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铁十字-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坚定不移的支持力量。
  在国社党高层的会议上,霍夫曼不止一次地强调:“在战争结束、欧洲联盟建立以后,我们与意大利等国家的关系会进行新的调整,东方国家的支持和配合是我们最为关键的核心,他们不但是抵御布尔什维克的第一道防线,同样也是巩固我们统一欧洲,确定德意志地位的关键支柱。”
  有关东方国家政策被概括为三方面:政治上独立自主——意识…形态以亲德为前提,以民族主义为根本;国防上自力更生——各国建立完整军队体系,与德国国防军保持密切联系,逐步摆脱对德军的保护依赖,并最终实现装备、编制与指挥统一;经济上全面互惠——东方各国纳入德国整体经济产业分工体系,民众享有各类自由,有明确的奋斗目标。
  为强化政策推进,他不但发布了《关于维护东方各国独立自主与民族解放的联合宣言》,昭示德国对各国没有领土要求,还组建了各国国防军并进行武装,还采取了分田到户的策略——比布尔什维克还要布尔什维克。甚至为处境农业发展,霍夫曼还殚精竭虑从极其宝贵的军队燃油中挤出200多万吨柴油用于东方各国的春耕。
  他的努力得到了回报,从7月下旬开始,各东方国家,包括波罗的海、白俄罗斯、乌克兰等国陆续进入秋收季节,大片的燕麦、小麦、玉米进入收获期,8…9月份则是秋收的高潮期。
  他放下车厢窗帘,指着外面的丰收场景对陪同考察的施佩尔说:“这真是一片令人心旷神怡的景象啊,好像停下来好好看看。”
  “您对放弃乌克兰后悔了?”
  “没有,刚决定的时候有些舍不得,但现在完全释然。”
  “那您得好好看一看这难得一见的丰收场景。”施佩尔笑道,“农业专家们经过估计,东方各国的谷物总产量有望达到4000…5000万吨,光是乌克兰一国就可能突破3500万吨。”
  “我们是多少?”
  “不到2500万,这还是有大量战俘在波兰种地……”
  “让列车在前面停车,我要下去看看这一片丰收场景。”
  当然,视察农业不是霍夫曼的主要任务,他从来就不懂农业,更不会扮演什么都懂、什么工作都能指导的国家领导人,但是他知道这几千万吨粮食的重要意义。
  他感慨道:“这一次秋收完成,东线的命运就基本确定了,斯大林再也回不来了……”





第64章 第三次打击(2)
  虽然元首贴身卫队指挥官根舍少校对霍夫曼随意要求停车表示忧虑,担心遭遇俄国游击队袭击,但霍夫曼并不以为然——在他身边保护的都是最精锐的警卫旗队官兵,装甲列车上不仅有火炮甚至还有几辆虎式坦克伴行,别说规模只有几十、上百人的游击队,就是来1…2个红军师也有办法对付。
  列车挺稳后,他和施佩尔等人下了车,他原来只不过想随意了解一下粮食产量和乌克兰民众生活的情形,但变故还是发生了,一个驾驶拖拉机正在收割的年轻乌克兰小伙子注意到停下来的列车,更关注到这群从车上下来的大人物,他扯开嗓子吼道:“啊!元首!是德国元首来了!”
  这一声叫喊引来了更多乌克兰人,他们纷纷问道:“在哪?在哪?”
  “诺,那不是么?”于是一堆人向着霍夫曼所在的地方涌来。这场面可把根舍等人吓得够呛,他一边让卫队架起机枪警戒住场面,一边想直接把元首拖上车跑路,不过霍夫曼很快制止了他的盲动,他看得出来这群乌克兰人对他充满了好奇和崇敬,但没有攻击或敌视的眼神。
  最早喊出声音的小伙子很快被带到了霍夫曼面前,他站得笔笔直直,毕恭毕敬地行了举手礼。
  霍夫曼乐了:“小伙子,你叫什么名字?你是国社党员?”
  “我叫亚托夫…舍甫琴科,我还不是党员,但我在电影里看过他们对您行礼。”
  “电影?”施佩尔有些奇怪,“什么电影。”
  舍甫琴科不好意思地挠挠头皮:“在战俘营,看守给我们看过电影,介绍德国情况,里面有元首检阅部队的镜头。说句实话,电影里比较模糊,我不敢确定是不是您,不过我家里有您的肖像,您长得和肖像一模一样……”
  霍夫曼被这句“您长得和肖像一模一样”的话给逗乐了:“是嘛,你可真幽默。”
  对方急了,以为霍夫曼不信,连忙说:“真的,我是说真的。我们很多人家里都挂着元首的肖像画,是去教堂做弥撒后请回去的,神父说,元首是个好人,他给了我们田地,给了我们自由,哦,还给了我们柴油……”
  “是啊,神父们说元首一定是圣徒……”
  圣徒什么的说法,让霍夫曼和周围一圈人有些尴尬,因为严格说起来,国社党对宗教是不太感冒的,与教廷的关系和国内教会的关系也很一般,而且德国是以新教为主的国家,新教基本不太扯圣徒的事。但在天主教和东正教体系中,圣徒却是了不得的人物,虽然布尔什维克搞社会主义革命很多年了,但在乌克兰乡下,有关宗教信仰依然有很大市场。
  乌克兰当局顺应这种形势解开了宗教封禁,霍夫曼对此的态度比较温和,同意乌克兰新政府的举措,甚至表示可发还一部分教产以缓和局面,他万万没想到东正教教会会宣扬他是“圣徒”——这真是好大的讽刺。
  他绕开了这个话题,转而问道:“战俘营很快出来了?看你开拖拉机的架势,是坦克手?”
  “我是坦克驾驶员,我哥哥也在部队,他是中尉。”舍甫琴科有些不好意思,“虽然上头让我留下来效力,但因为政府分了土地,我父亲身体也不好,我们也还没结婚,最后我们商量后决定我留下来种地,顺便帮我把哥哥的那块也种掉——他是军官,分的土地比我们都多,没人照看可不行。”
  旁边有人起哄道:“舍甫琴科,你们哥两个就缺个老婆了……”
  众人一阵大笑。
  霍夫曼点点头:“看现在这样子,似乎今年收成不错。”
  “确实很好,老天也帮忙,不过……”舍甫琴科有些欲言又止。
  施佩尔问道:“有什么问题吗?”
  “政府贴了告示,说这几年要收30%的农业税,这是真的么?”
  霍夫曼没有直接回答,反问道:“这税率你们觉得高?”
  “不高,不算高,关键是,30%够了么?”
  “舍甫琴科,你懂政策,你说说看,30%的税有问题么?”
  “问题是没有的,政府贴了告示,战争期间是30%的税,战争结束后20%,10%是额外的战争附加税。不过呢,其实10%的附加是不到的,因为今年政府提供了柴油和拖拉机帮忙,一旦战争结束,税率下降后这些就要村民自己想办法组织了。”舍甫琴科有些迟疑地说道,“白纸黑字的告示我们都明白,我们担心……”
  “你们还想少一点?”霍夫曼敏锐地问道。实际上,这个税率是乌克兰与德国方面共同商议的结果,作为农业为主的国家,农业税是乌克兰的大头,30%的实物税除了维持乌克兰政府必要的城市居民和国防军粮食需求外,大部分已预定给了德国方面,当然也不是完全无偿取得:一方面德国对乌克兰有解放之功,现在又帮助乌克兰提供驻军保护,这“感谢费”总还是要出的,名目就是以实物结算的军费;另一方面,乌克兰国防军重建过程中,德军提供了大量的装备武器和后勤物资,这些都要算钱,德国允许乌克兰政府慢慢偿还。
  “大家希望稳定。”舍甫琴科解释了大家的顾虑所在,“其实20%也好,30%也罢,甚至35%我们都能承受,关键是政府要有信用,一开始说多少就是多少。另外,剩下的粮食收购价格也要合理,不能随便就用不值钱的毛票子把东西收走——当年布尔什维克搞余粮征集制,我们这里上年纪的人都记得。今年因为一开始政策不明朗,大家都有观望情绪,因此田地并没有全部利用起来,在后期耕作上也会漫不经心,如果真的只收30%,哪怕是一直收30%,农民们一定会三呼万岁的……”
  “我希望大家能种植得更多粮食,战争期间,30%的税收不会再增加了,你们的政府也不会出尔反尔,再说,不还有我们么。”霍夫曼拍拍身边的施佩尔,“这是我们德国的经济沙皇,统管全德国生产,他已经想好了,等将来打完仗,我们就用手表、收音机、照相机和你们换粮食,怎么样?”
  人群全部兴奋起来了,德国货可是有口皆碑。





第65章 第三次打击(3)
  “斯大林的游击队还在么?”
  “几乎绝迹了,本来我们还可怜他们,偷偷摸摸塞给他么一点儿吃的,政府军来了还帮他们遮掩一下。但后来分田时他们跳出来捣乱,搞破坏,就没人向着他们了……他们这是活该……诺,他就当过游击队,后来他洗手不干了。”
  顺着手指的方向,人群中一个40来岁的中年男子不好意思地笑笑。
  霍夫曼点点头,心想:只要当地民众不支持游击队,他们肯定是混不下去的,铁杆布尔什维克毕竟是少数,大多数人只要日子混得下去,铤而走险的几率不大。
  “元首,您要不要尝尝我们酿的淡啤酒?”
  “好啊。”霍夫曼满口答应,尽职的根舍已接过来先饮用了一口,然后再递给霍夫曼。后者接过来品尝后,发现清冽微苦,回味无穷。
  “这酒不错,和德国啤酒是两种风味,你们自己做的?”
  “老舍拉耶夫的手艺,不过他已20多年没干这个行当了。”
  施佩尔品尝后也觉得不错,奇怪地问道:“为什么?这酒我认为还可以啊。”
  “布尔什维克管这个叫资本主义尾巴,当初斗死了不少人,再借老舍拉耶夫三个胆子也不敢弄,再说,粮食一直紧巴巴的,哪有多余拿来酿酒?”
  霍夫曼大笑起来:“现在你们放开酿了,弄个工厂、取个响亮的名字,说不定还能当个酒厂老板。”
  “老板可不敢当……”老舍拉耶夫憨厚地笑道,“元首要是喜欢,今后每年我们村里酿好酒就把最好的一桶送给您!”
  “你知道元首住哪里么?很远的啦!”
  “我怎么不知道?元首一定住柏林的皇宫里……”
  人群中充满了欢笑的气氛,半小时后,这群乌克兰农民依依不舍地送走了元首一行。
  列车重新开动后,霍夫曼显得很高兴,问几个副官:“刚才的场面拍了照片么?”
  “都拍了,包括您喝酒的。”达尔格斯笑了起来,“我还是第一次看见您在那样的场合下喝酒,他们要是有点商业头脑,把这个故事一宣传,说不定牌子一下子就打响了。”
  “那我得管他们要代言费。”霍夫曼大笑着对施佩尔说道,“不过说真的,我要是去将领去竞选乌克兰领袖,估计也能选得上。”
  施佩尔讨好般地奉承道:“这可不行,您得去选全欧洲的领袖。”
  两天之后,也就是9月21日,霍夫曼的专列抵达了目的地——圣彼得堡。在轴心占领列宁格勒之后,俄罗斯解放军立即宣布将其改回原来的名字——圣彼得堡,同时又确定为新国家的首都。
  关于新俄罗斯国家的名称、宪法已在召集代表紧锣密鼓地酝酿了,虽然定国号为俄罗斯国家社会主义共和国的意见基本形成了一致,但至少还要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