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啊,三哥向来都是很有能力的”李治平平的叙述,“舅舅我先回东宫了”
告别了众人,李恪走向人群外的李治,无论何时何地,在人群之中他总是能够第一眼找到李治的身影,也许应该说自己的视线从来没有离开过李治更合适,可是站在人群之外那个看着他笑得柔和的李治,突然让他感觉两人离得很远,仿佛咫尺天涯,明明他们已经离得很近了,为何又有了这种感觉?“九弟,在想什么?”
“没什么”唇瓣上溢出一些笑容,突然李治轻声道,“三哥陪我去喝酒吧”
“喝酒?”李恪疑惑,他居然会提出这样的要求。
来祭奠他还没有成型就死去的爱情,李治温和的笑容中添加了些许苦涩,本以为自己能够很潇洒的放弃,没有想到居然做不到,原来李恪在他心中已经占据了一席之地,“是啊,三哥不肯?”
“怎么会?求之不得呢”李恪揽住他的肩“九弟想去哪里?在宫里还是在我的府上抑或在酒楼?”
“去酒楼吧”
看着李恪,将自己心中千丝万缕的情绪都压下,“三哥,亏我还为你担心,原来你已经早就想好收拢人心的方法了,也不早点告诉我”李治微笑着抱怨,拿起酒壶给李恪倒满“所以要罚你三杯,当做向我的赔罪,以安慰我这些天担惊受怕的心灵”
“好,害九弟为我担心,是该罚”李恪爽快的喝了三杯,不是他想好收拢人心的方法,这件事情以前他并没有想过,之所以会提出来,是因为不想看见李治总是心事重重为他担忧的样子。
注视着李恪爽朗的摸样,垂下头告诉自己不要再去关注,李治微笑道“三哥还真爽快,接下来就是我要敬三哥的了,祝贺三哥重的人心,早日登上太子之位如愿以偿”
他是希望自己早日如愿以偿,但是却不是要得到太子之位,而是要得到李治,李恪望着李治,沉默了片刻之后端起酒杯一饮而尽,“借九弟吉言,希望我真的能尽快的得偿所愿,也了了我的一块心病”
被那如墨色般深邃的眼睛望着,李治觉得心仿佛漏了半拍,整个人都被那眸子吸进去了,以前为何从来都没有发现李恪是那么的有魅力呢?莫非这就是情人眼中出西施?愣神中的李治没有发现李恪话中的别有所指,继续为李恪斟酒,本来他是想自己好好的喝一场,现在却像把李恪灌醉,一解自己的怨愤。
“九弟为何不喝?”李恪挡住李治拿起的酒壶,现在的李治有些心不在焉,不知又在想什么,今天他好像有些异常“不是你想来喝酒吗?为何总是给我倒酒自己却不喝?”
“说的也是”李治为自己倒酒喝起来,也许醉了就能解千愁,可是他却忘了一句话‘酒入愁肠愁更愁’。
一杯一杯复一杯,微醉的李治看着趴在桌上的李恪,最终还是自己把李恪灌醉了,心中升起小小的成就感,近距离的看着醉眼迷离的李恪,平时很难看到李恪这个模样,竟然有些可爱,其实李恪也没有太大,二十多岁,以前总是一脸严肃少年老成的样子,很容易让人忽略他的年龄,现在像是变了气质一样,面上柔和的线条好像很容易接触。
李治视线突然落到李恪抿着的唇上,人们都说薄唇之人薄情,李恪是不是也是如此呢?想起他们相处时的种种,李恪应该不是薄情的人,不然他怎么会那么无微不至的照顾自己,也让自己迷失在他的温柔之中。
忽然李恪靠近李治,距离很近唇与唇几乎想贴,能够闻到彼此的传来的酒气,李治注视着面前放大的面容,鬼使神差之下居然覆上那双薄唇,应该是醉了或者自己疯了吧,才会做出这样的举动,李治闭上眼,心中五味陈杂,算了,疯狂一次又何妨?明日他就要忘记所有的一切,把现在当成一场梦。
在李治闭上眼的瞬间,李恪迷离的眼睛霎时变得清明,他知道此刻李治并没有喝醉,再理智尚存的情况下他居然亲了自己,这说明什么?是不是他对自己也是与自己一样,内心的欣喜无以言喻,就如这场大旱一样,本以为无望的时候突然下起了一场甘霖,让干涸的土地终于得到了滋润。李恪搂住李治纤细的腰,变被动为主动,开始猛烈的掠夺。
李治被突如其来的侵占弄得愣了一下,以为李恪恢复清醒了,随即释然上一次李恪也是在酒醉后吻了他,这次应该也是一样,酒醒后他什么也不会记得,既然如此自己又不必在意,想通后李治开始作出回应,就这一次,让自己放纵吧。
☆、第十七章:无事所累一身轻
第十七章:无事所累一身轻
从酒楼回到东宫,李治吩咐人备水沐浴,挥退了了所有人,进入温热的水中,想起不久前发生的事情,李治唇边溢出一抹复杂的笑容,自己居然会做出这么荒唐的事情,原来真的会有情不自禁,会迷失自己,在情之一字面前任何的自控都会抛到九霄云外,可是以后又该如何来面对李恪,理智已经恢复开始后悔自己刚刚的举动,本已经决定要放弃为何又要做一些背道相驰的事情。李治唇边的笑容愈发的苦涩。
从酒楼离开时自己就像是逃命一样,仅存的理智让他猛然的推开了李恪,李恪会不会发现不对,若是李恪知道与自己发生的事情,会不会还会想以前一样对待自己,还是会心生厌恶?他应该不会知道吧,李治抚摸着自己唇,似乎李恪的唇还留在这里,炙热的温度能把人点燃,所以自己才会沉迷与他的吻中,但是在酒醉中的李恪也太过热情了,真的看不出他平时是一个严于律己的人。
将自己沉入水中,收起笑容,李治告诉自己不要在想李恪了,也不应该再想了,无论李恪会怎么样,今后于他李恪只能是兄长,不,也许从今以后自己应该远离李恪,不在靠近他,不让李恪再有影响自己的机会,渐渐的他会把李恪在心中的影子淡化,直至消失不见,这样是最好的选择。
若是有心躲避一个人是很容易的事情,从那天后李恪出现的地方李治都会避开,可是要想不见面还是很难的事情,不过就算见面时李治也不给两人独处的机会,几次李恪想与他说话,都被他故意绕开。这样明显的躲避,别说是李恪,就是其他人都发现两人的异常。
“治儿,你与恪儿是不是吵架了”李世民问,以前两人总是焦不离孟孟不离焦如影随形,可是这段时间却很少在一起,是不是发生争执了?还是他们最终也是难逃命运的圈,为了权力而翻脸。
刻意的避开,可是李恪这个名字如今好像随时随地都能听见,并省官员结束之后李恪辞退了吏部尚书的职务,但是李世民却允许他旁听政事,这说明李恪有进一步的接触到了政治的核心,而且他近来不禁越加的得到李世民的赏识,就连以前对他不满嫉恨的官员也开始转变了态度,俗话说‘是金子总会发光’,可是李恪不仅是金子而且是含金量最高的金子,这一切都是他凭借自己的真才实学得到的。
可是他与李恪却已经越走越远了,李治压下心中的苦涩,抬头对着李世民轻笑“父皇是不是听到什么传言了,我与三哥哪有吵架,就是我想吵恐怕三哥也不会给我机会的,怕是父皇也想不出来三哥吵架似的样子吧?”
李世民注视着李治,从那双清明的眸中看到了被压抑的情绪,知道他们之间必定是发生什么了,很自然的就想到两人是因为争权夺利而疏远,可又觉得不是,他也旁敲侧击的问了李治与李恪几次,但是两人都不愿多说。
其实这段时间李世民一直在犹豫,是不是要改立李恪为太子,但是他又不愿意让李治伤心,也不愿李治与李恪的感情受到影响“根本不用别人说什么,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既然你不愿说,父皇也不问”
李世民真的是个慈爱的父亲,总是能体谅他,李治突然相对李世民说自己考虑已久的事情,“父皇,我想让你废了我的太子之位,让三哥做太子”,也许没有了这个位置的束缚他就能加能远离李恪,过上清闲的生活,从此‘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行’。
“你可知道自己在说什么?”李世民眼眸顿时变得凛然,盯着李治的眼睛,他不知道李治这是有意的试探,还是真心的想法,记得以前他曾经与长孙无忌说过此事,难道是长孙无忌让他来试探自己吗?
“儿臣自然是知道”说出来之后李治反而觉得能够坦然的接受李世民的目光,心中无愧又何须惧怕“父皇,儿臣是真的不愿意继续做太子,父皇也应该知道这个位置不适合儿臣,所以才会有想要改立三哥的想法”看到李世民眼神愈发的深邃,李治笑了笑,与他对视“父皇不必如此,这件事是舅舅对我说的,可是我觉得父皇的想法是对的,一个不适合我的位置非要我坐上就像是鸠占鹊巢,最终还是要物归原主的”
“父皇其实也有些不放心把大唐交到我手里吧,怕我葬送了大唐的基业,父皇的担心是对的,就是我自己也怀疑自己能否守得住大唐,大唐的建立付出多少人的生命,倾注了多少人的心血,父皇呕心沥血的为他,真的不应该让它毁在我的手上,葬送了大唐的基业我会愧疚,会成为千古的罪人”
“大唐是我们的骄傲,应该永世流芳,所以父皇应该把它交给一个有能力的人,能够守得住大唐的人,而三哥才是这样的人,他的才能是我们有目共睹,他与父皇很像,有勇有谋,相信在他的领导下励精图治,大唐定然会更加的繁盛,让四方来贺”
“我知道父皇疼爱我,总是想要把最好的给我,可是父皇,什么名利权利非我所愿,我也只愿意一个清闲的人,不让名利所累,逍遥的过自己想过的生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父皇何不成人之美呢?”李治一直盯着李世民的眼睛,想要他看清自己的想法,让他明白自己说的绝无半点虚假。
李世民审视了李治许久才移开了目光,他能够看出李治的真诚,也明白此刻李治是认真的,并不是在试探,只是没有想到原来这个他一直认为荏弱的儿子,居然将事情看的如此的通透,连自己的想法也被他看出几分,而对于那触手可得的至高无上的权利他竟然说是负累,古往今来他应该是第一人,可是自己以前却没有注意到他的想法,总以为自己疼爱他想要把好的东西给他,谁知着竟然成为了他的负累。
李世民拍拍李治的肩“治儿看来父皇对你的了解还是太少了,竟不知你何时存了这样的想法”也轻而易举的解除了他头疼已久的事情,说自己疼爱李治,还不如李治在时刻的为他考虑的好,从李治接触政事以来,无论自己做出什么决定,他都是极力的支持,从来不做出让自己为难的事情,而如今更是为了不让他为难主动提出退位让贤,这样的李治让他有些感动,什么时候那个绕膝而转的孩子已经长大了,知道为他分忧了。
“那是因为父皇日理万机,整日为了黎民百姓劳碌,父皇已经如此辛苦,我又怎么能让父皇为了我的事情忧心呢?”李治笑道,“那父皇是不是同意了儿臣的请求,让儿臣早日做一个清闲的人,满足儿臣的愿望呢?”
“治儿的愿望怕是还要从长计议,一时间提出改立太子恐怕会引起朝中的动荡,而且父皇也不舍得治儿离开父皇”李世民思量了一会道,改立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