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铁十字-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高级军官对他的命令阳奉阴违。”
  看着布钦用手指了指上面,奇斯佳科夫便会意地点点头,现在红军有个不太好的倾向:由于斯大林和总参谋部总是惩戒那些打了败仗、挨了敌人冲击的集团军或方面军指挥员,因为在大型战役过程中一些高级将领总希望别的部队打头阵,那样做的好处太明显了——第二波部队扑上去,成功了说明指挥员更加高明、部队更加善战;失败了说明敌人确实强大,第一波部队不也同样失败了么?于是,他一方面命令突在最前线的27军准备向纵深突击,另一方面绞尽脑汁地起草电报——一定要让斯大林同志看到21集团军孤军深入、后援不足的困难。
  “长官,您目前这个策略有点把俄国人给吓住了呢,您看,他们在河对岸至少堆积了4个集团军,40多个师,在河下游又堆了3…4个集团军,还有40…50个师,这么庞大的兵力就是不敢利用河曲部那毫无风险的浮桥过来,拼了命地要在下游架浮桥、夺大桥……”坐在一列豪华的火车列车包厢里——这是曼施坦因从布尔格莱德弄来的,据说当初属于南斯拉夫国王和王后的专列,现在变成了南方集团军群的指挥部,参谋长韦勒中将对曼施坦因笑道,“再这么下去,顿河可真要结冰了……”
  “这么多兵力全扑过来可不好受,所以必须有疏有堵,我本就没有伏击他们的意图,这一切都是他们臆想的被迫害症——他们害怕我们。”曼施坦因哈哈大笑。
  “能不怕么?河曲部过河随便过,下游一步也不让过,我要是红军总参谋部我也会认为这里面一定有圈套,只是……”韦勒疑惑地问道,“这样时间不就拖下去了么?敌人越积越多,到时候迟早会变成一个大问题。”
  “你说,我是该快点和俄国人打呢还是慢点和俄国人打?”曼施坦因满脸堆笑说给自己的老搭档听,“本来这问题在9月份之前毫无疑问只有一个答案,快,越快越好,趁着斯大林被我们打懵应该扑过去持续不断给他放血,让他没办法纠集起后备兵力来,但现在时间却是站在我们这一边的。军需总监施蒙特将军告诉我,现在每个月4号g坦克的产量都在上升,9月份800多,10月份突破1000辆,本月可以达到1200…1300辆,而且在施佩尔部长动员西欧各国的力量后,产量还会继续往上走,到明年元旦有望达到1500辆的高峰,装备虎式坦克的重装甲歼击营已在陆续组建,现在有了2个(已送到了北非),这个月预计又是3个,接下去每个月估计是4个、5个,这些部队不可能都送到古德里安那里,到时候还不是都要送到我们这里来?我急什么呢?”





第38章 大河曲部之战(2)
  按霍夫曼的要求与施佩尔的计划,到1943春天虎式坦克生产要达到月产量250辆的规模(相当于5个重装营),然后开始豹式坦克的试生产(如果不生产豹式,虎式生产能力还会持续攀升),最迟不迟于1943年4月,德国坦克月产量就要突破2000辆一个月。同时,利用T…34坦克生产线生产、维修坦克还可以达到300辆一个月的规模,再加上利用38t改型而成的追猎者产量,有关坦克/坦克歼击车的月产量可以接近3000。
  “我们的兵力、武器、装备源源不断的来,后备军不断改善,我比他们更不着急。”曼施坦因在地图上比划了一个手势,“更要紧的是,元首在白俄罗斯、乌克兰、波罗的海发动了去布尔什维克化运动,他们在紧张地分配土地、组织政权、筹备军队,每过一个月,这些非俄罗斯民族的力气就恢复与增长一些,这些都是我们的盟国和力量来源,元首都说稳扎稳打,我着什么急?然后,你也应该注意到了意大利的工业能力被施佩尔部长纳入了统一管理,凭德国工人和工程师特有的吃苦耐劳与技术水平,那帮意大利小布尔乔亚们肯定被指挥得忙成一团,到时候主要产品还不要翻上几倍?说不定到明年五月份光坦克一个月生产量就可以达到3000辆……”
  “3000辆啊!”韦勒惊叹一声,“这数字想想就激动人心,发动巴巴罗萨时我们一共都没这么多坦克呢……”
  “美国人或许能比我们生产多,可美国人的坦克想送到俄国可要经历千辛万苦,一颗炸弹、一条鱼雷就能让上百辆坦克扑腾到海里去喂鱼。”曼施坦因讽刺地说道,“斯大林不是头脑发热非要进攻我们,如果按纯粹的军事观点,他目前最应该做的就是积蓄力量、整合军队、训练并提升他们的作战水平而不是急哄哄地扑上来送死,可他怕啊——那些拿到了土地,丰收了2…3年的乌克兰人、波罗的海人、白俄罗斯人、哥萨克人等将来还肯跟他走么?光这6000多万非俄罗斯人都够他头疼了,更不要说还有俄罗斯民族解放委员会和俄罗斯解放军这种政治异己分子——他的位置可一点都不安稳。或许再过几年我们都能撤退回家了,看着非俄罗斯人打俄罗斯人就行。”
  韦勒点点头表示认可曼施坦因的观点。这段时间天天有各种各样的少数民族士兵或军官从红军部队中偷溜过来,他们虽然军衔不同、兵种各异,可无一例外地都拿着德国空军部队播撒出去的传单(红军中只要被搜出来就是枪毙),见了面第一句话就问:“能不能回家?”得到肯定答复后的第二句话就是满怀希望地问:“参加本国军队与布尔什维克作战可以优先分配土地?”得到满意的答案之后就是“乌拉”。
  这些投奔过来的士兵除少部分厌倦了军旅生活而解甲归田外,其余都毫无例外加入了本民族军队,各民族政权的政治领袖也不遗余力地号召这些前“红军”们加入。顿河哥萨克首领П。Н。克拉斯诺夫就在宣言中号召说:“大家加入德军吧!同他们一起去战斗!同时要牢记的是,在最后会战这危险而抉择的关头,只有那些毫不犹豫地与元首和德国人民坚定地一起并肩战斗的人才能在新欧洲里占有一席之地。”由于这个原因,哥萨克联盟提出了这样的口号:“哥萨克们!德国的胜利就是我们的胜利!”
  这种动向在普通士兵向自己家庭寄出去的信中也可以看出来(军队反谍机构会对信件进行抽检),例如谢苗…拉林在家信中就自豪地告诉父亲说:“……我现在有权利骄傲了,因为我现在是德军的一名士兵,属于顿河哥萨克部队。红军征召以后我不想打仗,干脆跑到德国人这边来了。反正在他们那里我一分钟也不想干了……”而库班哥萨克阿列克谢…克里文科在给妻子的信中写道:“我现在参加了德军部队……我们的长官非常关心我们,不仅关心我们,甚至还关心我们的家人。”
  “当然,3000辆坦克是小事,今年德国最大的援兵也不是这个。”
  “援兵?”韦勒楞了一下,“什么是今年最大的援兵?”
  “今年最大的援兵是元首。他和哈尔德吵了一架之后摔倒并住了院,清醒过来之后完全变了样,过去那个头脑清晰、胸有全局的元首又回来了——他不再试图指挥军啊、师啊这些其实他并不擅长的东西,他最擅长的是战略,强的是这个……”曼施坦因一本正经地开着玩笑,用手指了指脑袋,“您看,现在他只字不提寸步不退、战至最后一人这种傻话,也再也不说‘进攻!进攻!再进攻!先占领这里、再占领这里……’这种毫无意义的大话,现在他只说,‘曼施坦因、蔡茨勒,前线怎么打一切都交给你们了,你们顶住就好……装备、物资我会想办法给你补充充分的’。”
  “可他不也下达了打出高交换比这种奇怪的命令么?”
  “您觉得奇怪?”曼施坦因摇摇头,“我认为一点都不奇怪,元首终于意识到对苏战争是一场长期战争、消耗战争,不是靠一次两次短暂突击就能打赢的,也不是靠占领莫斯科或者斯大林格勒就能迫使布尔什维克们投降的,高交换比是对总体化战争本质的概括——如果没有这种交换比,我们去年12月份就毫无疑问地失败了。所以我说帝国最好的收获就是一个头脑清晰、谋划全局的元首,这种决断能力我在1938年慕尼黑会议前见到过,在法国战役毅然采用从阿登突击的战略方向时见到过,去年先打乌克兰后打莫斯科的选择其实也是对的,可惜被不理解元首意图的哈尔德们破坏了——他们总按西欧国家的经验套在俄国人上,以为拿下了莫斯科他们就会投降,拿破仑又不是没拿下过莫斯科,结果怎么样?总参谋部犯浑,然后古德里安和一堆人背了黑锅……”
  “所以现在哈尔德们倒了霉……”
  “那当然,否则你真以为哈尔德叛国?这是万万不可能的,他肯定是反对元首——可惜还反对错了,所以元首最后破格任用了蔡茨勒,哎,让这小子捡了便宜……”
  正说话间,作战参谋前来汇报,对面的红军部队发动了试探性进攻。
  曼施坦因看了一眼地图后说道:“边打边退,再让50公里给他们,准备后退到第一道预设防线……记得要虚张声势,装出防御空虚、主力已向南翼转移的架势来……”
  “您这是要将哄骗进行到底啊。”韦勒笑道,“如果这样俄国人还不扑上来,斯大林大元帅恐怕是要发火的……”
  红军21集团军所属的27军就是奇斯佳科夫挑选出来向纵深试探的兵力,结果军长卡尔波夫奇怪地发现对面接敌的德国部队兵力薄弱、战斗力也不强,稍一接触就向后撤退,两天内他一口气推进了50公里,付出的代价只有不到1000人伤亡和4辆坦克,虽然他对此满肚子不解与疑惑,但这并不妨碍他迫不及待地向奇斯佳科夫和莫斯科方面报捷。
  果然不出韦勒所料,11月9日,一直密切关注前线进展的斯大林同志终于忍不住发火了:“四天前第21集团军已全集团军度过了河,两天前其先锋部队第27军已迫近到离罗斯托夫只有不到220公里的地方了,而且汇报说敌人的抵抗力度很弱。可一连过了好几天,除了21集团军外其余部队丝毫没有动静。为什么该集团军后续部队不跟进、不向纵深进攻?为什么下游的62、57集团军推进速度这么慢?为什么顿河方面军不派其他部队去接应该集团军?”
  朱可夫和华西列夫斯基对望了一眼:“我们顾虑德国人有埋伏,所以命令前线部队暂缓推进。”
  “有么?德国人是包围了我们哪支部队,我怎么没看出来?”斯大林冷笑一声,“现在河对岸只有21集团军一个集团军在那里,如果真有圈套,该集团军早就应该发出求救信号了,可我接到的汇报却是该集团军推进最快、成果最好,收复了顿河西岸大批领土,如果再不派后续部队跟进,我倒是真怕德国人回过神来包围他们。听崔可夫和托尔布欣同志说,德国人在拼命阻击我们,他们倒是在下游布置了重兵……”
  21集团军的进展神速与62、57集团军的寸步难行形成了鲜明对比,这一点朱可夫与华西列夫斯基已一连研究几天了,依然摸不到头脑,按他们的想法和逻辑这当中一定有圈套,所以本能的应对方式就是不动,继续观望,或者希望能在下游打开缺口,可这样的处理意见并不能让斯大林满意,他用烟斗敲击着桌子发了火。





第39章 大河曲部之战(3)
  “指挥员同志要善于动脑筋,不要在一个方向死顶,62、5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