。
“那咱们现在就跟杜如晦撇过去了?”
“要尊称杜县尉,记得。”
如今他们都互相展示了自己的实力,大家以后平等相处,自然是最好选择。
洗漱过后,罗成便点齐郡兵,再次率兵入城。
这一次,罗成带着郡兵营却没直接闯进县城去,而是站在城门口等。
没一会,县令张仪臣和县尉杜如晦便亲自过来。
“县令,县尉,郡兵都尉罗成奉命率部到来,请允许入城!”
杜如晦骑马挎刀,一身青袍,“罗都尉,本官允许你们入城!”
这一幕,倒是让赶来看热闹的百姓们有些懵了。
怎么回事啊,昨天不是还剑拔弩张,打脸打的厉害吗?怎么今天这罗成又对杜如晦这般礼貌了?
还有,罗成这又带兵来,是干嘛?
罗成率兵入城,骑着马跟张仪臣、杜如晦并行,三人有说有笑。
这更让百姓们惊讶了,不是说县令县尉都尉这三人闹翻了?
郡兵入城,直奔县衙。
杜如晦在县衙前,当众宣布革去现在两房三班的这些胥吏职事,然后当众宣布了新任命。
罗存孝、罗嗣业、王子明、周德威、赵贵、罗士信,还有大清早接令赶来的冯异、段偃师、梁叔言等人一个个上前接受杜如晦的任命。
这一幕把百姓们更是看的一头雾水。
这短短一段时间里,章丘县衙这算是第几次大换血了?
第一次是罗成带乡团进来血洗两房三班,然后杜如晦到任后,又把罗家班尽数革除驱赶,再到现在杜如晦又把自己刚建起来的两房三班人马革除,又把罗家班请回来,这闹哪样啊。
不过大家对于罗家班重新回到衙门,尤其是郡兵营与长白乡乡团再次兼任三衙衙役一事,还是比较支持的。
不说别的,罗家班接管三衙的那段时间里,大家确实感受到了这些衙役的公正廉明,没有什么乱伸手乱摊派的情况。
对百姓们来说,可不管你是杜县尉的班子还是罗成的班子,只要这些衙役少向他们伸点手,这什么规费例钱少点,大家就已经非常满意了。
倒是衙门里那些胥吏捕役们全傻眼了。
自己这刚披上皂衣没多久啊,怎么的就被革除了。
可罗老四他们并不管这些,他现在当上司法佐了,虽然还有一个司法佐,但现在也摇身一变成为吏员了,他目光扫向上次鞭打他的那些衙役,冷哼一声。
那几个家伙吓的骨头都酸了。
“请立即交接!”老四上前几步,冷声喝令。
罗成不管兄弟又杀回来的心情,他笑着对杜如晦道,“杜县尉,水南村盗屠牛团伙皆已被抓捕,现在我正式将这些犯人转交给你,请接收。”
这也算是罗成的投桃报李了。
杜如晦面上露出高兴之色,“罗都尉辛苦了,我这就让人接收。”
县衙前,两人一脸笑意,如沐春风,哪里看的出半点昨天那种剑拔弩张一触即发的危险关系。
老四在远处指挥着手下逼那些胥吏交账,看到两人这一幕,不由的心里暗暗骂了一句,“真他娘的虚伪!”
第164章 罪妻补兵
大业五年冬。
眼看着就要过年,天气也是一日冷过一日。
位于章丘县城中心的县衙前,今日热闹无比。
衙门口,皂班班头周德威带着挎刀拄矛的兼职皂班的郡兵们把守着衙门口,维持秩序。司法佐罗存孝则端坐在衙前的一把交椅上,今天是审判盗屠牛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