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双峰关的守将乃是盖兰的亲信,誓死不降,凯鲁和别亚自然不会同他们讲任何客气。
数以十万计的猛虎大军不惜代价,付出两万余人的性命,在三日内攻克此城,并以“勾结异教,残害圣战勇士”的罪名,将忠于盖亚的詹鲁守军近万名尽数屠灭,不留一个活口。
这场仗虽然代价沉重,伤亡为对手的几倍,却用死尸堆出了一个速战速决的夺城经典,其灭绝性的屠夫手段,更令人谈之色变。
前方有数十万大军攻打,后路被降军切断,后勤补给不济,教堂拒绝给予作战的将士们祝福,加上双峰关大屠杀给予的震撼,很多摇摆不定的将领要么投降,要么以回师勤王的名义弃城而逃。
短短两周之内,集结在这一地区的近二十万詹鲁守军,全部瓦解,超过七成战士投降新君,余者也溃散而逃。
除一两座偏远孤城被围得水泄不通尚自负隅顽抗之外,北方边境各要塞尽入猛虎军团之手,曲折盘旋的山路被彻底打通,自北方入侵詹鲁腹地的大门轰然洞开。
詹鲁被驻扎于中央郡的猛虎大军所吸引,在北方边境过多地布置重兵,致使本土防御力量失衡,此刻显露出可怕的后果。
半数大军非降即散,险峻的连环堡垒群被人自内部攻破,近四十万猛虎军团主力部队跨越雄峻的大青山脉,一路并州吞郡,攻城占地,自北部直朝荆棘堡而进。腹地各州郡兵力空虚,无法组织起有效的抵抗。
更有甚者,在东部国境刺槐郡的隐龙峡谷一带,丹西收进八万降军和数万山民义军后,兵力增至十余万,形成另一股可怕的力量。
带领这支部队,丹西连下刺槐等三郡,自东向西,气势汹汹地朝王都荆棘堡扑来。
隐龙峡谷伏击事件成为导火索,引燃了这次著名的詹鲁盆地军事大政变。受此影响,詹鲁国内迅速分裂为两派──太子党和保王党。
太子党受到猛虎自治领、东教廷和国内教会势力的支援,宗教信仰坚定者、受到残酷剥削而反对现行政策的老百姓,经常造反的山民等,都站到他们这一边。
保王党受到呼兰、沙漠帝国和塞尔等走廊国家的支援,代表旧有的王权和政权势力,而盖亚长期在詹鲁主政,也得到一大批忠于王室的贵族、政客和将领们的追随。
南部边境守军,因中央郡大战而憎恶猛虎自治领者、强烈的民族主义分子等,都奔赴荆棘堡勤王,在盖亚的神牛旗帜下聚集,为国王效命。
荆棘堡原有四万禁军,陆续又有各处的七万正规部队和三万民军赶来卫护京都,致使勤王总兵力达到了十四万左右。盖亚和盖兰指挥他们开始沿城构筑防御圈,修建工事,整军备战。
交战双方都意识到,在这样一种特殊的战场环境下,人心向背比军事实力更加重要。
虽然有些迟了,但兵力落于下风的盖亚仍然连下三次“罪己诏”,一份比一份措辞严厉,责骂自己以前的过失,恳请国民原谅,并宣布凡忠君勤王者,一律加官进爵,优赐厚赏。
丹西则将教皇费文的敕令广为散播,历数盖亚之罪行,在占领区颁布一系列的优惠政策以笼络人心。
无数间谍被派了出去,散播谣言,恐吓刺杀,策反对方的将领,瓦解敌人的军心等。
看似毫无意义的骂阵,在战争中也发挥了作用。打仗之前,双方都派出一批嗓门大的将士跑上前线骂阵,互指对方为叛贼。
保王党一方骂逆子谋反,充当外国侵略者和山地野蛮人的走狗;太子党一方骂昏君无道,置民众于水深火热的惨境,勾结异教徒,背叛神圣的信仰。
外交领域的斗争,激烈程度不逊于詹鲁国内。
走廊各国对于丹西发动的政变反应非常强烈,他们纷纷谴责猛虎自治领借圣战之名,行夺国之实,塞尔甚至以宣战相威胁。
自治领政府则宣称战端由詹鲁挑起,目的是破坏圣战伟业,猛虎自治领只是奋起反击。自治领无意侵犯詹鲁,更没有夺国僭位之企图,只是奉教皇之命,将异端败类盖亚赶下台,辅助莱德王子承袭大业,以共同抗击进犯两盟半岛的异教狂徒而已。
如果说,猛虎自治领的声明尚不足以服众的话,那东教廷的诏告就非常有力了。
教皇费文正式诏告,因盖亚勾结异教狂徒,残害信民,妄图行刺圣洁的教徒,摧毁圣战伟业,故而剥夺其王位,免于该国民众对其的效忠,同时,承认莱德的王位,并赐予上帝之祝福。
这道诏告,在目前这种宗教情绪高涨的时候,影响力非同小可。
各国虽对事情原委心知肚明,嘴巴却被堵得无法作声。
即使塞尔这个最敌视自治领的国家,也只有继续使用鹅毛笔、嘴巴和舌头与自治领交锋,而不敢真刀实枪的动手,更不敢在此时延请呼兰等国家入境参战,以免坐实勾结异教的罪名,引发国内信徒的反感,重演詹鲁的动荡局面。
有三方,艾哈迈德、柯库里能和狄龙,一直保持沉默,在沸腾不止、吵吵嚷嚷的外交领域,反倒显得尤为扎眼。
沙漠帝国和呼兰无法直接派兵插手詹鲁国内战局,而且因为信仰的不同,又逢走廊内宗教情绪高涨的当口,更不便公开支援盖亚,故而采取三缄其口,静观事态发展,默默调整本方战略的做法,倒也情有可原。
狄龙就不同了,他和丹西是军事同盟关系,本次出征同为圣战友军,按理应该支援丹西和东教廷一方,但作为走廊里的潜在竞争对手,他当然不愿看到丹西就此一口并吞詹鲁,进一步扩张实力。
最为关键的事,听闻隐龙峡谷兵变一事后,一万圣瓦尔尼骑兵不再南下参加圣战,而是在漩涡的中心──荆棘堡的郊外驻足不走了,整日埋头加固营地,不做任何表态。
夹于交战双方之间的中间人,做得不好,会受夹板气,两头挨耳光,做得好,却能左右逢源,两头得利。狄龙的不动声色确属高招,对丹西和盖亚都造成了心理压力。
敌对两方的军力都超逾十万,丹西更是雄兵多达数十万,一万圣瓦尔尼人无论投入哪方都改变不了力量对比,似乎在中间起不了什么作用,可是,考虑到狄龙出色的指挥能力、崇高的威望、圣徒的身分,更兼在后面撑腰的圣瓦尔尼与布里埃联合王国、所拉密公国相当具有实力,连丹西都忌惮几分。
目前的形势下,詹鲁局势未定,半岛尚有强敌,东方还有可怕的呼兰,丹西不愿多面树敌,只要狄龙不干涉自己并吞詹鲁一事,他就不会主动招惹狄龙。
盖亚情况不妙,当然很想借助狄龙的声望和军事经验助自己度过难关,更希望圣瓦尔尼和猛虎自治领开战以牵制丹西。
他甚至想过派出军队威逼,凭藉武力将狄龙裹胁进自己的战车。但此时,狄龙修建牢固军事营地的意义就显示出来了。想把一万圣瓦尔尼人吃掉,虽然有可能做得到,却要付出极其沉重的代价,值此特殊时期,丹西的大军此时已在全速推进,盖亚可不敢贸然妄动。
狄龙以不变应万变之招显然奏效。各方势力的使者在圣尔瓦尼人的军营门口穿梭出入,令这里成为比身旁的荆棘堡还要重要许多的外交场所。
狄龙一方面紧守军营,加强防御,绝不轻易外出,另一方面又来者不拒,跟各方来的使者谈判,看看他们能开出什么样的价码。
最肮脏的政治交易,在刀枪甲胄的卫护下,在层层帷幔的掩遮下,静悄悄地进行着。
盖亚和丹西都派出了密使。
盖亚派来的是盖兰,因情况不妙,他开出近乎天价般的优厚条件,但狄龙心里明白,如今这种形势下,对方几乎不可能履约。
丹西派来的是库巴。他兵力雄厚,也决心一口吞下詹鲁,谢绝其他人插足,开出的条件自然不高。不过,狄龙清楚,丹西胜利在望,履行协定的风险很小。
“贵使请回,贵国的意思我完全赞同,贵方的条件我也完全接受。请放心,到时我一定遵守协定,依计行事。”
对这剑拔弩张的对阵两方,无论提出什么要求,狄龙都非常爽快地一口应承下来。
东教廷、塞尔等其他走廊国家的密使,狄龙也都与之相会,但却言辞含混,态度模棱两可,不置可否。礼仪周到地把他们迎进书房,又客客气气地把他们送出门去。
唯有一个使者,狄龙是在最机密的地窖中接见,又让其无声无息地飞出军营。
那就是呼兰帝国的特使,柯库里能麾下的情报总长,早年曾是臭名昭著的荒漠独行大盗的卡拉曼。
“丹西入侵詹鲁,却与东教廷狼狈为奸,巧借疯狂的宗教热诚,把事儿做得冠冕堂皇。可谁都清楚,莱德那残废小儿定是丹西的傀儡,詹鲁已经被绑上了猛虎自治领的战车。一旦詹鲁和闪特力量合并起来,中央走廊迟早是他的囊中之物,圣瓦尔尼又怎会有好日子过呢?”
“那么,现今这种形势,柯库里能先生有什么好计策没有?”狄龙含笑问道。
“有,全在乎大将军阁下了。”
“哦?我这点实力,能起多大作用?”
“实力当然很重要,但更关键的是头脑,一点点力量如果用得巧,可以起到四两拨千斤的奇妙作用。大将军阁下仅有万人,屯扎于荆棘堡旁,却能牵动整个詹鲁的局势,柯库里能先生对您的此举可是赞赏不已啊!”
“恭维话就少说了吧!”狄龙耸肩道:“丹西雄兵在握,包括贵国在内,任何人恐怕都无法插手其间,我这点人,给他塞牙缝都不够。说吧!柯库里能先生有何良策指点呢?”
“丹西固然歹毒狠辣,全胜可期,但他依然有其命门所在。猛虎军团已经全数开进詹鲁境内,国内兵力只堪防守而无进攻之余力。”
“此次进吞詹鲁,他是巧借形势用兵,借势发力,看似无法抵挡,透析其本原,自身的实力其实是不够的。如果我们能够把他借用的形势消解掉,让他露出本来面目,然后以压倒性优势将其摧毁,走廊大患可除。”
“丹西借用上帝之名,行吞疆并国的龌龊之事,还装出一副大义凛然的样子。大将军同为圣徒,想必不齿其行吧?如若将军能帮助盖亚,凭您的能力,十几万大军驻守荆棘堡,至少可以抵挡猛虎军团三个月以上的时间。”
“丹西强干弱枝,猛虎军团是其侵伐的绝对主力,其他部队只能稳守国境。现在,猛虎军团被拖在詹鲁,如若圣瓦尔尼与之宣战,对方无法实施大规模进攻行动,对贵国的破坏有限。”
“大将军与丹西有同等圣名,您亲自出马揭开他凶残的真面目,教皇费文的遮羞布也罩不住他的丑行。东教廷,大家都清楚,肯定不敢像陷害盖亚那样陷害您。到时候,丹西身败名裂,走廊各国群情激愤,我呼兰也可顺理成章地派大军西征,与贵国东西夹击,那群遗祸人间的猛虎,定然被彻底剿杀殆尽。”
“柯库里能将军要我告之阁下,事成之后,不论出兵多寡,丹西的领土和财富,您可以占得半数,余者再由我们和其他国家分享。”
室内一阵沉默。
“请回话柯库里能先生,”半晌,狄龙方才开腔道:“我将尽力而为。”
“那好,静候大将军佳音。”
轻功超卓的卡拉曼,无声无息地离去了,只剩狄龙在军营的地窖里缓缓踱步。
又过了一阵,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