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和飓风、战斧战斗机丝毫没有取胜的机会,全部成就了德国人的杀戮,勒夫在第二次战斗中又击落了一架布伦海姆轰炸机,俨然成了专打轰炸机的老手。除了性能优势外,德国飞机的数量在不断增加中,到11点30分,从克里特岛方向赶来的第二航空攻击波呼啦啦又过来了2个大队,掩护着Ju…52和ar…232运输机送来了飞机最急需的燃料和弹药,同时考虑到机场维护需要,还额外携带了一批水泥、钢板与建设工兵,另外就是第二波伞兵。现在阿拉曼机场上空飞舞的战斗机数量已突破了150架,有力地撑起了一片天空,在地面上驻防的伞兵也突破了800人,再加上马特鲁港紧急过来支援的1营装甲掷弹兵和20多辆4号坦克,有力地驱散了奉命第二次发起进攻、企图夺回机场的印4师。
斯图登特将军认为,阿拉曼机场这个点现在可以守住了。
在空袭阿拉曼机场的同时,埃及英军也派了其他飞机去空袭马特鲁港的德国舰队,但已率先登陆的大德意志师防空营让他们尝到了苦头,无论是著名的88mm高射炮还是由2号坦克改装而成了4联装20mm防空炮都发挥出了全火力覆盖的优势,连续打下了3架企图低空投弹的轰炸机,最后迫使这批轰炸机草草扔下了炸弹,结果他们投下的炸弹只炸翻了几条空无一人西贝尔级登陆驳船——这点损失还不放在巴尔克的眼里!
空中失败了,地面失败了,蒙哥马利的援兵一时三刻还赶不到,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一般的亚历山大上将现在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亨利…哈伍德中将率领的地中海舰队身上了,希望他们能够击沉德国登陆舰队、炮轰并配合陆军夺回港口。
地中海舰队作为皇家海军的主力舰队之一,实力本来非常强,曾经陆续拥有过5艘战列舰/战列巡洋舰、3艘航母和一票轻、重巡洋舰,在地中海作威作福,在奇袭塔兰托、马塔潘角等历次战役中将意大利人打得抬不起头了,成绩可谓辉煌。随着这三年作战陆陆续续的损失,地中海舰队实力有所下降,兼之在火炬计划中被坎宁安将军抽调走的部队,舰队实力已大不如前,航空母舰1艘也没了,本来还有光辉号,但为了换取美国在埃及登陆而将3艘同级舰全部借给美国而去了太平洋战场,现在舰队只有战列舰3艘:罗德尼号、纳尔逊号、洛林号,战列巡洋舰1艘:声望号,轻巡洋舰2艘:阿尔戈、卡律布迪斯号和一些驱逐舰。
这些军舰当中最悲催的莫过于洛林号——从名字一望便可知是法国军舰,在英法反目时该舰正好在亚历山大港,被英军扣留并被解除了武装,后被编入地中海舰队,现在又出来攻打德国舰队——那些以前的法国同胞舰。
“长官,侦察飞机基本看清楚了,在马特鲁港口聚集的德国舰队除了一批登陆艇、S艇之外,大体就是前段时间进入黑海的原法国舰队主力,没有意大利军舰,主要包括敦刻尔克级战列舰一艘,3艘重巡洋舰:科尔贝尔号、阿尔及尔号和迪普莱克号,其他还有一些巡洋舰和驱逐舰,从整体实力上来说,并非我舰队对手。”
“意大利人没插手倒是一个好消息。”哈伍德中将点了点头,表情微微放松了一点,“他们现在干什么?空军轰炸有何成效?”
“敌舰队正进港卸货,我们的飞机数量不多,德国人不仅有舰艇的防空能力,地面还展开了比较猛烈的对空火力,空袭微乎其微。”参谋长安德鲁上校皱着眉头汇报道。
“防空……嗯?没有飞机?”
“没有发现……起码我们的飞行员没有遭遇敌机。”
“要是光辉号航母在就好了,还能增加不少胜算。”哈伍德叹息道。
“这个……长官,其实也无所谓吧,亚历山大港离马特鲁港如此之近,光辉号完全不用开出来就可以起飞轰炸敌舰队。”
“其实,我要的不是航母,我要的是舰载机——那些会飞的网格。”
安德鲁默然不语,他知道哈伍德说的是事实,空军虽有不少飞机,论性能比起舰载机强多了,但驻扎在埃及的空军常年没有像样对手,更谈不上用飞机攻击水面目标,所以他们对海的进攻能力几乎等于零,水平远不如航母上那些飞行员——至少意大利的军舰没少吃后者的苦头。
安德鲁建议道:“要不把马耳他岛的飞机调过来?他们有经验。”
“来不及了。如果我估计得不错,这支舰队卸完货后会马上离开港口,不会傻乎乎地等在那里和我们交战,所以航线不要直扑马特鲁港,航向转向280度,准备他们回程的路上截住他们。”
安德鲁立即将命令传递了下去,但总觉得哪里怪怪的,想了半天后才恍然大悟,惊问道:“离开,他们不要马特鲁港了?”
哈伍德耸了耸肩,用诙谐的口气反问道:“难道我们能夺下这个港?我可不记得海军能上岸,再说我们也没有陆战队。”
“长官,我不是这个意思,我的想法是……”参谋长说了他的策略,“等德国舰队离开,整个港口全部暴露在我军舰炮火力之下了,哪怕我们没有陆战队,要夺取港口也轻而易举,为什么您不去港口,反而要在半途截杀呢?”
“你错了,我们暂时夺不回港口。”哈伍德叹了口气,耐心地解释起来,“亚历山大、蒙哥马利将军全部上当受骗了,这个骗局现在连我都能看出来——德国人利用非洲军犀利的攻击力诱使他们不断把后方兵力投入到前线,造成后方空虚,给了敌人可乘之机,结合今天转过来的战况电报和飞机收集到的情报,我们赶过去需要7个小时,再加上前面耽搁的几个钟头,这点时间足够德国人完成一个装甲师的登陆了。除非蒙哥马利的第八集团军主力能够回援,否则靠现在的印4师和72旅根本打不过,就是把全埃及剩下的部队都拉上去也打不过。我们有舰炮优势又如何,敌人往后一退,退到射程外啥都不在乎,你只能干瞪眼着急。”
“不对啊,如果我们控制了港口并逼迫敌人后退,他们岂不是不能再利用港口投放兵力和物资?”
“问题是他们还有机场——一个装甲师所需的补给通过空运解决毫无压力,至少在蒙哥马利将军的补给耗尽之前,德国人的补给还暂时不会断绝。”哈伍德又用担心的口吻讲述了第二个不去马特鲁港凑热闹的理由,“另外,德国人还有大量飞机,他们对付水面目标可是很有经验,如果我们去马特鲁港,飞机很快就会找上门来,那时候被动挨打的就是我们了。”
“这个……”安德鲁他一时语塞,虽然空军允诺提供空中支持,鬼知道这种支持力度会有多大。
“该死!”越想越气的安德鲁愤愤地将拳头砸在声望号司令塔墙壁上,整只手都隐隐作痛。
舰队调整好了航向,以最快速度朝西偏北方向驶去,虽然说的是最高速度,但其实也不过只有21节,因为罗德尼、纳尔逊两艘老舰设计时的最高速度只能跑到23。8节,这么多年过去,这个速度早就成了理论速度,连长时间跑21节都是奢望,但两舰的火力与防护十分突出,这次军情既然如此紧急也不可能不带他们出来,那会会对速度有所拖累也在所不惜了。
亚历山大将军还算够意思,考虑到舰队没有航母又有防空的需要,指示空军派出了32架P…40或战斧战斗机护航,不是他不肯拿出更多的飞机,实在是战斗机损耗很大,而飓风、喷火一个比一个腿短,在没有航母可供降落补充油弹的情况下根本无法伴随作战,唯独P…40加挂了副油箱之后的航程还可以一观,最后让他们勉为其难地执行这种掩护任务。
“海鹫,海鹫,老鼠出来了,老鼠出来了,距离港口还有180公里,上面飞着一堆苍蝇。”
“收到,收到,按计划让3号机群先去驱散他们。”
12月10日下午1时,哈伍德指挥的海军舰队在阿拉曼以北附近海域被德国侦察机发现,一场根据A4号计划开展的海空绞杀战即将开始……
第29章 华盛顿的早晨(上)
由于时差的缘故,华盛顿时间比伦敦时间晚5个小时,比开罗时间晚7个小时,当阿拉曼已是激战正酣的下午,华盛顿才刚刚从早晨中醒来,沐浴在12月10日的阳光之下,尽管天气有点冷。
白宫,总统办公室内,罗斯福总统正在认真研读各方面发来的电报抄件和情报汇总,这是历代总统的惯例,在战争期间尤其如此。这场世界大战对欧洲来说已是第三个年头,对美国而言也已进入第二年,但从当前的局面来看,局势似乎还不太理想。中途岛战役后涌现出来的乐观又被所罗门海战的惨败打到了谷底,而除了太平洋战场上的情报,特别让他揪心的是陆军航空队报上来的有关于部署在英国的第八航空队报告,话里话外显示的情况都很不乐观。
“……自德国启动总动员体制并加大有关‘欧洲联盟’宣传后,有关德国工业能力特别是与军事工业相关的声生产、制造能力在飞速增长,而消费性的民用工业与则向周边国家转移与渗透,情报显示德国主要装备的月生产数量急剧增加,个别产品诸如坦克、飞机的产量成倍增加,这对利用战略轰炸削弱德国军事潜力的设想构成了极大挑战——目前通过战略轰炸所削弱的损失远不及德国增加的产量。”
罗斯福知道这封报告并未夸大事实,相反,事实比报告说得还糟糕,美国有关通过战略轰炸摧毁德国经济潜力的设想遇到了很大的麻烦,德国除了在本土加速发展军事工业外,还尽力将军事工业中相对技术含量较低的配套产业向西欧国家转移,对包括一系列钢铁、冶金、化工、机械、军需、医药等行业在内分发了基础性订单,甚至直接将很多不太重要的零件也转移到法国、荷兰、比利时生产,这些发达的工业国能够很方便地依据德国图纸生产出德国所需要的产品,质量一点也不比德国自产的差。比如比利时的几大钢铁联合企业上个月就接到了为德国4号坦克生产1万组轮子和履带的订单,而法国也接到了大量铝合金、航空发动机的订单——毫无疑问这些产品最终会成为战场上驰骋开火的坦克和飞机。
德国除零件以外还直接向这些工业国订购成套产品,瑞典的博福斯高炮,比利时Fn公司的手枪,法国的野战口粮,更不必说意大利工业体系全面倒向德国后,已开始按德国标准与要求在生产军火了。更关键的是,德国人下了这么多订单几乎没花多少钱——通过释放俘虏、减少直接占领区面积、部分允许其重建国防力量等手段,德国从上述几国政府获取了大量军费。而且,由于德国军事力量的成功与赫赫战绩,这些国家在重建国防力量时自觉不自觉地模仿德国编制、采用德国装备——这也让德国赚到了钱。
现在,西欧几个主要工业国的工业机器正在复苏,正在为德国的战争机器提供基础性、辅助性的帮助,而且作用越来越大了。
为此报告特意提出:“……我们对前述情况深感忧虑,前线指挥官一再要求加大对这些地方和工厂设施的打击力度,但一直来我们受到了很多限制,我们希望总统能给予我们更多、更大的授权。”
罗斯福知道,这些国家虽在为德国生产,但却是通过正常贸易行为开展的,哪怕德国利用俘虏、占领区军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