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古耽]梦回大唐-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正是这个款款柔情的女子,凭着自己的知识和见地,协助松赞干布治理吐蕃这个地域辽阔、民风古朴的国家。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吐蕃在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因而称霸西域,成为大唐王朝在西边的最有力屏障。让西藏人民心甘情愿的称赞、敬佩她,为她建立了那座宏伟华丽遗留后世的布达拉宫。
  少年的视线自始至终都没有离开文成公主,李恪不得不扯了扯他的衣袖提醒,心中也因少年专注的目光而不悦,纵使他知道少年的目光只是单纯的欣赏与好奇。
  被李恪扯了一下,李治回神尴尬的咳了一声,“任城王李道宗之女接旨”
  “臣女叩见皇上,吾皇万岁”刚刚起身的众人再次跪下。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任城王李道宗之女,贤良淑德,秀外慧中,特封为文成公主,嫁与吐蕃赞普,三日后起程,钦此!”
  “臣女接旨谢恩”文成公主起身接过圣旨。
  “公主,此去吐蕃路程甚远,定是艰难异常,而且吐蕃气候严寒风俗民情均异于我大唐,要好生照顾自己,若是有什么需要公主可以让人告诉我,李恪定当竭力为公主准备”李恪对着面前的女子深鞠一躬,为了国家的安定和平,一个女子远嫁他乡,从此孤身一人面对一个全然陌生的世界,如何不让人敬佩?
  “多谢吴王殿下”
  “公主一路奔波,早些歇息吧,住处我已让人安排妥当,好后就会有人带公主前去。我与太子殿下就不打扰了”李恪带着李治离去,他能看出这个女子并非普通的女子,也对他心存敬佩,但是身边的少年那毫不遮掩的放肆的目光放他很不高兴,想要立刻带着少年离开,这种情绪来的太过突然,无论怎么压制都无法除去。
  “三哥,我们去喝酒吧”李治突然停下脚步道,刚刚李恪的话让他心中突生悲凉,是的文成公主这个名字会永远的载入史册,受到后人的敬仰,但是这又如何?一个年轻的女子,正处于天真烂漫的年龄,他自然不会有政治家森严深厚的胸襟与抱负,也许他所求的只是寻求一个良人安稳的过完此生。
  可是她却不得不面对远赴异乡的苦楚,不知道在前方等待着自己的是什么,是幸福还是灾难,但是面对历史的长河,一个女人思想世界里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以及她的苦难与牺牲、孤寂与忧虑等等无处倾诉的心路历程,又有谁顾及些许呢?
  想到这些,李治仿佛是被泼了一盆的冷水,再也找不到先前那些激动的情绪,也有些怀念现代,至少在现代交通发达,即使远嫁也不必担忧再也不能回来,而且还能通过各种方式联系,看到对方,而文成公主以后只能将相思赋予鸿雁,再也无缘踏上故土。
  现在他什么都不能做,只能在心中祈祷,那个西藏的英雄松赞干布会是文成公主的良人,值得这个女子托付一生。
  汉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一上玉关道,天涯去不归。汉月还从东海出,明妃西嫁无来日;燕支常寒雪作花,蛾眉憔悴没胡沙;生乏黄金枉图画,死留青冢使人嗟。【李白《王昭君》】
  “九弟”少年情绪的突然转变李恪知道是为何,他很奇怪为何自己会那么的了解少年,仿佛他做任何事自己都能猜出缘由“有朝一日我若为帝,定要边关四邻臣服于我,不要用一个女子的幸福换取这短暂的和平,这是身为皇帝的耻辱”
  唇边的苦涩之意稍减,李治清亮的眸子看着李恪“我相信三哥能够做到,也等着那一日的到来,不过此刻三哥可愿意陪我去喝酒”
  “好”

  ☆、第五章:诗画双绝今日见

  第五章:诗画双绝今日见
  长安没有鹤羽楼,有的是闻名全国的仙羽楼,许多的文人雅士朝中大臣无事时都喜欢到这里坐一坐。
  李治没有让李恪要雅间,而是要了一个靠窗的位置,看着窗外的风景等待着酒水。
  “九弟还在因为和亲的事情不快吗?”相处这些时日,李恪知道少年是一个感性的人,很容易就被身边的事情影响,他这种性格还真的不适合做皇帝,所以就由自己来接过他所不欲之事,守护他吧。
  “三哥,你说如果不是我,她是不是还会在家中天真无忧的生活,而我却让她背负上了国家安稳着巨大的包袱”李治盯着李恪的眼睛,此时他心中没有国家大义,有的只是一个女子的喜怒哀乐,有的只是对这个女子命运的忧心。
  李恪摇摇头,覆上少年的手紧紧握住,坚定而认真的道“九弟这不是你的错,不是她就会是另外的一个人,总要有人去,这个包袱总要有人承担,如今你只看到了她的哀愁,却没有看到更多人的哀愁,如果没有和亲,就会发生更多的战争,到那时又有多少人丧生,又有多少人失去儿子、丈夫、父亲,他们又该如何?以一个人的幸福换来更多人的幸福值得的,不是吗?所以九弟没有必要自责,也不要把责任硬往自己身上揽”
  “三哥说的对”李治扬起唇,不只是释然还是嘲讽“以一个人的幸福换来国家的安宁,更多的人的幸福,是值得的,看来是我的眼光太局限了”看着小二将饭菜酒水全部端上,李治沉默了许久,为自己也为李恪斟上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三哥今天我们二人不醉不归”醉了就能够一解千愁。
  “小九说的好,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爽朗的声音突兀的□□,李元嘉朝他们走来,一开始看到这两兄弟在一起他还以为自己看错了,印象中这两人好像很少有交集,如今看来他们不但有交集,而且关系很好。
  李恪起身,向着李元嘉揖了一礼,“皇叔也来了”说完又向着李元嘉的身后叫道“上官仪上官大人”
  李治并不认识李元嘉,不过拜李恪给的资料所赐,他已经知道这位是李渊的第十一个儿子,如今的韩王李元嘉,年龄与李恪相仿,也随着李恪向他揖了一礼“皇叔”叫过后就像着上官仪看去,这个人他知道也很熟悉,在历史上也有记载,他就是武则天身边女官上官婉儿的祖父,也是有名的诗人。
  “几日不见没想到小九竟有如此的文采,还真是应了那句话士别三日应当刮目相看啊”李元嘉上下打量着李治,越看越觉得他不同于往日“小九看上去好像与以前不同了”
  李治闻言轻笑“皇叔过奖了,能有什么不同,我还是以前的我啊”
  “虽然是还是以前的九弟我也觉得九弟不同了”李恪也随着李元嘉打量李治,看了许久恍然道“原来九弟又长高了一些,皇叔你看是不是?”
  “是长高了,好像也稳重了不少”李元嘉收回目光,也许是被选为太子的缘故,他身上多了几分的成熟,“你们两人怎么有时间来这里喝酒?皇上不是把吐蕃之事交给你们了吗?”
  “我们今日刚刚把文成公主迎来,三日后他们才出发,九弟突然想要喝酒,我只好带他来了,没想会遇到皇叔,不如皇叔与我们同饮?”
  “甚好,相请不如偶遇”李元嘉与上官仪坐下。
  “皇叔最近可有作画?什么时候也送给我一幅墨宝”李元嘉的画很好,尤其是善画龙、马、虎、豹,在朝中可是千金难求。李恪看到旁边的李治拿起酒杯本能的按住他的手,夹了菜放到李治的面前“空腹喝酒伤胃,九弟先吃些菜吧”
  李治抬眼看着李恪,他眼中尽是不赞同与不容反对的坚定,只好放下酒杯,听话的吃菜。
  李元嘉看着两人眸中闪过思量,这两人什么时候关系这么好了,尤其是李恪看着李治时的柔情,让他以为自己是出现幻觉了,兄友弟恭的情况竟然能够出现在曾经的对手之间,而且两人都不像在作假,不过这倒是他喜闻乐见的,相信皇上也是非常高兴见到这样“小三既然说出口了,我怎么好驳了你的颜面,改日定当让人送到你府上”
  李恪正要开口答谢,突然听到李治一阵咳声,忙拍着少年的背为他顺气,又体贴的奉上一杯茶水“怎么那么不小心”
  “我没事”又咳了几声,李治接过水喝一口,他是被李元嘉的那声‘小三’惊住的,这个称呼对于李恪还真是别致啊,“上官大人,你手中拿的是什么?可是皇叔的佳作?”
  “正是”上官仪将手中的画轴展开,一幅栩栩如生的猛虎图展现,猛虎身上王者的风范尽显,无怪乎李恪要求画了“这是我求了好久韩王才给的,今日也是为了答谢宴请韩王”
  “早闻上官大人文采非凡,既然是要答谢,不如赋诗一首作为谢礼”提起唐朝人们几乎最先会想到唐诗,唐朝时典型的诗歌朝代,就连政治上都透着诗歌的芬芳,无论是皇帝、官员甚至还有歌女都能站出来赋诗一首。来到这个诗歌盛行巨匠辈出的朝代,李治对于见不到那些著名的诗人很可惜,因为那些人现在都还没有出生,今日好不容易见到一个有名的诗人,当然要见识一下。
  “这……”上官仪犹豫,但是李元嘉却立刻附和,上官仪只好沉思,许久开口道“芳晨丽日桃花浦,珠帘翠帐凤凰楼。蔡女菱歌移锦缆,燕姬春望上琼钩。新妆漏影浮轻扇,冶袖飘香入浅流。未减行雨荆台下,自比凌波洛浦游。”
  “好诗,上官大人果然是才智非凡”李元嘉拍手叫好,“以我一幅画换来上官大人一首好诗,好像是我赚了”
  李治读的唐诗很多,上官仪的诗虽然比不上李白杜甫那般,但是在如此短的时间做出这样的清丽的诗歌确实是有才,不由的心生敬佩,再次感叹唐朝果然是人才辈出的朝代“今日闻得上官大人佳句也不虚此行了”
  “殿下的那句‘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才是真正的佳句,与殿下相比我才是贻笑大方了”
  “上官大人,那句可不是我做的,真的作者另有其人”李治浅笑道,看向李恪,只见李恪亦眸中含笑看向他,两人目光相对其中的意味不言而喻。
  不想李元嘉与上官仪却误会了,均看向李恪“莫不是这句是吴王殿下做的?”
  李恪与李治相视而笑,“这句确实是三哥做的,前日与三哥一起用膳是他有感而发,我也就记下了”让人以为是李恪也没有什么不好,也能增加李恪在李元嘉心中的好感,更有利于他以后继承太子之位。
  李恪含笑不语又为少年夹菜,少年的意思他明白,也就没有辩解让少年的苦心浪费,也很高兴少年总是想着自己,但是他却不知承认此是因为要往自己身上添彩,还是不愿意让少年散发他的光彩,吸引更多的目光。
  “看来我以前不仅是小瞧小九了,也小看小三了,小三这副少老来成的模样,真看不出来他能做出这样洒脱的诗句,果然是人不可貌相啊”李元嘉感叹道。今天不仅对李治的看法改观,对于李恪也是有了新的认识。
  “那皇叔以后可要细心的观察了,三哥可还有很多你不知道的本事呢”虽然被比自己大不了多少的人当做晚辈有些不舒服,李治还是适时的称赞李恪。
  “那我可要拭目以待了”
  “皇叔不要听九弟乱说,我可没有那么好”李恪制止了少年继续称叹,看在李元嘉眼中却是谦虚,也对李恪更加有好感。
  “听说皇上要遣使到高丽册封高藏为高句丽王。”闲聊过后,李元嘉谈起了政事。对于高丽李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