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婿-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庆和捋须微笑道:“大人,国子监占地将近一坊,场地极大是宽大,其中国子学定额三百人,太学定额五百人,四门学定额一千三百人,律学、书学、算学均定额百人。总的算来,国子监内共有学子两千之多。”

一席话听得余长宁暗暗乍舌,拥有两千学子的学校放在二十一世纪不算什么,但是在唐朝,不用问一定是世界上最大的学馆,而且学子不是官二代就是极其优秀的民间子弟,可谓大唐的精英学子,怪不得长乐公主会说国子监祭酒比鸿胪寺卿强上不少,以后自己行走官场,不少成为官吏的学子都会称呼自己一声“恩师”,对自己将形成很大的政治助力。

见余长宁不断颔首点头,庆和又道:“除了我们大唐学子外,国子监里面还有不少域外之国派遣留学的学子,如高句丽、东瀛、新罗、百济、突厥、吐蕃等等,总计有一百余人。”

余长宁知道现在大唐文明风华可是独领当世风~骚,周围诸国无疑不将国子监视为培育人才的最好之地,昔日身为部落头人的甄云也曾经慕名前来长安国子监求学,正是因为这段经历,才使得甄云在治国理政、运筹帷幄、领军布阵等方面如此出众,从而建立了能够与大唐分庭抗礼的突厥汗国。

想及甄云,余长宁不由想到了自己的那一双儿女,也不知思远琉夜现在如何了,真是想念他们啊!

不知不觉中,庆和已是带着余长宁走到了算学院门之外,随风轻轻摇曳的松树林中,一座红墙绿瓦的院子正静悄悄矗立,里面三排房屋呈马蹄形排列围着中间一栋红木小楼,当真是清幽雅致。

见余长宁停下脚步四顾环伺,庆和有些不好意思地笑道:“大人,由于算学院一共只有百余学子,所以占地远远赶不上太学、四门学。”

余长宁点头笑道:”已经很不错了,走,陪本官进去看看。”

走入院中,三排房屋中却是静悄悄的一片,余长宁正在纳闷之际,庆和看出了他的疑惑,微笑解释道:“由于今日正直季考,所以学子们全都集中在红木楼内参加考试,请大人在此稍作歇息,在下立即令学子们出来相见。”

余长宁摇了摇手笑道:“不用不用,岂能因本官一人之事而耽误学子们季考?待会本官进去随便走走看看便是。”

听余长宁如此说来,庆和暗暗松了一口气,对他如此理解学子也是平添了几分好感,伸手作请道:“既然如此,那么请大人跟随在下进楼一观。

走进红木楼内,一排排整齐的长案豁然入眼,算学院的百余学子们在长案前正襟危坐,聆听一名四十来岁的干瘦男子讲解季考纪律。

余长宁细细听来,国子监考试的规则和后世差不多,如不能传抄夹带、不能交头接耳等等,如此千篇一律的规矩不禁让余长宁回想起了以前自己读书的时候,心头也是升起淡淡的缅怀感觉。

此刻,那名容貌干瘦的男子讲述完纪律,环顾一周当看见庆和时,不由举步迎了过来,然而没走几步,他又发现了身着紫色官衣的余长宁,脸上顿时露出了惊疑不定之色,问道:“庆博士,不知这位大人是?”

未等庆和介绍自己的身份,余长宁已是爽朗笑道:“本官乃是新任国子监祭酒余长宁,不知这位夫子如何称呼?”

此言一出,满堂顿时想起了一片倒抽凉气之声,不少学子惊讶地望着笑容满面的余长宁,不敢相信新任国子监祭酒竟是如此的年轻。

干瘦男子从恍然中回过神来,急忙上前拱手一礼道:“在下乃算学院博士陈长青,见过祭酒大人。”

“陈博士不必多礼。”余长宁上前伸手一扶,笑问道,“莫非这算学院就是由你们两位博士负责教导?”

庆和笑道:“启禀大人,算学院共有三名博士一名助教,因为杜禹英博士现在已经升任为国子丞,目前还没有新的博士前来填补杜博士的空缺,所以只有我们两博士一助教。”

陈长青亦是笑着开口道:“余驸马的大名吾等都是如雷灌耳,昔日杜博士在的时候,便说大人你乃是当世奇才,今日一见果然如此,大人能够担任国子监祭酒,真是吾等之幸。”

身在高位,自然会听到不少马屁,余长宁荣辱不惊,淡淡笑道:“陈博士过奖了,本官今日前来是观摩算学院季考,不知多久可以开始?”

“马上就能开始,请大人入席就坐,我等立即组织考试。”陈长青说罢一礼,大袖一甩立即昂昂下令道,“季考开始,众学子准备。”

话音落点,学子们立即拿出一个竹子制成的器具,开始操作了起来。

这竹制器具名为“筹算”,广二分,长三寸,正策三廉,积二百一十六枚成六觚,虽不是算盘,但已经初具算盘的原形,而运算规则是:十进位值制记数法一纵十横,百立千僵,千、十相望,万、百相当,而且还可以利用筹在算板上各种相对位置排列成特定的数学模式,用以描述某种类型的实际应用问题。

余长宁看得半响,不由暗暗一叹,因为他觉得这筹算不仅比算盘大了不少,而且抄作起来专业性更强,没有几年的功夫根本不能掌握其精髓,远远没有算盘那么容易推广,要不多久自己将算盘发明出来,改善唐朝的算学如何?

心念及此,余长宁顿时觉得自己这个想法真是大妙,不仅是珠算,还可以发明出阿拉伯数字、乘法口诀、计算公式等等,一经推广,必定可以为算学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接下来的一个时辰,余长宁满脑子想的都是如何制作算盘,待到陈长青宣布考试结束方才恍然回神。

见余长宁坐在案前含笑不语,庆和立即走上前来拱手问道:“大人,算学季考已经结束,学子们聆听你的训示。”

“训示不敢当,今日本官想与算学院的各位学子们交流一下算学心得。”余长宁含笑站了起来,望着学子们盈盈的目光开口问道:“本官在这里想问一句,什么叫做算学?不知有谁可以回答?”

话音落点,台下顿时一阵轻轻的骚动,学子们显然都没意料到余长宁竟会问出这个问题,就连庆和与陈长青两位博士,也露出了微微错愕之色。

就在厅内轻轻议论之际,谁也没注意到一道曼妙的身影突然走入了门槛,正是负责巡考的杜禹英。

刚才走入院中,杜禹英已是隐隐约约听到了余长宁的声音,待到听明白他问的问题后,杜禹英不由加快了脚步,因为余长宁的一席话同样也勾起了她的好奇之心,她想听听,究竟他会说出什么新颖的看法。

大厅中良久无人应答鸦雀无声,半响之后,终于有一个青年站了起来拱手一礼道:“启禀祭酒大人,算学乃是通过数字间的排列计算,把数和数的性质、数和数之间的四则运算在应用过程中的经验累积起来,并加以整理的学问。”

余长宁微笑说道:“你的勇气不错,但是回答却照本宣科毫无新意。在本官看来,算学乃是世界上最奇妙的科学,它的重要性丝毫不亚于《诗》、《书》、《礼记》、《周礼》、《春秋》、《易》等等儒家经典,大家能够成为算学院的学子,一定要觉得荣幸。”

第935章速算法

一言方罢满堂哗然,众学子怎么也没料到,新任的祭酒大人竟将历来不受读书人所重视的算学抬高到了儒学的位置,站在门槛边默默倾听的杜禹英更是震惊莫名,暗暗一叹道:“如此离经叛道的说法,这小贼还是与以前那样口没遮拦,什么话都敢说,这番言论传到国之学那些儒家卫道士耳中,只怕又会有大麻烦了。()……”

眼见众人如此神情,余长宁继续说道:“学问可以分很多种,儒学使人明智,历史使人聪明,诗歌使人机智,算学使人精细,任何学问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就算学而言,小到农民种田,大到治国领政,都离不开算学的帮助,而我们对外界事务的认识,若没有算学作为支撑,也都是不可靠的,如大军点卯缺少算学,根本不知几人之数,将军便没有办法领军征战,如储粮纳税不懂算学,就不能掌握国之经济,即便是尧舜禹汤,也不能治国理政,可以说,算学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一席话落点,不少人已是连连点头,炯炯的目光望着余长宁丝毫没有移开。

余长宁淡淡一笑,举步绕过长案开口道:“现在算学经过前人的总结,已有不少名著理论问世,如《九章》、《海岛》、《孙子》、《五曹》、《张邱建》、《夏候阳》、《周髀》、《五经算》,但是就是而论,这些学问对算学的理解还是比较粗浅。

如果说余长宁起先的话引起了不小的骚动,那么现在这番言论却使得大厅鸦雀无声,众人惊得眼睛都差点凸出来,气氛也是瞬间冰点。75

“这个混蛋,当真是什么都该说!!!”杜禹英听他将算学的经典书籍说成浮浅,不禁暗暗攥紧了粉拳。

面对无数质疑的眼神,余长宁从容笑道:“由于算学太过深奥,现在说来恐怕大家也听不懂,要不这样,本官今天给大家演示一套速算方法,即不动用筹算,就计算出数字相加、相乘、相除等等。现在大家可以自由发问。”

余长宁说罢,众学子面面相觑了半响,突然有学子站起拱手道:“敢问大人,二十一乘四十一等于几多?”

余长宁略一思忖,回答道:”八百六十一。”

话音落点,厅内响起了一片拨打筹算的声音,不消片刻,学子们立即惊叹道:“咦,果然如此,大人计算速度真是太快了。”

余长宁笑道:”本官运用的是速算之法,自然快捷,你们还可以问问。”

“敢问大人,十二乘以十四等于多少?”

“一百六十八。”

“十一乘以二万三千一百二十五等于多少?”

这道乘法题有点复杂,但余长宁也只是沉吟了小片刻,便回答道:“等于二十五万四千三百七十五。”

学子们用筹算计算了半响,这才得出了与余长宁一样的答案,全都露出了惊讶莫名之色,显然不知道为何余长宁连筹算都不用,也计算得如此准确。

庆和教授算学已有数十年,这样的事情也是第一次看见,他好奇不已地问道:“大人,你究竟是怎么计算的?”

余长宁微微一笑说出了答案:“刚才二十一乘四十一,计算口诀为头乘头,头加头,尾乘尾,个位相乘,不够两位数用零占位。二乘二得八,二加四得六,一乘一得一,加起来就是八百六十一。而十二乘以十四,口诀为头乘头,尾加尾,尾乘尾,个位相乘,不够两位数用零占位。得出一百六十八。

说到这里,他顿了一顿,接着又说道:“至于十一乘以二万三千一百二十五,口诀为首尾不动下落,中间之和下拉,二加三得五,三加一得四,一加二得三,二加五得七,二和五分别在首位,得出二十五万四千三百七十五。”

众人照着余长宁说的默默计算了一番,果然答案如此,一时间,学子们全都为之哄动了,因为余长宁这样简单的计算方法可以说是为他们打开了一片新的天地。

庆和激动得脸膛通红,颤声问道:“敢问大人,你这速算口诀,不知是针对某数对某数,还是所有数字都可以通用?”

余长宁笑道:“虽然不能所有数字通用,但也不是那么复杂,本官现在就抄写一份口诀,让你们学习一二。”说罢,坐回了长案前。

庆和早就没有了起先彬彬有礼的风范,连连挥手催促道:“快快快,将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