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盖牟城离安市城不过二十来里的路程,马车奔驰半天时间便能抵达,刚刚行至午时,远方山麓下的城郭已是跃入了眼帘。
辽东道行军大总管李绩早就在道边等待迎接圣驾,将李世民一行引入军营内的中军幕府后,李绩立即吩咐军仆捧来了午膳。
午膳很简单,每人一大碗冒着热气的羊肉汤,两张厚实的米面饼,再则就是一盘叫不出名字来的肉类。
余长宁好奇询问,这才知道这肉为狍子肉,狍子形似鹿而非鹿,乃辽东特色产物,冬日无事的时候辽东军经常派遣飞骑到雪地山中打猎,获取猎物改善伙食,狍子因蠢笨迟钝,故经常猎获,今日李绩见陛下御驾而至,故特地准备了狍子肉,供大家品尝尝鲜。
余长宁用手撕开米面饼,然后塞上肥美的狍子肉,放在嘴边便是一通大嚼,吃到酣处再喝一口香浓粘稠的羊肉汤,倒也颇觉美味。
帐内其余的人多为军中将领,吃起东西狼吞虎咽模样不敢恭维,反观新罗女王金德曼,却是细嚼慢咽举止优雅,成为中军大帐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其美丽之态看得众将通通移不开眼来。
饱餐战饭之后,李世民带领众将登上离安市城不远的一座山峰,手搭凉棚观望着城内的景象。
余长宁站在一块鹰嘴岩上遥遥望去,安市城如同一个巨大的怪兽盘踞在群山之下,城内房屋点点街道杂乱,靠近山麓一面的城墙布满了粮囤,城墙上把守的军卒以及飘扬的战旗隐隐可见。
余长宁细细观望良久,自言自语地喃喃道:“前几日雪大风急,原野群山竟皆白雪覆盖皑皑一片,为何整个安市城却不见积雪,实在太奇怪了。”
李绩碰巧站在余长宁的旁边,闻言苦笑说道:“余元帅有所不知,安市城守将杨万春颇有守城之法,他将城内所有积雪收集运至城墙边缘,用炉灶煮开然后倾倒在城墙上面,在如此寒冷的天气中,热水流下没多久便会在城墙上结成坚冰,因此安市城城墙全被坚冰所覆盖,即便是威力最大的投石车,砸在上面也留不下痕迹,委实厉害至极。”
听到此话,李世民沉重叹息道:“李爱卿此话不错,现在杨万春摆明是为了拖延时间,待到开春渊盖苏文重新组织军队来援,我军只怕又要在安市城下苦战了。”
回到中军大帐,李世民召开殿前军议,商量攻城对策,众将纷纷嚷嚷莫衷一是,直到月上中天,也没有商议出一个好的办法。
余长宁脑海中也是如同车轮一般飞速转动着,尽管他很少出言开口,然而也在心中试想了许许多多的方法,不过到了最后,这些方法或者进入了极难解决的死胡同,或者被他找到理由推翻,思绪纷乱得如同一团浆糊。
便在此时,他的目光不经意一瞥,突然停在了长案烛台上,那摇曳的火苗正轻轻晃动散发着摇曳光晕,朦朦胧胧中,他似乎看见了安市城内毫无遮掩的屋脊粮囤,一个大胆的念头犹如闪电般划过脑海,眼眸陡然亮了起来。
仔细琢磨了一番此计的可能性,余长宁霍然起身拱手开口道:“陛下,微臣想到一计,说不定能够破城。”
李世民正在烦闷当儿,听到余长宁此话当真如同天降甘霖,展颜微笑道:“余爱卿像来智谋过人,不知想到了什么好计策。”
余长宁略一思忖,沉声开口道:“启禀陛下,臣时才观望鸟瞰安市城全景,发现城中粮囤房屋均没有被大雪所覆盖,冬日天干易燥,加之极难取水,如果能对安市城施以火攻,必定能够攻破城池。”
闻言,李世民原本有些振奋的心情陡然就凉了下来,他苦笑了一下正欲解释,一旁的李绩已是喟叹出声道:“余驸马此计尽管不错,然实施起来却极为困难,兵法有云:凡火攻,必因五火之变而应之。若没有火种火源,即便有周瑜火烧赤壁之能,也不切实际,目前安市城防守严密守卫重重,我军将士根本没有机会潜入城中纵火,而能够携带火源的弓弩机,最大的射程也只得五百步开外,即便是将弓弩机运到山上,其弓箭射程也越不过城墙,根本就行不通。”
面对全帐质疑的目光,余长宁却是胸有成竹地自信一笑,侃侃高声道:“李大人,本帅之意并非是派遣军士潜入城中防火,也不是用弓弩机发射火箭,而是另有他法。”
李绩露出了一个困惑之色,问道:“如果不用这两种方法,余元帅如何才能点燃粮囤屋脊?”
余长宁也未直接回答他的话,反问道:“不知辽东军中可有猛火油储存?”
李绩显然非常熟悉军务,想也不想便回答道:“有,不过只得百来罐。”
余长宁点头笑道:“百罐足矣,运用本帅之法,必定可以天火焚城。”
“天火焚城?”李世民疑惑不解地说了一句,见余长宁丝毫没有说笑的意思,急忙摆手催促道:“余卿不妨将这天火焚城之法细细说来。”
“喏。”余长宁对着李世民微微一躬,正色说道,“臣以前曾听说过一种能够飞天的神灯,因相传是诸葛孔明所发明,故名为“孔明灯”,只有我们制作千盏孔明灯,在灯内盛放燃烧着的猛火油,然后用涂满油料的麻绳相连,在顺风天气千灯齐放飞至安市城上空,然后操作孔明灯的军卒再点燃手中麻绳,麻绳燃烧殆尽后带动孔明灯燃烧,便可将灯内燃烧着的猛火油倾泻而下,形成万火天降之势,高句丽守军极难取水,火势蔓延全城陷入火海,安市城自然不攻自破。”
一席长长的话音落点,帐内诸将面面相觑久久沉默着,眼中全闪动着不敢相信之色,世间上有能够飞天的神灯?这余元帅莫非是失心疯发作,开玩笑的不成?
第1197章飞天之灯
李世民捋须沉吟良久,镇重其事地问道:“余卿,你说那孔明灯可以飞天,是否能有把握?”
余长宁自信笑道:“说来也巧,数年前微臣担任突厥国师时,也曾在这高句丽制作过孔明灯,腾空飞天完全没有丝毫的问题。”
李世民知道余长宁不会冒着欺君之罪信口开河,一时间心头大是振奋,拍案定策道:“既然如此,那好,就由余卿你负责这孔明灯的制作使用,如果能够天火焚城,朕记你首功。”
余长宁点头领命道:“微臣遵旨,还望陛下令人挑选一批能工巧匠,方便制作孔明灯。”
“那是自然。”李世民点点头,吩咐李绩道:“李爱卿,立即从大营军遴选得力工匠,交给余卿统一调度指挥。”
李绩也是立即抱拳领命。
御前军议结束后已是深夜,余长宁今日赶路车马劳顿,加之商议军情动脑过甚,着实感觉到了疲惫不堪,因此倒也没着急孔明灯的制作,前往早就已经安排妥当的大营中休憩睡眠。
这一觉直睡到了日上中天方才转醒,余长宁刚用罢早膳,李绩便疾步匆匆地走进帐内,张口说道:“余元帅,本官已挑选出能工巧匠百余人,供你调配指挥,不知多久可以开始这孔明灯的制作?”
余长宁见他面容憔悴眼珠泛血,不由惊奇问道:“尚书大人,你莫非一夜未睡?”
李绩苦笑着点了点头,笑罢突然对着余长宁正色一拱,开口道:“余元帅想到妙计破城,本官即便三天三夜不睡不眠为你操持准备,又有何妨?”
李绩此话可谓言辞恳切语气真诚,他在隋末之时便以智谋韬略闻名于天下,可谓攻必取战必胜,然而没想到今番却在这小小的安市城下栽了一个大跟头,围城四月竟还是不能攻破城,李绩心头早就又是愧疚又是苦闷,这次余长宁能够想到破城之计,自然令他感觉到大喜过望。
余长宁明白李绩迫不及待的心情,能够得到这位大唐数一数二名将的认可,他的心里止不住有些飘飘然,肃然点头道:“尚书大人放心,下官现在就去指挥工匠,开始孔明灯的制作。”
李绩颔首笑道:“好,那本官陪你同去。”
来到一片开阔的营地,百余名军中工匠早就在此等待,余长宁登上一方高台慷慨激昂地说将了一番,便将孔明灯制作的具体过程细细说了起来。
当然口说不如手做,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说完之后,余长宁请得两名工匠上了高台,在众目睽睽之下开始制作孔明灯。
孔明灯所需的材料很简单,最重要的不外乎就是编制灯罩的青竹篦、以及灯罩糊纸,不过因为有装载猛火油的特殊要求,余长宁还吩咐工匠制作了一些木制容器,届时将容器内装满猛火油,点燃之后悬在灯下,一来可供孔明灯燃烧的热量,二来可做引火燃烧之物。
在余长宁的亲自指挥下,堪堪一个时辰,一盏孔明灯已出现在了众人的眼前。
李绩围着置放于地的孔明灯仔细端详,看得半响,还是有些不确定地问道:“余驸马,这灯真的能够飞天么?”
余长宁笑道:“李大人如果不信,我们不妨先试试看。”
说罢,他上前揭开一罐猛火油的泥封,将之倾倒在了灯下木制容器里面。
正在他忙碌之时,人群中突然传来一阵骚动,无双条嗓音参差不齐地高呼“陛下万岁”,原来竟是李世民与金德曼、高建武两王到来了。
见状,余长宁立即快步上前,拱手作揖:“臣余长宁,见过陛下,见过两位王上。”
李世民颔首一笑,亲自上前扶了余长宁一把,关切问道:“余卿,不知现在这孔明灯制作得如何了?”
余长宁笑道:“启禀陛下,昨夜李大人一夜未眠挑选出了百名能工巧匠,刚才为了向大家展示一下孔明灯的制作方法,微臣已经指导工匠当即制作了一盏,正准备腾空试飞。”
“如此甚好。”李世民长吁了一口气,脸上露出了满意的微笑,“既然如此,那朕就看一看究竟是何等神灯,竟能飞天遁地。”
“遵命。”余长宁抱拳一拱,抬头之际刚好看到金德曼含情脉脉的眼神,心头顿时为之一荡。
这段时间金德曼几乎每晚都与余长宁同塌而眠,如胶如漆甜蜜非常,然而因昨日到得唐军军营,两人来往起来就多有不便,昨夜金德曼孤枕难眠思念情郎,辗转反侧间心儿里面都是他的影子。
此刻见到爱郎正站在眼前,金德曼尽管有许多情话想对他倾诉,然顾及人多势众,只得给了他一个意味深长的眼神。
两人视线飞快交集又飞快移开,只有当事人才明白其中所包含的深切含意,不及多想,余长宁将李世民引领带到了孔明灯之前,接过旁边军士手中火把,长吁出声平复了心境,其后将火把凑到木制容器内的猛火油旁,猛火油遇火即燃,立即腾升起了蓝色的火焰。
气味刺鼻而又难闻,愈来愈旺的火苗渐成汹涌之势,在热空气剧烈的上升中,孔明灯灯罩慢慢绷紧膨胀,就如一个造型别致的大灯笼一般。
无数双眼睛盯着这个奇怪的灯笼,全都屏住呼吸不敢发出任何声音,即便是坐拥天下英明神武的李二皇帝,此刻也感觉到了自己的心脏激烈地跳动了起来,似乎悬在了嗓子眼上,
相比起众人的紧张,余长宁却是一副淡定之色,在古人看来不可理解视为神物的飞天孔明灯,其实原理很是简单,当猛火油剧烈燃烧时,灯罩内温度升高热胀冷缩,气体体积变大密度减小,导致孔明灯整体重力减小,当重力小于浮力时,孔明灯就会上升。
过得片刻,原本立在高台上的孔明灯轻轻一晃,在众人惊叹不已的目光中突然腾空而起徐徐上升,迎着阳光向着蓝天白云而去。
目瞪口呆的人们愣怔了片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