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良久,朱杰长吐了一口气,答道:“好久不摆弄这些东西了,还真的有些不习惯,汤先生,您来看看,怎么样!”
汤若望半晌方才缓过神来,惊叹道:“绝了,绝了!督师大人,您有这样的水平,早就应该进钦天监当监正了,我在你面前自愧不如啊,即便是伽利略,也未必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计算出确实的弹道数据来!而我们现在的火炮弹道数据,都是一次次的发射中,根据实地测量得来的,根本无法利用一套公理去计算所有的弹道抛物线跟射程!这、这绝对是了不起的成就!”
朱杰笑道:“汤先生,我也不过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而已,真正利害的是发现了这个公理的人,诸位先生,在未来的战争中,很明显,火炮与火枪的地位越来越重了,哪怕是骑兵,面对着密集的火炮火枪,也无法取胜,至于攻城略地,更是离不开火炮的轰炸!如果我们现在事先能够将所有的炮弹数据总结出来,教授给我们的将士,那未来火炮的射程、角度、精确性将会大幅度的提升,现在的炮兵,十发炮弹,三发击中目标,已经算是不错的了,如果利用这些方法,提前做出预判,根据数据调整角度,那十发炮弹,六七发击中目标,可以说毫无问题的!那将会给我们攻城节省多少时间,少死多少将士?”
众人面面相觑,让朱杰这样一说,这个算学、物理学还真的是作用匪浅啊!
朱杰接着说道:“这还不是最重要的,恪物之学,穷天地之奥理,博大精深,军事战争领域的应用也不过是其中一个角落而已,在农业上,同样作用巨大,一旦恪物之学发展到了极致,应用到了农作物生产之上,那样的变化才是惊天动地呢,以小麦为例,借助恪物之学,终究有一天,每亩地小麦的产量将会突破到一千斤,而现在呢,小麦亩产量不过两百斤左右,水稻产量也不过数百斤,应用恪物之学,水稻产量突破两千斤都有可能,你们想想,如果小麦亩产量达到一千斤,水稻产量达到两千斤,那天底下,所有的老百姓都将不会再饿肚子了,能够吃饱饭的老百姓谁特么的,还会闲的蛋疼的去造反?脑袋可只有一个啊!而且如此高的产量,那会给朝廷带来多少钱粮?国库就再也不用担心空虚的问题了,等到鞑子或者红毛海盗来了,我们就是用银子砸,都能将他们全都给砸死!”
第四百一十七章 太阳打摆子
所有人都傻眼了,连汤若望都不例外,从来都没有听说过,小麦跟水稻的产量能够达到这么高,这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督师大人,你在说梦话吧……”
杨廷枢艰涩地问道:“小麦产量千斤,这就是天方夜谭!”
“复庵兄,魏晋时期,根本没有火炮,那个时候,谁能够想得到如今的火炮竟然有如此威力?”
杨廷枢一阵默然,史料记载,从唐代才开始火药,唐代之前,谁能想到火药竟然具备如此威力?在座的人一个个都是胸怀大志的人精英人物,都想着济世救民,其他的都是次要的,如果说研究恪物之学能够使得粮食增产到如此地步,哪怕是累死,他们都愿意!
方以智恨声道:“好了,别说了,督师大人,如果真的恪物之学能够改变天下黎民的命运,那我就是将我一生所有的时间都花费在恪物之学上又有何妨?”
“好!”
朱杰击节赞叹,叫道:“曼公兄,我就佩服你们这股子家国天下的情怀!了不起啊!”
“不过。”
方以智嗫嚅道:“虽然我涉猎广博,但是实在是不知道这恪物之学如何能够成为你所说的那个样子啊,怎么入手?”
噗通!
朱杰一头栽倒在地上。
“笨啊,曼公!当然是学了,那个伽利略不也是这样一步步出来的吗?我相信我们绝对不比伽利略笨,啃书本学习啦!”
黄宗羲答道。
朱杰一脸的无语,拿起毛笔来,写下了四个大字,叫道:“你们看看,这四个大字怎么念?”
“学以致用啊……”
方以智顺嘴答道。
朱杰答道:“这不就结了?学以致用,你们将你们一身所学,应用出来不就结了?天地间的奥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你们就是探索上二十辈子都探索不完,举个例子,这毛笔扔出去,为什么会落在地上,而不会飞到天上去?这中华大地,为什么夏天热,冬天冷?一个箱子在土地上推为什么比在玻璃上推要费劲?人生处处皆学问,你们要做的就是将这些道理给找出来,然后应用到生活之中!”
这还不简单?
顾炎武不屑道:“毛笔落在地上,那是因为毛笔有重量,自然是要落在地上;箱子在玻璃上推着省力,那是因为玻璃光滑,夏天热冬天冷,那是因为、那是因为夏天太阳热,冬天太阳冷!”
噗……
朱杰刚刚喝了一口茶,全部都喷了出来,将顾炎武的儒衫都给喷湿了一大片!
“宁人兄,你在拿我开涮吗?”
朱杰气道:“毛笔有重量就落在地上?玻璃光滑就推着省力,夏天热,冬天冷,是因为太阳时冷时热……如果问题都这么简单,那还研究个屁?那我问你毛笔为何有重量?这种量是怎么来的?玻璃为什么这么光滑?谁说太阳时冷时热了?你以为是你们家娃娃在打摆子吗?”
顾炎武脸色通红,被朱杰问诘的说不出话来。
“督师大人,那您说,这是因为什么?”
方以智连忙问道。
朱杰深深的吸了一口气,跟这些人说话太费劲了,中国人数千年来都习惯了惯性思维与形象思维,对于逻辑思维就差了太多了。
“前两个问题,我只告诉你们,万物之间都有着力的作用,任何一个物体在动,都是有力的作用,毛笔落在地上,那是因为有重力,再往深里说,是我们这个大地对其有着巨大的引力;旗子在动那是因为风力,明白吗?这个力,就是你们研究的一个方向,而且是非常深远的一个方向;推动箱子,那是因为箱子跟地面或者玻璃之间有摩擦的力,这个力因为介质的不同,导致的摩擦的基础力量也不相同;如果说毛笔有重量就会落在地上,那为什么两块磁铁黏在一起,不会因为重量掉在地上?”
朱杰答道。
除了汤若望之外,其他人都听得云山雾罩,即便是汤若望对于大地对万物都有引力,也不是很理解。
朱杰接着说道:“那个伽利略发明了天文望远镜,可以观察星空,其实夏天冷冬天热的原因就在星空之中,未来完全可以以利用你们研究的理论或者利用天文望远镜去观察到,因为我们所在的世界正在围绕着太阳转动,这个转动的轨道,不是正圆,而是一个椭圆,当离着太阳近的时候,地球就是夏天,当距离远的时候,那就是冬天,当然除了距离的原因之外,还有我们这个世界,也就是地球,他面对太阳的角度在发生着变化,太阳直射的地方温度就高,斜射的时候温度就低,明白吗,很好理解吧,夏天正午太阳是在我们头顶,但是冬天的正午,却是在很远的地方了。”
朱杰向着众人描述出了一个新奇的世界,这个世界是明朝的人从来没有接触过的,即便是汤若望,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毕竟即便是在西洋,这些问题也都是在研究之中呢,没有几个人能够说得明白,只能是猜测,却无法给出证据。
“大人,您说的这些,我们还是有些云山雾罩啊,不知道该如何下手去研究啊……”
朱杰沉声道:“但凡天地之间物理,无非两种途径,一则借助数学推算,一则借助实验进行证明,让你们现在就独立的进行研究,那是难为你们了,等到了汤先生请的红毛洋人到了,你们可以跟着人家学习一段时间,有句话,您们说得对,咱们绝对不比伽利略之流笨,差的是人家那种探索的精神,汉人太多年将精力放在四书五经之中了,一辈子白首穷经,毫无所成,实在是令人心痛至极,但凡有一半的人拿出六成的精力来研究天地之物理,其学问早就超越了西洋了!”
方以智点头道:“大人,无论如何我们天朝上国,也绝对不能让这些洋人将我们比下去,这辈子我就跟这个较上劲了!”
朱杰笑道:“那感情好,曼公兄,我建议您先去寻一套徐光启老先生的《几何原本》,将其研究透彻,未来,洋人到了,我还会让他们将伽利略的学说翻译过来,这些都是经典之作,比之什么朱熹之流的著作,不知道高明多少。好了,别的不说,你们最要紧的事情,就是将郑和下西洋的资料赶紧从文渊阁之中找出来,我们想要重建大明水师,可是离不开这个东西!”
第四百一十八章 吃闭门羹,另辟蹊径
只是,想要将郑和下西洋的资料取出来,又谈何容易?
文渊阁可不是人谁说进去就能够进去的!
即便是杨廷枢贵为副都御使,即便是黄宗羲与方以智等人一个个都是官身,前往文渊阁,依旧被撵了回来,一句话,没有朝廷的圣旨,任何人不得进入文渊阁,哪里是存放《永乐大典》的地方,文脉之所在!
礼部尚书钱谦益对众人根本不假辞世,全部都给轰了出来。
见到了朱杰,杨廷枢等人一个个脸色难看,跟吃了苍蝇屎一样,特么的这个,钱谦益仗着是江南文坛的领袖,根本就不把众人放在眼里,也是,即便是资历最高的杨廷枢,也要比钱谦益晚上一辈。
朱杰脸色冷冽,恨声道:“牧风,请出尚方天子剑,跟我走,我就不相信了一个小小的文渊阁,就能够挡住我朱杰!”
“督师大人,不知道您三番五次前来文渊阁,到底所为何事?这文渊阁乃是中华文脉所在,重要无比,没有皇上的旨意,谁都不得擅自进入的。”
钱谦益冷笑道。
笑话,你刚刚让我钱谦益吃了两个瘪,钱庄要被你挤兑出南京城了,老子的风月楼又被你给祸害了一番,现在又要来文渊阁,老子就不让你进了,看看你能够如何!
文渊阁乃是朝廷的重地,甚至是重地,除了日常维护的人员之外,没有朝廷的旨意,任何人都不得擅入,哪怕是南京的那些勋贵公候们,都敬而远之,没事谁跑这里来干什么,哪里有十里秦淮河的妹子好玩?
杨廷枢等人名重江南不假,如果是平时,钱谦益放行也很有可能,江南的二张,不久进出自如吗?不过,现在这些人都已经成为了朱杰的心腹,那自然是另当别论了,只要你朱杰到了礼部的地盘上,我就是要给你找点麻烦!
“钱大人!本督前来文渊阁,就是想要进入找一些东西!”
朱杰答道。
钱谦益冷笑道:“督师大人,这文渊阁之中存放的都是《永乐大典》的珍贵文本,甚至是孤本,价值连城,一旦出现意外,那可是巨大的损失,谁也担待不起的,甚至留下千古骂名,您不过是一介武夫,这文渊阁非翰林不入,您是进不去的!更何况您还要搜寻一些东西?”
“放肆!”
秦牧风勃然大怒,长刀出鞘!
钱谦益漠然道:“你才放肆,一个小小的二品武官而已,在我们手下,不过是舞枪弄棒的武夫,有什么可以耀武扬威的?秦牧风,你最好还是给本官老实一点,文渊阁不是你撒野的地方!”
钱谦益说的倒也不错,大明百数十年来,都是以文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